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主要采用历史文献法,对融媒体时代新闻采编面临的挑战进行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明确新闻采编的具体要求,同时提出科学提升采编工作质量的建议。
研究发现,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高速发展,媒体格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受到新媒体冲击,传统媒体想要满足大众的多元化需求,就要不断创新,提供更具互动性的新闻内容。目前,新闻采编工作面临的挑战主要集中在如何适应受众向用户转变、新闻时效性要求提升两方面。这对新闻采编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创新采编工作方式、从受众角度出发、提升创新能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强化职业责任感等方面。想要强化新闻采编工作的实效性,需要采取积极的对策,如立足不同视角采编新闻内容、科学打造采编特色、合理完善采编体系、持续提升采编质量、加强采编人才培养等。实践证明,新闻采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结合现实需要,做好相应的工作调整,把控好新闻素材的质量,以此发挥新闻采编的核心优势。
文章的研究旨在为后续的新闻采编工作创新提供合理借鉴,优化新闻采编工作,保障采编工作质量和效率,强化采编工作实际效果,确保新闻采编适应融媒体时代新闻宣传工作要求。
关键词:新闻采编;融媒体;工作思路;具体要求;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G212;G2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4-0108-05
当前,新媒体已经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报纸等传统媒体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新新闻采编路径,提升新闻采编质量,创作一大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
(一)受众向用户转变
过去,传播者与受众的关系非常单一,传播者往往占据主导地位。
融媒体时代,这种关系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可进行有效互动。例如,受众可以第一时间对新闻事件发表评论,实现身份的转变。再加上新技术不断涌现,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深度融入新闻生产和传播中,深刻影响着新闻工作的底层逻辑[1]。
新闻采编与新技术的融合已经成为主流趋势,在新技术应用下,采编人员要持续增强自身能力,以适应融媒体时代发展要求。
(二)新闻时效性要求提升
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增强时效性。时效性不仅可以直接彰显媒体的竞争力,还是优化信息时代媒体工作的重要依据。
为保障竞争力,传统媒体应具备创新意识,优化新闻生产流程,在此基础上,以最快的速度发布核心内容,抢夺报道先机,提高用户满意度。
(一)创新采编工作方式
融媒体时代,要注重采编方式创新,使其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模式转变。具体来说,就是在采编过程中融合多种技术,保障采编的时效性和创新性。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越发成熟,为适应新媒体环境,新闻采编工作者需要掌握新技术应用方法,借助先进的采编技术手段,及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并对海量信息加以整合、分析,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2-3]。
(二)从受众角度出发
如今,人们的精神世界日益丰富,对新闻品质的要求也有了明显提升。新闻是否成功,新闻采编能力是决定性因素,并且新闻采编对新闻传播有直接影响。
为保证新闻的影响力,开展新闻采编工作需要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借助新颖的新闻素材快速吸引受众目光。
新媒体时代,新闻采编人员要与时俱进,了解融媒体特征与发展规律,以此实现采编能力的整体提升。主流媒体作为新闻传播的主力军,应牢记使命,以创新的理念传播主流价值观。例如,河北日报“条漫+短视频”融媒栏目《百姓看日报》,就是站在受众的角度,以百姓想看、爱看的内容作为主要关注点,通过创新新闻形式受到广大受众认可。
(三)提升创新能力
融媒体时代,新闻采编人员应具备创新思维,端正工作态度,增强采编工作的实效性,为大众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新形势下,新闻采编工作需要实现转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融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信息传播者和生产者。采编人员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把握信息质量,避免被流量带偏[4-5]。工作实践中,要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编辑具有创新性的内容,借此提升新闻舆论的引导力和影响力。
此外,还要避免新闻内容同质化问题,以独特的视角报道新闻事件,满足受众多元化的需求,提升新闻媒体的竞争力。
(四)增强政治敏锐性
新闻工作者要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找准报道立足点,进而正确引导社会舆论。采编人员要提高专业能力与政治素养,保持政治敏锐性,善于发现新闻素材,并在此基础上对新闻素材进行有效加工,传播正确的思想文化。
(五)增强职业责任感
融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这不仅是媒体发展的结果,也是技术革新的结果[6-7]。新闻采编人员要增强职业责任感,坚持职业操守严格把控新闻质量,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不能盲目追求新闻热度而违背职业道德。
结合实际工作可知,新闻采编与新闻传播及内容质量有直接关系。如果前期的新闻采编无法保障质量,势必影响最终的效果,导致新闻内容无法满足大众需求。基于此,在融媒体时代,要重视新闻采编工作质量,借助新媒体思维,保障采编内容的丰富性和新颖性。在此基础上,优化和整合采编内容,提升采编质量。
目前,新闻采编存在新闻挖掘深度不够、采编角度不新颖以及采编人员对新技术运用较差的问题,导致采编效果不佳,无法为优质新闻的输出提供保障[8]。针对此种现象,采编工作可采取以下优化措施。
(一)立足不同视角采编新闻内容
为保障采编工作质量,增强新闻采编工作的实效性,要立足不同的视角采编新闻内容,创新新闻采编方式,满足时代发展要求。具体工作中,不仅要报道热点新闻,还要注重对新闻潜在价值的挖掘,报道有教育意义的新闻事件,丰富新闻的层次。
采编人员在获取的信息过程中可以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深入分析大众行为,绘制清晰的用户画像。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了解受众对信息的偏好,并以此为依据定向发布新闻内容,提高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度。
新闻采编人员要具备较高的行业敏感度,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借助相关平台筛选出优质的新闻素材,通过汇总、分析等手段深入报道。除此之外,在新闻素材加工和内容制作上,要合理借鉴将用户“板块化”的思路,细腻且深入地处理新闻素材,拓展新闻报道的广度,在满足受众多元化需求的同时,突出自身的新闻特色和价值。
新闻采编人员的个人素养也会影响采编内容的质量,因此,其应坚守专业主义原则,明确新闻采编的具体责任和工作要求,发挥新闻的正面引导功能,突出采编的专业性[9-10]。在工作中,可以通过重构新闻内容,开展有深度的新闻报道。
(二)科学打造采编特色
要想增强新闻报道的新颖性,就要打造独具风格的采编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实践工作中,可以通过以下路径打造采编特色。
1.加强融媒体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在新闻采编中的应用
传统的新闻采编存在效率低的问题,采编的时效性无法保障。并且素材的加工过程和整合过程比较烦琐,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才能完成,这让新闻采编人员感到压力巨大。长此以往,不仅难以调动新闻采编人员的积极性,也会削弱新闻报道的实时性。
融媒体时代,采编人员要转变思维,借助数字化技术优化采编工作流程,推动报纸新闻等主流媒体稳定发展。编辑人员要主动学习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将多种融媒体技术手段融合到新闻编辑中,借此保障采编效率和数字化水平[11]。例如,在工作中可借助专业软件进行报纸新闻的编辑、排版等,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方式,可助力主流媒体不断提升新闻报道能力,扩大主流媒体的受众规模。
2.提升新闻策划能力
在新闻生产和传播中,除了要灵活使用融媒体技术和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外,还要提升新闻采编人员的策划能力,这样才能跳出新闻千篇一律的怪圈,打造自身的新闻特色。
结合现实来看,应用融媒体技术,可实现新闻的广泛覆盖,同时提高受众对新闻的认可度。但一些新闻内容依然存在同质化严重的问题,长此以往,会导致受众的审美疲劳,不仅会浪费信息资源,还会降低新闻质量。
要解决以上这些问题,一种最佳方法是优化编辑策划,让新闻报道独具新意,改进新闻采编方式,制作出高质量的新闻报道,吸引受众的目光,提高受众对新闻的关注度。
还要站在受众的视角看待问题,发挥主流媒体的优势,让受众以最便捷的方式关注国内外时事。以《百姓看日报》栏目为例,创新的关键在于把握住互联网的传播规律,通过借助新旧媒体优势,找到核心新闻点,从受众的兴趣点出发,提高受众的认可度。
另外,在报道时政新闻时,要考虑到受众因看不懂新闻术语而不愿看的问题,在策划时要加入一些网络流行语和通俗易懂的词,以此为时政新闻引流。
例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工作,为此,《百姓看日报》栏目专门制作相关新闻报道,以《“盐碱地”咋回事?为啥能“逆天改命”?》为标题,科普有关盐碱地的知识,讲述其“前世今生”,呼吁大家重视盐碱地保护。这样的新闻,既能让受众看得懂,又能丰富受众的知识储备。
3.合理运用图文等元素,丰富新闻内容
现实中,想要制作出有特色的新闻内容,就要灵活运用图文等元素,增强新闻的新颖性。融媒体时代,要想增强媒体的竞争力,就要打造采编工作特色。
新闻采编人员要学会借助新媒体新技术创新内容生产、拓展传播渠道,同时聚焦社会热点议题,把握社会的发展脉络,通过提升采编能力,构建优质的媒体品牌,增强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在采编工作中,要突破传统边界,融合图像、影音等资源,全面分析新闻事件。对于报纸这种传统媒体来说,可将报道关键词链接到优质的信息源中,提高受众关注度。
(三)完善采编体系
为保障采编效率以及新闻的竞争力,必须更新采编体系,构建高效的采编工作链,实现新闻的有效传播[12]。
1.对现有的采编设备进行升级
积极运用云存储、云计算等技术,完善采编工作流程,深入挖掘采编信息,保障新闻传播的精准度,强化新闻处理方式的灵活性。创新采编流程,使其满足新时期的工作要求。要明确自身优势与特色,构建完善的协作机制,保障新闻采编的时效性。
2.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
媒体融合时代,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借助新媒体平台,创新新闻采编模式。新闻采编人员可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合理加工和优化新闻素材,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例如,通过智能化工具完成线索筛选、谣言识别等重要工作,为顺利推进新闻报道夯实基础。
实践证明,充分运用新技术和新工具,不仅可以提升新闻内容的准确度,减少新闻采编人员的工作量,还可以提升工作质量。因此,新闻采编人员要借助数据分析技术,调整报道策略,深化报道内容,在此基础上提高新闻内容的吸引力,满足受众对多元化信息的需求。
除此之外,加强新媒体技术和新闻采编工作的融合创新也十分重要。新闻采编人员要大胆应用新媒体技术,如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强化新闻的时效性和真实性,赋予新闻作品旺盛的生命力[13-14]。
3.构建科学的采编信息库
由现实经验可知,构建科学的采编信息库符合新媒体时代新闻采编的具体要求。
一是借助大数据处理系统,构建优质的数据共享平台,确保采编工作的及时性。
二是结合现实需求,完善新闻采编信息库。通过多种信息反馈渠道,如微信公众号、新闻客户端等,掌握受众的需求和偏好,在此基础上,有效整合和分类多种素材,为后续工作提供便利。
三是运用数据爬虫等先进技术,及时监测媒体信息,合理更新数据库内容,保证信息库内容的有效性。
四是重视信息库安全管理,提高信息库的防护等级,采取身份验证以及多重加密的方式,防止数据泄露,确保信息库使用安全。
(四)不断提升采编质量
融媒体时代,要想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和用户黏性,就要不断提升新闻采编质量,真正做到为百姓做实事,发挥主流媒体的喉舌作用,及时将正面的报道传播出去。
“综合宜少、典型宜多”,这是新闻采编的主要原则。在收集新闻素材的过程中,要尽可能从微观视角入手,以平缓的方式叙事,将图文结合起来,报道具体的人和事,提高新闻报道的魅力。研究发现,“小而美”的报道不仅可以提高质量,还可以解决报道可读性不强的问题,通过深度挖掘,强化新闻传播效果。
例如,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河北日报精心策划了《“一带一路”上的幸福回响》专题,新闻工作者通过《米奇建房记》《库瓦里曲周“取经”》等报道,详细报道了“一带一路”沿线的风土人情,而这些故事也见证了一座座“合作丰碑”,借助新闻体裁的微观表达,深深打动了受众。
(五)加强采编人才培养
想要提升新闻采编质量,还要加强采编人才培养,组建优质的采编队伍。融媒体时代,对新闻采编人员的素养要求逐渐提高,建设高质量的采编人才梯队显得尤为重要,是主流媒体转型发展的重要保障。
目前,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快速兴起,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十分丰富。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新闻采编人员应达成共识,努力提升创新能力和洞察能力,提升采编工作技巧,制作出高质量的新闻。
首先,新形势下,要提升新闻采编人员的自我学习能力,强化其创新意识。新闻采编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借助网络技术和新媒体平台,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偏好,优化调整采编工作方向,确保选题、采访角度与受众的兴趣相符[15-16]。
其次,要加强采编人员的培训和考核。要重视提升新闻采编人员的素质,定期开展专业培训,重点培养新闻采编人员在新闻内容编辑和策划方面的能力,提升采编人员的专业水平,使其符合新形势下的新闻采编工作要求。
最后,要加强法治教育,强化采编人员的责任意识,以此提升新闻的公信力。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质量和效率备受关注。主流媒体在转型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媒体融合的优势,重视采编工作质量,制定可行的新闻采编优化措施,夯实新闻事业发展根基。具体而言,要通过立足不同视角采编新闻内容,科学打造采编特色、完善采编体系、不断提升采编质量、加强采编人才培养等方式来实现。
参考文献:
[1] 杨晶.融媒体背景下怎样优化新闻采编工作[J].记者观察,2023(14):22-24.
[2] 李徽.融媒体时代报纸新闻采编营造特色的方法[J].新闻传播,2023(4):110-112.
[3] 张碧晶.融媒体时代地方广播电视台提高新闻采编工作质量的策略[J].今传媒,2023,31(10):49-52.
[4] 张媛媛.新媒体时代做好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的措施[J].西部广播电视,2022,43(14):157-159.
[5] 冯玉龙.融媒体时代新闻采编工作者应如何提升工作能力[J].记者观察,2023(24):75-77.
[6] 宋佳.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J].传媒论坛,2021,4(3):69-70.
[7] 杨梨.融媒体背景下广电新闻采编工作创新策略分析[J].中国报业,2023(16):40-41.
[8] 刘媛媛.探析融媒体发展角度下电视台采编的创新发展[J].传媒论坛,2020,3(14):34-35.
[9] 李博宇.媒体融合背景下纸媒提升采编能力策略探析[J].新闻前哨,2022(22):55-56.
[10] 何东泽.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多平台时政新闻采编策略探讨[J].新闻传播,2023(19):12-14.
[11] 卓越.广电新闻采编工作中的查漏补缺方法探析[J].新闻世界,2024(4):111-113.
[12] 董艳芳.融媒体环境下提高电视新闻采编效率的措施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3(19):187-190.
[13] 张颖.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工作的优化探究[J].新闻文化建设,2023(18):14-16.
[14] 谢薏.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转型的必要性及路径[J].传播与版权,2023(17):5-7.
[15] 孟令全.浅析融媒体时代下如何提高新闻采编能力[J].广播电视信息,2023(9):49-51.
[16] 田树芬.媒体融合背景下如何做好广播新闻采编工作[J].记者摇篮,2020(6):128-129.
作者简介 宗苗淼,编辑,研究方向:新闻、媒体、新媒体、文旅。呼延世聪,记者,研究方向:新闻、媒体、文旅。谭悦,编辑,研究方向:新闻、媒体、政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