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自主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在阅读教学中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笔者认为要因文而异,长文短教,做到“略”中求精,“减”出精彩, 同时也要多运用各种阅读方法做加法,让阅读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积累知识,减负增效。
在教学中,教师要对阅读教学内容加以深度研究,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进而设计出“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案。教师要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平台,丰富阅读教学资源,整合多种媒介的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多层面、多角度的阅读、交流表达的机会,促进师生在阅读学习中的多元互动。从目前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单一,缺乏创新有趣的方法。教师该如何借助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巧用“加减法”,进行创新教学,减负增效呢?
新课标指出,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从学生的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要因文而异,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尺度,长文短教,做到“略”中求精,“减”出精彩,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例如,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这篇略读课文时,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创设学习情境:“今天我们继续走进革命人物长廊,为英雄——老班长,书写传奇。”接着,笔者具体设计了以下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根据阅读提示,了解“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概括主人公的事迹,在此基础上了解主人公的品质。
学习任务二:品读老班长的言行,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合作探究,读中感悟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习任务三:学生可以采用“英雄名字+简介事迹+颁奖词”的模式,书写英雄人物传奇。写好后,学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多元评价,把老班长放进革命人物长廊中,通过网络向老班长献花,传承老班长的革命精神。
学习任务四:拓展阅读家乡革命先烈的故事,如《巾帼英雄胡凤香》《少年英雄温木兰》,用学习任务三的方法,为家乡革命先烈书写传奇,传承他们的革命精神。
上述案例中,教师简简单单地教阅读,没有去精雕细琢,面面俱到, 减少了对课文“逐字逐句”的分析,而是在多媒体创设的阅读学习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完成学习任务,留给学生更多自学的机会,“减”出精彩,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素养。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自主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浏览方法,扩大知识面,有目的地搜集信息。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做加法,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宽阅读学习空间,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借助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做加法。
1.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阅读方法。如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一篇课文《北京的春节》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详略好处的方法,快速阅读《腊八粥》《藏戏》,区分课文中的详略描写;课后阅读文学名家笔下的春节是怎样的,从中感受不同地方的春节风俗;采访长辈,用上详略得当的方法记录家乡春节风俗;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资料,编一期以“家乡春节风俗”为主题的手抄报。
2.借助小学智慧云课堂,拓展表达方法。如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以表达真情实感为专题。教学主题为“让真情自然流露”的习作时,教师可以借助小学智慧云课堂,给学生播放名师微课,引导学生联系前两篇课文和习作例文进行比较阅读,学会直接抒情、融情于景、内心独白等表达方法,结合生活事例写出心情变化,写完后依据表达方法的评价量表进行评价,巩固所学的表达方法。
3.借助网络学习空间,拓展阅读范围。学习《表里的生物》《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等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丰富学习资源,多层面地收集有关的科学技术知识,或多角度地阅读相关的科学故事、科幻故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当然,不同体裁的课文有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同一体裁的课文教学方法也有不同。教师要不断去拓展网络学习资源,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创设情境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去阅读,学会学习。教师要注意根据阅读学习主题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精读课文是范例,教师要从广度与深度等层面引导学生学习阅读的方法;略读课文如影子,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深度学习的阅读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活动中。这就要求教师做到教学有方,“加减”适宜,不仅要重视精读课文,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更要在略读课上让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并把学习延伸到课外,让略读课成为课内外阅读的有效链接,建立起有深度,有广度的阅读体系。
尤其略读课文教学,教师既不能精耕细作,更不能浮光掠影,要做到教学有方。
1.“三读+三赏析”预习法。教师往往会因为学生预习不充分,在一课时内无法完成略读课文的教学。其实,教师可以设计“三读+三赏析”预习法, 其中的“三读”指的是学生课前读三遍课文,“一读”自学生字词,“二读”知内容,“三读”思考课后练习;“三赏析”就是让学生找出文中三处佳句进行批注赏析,为学生预习课文提供方法支架和问题支架。
2.以学定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略读课文教学应追求:师退而生进,教略而学丰。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评价的进行均要以学生为中心。针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要坚持“学生先学、教师按需后教”的原则,及时舍去学生已会的知识点的讲解,去粗留精,节省教学时间,多引导学生赏析课文的阅读表达方法、语言特色并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工具,让“加减法”为阅读教学插上翅膀,让学生自主地喜欢上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读出精彩,减负增效。
作者简介: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第二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