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让深度语文学习真实发生

2024-09-04 00:00:00卢柯青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4年9期
关键词:词语文本素养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追求深度语文学习已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梳理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在深化学生对文本理解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帮助学生深挖作品内涵,对文本内在联系进行思考和研究。在研究性学习中,梳理文本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探究文本语言的细微差别。在思维训练方面,梳理可以助力学生构建严谨的逻辑框架,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

一、梳理文本脉络,深挖作品内涵

在深度语文学习中,梳理文本脉络是开启作品内涵探索之旅的起点。通过对文本的细致梳理,学生能够系统地把握作品的整体结构和内部关联,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这一过程涉及对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对话、交流以及行为动作等细节的收集,以及对环境描写的角度、色彩等元素和作者特别强调的信息的深入探究。梳理文本脉络的过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发现文本中难以捕捉的细节,而且促进了思考的有序性。

以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乡土中国》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梳理目录,初步把握整本书的主题。目录通常提供了书籍的整体框架和核心观点,是学生了解书籍内容的第一步。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逐章进行梳理,从每一章节中提炼出主要论点,形成一个清晰的思维导图或提纲。这种梳理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把握整本书的逻辑结构和论证路径,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又如,教学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红楼梦》,由于这部小说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教师同样可以指导学生采用梳理的方法进行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梳理家族关系入手,明确各个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和在家庭中的地位。这样的梳理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之间的互动和冲突,还能引导他们思考家族关系在小说中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进行梳理,比如整理小说中宴会的次数和菜品选择。这些细节看似微不足道,却能反映贾家的兴衰变迁和社会背景。通过梳理这些细节,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小说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梳理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深化文本理解和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方法不仅适用于文学作品的教学,还可以推广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通过梳理,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深度语文学习。

二、梳理研究过程,深探语言魅力

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以学生自发和探究学习为核心,让学生从日常生活及社会生活中挑选并确定研究主题,通常以个体或团队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当课程的组织者、互动的参与者以及探索过程的导航者,引导学生深探语言魅力。

以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丰富词语积累”这一专题的教学为例,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元素,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落实品德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教材的编者将该专题细分为“词语的形成”“词语的分类”“词语的运用”“词语与文化”,教师要对这些内容进行整合和改编,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其转化为可操作性更强的研究项目“探究词语的来源与演变”“对比分析不同类别词语的特点”“搜集常用词语并分析其使用场景”“通过实例探讨词语的运用技巧”“收集与词语相关的趣味知识”,让学生分组进行研究学习。分组的方式既非随意也非没有依据,而是将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平均分配至每个小组,确保小组成员合作学习的效率。教师采用指派或随机抽选的方法,将上述研究项目分配给各个小组。各个小组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分析各自的研究项目,将成果汇编成小组报告或制作成课件在班上展示。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协作和研究能力,还让学生在收集信息和资料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

以上案例中,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角色转变为组织者和指导者,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学生通过分组合作,不仅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任务驱动的方式确保了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语言的丰富性和文化的深层价值。

三、梳理思维逻辑,深化语文理解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积极价值观、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体现了学科教育的核心价值。在语文教学中,以实践为基础的学习活动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其中,梳理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与阅读、欣赏、表达、交流和研究等语文实践活动相辅相成。这一方法要求学生对各类文本进行深入感受、精准把握、细致欣赏,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提升思维层次。

以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赤壁赋》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多种梳理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梳理文章中运用的文言文语言知识,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等现象。例如,学生通过找出《赤壁赋》中的通假字和词类活用的例子,加深对文言文语言特点的认知。同时,通过梳理古今异义词和特殊句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梳理文中的情感变化轨迹。从作者游赤壁时的豪情壮志,到感慨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凉,最后转为超然物外的豁达心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体会到作者情感的跌宕起伏,还能从中感受到苏轼面对人生波折时的坚韧与乐观。最后,通过对赤壁文化元素的深入梳理,学生可以将《赤壁赋》放在中国悠久的历史背景中进行探讨,了解其在中国文学史及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探索赤壁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意义,如赤壁之战的历史影响、其他文人墨客对赤壁的描绘等,从而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以上案例中,梳理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深入思考和探究。没有梳理环节的课堂会显得空洞乏味,而未经梳理的学习也难以触及深度学习的核心。因此,教师应重视梳理方法的运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总之,梳理让文本的内涵得以深挖,让研究的过程更加深入,让思维的逻辑更加清晰。在梳理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真正体验到深度语文学习的乐趣和价值,还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作者简介:甘肃省庆阳市陇东学院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词语文本素养
容易混淆的词语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找词语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词语欣赏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