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数据挖掘探讨中医疫病用药规律

2024-09-11 00:00:00王馨悦孙兆杰彭文袁恺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4年8期

摘要:目的 通过采用文献检索法,对急性传染性疾病的临床文献量进行采集,以期筛选出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并对其在临床上用于急传染病的药物使用特征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明确是否存在对急性传染性疾病有普遍意义的药物。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及人工筛查,筛选出有中医治疗的文献,应用 Excel 和 SPSS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结果 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显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性感冒和手足口病这3种疫病是治疗主要以解表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化湿药等为主。结论 通过数据挖掘的方式得到了治疗疫病的方剂,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中医疫病;数据挖掘;用药规律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4)08-0038-04

疫病又称“瘟疫”,《辞源》将“瘟”解释为“疫病,人或禽、畜等发生的急性传染性疾病”。《说文解字》曰“疫,民皆疾也”。《温疫论》说:“疫气盛行,所患者重,最能传染。” 疫病不仅对人们身体健康、生活造成极大地威胁,还成为制约社会发展乃至民族存亡的重要因素[1]。中医药在古代与现代传染病的斗争中,积累了大量的治疗疾病的经验,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与技术手段。所以,开展疫病文献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疫病是一种由疫疠病邪引起的具有强烈传染性和广泛流行性的一类急性发热性疾病的总称[2],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急性传染性疾病。根据危害程度,我国将法定传染病分成甲、乙、丙3类,其中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7种,丙类传染病11种。本课题基于中国知网(CNKI),对近20年34种传染性疾病的临床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慢性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梅毒、淋病、丝虫病、包虫病等不具备疫病特点,所以被排除[4]。此外,由于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无明确的病名,检索相关文献比较难,所以不作统计[4]。结果表明: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登革热、白喉、流行性乙型脑炎、百日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丙类传染病中的流行性感冒、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的中医药诊治文献比较多,说明它们是近20年中医研究领域中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热点问题。若能从这几个疾病出发,来研究中医在疫病防治方面的情况,具有较多的资料来源和较好的应用前景。关于风疹的中医文献大数不是由风疫病毒引起的,而是泛指由多种疾病导致的过敏症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疫情数据主要集中在2003年,尽管没有疫情数据,但因其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因此仍应作为预防的主要目标。本文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性感冒和手足口病为例,对现代用药规律进行探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分别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为关键词检索,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手工查阅相关论文,从中筛选出与中医药治疗相关的文献。检索范围为2003年1月1日—2022 年12月31日。

1.2 纳入标准 (1)所选文献均来自于中医药的临床病例。(2)所有病例全部确诊为新冠肺炎、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使用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3)中医处方用药记录完整,明确表明治疗有效。(4)中药剂型为汤剂或颗粒剂。

1.3 排除标准 (1)非临床病例,包括理论探讨、文献挖掘、研究进展、动物实验等方面的研究。 (2)疗效不明或欠佳。(3)采用外治法、食疗方、针灸等。

1.4 数据处理 提取纳入文献中的中药方剂,应用 Excel 和 SPSS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2 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3种疫病中医治疗文献共有707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190 篇、流行性感冒260篇、手足口病257篇),通过人工阅读文章内容,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有221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64篇、流行性感冒72篇、手足口病85篇)。

2.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方剂统计,见表1。

表1显示: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方剂频数最多的是清肺排毒汤,说明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清肺排毒汤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6]。《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明确提出:“清肺排毒汤可适用于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危重患者可结合实际情况使用。”清肺排毒汤由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和五苓散为主要组方,其中麻杏石甘汤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医籍中记载麻杏石甘汤治疗四时温病,无论伤寒温病、时病疫病都可使用,由此可见本方的适用范围较广。现代研究表明,麻杏石甘汤有较好的抗病毒及抗炎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急慢性气管炎等多种疾病,该方加减还可用于治疗甲型 H1N1流行性感冒及其他流感[7-8]。此外,莲花清瘟胶囊中亦含有麻杏石甘汤配伍,表明其对新冠肺炎中的临床效果已获得专家们的一致认可[9]。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等组成,是治疗少阳病症的主方。研究表明,小柴胡汤具有抗炎、抗病毒、解热、免疫调节等作用,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验基础。近年还有关于小柴胡汤治疗流行性感冒[10]、甲型流感等[11]传染病的实验与临床研究报道。藿朴夏苓汤由藿香、厚朴、半夏、茯苓等组成,具有宣通气机、燥湿利水的功效,对胃肠道疾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12]。宣白承气汤由生大黄、生石膏、杏仁、瓜蒌皮为其主要成分,能宣肺化痰、泄热攻下。达原饮包括槟榔、厚朴、草果、知母等,可用于治疗畏寒发热,咳嗽咽干,头晕呕吐,烦躁不安,舌苔厚腻等症状,其临床表现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的临床表现非常类似,对症下药,疗效显著[13]。

通过数据挖掘的结果表明:治疗新冠肺炎的方剂是由达原饮、宣白承气汤、麻杏石甘汤、小柴胡汤、藿朴夏苓汤等加减化裁,诸方合用能祛湿化浊、清宣肺气、通结泄热。药物功效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新冠肺炎的病机特点。新冠肺炎发病初期,多兼夹六淫邪气,极期表现为咳嗽喘促、大便秘结等肺热壅盛、阳明腑实证。中医治疗新冠肺炎多从肺、脾、胃等脏腑着手,通过解表、泻热、健脾等方法,重点调肺。此外,新冠肺炎的疗效与病人体内的痰是否能够被及时清除密切相关,如果能够顺利将痰液引流,则是危重病人病情好转的关键因素,所以在配伍上都加了一些具有促排痰作用的药物。

2.2 流行性感冒 方剂统计,见表2。

表2显示:流行性感冒的临床文献有传统汤剂和自拟方,以自拟方占比最大,其次为银翘散、麻杏石甘汤、柴葛解肌汤等。流行性感冒多由温邪侵肺,肺卫壅塞所致,故自拟方多由清热解毒、宣肺开泄的药物组方。银翘散疏清兼治,是治疗风热证的代表方。在流感初期,邪犯肺卫,所以要以清热宣肺、散表透邪为主要治法,银翘散能疏风解表,祛邪外出[14]。柴葛解肌汤由柴胡、干葛、羌活、黄芩等组成,具有辛凉解肌、清泄里热等功效。临床研究表明:此方及加减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流行性感冒、高热、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肺炎、咽峡炎等疾病[15]。

通过数据挖掘的结果表明:流行性感冒的常见证型及治疗方剂为:风热犯肺型:银翘散;风寒侵袭型:柴葛解肌汤;暑热感冒型:香薷饮;肺热壅盛、肺气上逆型:麻杏石甘汤;气分热盛型:白虎汤;肺阴不足型:沙参麦冬汤。由此推知,中医治疗流行性感冒主要从肺入手,而卫分也是该病的常见病位。辛凉解热、辛温散寒、清热解毒、宽胸理气、祛风止痛等方法对于流行性感冒的治疗具有突出意义。此外,流行性感冒以高热、气滞为主要特征,常伴有气血不足。治疗上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其中,祛邪以清热、理气、泻下药为主,扶正则以补益气血药为主。

2.3 手足口病 方剂统计,见表3。

表3显示:除自拟方外临床治疗手足口病多以银翘散、甘露消毒丹、六一散、沙参麦冬汤等为基础方辨证加减。甘露消毒丹由滑石、茵陈、黄芩等组成,具有利湿化浊,清热解毒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炎、抗病毒等功效。临床研究表明,在西医治疗手足口病的基础上加用甘露消毒丹可提高治愈率,缩短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手足皮疹及口腔疱疹的消退时间,临床疗效显著[16]。六一散由滑石和甘草组成,不但能清暑利湿,还有抗菌及保护黏膜的作用。不少病例中将银翘散与六一散合用,既能清热,又可解毒,既能宣卫透邪,也可渗利湿热。

通过数据挖掘的结果表明:临床治疗手足口病多以银翘散、甘露消毒饮、六一散、沙参麦冬汤等为基础方辨证加减。由此推知,手足口病以风热犯肺、湿热疫毒、气阴两虚型多,归纳出手足口病多与热、毒、湿等因素密切相关。中医治疗该病主要从肺、脾胃入手,以解表化湿、清热解毒、祛邪扶正治疗为主。

3 讨论

新冠肺炎、流行性感冒和手足口病同属病毒感染性疾病,在中医学中,三者都属于疫病范畴。从“”异病同治”的角度看,三者在证型上具有共性,用药上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临床上除了抗病毒和对症支持治疗之外,还需要结合中药进行治疗。方药主要以解表、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补虚药为主。其中,清热药多用可能主要有以下原因:(1)高热为此类疫病的普遍特征,大剂量清热药能尽快缩短病程,减轻高热、疼痛等症状。(2)现代研究表明,许多清热药有较好的抗病毒、抗菌作用。(3)可能与气候等自然环境有关,现代疫病以温疫较多。(4)现代中药制剂及给药方式的革新,使清热药对机体的损伤有所减轻。尽管清热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滥用会造成冰伏邪气、败胃伤阳、转化诸证等现象,因此,中医有“治疫毒应以解毒为主,不能以清热为主”的告诫。清热药的使用应该遵循:多选用甘寒滋润之品,如用大寒大苦之品,需搭配甘寒滋阴之物,才能达到“祛邪不伤正”的效果。此外,解表法、祛湿法、化痰法、攻下法、温里散寒法、理气理血法等均有较好疗效。如芳香祛秽、疏利透达的达原饮;辛凉宣泄、升清降浊的升降散;凉营清热、活血化瘀的犀角地黄汤;发散、祛湿、凉血、定喘的浮萍散[17]。提示单纯使用清热药效果未必最好,基于药性之偏来寻求组方配伍之和,才可能是中医疫病防治的最好方法。

总之,本文通过对治疗新冠肺炎、流行性感冒和手足口病有效方药的统计分析,以药测证,来推测三者的病因病机,为中医辨证分型和治疗策略的选择和应用奠定基础,并与目前相关临床报道进行对比,以期提升中医证候诊断的精度,增进对疫病的认识。[KH*2D]

参考文献:

[1]陈玫芬.疫病之中医预防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

[2]宋乃光,刘景源.中医疫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33.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S].2004,8:28.

[4]王静,崔蒙中医疫病文献的计量分析[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2,21(4):68-73.

[5]张稚鲲.疫病(急性传染性疾病)古今用药特点及配伍规律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

[6]佟琳,马艳,范逸品,等.基于文献的清肺排毒汤组方治疫应用规律探讨[J].中医杂志,2021,62(21):1877-1881.

[7]任晓婷,徐炎,孙丽平.麻杏石甘汤现代研究进展及展望[J].吉林中医药,2020,40(8):1106-1109.

[8]曾义岚,刘大凤,刘亚玲,等.麻杏石甘汤治疗轻症甲型 H1N1 流感的随机对照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2):2227-2230.

[9]李红蓉,常丽萍,魏聪,等.连花清瘟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理论研究基础和临床疗效[J].世界中医药,2020,15(3):332-336.

[10]黄清旭.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流行性感冒 758 例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18):98.

[11]林存智,王军,周兆山,等.小柴胡汤加味对甲型 H1N1流感轻症病人的效果[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1,47(2):132-134.

[12]仝小林,李修洋,赵林华,等.从“寒湿疫”角度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药防治策略[J].中医杂志,2020,61(6):465-553.

[13]马家驹,王玉光.膜原及达原饮的临床指征探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3(6):463-468.

[14]卢桐,李颖,王辛秋,等.晁恩祥辨证论治乙型流感重症肺炎经验[J].北京中医药,2019,38(1):38-40.

[15]张保国,梁晓夏,刘庆芳.柴葛解肌汤现代临床运用[J].2008,30(8):1194-1198.

[16]倪明.联用利巴韦林和甘露消毒丹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2):190-191.

[17]吴鹏,郑文江,张妙芬,等.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瘟疫专著用药规律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启示[J].山东中医杂志,2022,41(2):138-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