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情境是载体,有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发展,意义非凡,引人注目。笔者以《老王》的阅读教学为例,浅析初中语文情境创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方法。
新课标将“语文实践活动情境”分为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三种,这些情境有着不同的教学价值。
1.个人体验情境更新认知图式
个人体验情境是学生个体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学习,包括阅读教学中的个人感悟和写作教学中的个人表达。比如,有的教师在《老王》的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读完课文之后,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杨绛呢?
2.社会生活情境发展语用功能
社会生活情境是学生个体在具体生活的场景和场域之中开展听说读写等语文要素的学习活动,包括阅读教学中的语篇交际和写作教学中的读者意识等。比如,有的教师将作品《老王》的写作背景展示给学生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堂堂学者竟然不敢坐三轮车呢?为什么老王要哑着嗓子悄悄问呢?
3.学科认知情境培育核心素养
学科认知情境是学生自身在语文的学科框架内的学习活动,包括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语文学习能力的锻炼。比如,有的教师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灵活运用“换词比较、关注‘小’词、前后勾连、调换语序、发现疑点”等细读方法,圈点批注老王身上熠熠闪光的地方。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老王》一课的教学情境:近期,学校拟开展以“平凡的生命,高贵的灵魂”为主题的生命故事分享会,要求每班的学生分析一则文学作品中或自己身边人的真实故事,特别是那些生活在生活困境中的人们依然保持尊严和善良的事例。请你认真学习《老王》后,分享“老王”的故事。
1.教学指向认知方式
图式是读者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大脑形成的认知结构或心理模型。尤其在学生初次阅读文本,初步感知文本时,教师可以设计指向学生认知结构和阅读方式的教学情境。
学习任务一:识人·品生活之“苦”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完成老王的个人简历表,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家庭情况、家庭住址、身体状况等。
在初读文本之后,学生不难发现:老王是一个被社会抛弃、孤苦、生计艰难、无“家”可归的人。他会被人用“这老光棍”“不老实”等词恶意中伤,甚至还会在“荒僻”“塌败”的寒酸住所中被他人排挤。“不幸”是老王的真实写照,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的认知图式。
2.教学指向文本内涵
文本的阅读过程是一个人从渗透内化,到体悟想象,再到品析积累的渐变过程,相应地经历了“构建形式图式、延展内容图式、丰富语言图式”的成长变化过程。学生从语篇形式分析到文本语言掌握的飞跃,其中少不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学习任务二:忆事·析心灵之“善”
①析“老王”之善。阅读课文5—16段,概括一下,作者回忆了与老王交往的哪些片段?用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写一写你读到了老王身上哪些熠熠闪光的地方?
②析“作者”之善。立足全文,梳理一下,在与老王的交往之中“我”又是如何对待他的呢?
无论是给杨绛家送冰,还是送默存去医院治病,都是他为人老实质朴、做事重情重义的真实写照。在老王临终之前,本就物质匮乏的他还送来了香油和鸡蛋,这又是何等的珍贵。学生走进文本的内涵,可以感受到小人物之“大”。
3.教学指向作者内心
作者内心的精神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作品营造的艺术世界。喜怒哀乐等不同心绪的传达,在文学作品中便形成了光怪陆离的幻影。可以说,学生洞察作者内心,就是在体悟作品的精神内涵。教师设计教学情境就要引导学生走向作者内心,理解文本内容。
学习任务三:聚焦·明老王之“意”
①聚焦“送鸡蛋香油”的片段,分角色朗读课文8—16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如何细致入微地刻画老王的形象,凸显其高贵品质的。
②补写“我不是要钱……”,联系上下文,体会老王的言外之意,即送香油鸡蛋的真实用意。
尽管老王是那么的“不幸”,却依然送来了可贵的物质;但是在老王眼里,这就如同平日里杨绛一家送鱼肝油和送钱给他一样。老王得到了杨绛一家如亲人般的关怀,这样的关怀如一缕阳光照进了老王的心田;杨绛似乎并没有理解老王此次上门的真实用意,仅和平常一样。在杨绛眼里,总觉得自己的付出还不够与老王对他们家的付出对等。学生走进作者内心,就是走进了文本的内核;情境的设计有利于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对文本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
4.教学指向特定时代
文学作品是不同时代之下的精神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学作品的面貌也有所不同。和平年代的文学作品,呼唤人心的真善美;战争时期的文学作品,抒发希望和向往。真实情境的设计要凸显作品的时代特征,引领学生走进那个特定时代去领略特有的人情。
学习任务四:悟情·赞人性之“美”
①结合资料思考,作者是作者口里的“幸运的人”吗?
②小组讨论,如此善良的作者,为何还会愧怍呢?
在作品反映的那个年代,杨绛其实也是“不幸的人”中的一员。她和老王一样,在相同的遭遇之中两人报团取暖。有着良知的她善于自省,她知道当别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时候,是老王选择亲近,释放善意,施以援手;于是,懂得怜悯的她自责落泪——为什么不在老王临终之时加以关心?为什么不能真正明白老王此次前来的真实用意?教师设计指向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的教学情境,可以拉近学生与作品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容。
5.教学指向现实生活
生活是教育,是语文学习的资源,是学生习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土壤。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要指向社会生活,落实“做中学”的理念,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学习任务五:拓展·行善良之“举”
①展开想象,真情告白。假如你是杨绛,有机会对老王说说话,你想对老王说些什么呢?请以“老王,我不知道……”开头,说说你的想法。
②回归现实,弘扬善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还有哪些像老王那样的弱势群体呢?我们该如何关心和尊重他们呢?
杨绛对老王的疏忽是她一辈子无法弥补的痛。恰如杨绛在《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中说的,人生的价值在于修炼灵魂,在于完善自我。教师设计指向现实生活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叩问灵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如何对待诸如老王那样的弱势群体的呢?
一言以蔽之,教师设计出指向学生的认知方式、作者的人生经历、文本的作者内心、特定时代内涵和现实的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很有必要,意义非凡。
作者简介:江苏省昆山市周市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