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问题解决”,培养高中生语文知识获取能力

2024-09-04 00:00:00蒋红卫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4年9期
关键词:李斯支架小说

问题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载体、媒介,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内在驱动力。教师通过设计核心问题、主问题、关键问题,能让学生认识、把握知识的内涵、意义。长期以来,问题解决式的教学往往被认为理科教学的一种主要方式。其实,在语文学科中采用问题解决式教学,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对于语文学科而言,知识不仅包括语言知识,而且包括语法知识、语用知识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大问题、核心问题、主问题,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问题解决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获取语文知识的过程。

一、搭建要素支架,引导学生获取语文知识

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主要方式就是文本阅读、文本解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研发问题,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搭建支架,引导学生获取语文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获取语文知识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加工、合理过滤、筛选信息、比较信息的过程。

如教学《祝福》,很多教师都会引导学生结合《祝福》的写作背景、写作意图等进行分析。这样的一种外在性的分析,容易禁锢学生的思维,钳制学生的想象。在教学中,笔者立足《祝福》的文体,从小说的要素入手,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文本。为了帮助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笔者筛选出了一些重点要素,如“人物形象”“故事视角”“小说环境”“小说意象”等。从人物形象着手,笔者搭建了要素支架:祥林嫂是一个怎样的人物?鲁迅为什么要创作这个人物?从叙事视角来看,小说叙事为什么采用第一人称“我”?从小说环境着手,鲁镇是一个虚构的世界,但它却具有现实性,设计这样的环境,对小说表达有怎样的作用?从小说意象入手,《祝福》中的“祝福”有何深意?作者精心安排的多次出现的数目多少不等的钱,表现了什么呢?这样的一些支架,形成了学生获取小说主题思想、文体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解读小说文本的“钥匙”。教师从不同的视角搭建多元性的支架,构成了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多元路径。

教师搭建要素支架,引导学生以问题为载体,开展自主性、自能性的探究活动,进而获取文本中的知识。教师要借助支架引导学生不断地阅读,从而让学生不断地获取知识,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搭建活动支架,引导学生获取语文知识

活动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经验建构的重要方式。语文课程是一门注重活动的学科课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搭建活动支架,引导学生借助活动支架积极主动地获取语文知识。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计活动方案,实施活动计划,展开活动反思。

以《荷塘月色》一课的教学为例,笔者设计了辩论活动:在这样的一个读图又读文的时代,对于自然景物,你更愿意读图还是读文?请你以《荷塘月色》一课的学习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这样的辩论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语文阅读、思辨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语文阅读、思辨的积极性。学生分别以读图和读文为辩论主题,都为力图证明自己的观点而深入地解读文本,通过互联网搜寻相关的论据。这样的一种辩论活动,目的不是简单地说明哪一方的论点正确,而在于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比如,有的学生认为,图片更直观,朱自清先生描摹的荷塘月色的景色、意境等都可以借助于图片、视频等来呈现,图片更具有视觉冲击力,能让景色尽收眼底,一目了然;有的学生认为,文字更具有可读性,文字的表达更含蓄,更有意境,文字能让读者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相互联通,形成通感。在学生辩论的过程中,笔者相机引导学生品赏《荷塘月色》一文中的拟人、比喻、通感、排比、叠词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了解文字的艺术表达效果——文字是情意的载体,是灵魂的寓所,也是人类文明的传承。

上述案例中,教师组织的辩论活动汇聚了学生的集体智慧,让学生潜入文本之中,深入地揣摩文本,赏析文本。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审美心声,引导学生的审美思维、想象。

三、搭建研究支架,引导学生获取语文知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为了促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教师有必要搭建研究支架,引导学生从文章的语言文字、思想情感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教师搭建研究支架,能让学生自主地获取语文知识,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如教学李斯的《谏逐客书》一文,笔者立足“抱负与使命”,设计了一系列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获取语文知识。[任务一]品析文章语言,领略李斯的劝谏艺术;[任务二]从文中提炼出李斯的三句话来说明此次成功的劝谏,感悟李斯的劝谏之巧;[任务三]《谏逐客书》中多次提到“百姓”“人民”,它与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相同吗?[任务四]李斯在《谏逐客书》的结尾写道:“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李斯在被腰斩前感慨道:“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在这两处描写中,一为“不可得也”,一为“岂可得乎”,比较一下这两处描写,你觉得什么时候的李斯更接近于生命觉醒呢?通过这样的任务设计,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透过文字之“外壳”,发现“君子不器”之文化内核,由此催生学生个体生命的内在觉醒。

上述案例中,教师搭建研究支架,不仅能让学生获取语文知识,而且能让学生感悟语文文化。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大胆思考、想象,大胆尝试,通过研究性学习,从多种途径获取信息、知识,培养信息共享、合作交流的能力。

总之,知识是学生语文素养生成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搭建要素支架、活动支架、研究支架,引导学生获取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知识分析、知识辨别能力。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农村高中学生‘知识获取能力’的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XC-c/2021/60]

作者简介: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高级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李斯支架小说
叁见影(微篇小说)
红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2
遛弯儿(微篇小说)
红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0
劝生接力(微篇小说)
红豆(2022年3期)2022-06-28 07:03:42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保健医苑(2022年5期)2022-06-10 07:46:12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electroacupuncture plus long-snake moxibustion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 due to kidney deficiency and cold coagulation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模具制造(2019年3期)2019-06-06 02:10:54
李斯造小篆
只爱黑白红
花样盛年(2014年3期)2014-03-19 15:5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