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数字时代背景下,提高大学生的数字媒介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在数字媒介素养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还需进一步提高,具体表现为对数字媒介认知不足、媒介互动能力有待提升、网络信息甄别能力不强、媒介运用深度不足。
文章研究现有文献资料,采用社会调查法,指出当代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培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提升策略。从学校角度来看,应构建科学的数字媒介教育体系,通过完善相关课程设置,实行跨学科培养模式,完善各类软硬件基础设施,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同时,学校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定期举办各类活动,强化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从学生角度来看,大学生要养成正确的媒体观念,树立较强的自我约束意识,注重自我提升,避免受到消极网络信息的影响。从政府、社会、家庭角度来看,三者应进行联动,重塑媒体良性生态系统,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数字媒介素养。
关键词:数字时代;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4-0077-04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吉林省高教科研一般课题“全媒体视域下长春市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GJX2023D141
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类数字信息平台应运而生,以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媒介平台成为当下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这类数字化App凭借简单的操作方式、极快的信息传递速度、自由的信息互动等特征,广受当代大学生的青睐。传统媒体时代,信息传递依靠报纸、书籍等,速度较慢,数字媒介的产生打破了信息壁垒,使信息传递更快捷,推动了传媒行业的发展和进步。数字时代,数字媒介素养成为衡量大学生发展情况的重要因素。
在传播学中,媒介指利用某种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这种载体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物质媒介包含书籍等印刷品,以及电视、手机等;非物质媒介包含肢体语言、口头语言等。媒介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媒介不仅可以传播信息、传递知识,而且可以传承文化。通过媒介,人们可以接触和学习不同的文化和思想,从而实现文化交流,推动社会发展。
“媒介素养”是一种新闻用语,最早出现于英国,又称为“媒介修养”“媒介涵养”。接触的媒介不同,人们需要具备的媒介素养也不同。例如,对于书籍这一传统媒介,人们应具备准确把握中心思想和蕴含道理,并清楚文章结构的媒介素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类网络信息平台涌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当前所说的媒介素养,是对应智能电视、智能手机、电脑等数字媒介的数字媒介素养[1],即熟练掌握各类软件技术,结合数字传媒理论知识,通过各类数字媒介熟练地接收信息、了解信息、挖掘信息、生产信息、发布信息。
一般来说,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主要包含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熟悉数字媒介的发展历程和基础知识,以及最新媒介资源;二是通过数字媒介浏览网络信息时,可以有效甄别和选择信息,抵制不良信息和消极信息;三是熟练掌握数字媒介相关技能,自主生产和发布优质信息;四是在使用数字媒介浏览网络信息时,保持较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维护网络信息安全;五是在使用数字媒介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合理使用数字媒介[2]。
(一)对数字媒介认知不足
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数字媒介迅速发展。但大学生对数字媒介的认识不清,尤其对相关理论和技术知识掌握不足。
在数字媒介理论方面,部分大学生对理论缺乏清晰认识,对媒介发展历程的了解也较少[3]。
在数字媒介技术方面,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操作不熟练,在图片设计、图像处理、视频渲染方面缺乏专业能力,从而无法有效创建和发布数字信息。理论知识的缺乏和技术运用的受限,不利于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的提高。
(二)媒介互动能力有待提升
大学生正处于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其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而且是信息的发布者。但从当前形势来看,大学生没能充分掌握数字媒介的使用技巧。大多数大学生为信息接收者,通过媒介了解各类信息,作为信息发布者的大学生也只是简单地发布个人动态和信息短评等。
在信息接收方面,当代大学生虽然能通过数字媒介平台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信息,但由于内容碎片化,极易在短时间内遗忘,因此无法真正转化为知识。
在信息发布方面,很多大学生由于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不具备信息生产能力,只会对信息进行初步加工,无法达到发布的水准。长此以往,只能被动地接收信息,从而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造成一定阻碍。
(三)网络信息甄别能力不强
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各类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大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无法有效筛选和解读数字媒介信息,从而被消极信息干扰,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传媒专业学生通过专业的课本和专业教师的讲解,对传媒行业具有深刻了解和认识,在信息获取和媒介应用方面更具优势[4]。其他专业的学生由于缺乏专业课程的指导,对数字媒介知识了解较少,往往无法准确地判断媒介信息。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隐蔽性,在长期的传播过程中,极容易对学生群体造成影响,从而导致消极思想的入侵。
(四)媒介运用深度不足
当前,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当前,不少大学生网络媒介使用素养不高,极具便利性和趣味性的网络让很多大学生沉迷,荒废了学业。不少大学生将大部分课余时间消耗在短视频、电视剧、网络游戏等休闲娱乐项目中,不太关注社会热点、正能量视频。研究发现,当前大学生对网络媒介的利用处于浅层次阶段,媒介运用深度不足,缺乏主体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阻碍了学生数字媒介素养的提升。
(一)构建科学的数字媒介教育体系
第一,要完善相关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方面,要以提高大学生数字媒介理论素养为目标,紧跟时代要求和国家人才培养需求,结合当前数字媒介的特点,设置科学、合理的媒体课程。在课程安排方面,要输出专业的理论知识,并根据媒体行业的发展,不断更新教材,使学生充分了解媒介知识,更好地掌握媒介理论知识,增强大学生的信息生产能力和发布能力[5]。
第二,要实行跨学科培养模式。互联网时代,不能仅仅提升传媒专业学生的数字媒介素养,也要提升非传媒专业学生的数字媒介素养。高校要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为导向,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跨专业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身短板进行选修,从而丰富自身的媒介知识[6]。
第三,要完善各类软硬件基础设施。当前,社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在网络媒体时代,媒体人才的技能水平成为衡量其媒介素养的关键。因此,高校要把握媒体行业发展趋势,在校内打造相关实验室和实训中心,并匹配专业的课程和操作软件,通过完善软件和硬件基础设施,提升学生的数字媒介素养[7]。
第四,要开展实操培训,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不能局限于课本、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要引入实操课程,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8]。学校要加强与专业媒体机构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实习机会,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同时,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专业活动、竞赛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数字媒介素养[9]。
第五,强化媒介素养实践教育。大学生在积累更丰富的媒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其网络媒介的使用能力和鉴别能力明显提高,进而能够形成正确使用网络接收和传播信息的意识。高校在实践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各类资源优势,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平台。例如,学校可以举办媒介素养宣传月、网络媒介知识竞赛、新闻内容写作大赛、短视频拍摄大赛等活动,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园广播节目的制作和学校短视频账号的维护中。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还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媒介使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字媒介素养,引导学生成为积极向上的网络媒介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二)引导大学生养成正确的媒体观念
第一,要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网络信息借助互联网迅速传播,其中不乏消极信息,极易对大学生心理造成负面影响[10]。首先,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信息,坚决抵制不良信息,维护自身身心健康。其次,不同学生根据不同的需求有不同的数字媒介使用方式,教师要对学生使用数字媒介的习惯进行指导,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从而养成正确使用数字媒介的良好习惯。同时,教师要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审视。大学生在使用数字媒介时,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评论内容要积极向上、导向正确[11]。
第二,要引导大学生自我提升。在使用数字媒介时,大学生要形成批判性思维,增强网络主体意识。网络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导致很多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过度依赖网络,会使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弱化,独立思考能力逐渐下降,因此,大学生要养成批判性思维,辩证看待数字媒介,培养质疑信息、批判信息的能力[12]。同时,大学生要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对媒介平台的各类信息进行比对,找到其中正确的观点,强化鉴别信息的能力。
(三)政府、社会、家庭联动,重塑媒体良性生态系统
第一,政府层面。政府要保证大学生应用数字媒介的制度环境,出台相关法律和制度,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数字媒介行为。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要出台相应条例,如互联网文化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互联网服务管理办法等,以加强制度保证,避免大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13]。
第二,社会层面。社会各界要加大对培养数字媒介素养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培养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的重视程度,社会层面(如网络记者、网络编辑等)要形成合力,强化舆论引导,促进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的培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实现健康发展[14]。
第三,家庭层面。家庭在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提升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父母要提高对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的关注度,了解大学生使用数字媒介平台的情况和习惯,清楚大学生的兴趣所在。要根据实际情况,辅助大学生养成正确使用数字媒介的习惯和方式,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15]。当大学生接收到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容时,家长应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同时,家长应适当学习数字媒介理论知识和技能,以便及时向学生传递健康积极的信息。
互联网时代,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乐趣,也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对数字媒介认识不足、互动能力和信息甄别能力不强的问题,极容易受到媒介平台中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影响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当前大学生在数字媒介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大学生提升数字媒介素养的有效策略:高校要构建科学的数字媒介教育体系,完善相关新媒体课程,实行跨学科培养人才,优化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媒介观念,提升自我约束力,自觉抵制各类不良信息;政府、社会、家庭要发挥三方联动的优势,重塑媒体良性生态系统,为大学生提升数字媒介素养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维多.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本土化教育体系着力点研究[J].大众文艺,2023(22):136-138.
[2] 刘亮亮.大学生媒体使用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公关,2023(17):71-73.
[3] 韩文献.当代大学生新媒体运用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23):222-225.
[4] 王智杰.数字媒介时代大学生网络公共言论责任感研究[J].国际公关,2023(14):176-178.
[5] 左伟.自媒体视阈中大学生素养教育的提升机制研究[J].新闻传播,2019(13):9-10.
[6] 王新雅.网络群体极化视域下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破解之道[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23(11):38-40,48.
[7] 袁勤勤.高校大学生新媒体素养研究述评[J].西部素质教育,2023,9(12):85-88.
[8] 戴仁卿,刘彬.数字青年大学生触媒习惯分析与优化路径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1):55-57.
[9] 刘茹茹.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 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21.
[10] 董珍兰.自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策略[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1,42(6):104-107.
[11] 赵霞,吴明忠.大学生网络行为异化现状和治理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2021(2):89-92.
[12] 吕金洲.微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剖析[J].许昌学院学报,2023,42(6):154-156.
[13] 伍永花.本土化视域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模式建构[J].青年记者,2022(22):117-119.
[14] 陈江宁.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J].今传媒,2023,31(11):164-167.
[15] 罗郁然.数字媒体时代涵化理论在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中的运用[J].公关世界,2022(14):156-158.
作者简介 王琦,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实务。陈彦道,研究方向:网络与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