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文化育人路径探究

2024-09-11 00:00:00徐珍珠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14期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格局发生改变,新媒体时代到来。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媒体平台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渠道,使教育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教育形式更加灵活多样。高校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多样的教育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新媒体不仅能有效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也为高校思政教育形式创新带来更多可能。文化育人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对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融入社会具有特殊意义。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信息内容更加丰富多元,这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关注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在日常教育实践中实现文化育人,通过文化的力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文章深入剖析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育人的重要性与机遇,并提出文化育人路径:一是丰富文化教育资源,二是创新文化育人形式,三是加强师生之间的即时交流互动。从这三方面着手,能有效发挥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美育;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4-0188-05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基于‘大医精诚’精神内核‘四联四德,四载四性’文化育人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成果,项目编号:SZ202302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凭借其信息传播速度快、内容丰富多样、互动性强等特点,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多样的教育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有趣;另一方面,新媒体的碎片化、即时性等特点也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承担起传授知识的重任,更要肩负起文化育人的历史使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文化育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利用新媒体,创新文化育人的方式和方法,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者面临的重要课题,需要深入思考和大胆实践。基于此,本文深入探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育人的必要性、机遇及路径。在分析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提出的新要求的基础上,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育人路径,以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的必要性

文化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通过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新媒体时代,文化育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高校相关从业者需要进一步提升认知和深化落实[1]。在新媒体背景下,各类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信息获取和传播更加便捷,但也带来了信息碎片化和价值观多元化的问题,对高校学生的思想认知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明确价值导向,挖掘各类正向文化中的育人要素,利用文化育人的多元途径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各种信息和文化现象,培养他们的辨别能力和批判性思维[2]。

另外,文化育人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高校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先人的智慧和经验,吸取具有丰富价值的文化内涵和知识内容,从而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除此之外,文化育人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方法。通过参与高校文化育人的各类课程和多样活动,高校学生能进一步了解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在文化熏陶中增强自身的爱国情怀,强化奋斗的信念和决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和相关教育者应增强新时代文化育人意识,结合当前学生发展特征,探索文化育人的新路径和新方法,从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发展。

首先,大学生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对新媒体十分熟悉,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改变。基于新的时代背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因此,在文化育人的过程中,需要积极调整教育的方式方法,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育人互动教学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适应高校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3]。

其次,新媒体碎片化的特点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一定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对文化育人内容的提炼,可以通过精选典型案例,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更具针对性。

最后,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具备新媒体素养和创新文化育人方法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教育需求[4]。

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育人的落脚点在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培育时代新人,因此,探索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应从多维度探究文化育人路径。

三、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的机遇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新时代人才培养开拓了新的空间,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的深入发展拥有了更多可能。新媒体背景下,教育者和学生能够便捷地获取信息,迅速、广泛地接触到丰富的文化育人资源;借助新媒体内容的丰富性和可视化,教育形式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元,通过短视频、虚拟现实技术等,教育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借助新媒体的即时性特点,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进一步加强,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时空限制,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活跃、生动,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更加紧密。

(一)信息获取的便捷性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媒体新技术的渗透和广泛应用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领域的内容获取更加便捷。一方面,新媒体打破了信息传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文化育人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随时随地收集各类优质内容,有效整合文化育人资源,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高校学生也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轻松访问和获取海量的文化信息,浏览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人物故事、经典案例等,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更能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和思维边界[5]。此外,社交媒体、在线论坛等新媒体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和分享的机会,在文化育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的观点和思想,这也促进了跨文化交流和理解。但需要注意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强化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6]。新媒体背景下,信息获取的便捷性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育人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素材,使文化育人的具体实践更加生动和具体,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内涵。

(二)教育形式的多样性

新媒体的广泛运用,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的形式变得更加多样,为文化育人的具体实践注入了新的活力。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的形式较为单一,以课堂教学和讲座为主,而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则打破了这一限制,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可能。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结合文化育人理念和导向,设计高校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育人形式,如创作系列短视频作品,在短视频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观看和学习,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应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为学生打造沉浸式、交互式的体验。例如,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亲身感受历史场景、社会实践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有趣。这种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三)交流互动的即时性

新媒体具有即时性特点,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的交流互动更加便捷,加深师生之间的联系。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往往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新媒体为文化育人带来了新的机遇,使师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互动,打造了新的交流空间。各类新媒体平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提供iR1R+2LLizyyGpcL6iACnQ==了线上讨论、互动问答的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向教师提问、分享心得、交流思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文化育人的过程中能够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和意见,并第一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更加顺畅和及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更加活跃和生动[7]。即时性的交流互动不仅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和针对性,还有助于建立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和信任关系。在互动交流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从而更精准地把握文化育人的方向和内容;而学生也可以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和支持,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和活动。这种双向互动的交流方式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相互理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8]。

四、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路径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育人领域面临新的机遇。这些机遇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把握机遇,从丰富文化教育资源、创新教育形式及加强师生交流互动三个方面入手,不断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文化育人新路径。

(一)丰富文化教育资源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丰富文化教育资源,为文化育人奠定内容基础。具体而言,高校需要拓宽文化育人素材来源,精心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元化的新媒体文化育人资源库。这个资源库应涵盖历史文献、经典著作、影像资料等传统文化资源,同时包括当代社会文化的热点话题、最新动态及多元文化元素,充分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和内涵[9]。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精心筛选和整理,确保资源库内容的权威性、时效性和丰富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可靠的文化信息获取平台。在建设文化育人资源库的过程中,高校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扩展内容,借助新媒体新技术,迅速捕捉社会文化的最新动态和热点话题,将其纳入资源库,增强内容的时效性和新鲜感[10]。同时,高校还可以鼓励师生共同参与文化育人资源库的建设,通过师生的互动和贡献,不断丰富和完善资源库的内容。这种开放式的建设方式有助于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共同推动文化育人的发展。一个全方位、多元化的新媒体文化教育资源库的构建,能全面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11]。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当代社会文化的丰富多样,从而培养自身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升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为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文化育人形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创新文化育人形式,使高校文化育人更加个性化。除了开发线上文化思政课程以外,还可以搭建虚拟文化育人实践平台,利用社交媒体,打造线上文化交流社区,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文化体验。具体来看,线上思想政治课程应充分融入文化教育内涵,高校可以聘请优秀教师录制高质量的思想政治课程视频并发布到在线学习平台上,打破时空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选择课程进行学习,并通过在线讨论、互动问答等方式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深入传播文化育人的价值和要素[12]。这种学习方式既方便又灵活,打破了传统信息传播的边界,营造了良好的文化交流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文化魅力。沉浸式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化知识和社会现象,加深对其的理解[13]。同时,这种新的教育形式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体验空间,帮助他们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此外,高校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文化活动,比如组织线上文化沙龙、主题讨论会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文化名人等与学生互动交流。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知识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化创新能力,为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师生之间的即时交流互动

新媒体背景下,即时交流互动的方式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可以在互动交流中融入文化育人的内涵和价值,帮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思想动态。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着力打通文化育人互动渠道,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提升文化育人的质量。

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积极创新文化育人形式,如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网络空间积极交流和正向表达,加强师生之间的即时交流互动,推动文化教育的渗透和传播。

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不断提升文化审美和媒介素养,充分利用社交媒体、新媒体平台构建文化体验和实践空间,打造良好的互动交流渠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持续增强灵活应用新媒体的能力,发布与文化教育相关的内容,传播有趣、有益的学习资料和生活小贴士,也可以分享学生的优秀文化作品、学术研究成果、校园风光等。

同时,要建立师生文化传播互动机制,开展相应活动,如针对文化现象和案例进行话题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分享心得、交流思想,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指导学生开展文化活动和知识学习,促进文化交流[14]。此外,在这种即时性的交流互动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了解学生的文化需求和兴趣,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归属感。通过深入的文化交流和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更精准地把握文化育人的方向和内容,进而调整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从而以精准化、精细化的方式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15]。

五、结语

文化育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育人功能得到了显著增强和拓展,高校应着力优化文化育人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新媒体时代,高校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丰富文化教育资源、创新文化育人形式、加强师生之间的即时交流互动,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培养具有文化素养和时代精神的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鹂.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工作实践与思考[J].北京教育(德育),2021(12):58-61.

[2] 周晓玲.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文化育人创新研究[J].传媒论坛,2023,6(22):115-117.

[3] 张振军,高睿.网络文化育人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传媒,2021(11):89-91.

[4] 陈灵雯,吴家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4,40(1):43-45.

[5] 梁孝梅,花军.跨界与融合:短视频+思想政治育人:大思想政治视域下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品牌探索与实践[J].牡丹江大学学报,2024,33(2):88-93,108.

[6] 李建国,董晓绒.高校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J].百色学院学报,2023,36(1):120-126.

[7] 卞舒云.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网络文化育人路径探索[J].大学,2020(7):45-46.

[8] 付文娟,高志越.新时代文化自信自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论析[J].才智,2024(12):13-16.

[9] 闫洁.新媒体语境下高校大学生文化育人培养模式创新性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3,25(17):242-244.

[10] 胡兵,朱坤,刘德群.“三全育人”背景下文化育人的时代意义与实现途径[J].池州学院学报,2020,34(4):11-14.

[11] 陈蓉,林素琴.“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文化育人优化路径探索[J].公关世界,2023(2):118-120.

[12] 高树文,邵欣霞.新时代省属本科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创新路径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3,7(30):147-150.

[13] 马瑞雪.短视频赋能高校文化育人机制探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2(2):90-96.

[14] 孙惢,王瑜,曾洋.加强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研究[J].吉林教育,2023(14):6-8.

[15] 张贵礼,程华东.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的逻辑理路和实践进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4):90-93.

作者简介 徐珍珠,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