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2024-09-04 00:00:00闫胜利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4年9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能力文本

在新高考体制下,命题趋势遵循“无思维,不命题”的原则,特别是在语文科目中尤为明显。这一变化旨在通过加大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力度来促使高中教育进行相应的变革。为了落实“以育人为本、服务于选拔、指导教学”的要求,2023年全国高考的语文试题的命题者特别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考查,从多个角度评估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涉及观点形成的合理性、逻辑推理的准确性、论证过程的严密性,以及表达技巧的清晰度。为了响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需要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质视为教学的核心任务,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以下是笔者根据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的“三个路径”提出的一些建议。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灵活思维

教学实践证明,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能显著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将学生置于解决语文问题的环境中,锻炼他们的语文思维,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多媒体资源营造一个充满诗意的学习环境。课堂上,教师先是播放了悠扬的《荷塘月色》乐曲,让深情的旋律在教室回荡,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学习氛围。随着音乐的流淌,教师展示了高清的视频和图片,学生仿佛置身于月光下的荷塘之畔,看见了那些“袅娜翩跹”的荷花,以及“蓊郁葱茏”的荷叶。这样的视听材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感官上贴近文本描述的场景,而且促使他们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更易于揣摩作者当时的心境变化。接着,教师提出情境化的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中,你心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你又会有怎样的感受?”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一个学生是这样回答的:“我心中想象的是满池连片的荷花,似乎在轻轻地舞动,与轻柔的风、淡淡的月光相互交织。我觉得心灵在这静谧的夜晚得到了洗涤,整个人变得平和而放松。”通过这样的情境模拟与引导提问,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荷塘月色》这篇散文的理解,还锻炼了思维和审美能力。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去发现和表达美,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上案例中,教师将学生带入了作者描绘的情境中,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通过视听材料和情境化问题的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文章描绘的美景。

二、开展对比阅读,培养比较思维

在语文课的阅读环节中,对比阅读是一个高效的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潜能以及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挑选出多篇文本供学生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被引导去发现并总结文章之间的差异,从而深化对每一篇文本的独特理解。同时,他们在分析特定文章的写作特点时,会自然地将其与其他文章相联系,进而认识到文学作品之间“共性中的个性,个性中的共性”的辩证关系。

例如,在教学《孔雀东南飞》时,教师可以采取比较教学法,将其与《卫风·氓》进行对较阅读。尽管两部作品都以爱情为核心议题,但在情节内容和表现风格上有着鲜明的差别。教师应鼓励学生探寻这些差异性,并对比两部作品中的相似与不同之处,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整合既有知识,而且能够借助抽象思维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据此整理和提炼出自己的观点。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应当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现代文与古文进行比较,探究不同历史时期文献中同一词汇意义的变化,以及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多重含义。以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和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为例,两篇作品中均使用了“愁”字,却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和内涵。通过这样的比较分析,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把握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文化意蕴,丰富他们的文学审美和文化认知。

教学实践证明,通过比较阅读,学生能从多个角度解读文本,理解作者的意图,感受作品的情感,锻炼自己的阅读和思考能力。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的思考和批判性分析能力,提升他们对语言文学的鉴赏水平。

三、借助任务驱动,培养多元思维

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深度分析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使他们在理解不同文体和文章时形成独立的判断力。我们希望学生能全面地考虑问题,合理质疑并以理性方式表达观点。为此,教师需设计具体的学习任务,用高层次的问题进行引导,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例如,在教学《答司马谏议书》这一经典古文时,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探究任务,引导学生全面分析和批判性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判断能力。

[任务一]让学生以司马光的身份撰写给王安石的回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明确阐述几个核心观点:对课堂上的讨论进行总结,表达自己对变法的看法;对新法实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质疑,指出将所有的反对声音归为“顽固分子”的说法过于武断;强调历史记录中的事实,指出盘庚迁都与王安石推行变法的不同之处。这样的写作活动能够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司马光的立场和观点,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任务二]仔细阅读司马光的《与王介甫第三书》,探究他是如何回应王安石的。这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司马光的观点,还要联系课堂上尚未讨论的内容,挖掘新的独特见解。

在完成任务一和任务二后,学生已经对文本进行了深入分析,但是为了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教师需要设计新的探究任务。

[任务三]要求学生寻找除了课堂上探讨过的批判性视角之外的其他角度来反驳王安石的观点。学生需要查阅更详尽的史料,利用王安石变法的实际结果来反驳其观点,或者从司马光本人的思想性格层面进行探讨。这样的分析能够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全面地看待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任务四]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篇文本长期以来被誉为“文章典范”,探讨评论家的评价是否准确。这个任务要求学生不仅要考虑文本本身的逻辑性和论证手法,还要学会欣赏文章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通过这四个任务,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答司马谏议书》这篇文章,还能够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评价。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判断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紧密相连的任务,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不仅教导学生不轻信他人,也不草率作出结论,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在面对问题时,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评价、质疑和反思。这种教学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和辨析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师的责任与使命,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将思维训练融入课程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增强他们的思考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简介: 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第三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能力文本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绘本(2018年19期)2018-10-31 21:02:34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绘本(2018年9期)2018-06-04 16:40:12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