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教材强调单元整体性,编者围绕相同或相近的人文主题选编教学内容,如七年级第一单元主题是“我与自然”,这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单元,选录的几篇文章以抒情或写景散文为主。笔者以《春》和《济南的冬天》进行对比教学,促进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养成。
经典文本,百读不厌。美文的教学,其传统而又经典不衰的方法就是“读”。《春》《济南的冬天》深得“读者”的喜爱,在网上有很多精彩的朗读视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本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倾听课文的录音,模仿他人朗读课文。
《春》《济南的冬天》两篇散文都是写景的典范之作,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形象,结构清晰,都采用了总分总的方式,堪称写景散文的范本。两篇文章都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尤以比喻、拟人最多。不同之处在于,《春》描绘春的画面更多些,作者运用了多种感官来写,赞美春天的新、美、活力;《济南的冬天》主要抓住山和水来写,突出温晴。两篇文章的语言都很有特点,运用儿化音、叠音词等。因为写景散文的主题很明朗,教师用不着在主题上进行探究,故不能将它们作为主题型文本来教学,可以根据本单元语文要素,将两篇课文的第一课时都定位为诵读型课型,以“读”切入,侧重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景要读美,情要读深,深入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创造落脚点依然在“语言”,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理解、品析、评价中发现美、感知美,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中创造美、体现美。语言运用至关重要,但是如何从一篇文本中发掘出有用的语用知识是个难题。朱自清和老舍先生都是文学语言大师,写文章当然不会随意堆砌文字,他们的遣词造句、修辞手法运用、结构设置,都是经过精雕细琢的。在教学中,教师还要让学生深入阅读文本,了解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抒发的情感。
由于《春》《济南的冬天》两篇课文都是写景名篇,有许多语用知识可以挖掘,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学习朗读,揣摩品味语言,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教师可以将这两篇课文的第二课时定位为语用型课型。教学《春》一课,教师需要侧重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因为朱自清先生描写的并非是某地特有的春天,而是他为了教材而写的以春为题材的范文。教学《济南的冬天》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它与《春》的开头和结尾进行对比,进而发现作者是以自己的亲身感受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并以此为主线写出济南独有的景色。
两篇文章语言都很美,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段落,师生共同鉴赏其中的妙处,感受大师经典美文的语言美。以“品”切入,学生找哪一段都可以,找哪一句都可以,让学生敢于赏析才是学习赏析美文的第一步。基于学生初入中学,语言品析能力参差不齐,教师可以想办法给他们“搭梯子”“垫块砖”,可以设置这样的赏析框架:“我认为 很美,因为这里运用了 (修辞手法),描绘(表现)出 的画面(特点),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利用赏析框架进行表达,便会很自然地找出很多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加以赏析,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春》时,在赏读“春雨图”的时候,教师可以围绕几个重要问题把学生带入静谧温馨的春雨意境之中,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悟春雨的特点,欣赏雨中的景象,非常明确地理解作者由近及远、动静结合地描写春雨的特征,展现雨中的景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扣住“说说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出喜欢的理由”这个主问题,赏析《济南的冬天》中经典语句、段落,更好地锻炼审美素养。
在教学经典美文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徜徉在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中自主思考,还要启发他们主动提出新的问题,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写作的过程如何,由此形成新的对话,取得新的学习成果。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悟”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与作者对话,体会作者借助文本表达的情感。
在《春》这篇文章中,作者笔下的春天带着诗意向我们走来,这份诗意蕴含着我们对大自然、对生命的思考——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像小姑娘,像青壮年,茁壮成长;学生也像春天一样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活泼、欢快、向上,这个成长的过程也充满了诗意。教师可以设计表达框架“春天如我,像 ”,启发学生展开创作的翅膀表达内心的情感。学生文思泉涌,有的说“春天如我,像洁白的浪花,跑着,跳着”,有的说“春天如我,像解冻的小溪,唱着,欢腾着”,有的说“春天如我,像破土而出的春笋,有浑身的劲,向上生长”……学生感觉自己犹如春天,充满了向上生长的力量。
在《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中,老舍用极尽抒情的笔墨,写了济南冬天的温晴,有的学生发出疑问:济南的冬天真的这么好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这样的疑问去探寻济南这样一个地方对于老舍先生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去写那些触动自己情感的东西。老舍喜爱济南的冬天,通过这些景物描写把自己的感情体现得淋漓尽致。老舍在这篇文章中还寄寓着怎样的情感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此时的老舍在济南的身份是大学老师,他称济南为“第二故乡”,所以愿以温晴形容济南的冬天,这是故乡对于老舍的天然的魅力。老舍在文中反复提及绿,绿代表希望,代表新生,代表生命力。冬天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吗?两位大师借美文来激励我们积极上进。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读”“品”“悟”三个方面来学习文本,对比阅读两篇经典之作,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还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作者简介:山东省菏泽市经济开发区陈集镇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