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阅读文化建设和创新策略

2024-09-11 00:00:00周肖云
传播与版权 2024年17期

[摘要]文章阐述高校阅读文化建设实践和理论研究,以宿州学院为例,分析其阅读文化建设实践,探究地方高校阅读文化建设和创新策略。文章从背景、概况、品牌体系、主要运营模式、活动成效等方面分析宿州学院阅读文化建设实践,并提出地方高校阅读文化建设和创新策略:确立阅读理念,注重品牌名称,创新阅读形式,培育阅读代言人,嵌入馆藏推介,整合学校资源。

[关键词]阅读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文化;品牌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纳入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战略。2020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鼓励开展全民阅读理论研究。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当前,全民阅读从最初倡导全民阅读到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再到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已发展到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的阶段,迫切需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目标,阐发阅读文化精髓,加强阅读文化的建设和创新。

高校图书馆是推动全民阅读纵深发展的主要阵地、核心力量和重要组织者。地方高校是由省级或以下地方政府财政拨付经费,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的高等院校[1]。在我国1239所普通本科高校中,地方高校有1125所[2],占比达90.8%。如何依托地方高校,助力地方高校阅读文化建设和创新,使之成为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标杆,是地方高校图书馆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阅读文化建设实践和理论研究

阅读文化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具有积极作用。20世纪90年代,王余光、徐雁主编的《中国读书大辞典》编纂出版,标志着中国的阅读研究进入社会学与文化学领域[3]。自此学者开始对阅读文化建设的基础理论、应用实践和研究历史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有学者对阅读、阅读文化、高校阅读文化等基础理论的概念进行界定,王余光、汪琴认为阅读文化是建立在一定的技术形态与物质形态的基础上,受社会意识、环境制度制约后形成的阅读价值观念与阅读文化活动[4]。在应用实践方面,申倩倩、周雅琦认为阅读文化建设应引入文创设计[5]。唐芳认为高校阅读文化建设要注重阅读环境,建设主题阅读空间[6]。阮海红认为高校阅读文化建设应发动学生社团在阅读推广活动中的积极作用[7]。王天舒等和张明明认为高校阅读文化建设需要注重思想政治的引导[8-9]。孙晓等认为网络环境和新媒体环境对阅读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10]。师宇明、郭想认为经典阅读是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11-12]。方俊琦提出高校图书馆要创新阅读推广途径,推动特色阅读文化建设[13]。此外,还有学者基于不同角色定位,如读者视角[14]、馆员视角[15]来阐述阅读文化建设的重点。在研究历史方面,王余光等主编的《中国阅读通史》对中国阅读史进行系统的叙述与总结。然而,学界在地方高校阅读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较少。

二、宿州学院阅读文化建设实践

文章以宿州学院为例,探究地方高校阅读文化建设和创新策略,为地方高校图书馆提供参考和借鉴。

宿州学院位于安徽省宿州市,是安徽省属综合性普通本科高校,始建于1949年,1983年升格更名为宿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升本更名为宿州学院。宿州是皖北名城,有大泽起义的涉故台、楚汉决战的垓下古战场,也是淮海战役的主战场,白居易、苏轼等文人曾在此居住,具有深厚丰富、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底蕴。宿州学院图书馆总建筑面积为3.46万平方米,设有办公室、采编部、流通部、阅览部、阅读推广部和学科服务部6个部室,职工40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13人;馆藏纸质图书约147万册,电子图书373万册,电子期刊36万册,订购、共享中外文数据库平台34个。

(一)背景

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16]。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显示,2022年有77.8%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成年国民读书时间和网络阅读同步保持增长,手机阅读等轻阅读占用阅读时间越来越长;在数字化媒介中,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间最长,为105.23分钟,大幅超过所有的传统纸质媒介人均每天阅读时长的总和[17]。

深阅读是阅读者这一具有心智能力的有机体与适合其条件的阅读对象相遇,在适宜的情境下产生积极的行为动力,进而发展而来的[18]高参与度的阅读行为。轻阅读能够帮助阅读者快速获取信息、开展娱乐休闲,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在深阅读过程中,阅读者能够对阅读内容进行自主选择并深层次理解、判断、推理、验证、分享和反思。对大学生群体而言,这种系统的、整体的、沉浸式的深度阅读方式,对其知识框架的完善、思维方式的提升、视野的拓展等大有裨益,而随意性、碎片化的轻阅读无法替代规律化、系统性的深阅读。

(二)概况

2014年之前,宿州学院的阅读活动仅在每年的“世界读书日”举行,由学校宣传部、团委等部门组织,而学校图书馆未曾参与。2014年,读者协会成立,挂靠学校图书馆进行日常管理。2014—2017年,读者协会在“世界读书日”中承办相关活动,如读者之星的评比等。2017年,学校图书馆参与学校的阅读文化建设,围绕立德树人中心任务,明确定位深阅读,以之冠名组织全年的阅读活动,且一年为一季,至今已经开展八季。

(三)品牌体系

轻阅读和深阅读是阅读者在不同信息需求情境中的不同选择。宿州学院图书馆虽倡导深阅读,但不排斥轻阅读,将深阅读与轻阅读相结合,采取“主品牌+子品牌”的组合战略,形成“常规性活动+创新性活动”的长效服务机制。其常规性活动有读者之星评比、书香之班评比等竞赛,一般为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活动门槛适中;其创新性活动在常规性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向上延伸和向下扩展,对标对应的活动要求,分别有讲座类、征集类活动。其讲座类活动有乐天论坛,为“学生竞赛+学生讲座”的复合型线下活动,通过先比赛筛选、后举办讲座的形式开展;其征集类活动有“宿·说”等作品征集活动,一般为线上活动,不比赛、不设奖项,仅做征集和分享。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四)主要运营模式

地方高校阅读文化建设一般采用高校图书馆和高校社团协同运营的模式,由高校图书馆和读者协会共同推进阅读文化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具体实施。

1.讲座类活动

以宿州学院的乐天论坛活动为例,其定位为微型、精品学生讲座,由学生对一部经典作品进行分析鉴赏,时长在1小时左右。每学期组织1场主讲人选拔赛和3场论坛。每场论坛设置主讲人1名,主持人1名,参与人60名。其要求讲稿立意深刻、文风朴实,字数一万字左右;主讲人有稳健的台风、会流利的普通话等,有论坛主讲人经验,能够把控全场节奏;通过个人报名参与活动,名额报满为止。

乐天论坛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讲人选拔赛。该主讲人选拔赛面向全校学生,通常在每学期开学第一个月启动,由指导教师确定主题,社团学生撰写策划书,经学校相关部门审批,采用学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发推文、在学校图书馆和食堂张贴海报、由读者协会会员进入班级实地宣传等方式进行推广,并利用“到梦空间”(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指导开发的校园应用程序,是校园活动的网络管理系统)发布正式活动通知,鼓励学生通过“到梦空间”报名,由读者协会负责组织初赛,包括评委现场打分、汇总成绩、评定等级、现场颁奖,选拔出20位选手入围决赛。第二阶段,正式论坛。主讲人选拔赛的前3名优胜者获得主讲人资格,按顺序试讲,“到梦空间”则发布论坛活动相关信息,助力论坛开讲。第三阶段,宣传总结和馆藏推介。在论坛活动结束后,由学校网站发布新闻报道,学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发布“乐天论坛主讲人专访”,介绍主讲人的读书经历,并推荐图书,再匹配图书馆相关馆藏信息,实现活动宣传与馆藏推介的无缝对接。

在乐天论坛活动中,宿州学院图书馆正确把握活动的意识形态方向、保障主题的成长性和延伸性、辐射活动的品牌影响力,包括主题策划、方案推广、宣传品系统设计、讲稿把关、主讲人试讲、新闻发布等;其读者协会则主要负责活动落地实施,包括院系实地宣传、主讲人选拔赛和正式论坛的现场组织等。

此外,在奖项激励方面,乐天论坛活动入围决赛的20名选手都会获得证书、奖品以及相应的思想政治素养学分;除了证书、奖品,主讲人还可获得1个创新学分和定制的论坛海报;参与的学生可获得0.2个思想政治素养学分。在经费支出方面,乐天论坛活动每年经费支出2680元,包括前后8场活动(2场选拔赛 +6场讲座),每场活动经费为335元,主要用于传单、海报等宣传品的制作,证书、奖品的购置以及情景剧等穿插节目的服装支出等。

2.竞赛类活动

宿州学院的竞赛类活动有征文、演讲、诵读、摄影、影评等类型,其前期宣传、组织和乐天论坛活动中主讲人选拔赛的环节相似,具体流程为设定主题,发布活动通知,征集作品,评定奖项,成果展示。以“不忘初心”读书摄影比赛为例,该活动以“不忘初心”为总主题,每年设置不同的分主题,有“不忘初心·我的故事我的书”“不忘初心·我的旅途我的书”等系列。该活动由指导教师确认主题,读者协会的学生负责具体实施,在“到梦空间”发布通知,鼓励参与学生报名并提交作品,在作品收集整理后,由指导教师负责组织若干位评委评审,汇总分数,确定奖项等级,举行颁奖仪式。其中:获奖者可获得相应的证书、奖品和学分;参与而未获奖者,可获得相应学分。在颁奖仪式结束后,该活动通过学校网站发布新闻,将部分优秀摄影作品在学校图书馆大厅展出。此外,竞赛类活动的经费支出主要包括海报印刷和证书、奖品购买等。

3.征集类活动

征集类活动门槛较低,仅发布和分享征集作品。以“宿·说”活动为例,该活动依托学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组织开展,是诵读经典的线上征集活动。“宿”即为宿州,“宿说”谐音“诉说”,该活动主题为“你的诉说,我的倾听”,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宿说者”,要求选择经典著作(仅限原文)片段,可配乐,录制音频,时长不少于1分30秒,并附上诵读的原文文档,一并发送至指定邮箱。在内容经意识形态审核后,投稿作品依据投稿先后顺序被发布在学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上,然后学校图书馆结合相关诵读内容,推荐相关纸质图书,为学生提供相应的馆藏信息,实现活动、平台和资源三者的无缝对接。“宿·说”活动不评定奖项,也不进行学分认证,其活动宣传和成果展示均在线上开展,一般不需要经费。

(五)活动成效

在宿州学院阅读文化建设中,学校图书馆由旁观、协助者逐步转变为主导者,从无到有地确立深阅读的文化理念,形成品牌组合战略;阅读主题从随机、分散到整体、系统;阅读方法从传统的读、写、诵拓展到多元化的讲、谈、议、拍摄、表演等;阅读空间从单一的线下拓展到线上、线下并重;阅读活动频次从节日化到常态化;活动形式从常规到创新。基于此,宿州学院累计举办校级活动百余场次,数万余名学生参加;组织、推荐学生参与省级活动40多次,300余名学生获奖,获省级优秀组织奖近30次;相关阅读推广活动被安徽教育网、安徽大学生网、中国高校之窗等多家媒体报道。

三、地方高校阅读文化建设和创新策略

(一)确立阅读理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彰显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19]

在地方高校阅读文化建设中,地方高校图书馆要聚焦文化使命,将阅读理念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利用馆藏传统文化文献,开展相关主题阅读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底蕴、文化品位,强化大学生群体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认同感,助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20]。这对坚定文化自信,赓续中华文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例如,宿州学院图书馆在阅读文化建设中,依托“宿·说”活动推出以“俭以养德”为主题的诵读经典作品征集,共征集到作品200余份,并在学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发布,鼓励学生通过点赞、评论、转发等,对“俭以养德”主题进行二次传播。通过“俭以养德”诵读活动,宿州学院图书馆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俭以养德”的时代内涵和重要意义,助力学生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崇勤美德、克俭风尚的艰苦奋斗观,并在潜移默化中营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氛围,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阅读文化建设中落到实处[21]。

(二)注重品牌名称,融合地方文化

品牌名称在品牌的识别、维护和塑造上扮演着核心角色,是品牌竞争的开端和手段,决定所有用户未来印象的基调[22]。名称的拟定可采取光辉泛化法,也称晕轮效应、光环效应,即把活动名称和好字眼联系在一起,能使用户不经证实就赞同或接受它[23]。

在地方高校阅读文化建设中,地方高校图书馆要依据相应的活动内容,借助地方元素的光环效应,恰如其分地拟定品牌名称,明确品牌定位,凝练出品牌的核心要素和价值。例如,在阅读文化建设中,宿州学院图书馆依托深阅读系列活动,形成活动主品牌和乐天论坛、“宿·说”等活动子品牌,将活动从策划之初就明确定位为校级文化活动和地方文化活动。其中:乐天论坛活动的“乐天”定名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少年时曾居住在宿州的符离镇,以白居易的字乐天为名,寓意大学生的乐天向上和朝气蓬勃;“不忘初心”系列读书摄影活动,既是将使命担当与学生学习实际和日常生活相结合的创新,也是对宿州革命传统的继承和弘扬;“宿·说”活动直接引用宿州的地名。可见,在地方高校阅读文化建设中,地方高校图书馆要注重品牌名称,通过多种形式呈现校园文化及其活动的纷繁多样,加大对学生的吸引力。例如,在阅读文化建设中,宿州学院图书馆深阅读系列活动名称响亮,定位清晰,简单易记,寓意深远,推出后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形成品牌合力,其中乐天论坛活动定位为小型论坛,虽小却成为名副其实“一票难求”的校园文化活动。

(三)创新阅读形式,提升阅读参与度

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显示,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对全民阅读品牌活动的知晓率达73.7%,参与度达66.7%[17]。笔者分析每年各地、各机构开展的阅读活动内容,发现读书征文、演讲比赛等同质化活动占相当大的比例,这不利于全民阅读的开展,也不利于地方高校阅读文化的建设。

在地方高校阅读文化建设中,地方高校图书馆既要在品牌名称、标识、定位等方面维持品牌活动内容的相对稳定性,还要对品牌活动的形式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4],以更活泼、更生动、更新颖、更有趣的活动丰富阅读推广体系,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宿州学院图书馆推出的乐天论坛活动已开展20多期,涵盖《诗经》《史记》等文学经典,在主讲模块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创新参与形式,从主讲人“讲”、观众“听”到加入观众共同“论”,又引入小型主题舞台剧,并组织共同咏诵,形成“讲—听—论—演—诵”的五步共读模式,强化学生的认知参与、行为参与和情感参与[18]。其中:第8期“坎坷仕途 成就楚辞”,学生踊跃参与名篇的诵读;第9期“白鹿原的沧海桑田”,学生编排舞台短剧《白鹿原》;第10期“读《人间词话》品词话人生”,学生编排舞台短剧《知否》。可见,宿州学院图书馆通过创新阅读形式,打破传统讲座的刻板印象,提升“乐天论坛”品牌的活力和吸引力。在地方高校阅读文化建设中,地方高校要增强图书馆的时代感、亲切感、青春感,将图书馆构建成有吸引力的文化场域[25]。

(四)培育阅读代言人,涵育阅读风尚

代言人指基于其自身的知名度及社会影响力,在商业广告中通过陈述或行为向消费者展示产品功能、以表现广告诉求的人[26]。地方高校阅读文化建设是非盈利的,且目标群体的注意力资源有限,笔者认为地方高校图书馆需要阅读代言人来提升品牌识别度,提高活动的品牌感知力,唤起目标群体参与阅读的热情。美国图书馆协会一般会选用明星推广阅读,并将影像制成海报。近年来,阅读文化类节目《朗读者》《经典咏流传》《典籍里的中国》由当红主持人主持,并邀请各行各业的知名人士参与节目,以明星效应吸引更多的节目受众。

地方高校及其图书馆经费有限,长期利用名人效应不符合现实条件[27],但是在地方高校阅读文化建设中,地方高校图书馆要因地制宜,通过搭建平台,发现并培育学生阅读代言人,形成名人代言效应。例如,宿州学院图书馆推出的乐天论坛活动为每期主讲人定制宣传海报,在论坛开始前一个月就在学校图书馆活动大厅进行展示,并在论坛开始时将海报放置到现场,在论坛结束后将主讲人宣传海报放置图书馆活动大厅展示一个学年。除了实体空间的海报宣传,乐天论坛活动还会在学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发布主讲人专访,向学生全面展示主讲人的学习、阅读生活,并在学校网站及时发布活动新闻,对活动进行总结。又例如,宿州学院图书馆推出的“宿·说”活动会在作品中嵌入诵读者的照片、座右铭等信息,并通过传统媒介、新媒体等灵活组合,打造宣传矩阵,多方位地展示阅读代言人的才华,从而营造阅读文化氛围,快捷、全面地向其他学生展示活动的进度和热点,以阅读代言人的阅读素养、个人魅力、知名度吸引他们的注意,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五)嵌入馆藏推介,呈现图书馆元素

近年来,国内外图书馆纸质图书借阅率呈现下降趋势。某“双一流”高校本科生人均年借书册数从2011年的13本下降到2014年的8本,全年总借阅图书册数也从2010年的100万册下降到2014年的60万册[28],某地方高校纸质图书借阅量从2015年的12.51万册/年下降到2022年的1.04万册/年,8年间下降了91.69%[29]。Ohio LINK图书馆联盟有80%的馆藏在一年内没有任何借阅记录[30]。

可见,地方高校阅读文化建设面临严峻挑战。对此,地方高校图书馆要正确看待纸质图书借阅率下降的现象,从自身的馆藏、空间等入手,建立长效机制,统筹规划、持续有效地营造阅读环境,设立主题和分主题,广泛、深入地挖掘馆藏,将馆藏推介作为阅读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有意识、有规划地结合活动向大学生推荐[31]相关文献。例如:宿州学院图书馆推出的“宿·说”活动借助自身微信公众号推送相关文章,并在文章末尾嵌入与诵读内容相关的馆藏信息,为学生提供诵读参考书目;乐天论坛活动在主讲人访谈中针对主讲人的图书推荐标注相应馆藏信息。可见,在地方高校阅读文化建设中,地方高校图书馆要通过馆藏推介的嵌入,利用阅读文化的品牌活动提高号召力,形成一站式阅读服务,实现书目推荐的价值,并强化图书馆元素,形成独具特色的阅读文化。

(六)整合学校资源,保障活动开展

高校图书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经费未能与高校预算同步增长,且人员素质较低[28]、馆舍空间有限等问题。在地方高校阅读文化建设中,一方面,地方高校图书馆要利用好馆藏的资源和空间;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图书馆要加强与学校相关部门,如团委、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处和二级学院等之间的合作,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学校的资源和空间,确保低成本地顺利开展高品质的阅读文化活动。

例如,在阅读文化建设中,宿州学院图书馆面向全校学生组织开展活动,除了不评定奖项的征集类活动,均利用“到梦空间”程序实现一键式进行发布、统计;在活动场地方面,基于多功能活动空间有限的情况,或借用招生就业处的招聘大厅开展大型活动,或借用校团委的学生活动中心组织小型活动;在活动设备方面,协调校团委借用专业拍摄器械、服装等;在专业人员调度方面,具体到各项比赛,协调相应二级学院,邀请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作为评委进行评审;在个人学分激励方面,协调校团委、教务处对活动的获奖学生和参与学生进行学分认证,诸如乐天论坛活动主讲人的创新学分由学校教务处认证发放,其他活动的思想政治素养学分由校团委认证发放;在学生奖项认定方面,协调校办公室在获奖证书上加盖学校的印章,并认定为校级活动;在集体奖项应用方面,协调学生处予以部分班级奖项,将其应用于辅导员职称评定等,从而增强活动的权威性,不断扩大深阅读品牌的影响力。

四、结语

在轻阅读时代,在地方高校阅读文化建设中,地方高校图书馆不应止步于轻阅读,应依托学校开展深阅读,并注重深阅读的主题性、系统性、层次性和不可替代性[32]。从深阅读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在地方高校阅读文化建设中,地方高校图书馆要倡导深阅读,引导、挖掘学生的阅读需求,创新活动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唤起学生的深阅读欲望,进而鼓励学生将轻阅读转化为深阅读,在校园乃至全社会营造深阅读的阅读氛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地方高校阅读文化建设是长期的、多样的、生动的系统工程。地方高校图书馆肩负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要整合资源,创新与发展阅读文化活动,融合地方文化元素,优化阅读环境,加强文献推介,培育阅读代言人,引领阅读风尚,务求使阅读文化成为学校办学特色和地方的文化标杆。

[参考文献]

[1]王旭东.论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拓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7(08):16-17.

[2]高等教育学校(机构)数[EB/OL].[2024-07-15].http://www. moe. gov. cn/jyb_sjzl/moe_560/2022/quanguo/202401/t20240110_1099531. html.

[3]林英.群体合作:中国阅读文化研究之路[J].图书与情报,2008(02):143-144.

[4]王余光,汪琴.关于阅读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J].图书情报知识,2004(05):3-7.

[5]申倩倩,周雅琦.文创赋能阅读文化建设研究:以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文创工作为例 [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3(04):117-121.

[6]唐芳.高校图书馆主题阅读文化空间构建路径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3(04):45-47.

[7]阮海红.以学生社团为推手的校园阅读推广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浙江传媒学院图书馆案例分析[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6(01):51-55.

[8]王天舒,杨晓英,邓娟,等.“三全育人”视域下构建大学生阅读文化模式的实践研究 [J].传播与版权,2022(09):101-103.

[9]张明明.构建高校红色阅读文化体系研究:以北京邮电大学为例[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22.

[10]孙晓,吴京红.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中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探析:以江西高校图书馆为例 [J].兰台世界,2020(05):109-112.

[11]师宇明.基于经典阅读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J].晋图学刊,2012(05):44-47.

[12]郭想.基于经典阅读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08):189-190.

[13]方俊琦.阅读文化传播:高校图书馆阅读推介创意探究[J].图书馆杂志,2012(03):110-114.

[14]杜安平.读者发展视角下的高校阅读文化建设:以韶关学院为例[J].河北科技图苑, 2014(02):33-36.

[15]马毽.馆员与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3.

[1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3-08-28)[2024-07-15].https://www. cnnic. cn/n4/2023/0828/c88-10829. html.

[17]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EB/OL].(2023-04-24)[2024-07-15].https://

www. nppa. gov. cn/xxfb/ywdt/202304/t20230424_

713200. html.

[18]李桂华.深阅读:概念构建与路径探索[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7(06):50-62.

[19]习近平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23-06-02)[2024-07-15].https://www. gov. cn/yaowen/liebiao/202306/content_6884316. htm.

[20]姚春燕,查志强.高校图书馆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刊, 2019(12):44-49.

[21]张颖.新时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8.

[22]宣长春,魏昀,林升栋,等.突出“姓”还是“名”?文化框架对品牌延伸命名策略的影响[J].国际新闻界,2020(03):155-176.

[23]SEVERIN WERNER J,TANKARD JAMES W.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5版.郭镇之,徐培喜,等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24]石继华.国外阅读推广的品牌化运作及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5(02):56-60.

[25]2023年“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倡议书[EB/OL].(2023-04-14)[2024-07-15].https://www. lsc. org. cn/cns/contents/1670405295346/1646757133691523072. html.

[26]朱华伟,苏羽,冯靖元.代言人类型和产品创新类型对创新产品购买意愿的交互影响[J].南开管理评论,2022(06):118-127.

[27]韩娟娟.基于名人效应的高校阅读推广主题探析[J].图书馆建设,2017(08):49-53.

[28]程焕文,刘佳亲.挑战与回应:中国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方向[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0(04):39-59.

[29]吕春燕,曹文兰.省属本科院校图书借阅情况分析与对策研究:以河西学院为例[J].甘肃科技,2024(02):84-86.

[30]孙旭萍.OCLC-OhioLINK图书馆联盟馆藏流通报告研究及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15(02):72-76.

[31]孙媛媛,张玲,于静,等.高校图书馆中华传统文化立体阅读推广探究: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二十四节气”阅读推广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20(09):57-64.

[32]肖珑,刘雅琼,张春红,等.“浅阅读”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深阅读”服务:以“北大读书讲座”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9(06):119-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