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吟诵·记忆·品读”于一体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2024-09-02 00:00田明霞
新课程·上旬 2024年19期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教师可融“吟诵·记忆·品读”于一体,循序推进学生对古诗词的探索,使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有效内化古诗词知识。本文选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山居秋暝》,以该篇古诗为例展开探究。

一、吟诵:吟出意境

吟诵是人们鉴赏古诗词的一种好方法,讲究抑扬顿挫和情感充沛,要有韵律感、节奏感,要有韵味、有情感,如此才能使学生慢慢进入古诗词的意境。

(一)配乐吟唱,让吟诵有韵律

古诗词吟诵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到韵律,并吟出韵律呢?这就需要教师依托信息技术,通过适宜的音频,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继而使吟诵更有韵律。在《山居秋暝》中,教师便可提前精选配乐素材,让学生搭配音乐进行吟诵,使学生于吟诵中初步了解古诗意境。

吟诵讲究有腔有调、有抑有扬、有急有缓、有高有低,所以我要求学生吟诵要做到:

1.诵读古诗词,标记不认识、不熟悉的字,进行查找和熟悉。

2.跟随配乐吟诵,放慢速度,找到旋律,感受古诗意境。

我还表示:“老师会仔细聆听,一会儿也会邀请几位学生上台来吟诵,大家一定要好好练习。”通过进一步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调动。在观察与聆听中,我看到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完成第一项要求,但是在配乐吟诵中,却各有各的问题。比如,有一位学生在吟诵时最大的问题就是断不好句,这就导致他诵读没有节奏,找不到停顿点。于是,我便主动与该生互动,先让他尝试将古诗进行断句,继而得出: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在带着他断句之后,我还配合音乐进行吟诵示范,让他知道了断句的意义,在一步步练习中提高了吟诵的效果。看到他的进步,我也及时进行表扬和肯定。当然,也有学生出现了断句错误的问题,将最后一句的“王孙/自/可留”断为“王孙/自可/留”,面对这种情况,我引领该生从含义入手,并进行对比吟诵,使他掌握了正确的断句方法,使整篇古诗的吟诵更有旋律。经过这样一个吟诵练习和指导的过程,学生也初步进入古诗中的意境,感受古诗中惬意的生活氛围和诗人怡然自得的心情。

(二)声情并茂,让吟诵有韵味

吟诵不仅要有韵律、有节奏,还要有韵味、有情感。所以,教师要强调吟诵中的声情并茂,并进行示范。当吟诵融入情感后,学生也会更容易与诗人共情。在《山居秋暝》中,教师可以先出示与古诗相关的图片、视频,使学生有初步的体悟,继而使吟诵更加声情并茂。

接下来,我进一步从吟诵入手,强调“声情并茂”,并安排了一项吟诵任务:

通过吟诵,探寻古诗的韵味,感悟诗人的情感。

此项任务分别指向古诗本身的韵味和诗人的情感,对学生也提高了吟诵的难度。因为学生已经有了先前的吟诵经验,所以在此次吟诵中都非常快速地进入状态。这一阶段,我将重点放在学生吟诵练习之后的分享展示上,决定邀请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表达。于是,在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后,我于观察中确定了此次分享展示的“主角们”。第一位,我邀请了一名学习能力强、在吟诵上堪称模范的学生。该生跟随配乐,声情并茂地诵读,吟出了古诗中的田园美景,诵出了诗人对这些美景的喜爱,也引领着大家进入古诗意境之中。在他读完之后,我随即点了几名学生进行评价,使大家对声情并茂的诵读有了更真实的感受。第二位,我选择了一名能力中等的学生,他在诵读上代表了大多数学生的水平。但是,在前一位学生的影响下,我明显感觉到他的进步。随之,我还邀请大家在对比中进行评价,让大家指出第一位和第二位学生的差别在哪里?这时,便有学生提到:“没有第一位学生有感情。”也有学生表示:“没有第一位学生读得语速舒服。”于是,大家进一步知道了应该怎样吟诵。第三位,我选择了一名学困生,这也是我在先前带他断句的一位学生。我发现,在前两位学生的展示阶段以及他人的评价阶段,他都有在仔细听。所以,在上台诵读后,很多人都露出了惊讶的目光,显然是超出了大家的期待。所以,在评价中,很多学生都表示虽然不如前两位学生吟诵得好,但也非常棒!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大家不仅全身心投入吟诵练习中,还进一步感悟到古诗的韵味和情感。

二、记忆:记出技巧

教师要重视学生对古诗词技巧的把握,使学生在记忆上更灵活、更有效。

(一)画面联想,让记忆更牢固

古诗词虽然字少,但每个字都有着丰富的含义,且能够呈现出形象的画面。所以,教师可以从画面联想入手,通过图文结合,让学生记忆得更牢固。《山居秋暝》中有很多景物,教师可对照古诗内容,搜集资料,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古诗画面的绘制,由此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山居秋暝》这首诗中有诸多景物,我先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入手,为学生呈现出两幅图,让大家将两幅图与诗句对应到一起,将文字化为实质的画面。为进一步将学生主体纳入画面联想的活动中,我提出要求:

1.为古诗的每一句搭配上一幅画。

2.结合自己所画,记忆古诗。

这一实践要求改变了以往课堂中“死记硬背”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于是,大家纷纷行动起来,很多学生甚至拿出自己的绘画工具。我在巡视中主动与学生互动,引领大家在画面联想与画面描绘中进行古诗记忆。比如,有一位学生在绘制“竹喧归浣女”的时候,似乎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于是,我便问道:“我们可以先想想,竹喧是什么意思?浣女又是什么意思?”这就让学生抓住了关键词,得出“竹喧”是竹林中有很多人欢笑、喧哗。“浣女”就是洗衣服的女子。于是,他便在图中画出很多竹子,画出能够洗衣服的小溪流,还有一些正在洗衣服的女子。在画完之后,他也记住了“竹喧归浣女”这句诗。

(二)接力竞赛,让记忆更有趣

教师可以通过接力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兴趣,强化学生记忆。在《山居秋暝》的记忆中,教师就可以选择双人接力或者小组接力的形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参与活动,由此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

经过对画面的联想记忆,很多学生都完成了初步记忆,并且知道了每句诗的意思。那么,接下来就是让学生经历一个不断练习、不断熟悉的过程。于是,我选择从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我选择了接力赛模式,也就是由我说出第一句,学生背诵下一句。于是,当我读到“空山新雨后”,大家就迅速接上“天气晚来秋”。我会接着读出“明月松间照”,大家便读到“清泉石上流”,直至接力完整首诗。

另一方面,我找出教室桌子的中线,将学生分为A、B两个大组。接力竞赛中,首先由各组代表猜拳决定先后顺序。为了让游戏更有趣,我加大了游戏的难度。比如,学生第一遍可以按照顺序进行接力,A组读完一句,B组接上。在第二遍的时候,A组读出一句后,B组要说出前一句,并且不用按顺序接力。一个流程结束后,A、B小组互换。

可见,古诗词的记忆要有方法,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才能使学生记得快、记得牢。

三、品读:品出内涵

小学语文古诗词学习最终还是让学生把握其内涵和深意,感受作者的情感,从中获得个性化的认知和感悟。

(一)推敲诗句,让品读显效果

古诗词品读阶段,教师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故事的内容,把握诗句的含义。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推敲诗句的机会,确保学生能够了解诗句的意义和特点。《山居秋暝》中有很多景物,诗中有画、诗中有情。通过共同推敲诗句的过程,学生能够更深入地品其内涵。

品读是学生进一步了解古诗内涵的关键环节,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记忆和把握。在诗句品读与推敲的环节,我将学生分为4~5人的小组,安排小组任务:

1.从古诗中标出诗人笔下所描绘的景物、人物。

2.讨论“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好在哪里。

3.思考“王孙”指谁,诗人为什么要写“王孙自可留”。

在任务驱动下,各小组相继展开讨论。比如,有小组学生在讨论第二项任务的过程中,其中一位学生提到:“还没有看到浣女,就听到了她们的声音。”我追问:“你为什么会觉得这样写的好呢?”他接着告诉我:“因为这样说明浣女都在竹林里,这个地方肯定很隐蔽,没什么外人,诗人也最喜欢这样的地方了。”于是,我便夸奖他:“说得真棒,其他学生也可以说说自己的看法。”于是,便有学生接着提到:“这样读起来会觉得这个地方非常有生机、活力。”在大家不断提出想法,并展开互动讨论的阶段,也提高了品读的效果,使学生对古诗词语句有了更全面的把握,仿佛真的走进了竹林中,看到了欢笑喧哗的浣女。在第三个问题中,有学生则指出“王孙”指的就是跟诗人一样从外面来做官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这些久居官场的人,自然愿意多多停留。

(二)把握情感,让品读显内涵

古诗词的学习绕不开“情感”。《山居秋暝》情景交融,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的满足心情,充分体现出诗人的情感,极具品读价值。

品读了内容之后,自然就要让学生从全诗入手,进一步品读古诗的情感。为此,我沿用前面的小组,安排了讨论性较强的话题:

CSSohHNbpzgufVtpPAlyMLMO45cUpLkLI4AT8uuvTU4= 1.诗人对自己笔下所写的景物有什么样的感情?

2.诗人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情感?

以上话题中,两项内容都指向学生对诗人情感的品读,能够助推学生自主、自觉地将诗人所描写的景物与诗人情感联系到一起。此阶段的讨论中,我主要以观察者的身份进行参与,了解学生小组的讨论情况,同时记录了部分学生在小组互动讨论中存在的问题,便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各小组完成对话题的讨论后,我接着开展了一场小型的讨论会,邀请不同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过程和结果,而其他小组可以对此提出问题,由此扩大了小组互动的范围。这一期间,有小组代表提到诗人非常喜欢笔下如画一样的景物,并且重点描写的泉水、青松、翠竹、青莲,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小组内其他学生也在补充时提到对于诗人来讲,这种地方就像一个世外桃源。在各小组相继分享的过程中,大家也知道了诗中有着诗人的人格之美,而诗中对人和景的刻画,也是诗人理想状态下的社会,这都说明诗人是一个热爱自然,并且洁身自好的人。

综上所述,古诗词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在锻炼学生思维、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依托“吟诵·记忆·品读”的一体化教学过程,学生能够循序展开对古诗词的探索,把握其内涵和深意,有效内化知识。可见,古诗词教学要不断创新、突破,要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如此才能发挥出其综合育人的优势。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天润学校)

编辑: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