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主题,本单元的教学明确指向写作技能的锤炼,而核心内容则是观察力的培养。为了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这一技能,教材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这不仅是优质的教学素材,也是学生习作参考的范文。通过深入学习这两篇课文,学生可以细致地体会作者是如何敏锐地观察周围,并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将观察所得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逐渐梳理并内化这些观察和表达的技巧,为接下来的习作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习作是他们写作旅程的起点。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当前的生活经历还不够丰富,阅读范围也相对有限,因此在写作上面临一定的挑战。尽管如此,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渴望探索周围的一切。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观察技巧,他们往往无法捕捉到身边有价值的信息导致观察结果显得笼统而粗略。
三、教学目标
1.结合所学的课文内容,鼓励学生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寻找那些留下深刻印象的事物或场景,以此产生对生活细节的重新发现和感悟。
2.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师生间、生生间的积极互动与合作。通过这种合作,共同搭建和完善学生的思维框架,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观察和写作的方法。
3.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到对周围事物的观察中,用眼睛去发现,用心去感受。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研读范文,学习并掌握如何从不同视角和感官去观察事物或场景,进而在分享心得的同时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周围的某一事物或者场景,交流观察所得,在观察和交流中丰富自己的感知世界。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向学生播放地球四季的变化)
师:同学们,从生机勃勃的春天,到热烈活跃的夏天,再到硕果累累的秋天,最后是银装素裹的冬天,每一个季节都像是大自然的一幅幅精美的画卷。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分享一下你们眼中的世界。
(学生纷纷举手,积极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师:哇,你们眼中的世界真的是缤纷多彩,有五彩斑斓的植物,有活泼可爱的小动物,还有我们生活中那些温馨、快乐、有趣的场景。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生活的色彩和温度。
(教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师:那么,今天我们的习作主题就是“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我希望你们能够用自己的笔描绘出你们眼中的这个世界,那些让你们心动的事物,那些让你们感到快乐的场景。你们准备好了吗?
学生齐声回答:准备好了。
(二)展示学生课间观察的学习单
师:同学们,我们之前都进行了64f9bd5e326b540118272f6440742b97观察活动,并且每个人都认真地记录了自己的观察所得。现在,我展示一些同学的学习单,让我们一起回顾之前的观察过程。(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学生的学习单)
师: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生1的观察记录单。生1,你观察的是什么?在观察过程中,你调用了哪些感官呢?
生1:我观察的是苹果。在观察的时候,我先用眼睛看,观察苹果的形状、颜色和表面的纹理。然后我用鼻子闻,感受苹果散发出的香气。最后我还尝了一小口,品尝了苹果的口感。
师:非常好!生1通过看、闻和尝的方式,全方位地观察了苹果,记录得非常详细。
师:接下来,我们看看生2的观察记录单。生2的记录非常有趣,而且附带了图片。请你分享一下自己是如何观察的?
生2:我观察的是奶奶家的一只小花猫。在观察的过程中,我用眼睛仔细打量小猫的外形特点,如小猫的毛色是灰白相间的,眼睛像两颗闪闪发光的宝石。我轻轻地伸手去摸它的毛发,毛茸茸的,非常柔软。小猫最喜欢晒太阳了,趴在窗台上,慵懒地闭着眼睛,走近可以听到轻微的呼吸声,可爱极了。
师:生2观察得非常细致!通过看、摸和听的方式,你让我们感受到了小猫的可爱之处。
师:同学们,听了刚才两位同学的观察介绍,你们有没有其他想要补充的呢?或许你们还有一些独特的观察方式和方法想要分享给大家。
生3:我觉得我们还可以通过称重量的方式来了解一个苹果的重量。就像我去超市买水果时,都会注意每种水果的重量,这也是一种观察的方式。
师:哇,生3的这个补充真棒!确实,面对某个具体的事物,我们除了可以通过看、摸、闻、尝等方式来观察外,还可以通过丈量其长、宽、高或者重量、数量等来更全面地了解它。这种观察方式既实用又准确,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事物。(小结)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学习单,在展示、分享和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明确可以采用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感官方式进行观察。)
(三)结合教材范文,学习如何观察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观察事物的经验,知道了可以调动多种感官去观察了解事物的特征。现在,我们将结合教材中的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来进行系统的学习。请大家默读这篇例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观察小狗的,然后以小组的方式完成《我家的小狗》的思维导图,并进行成果展示。
(学生开始默读例文,小组讨论并绘制思维导图,教师巡视指导。)
师:好了,同学们,我看大家完成得很认真。现在请三个小组的同学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并解释自己是如何理解作者观察的角度与细节的。)
师:非常好!看样子同学们都捕捉到了作者的关键点。那么,例文中“王子”淘气、可爱的表现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教师记录在黑板上)
紧接着,教师问道:“王子”为什么有时候是哼哼叫,有时候是汪汪叫呢?作者这样写的好处又有哪些呢?
生1:因为作者非常喜欢“王子”,所以会细心观察“王子”在生活中的一举一动。这样写的好处是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王子”的性格特点,也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师:没错!作者的细心观察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王子”的深厚情感,也使得王子的形象更加立体和鲜活。那么,例文中的哪些事情会让你感到好奇呢?
生2:我觉得“王子”与火车赛跑的事情让我感到好奇,想象着“王子”和火车比赛的场景。
师:确实,这部分描写充满了趣味性和想象力。那么,作者描写的真的是在说“王子”骂火车吗?
生3:不是,那是作者结合“王子”当时的状态进行的想象。
师:很好!通过想象,我们可以让描写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板书记录:边观察,边想象。)
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将学习第二篇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在开始阅读之前,我想请大家先思考一下,如果让你们来描写杨梅,你们会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学生思考片刻,开始小声讨论)
师:我们先不急着回答,让我们跟着作者的笔触,一起去观察他眼中的杨梅。请大家注意观察作者是如何描述杨梅的,并完成关于杨梅的思维导图。
(学生开始阅读范文,并着手绘制思维导图)
师:同学们,读完范文后,你们发现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去观察杨梅的?他观察到了杨梅的哪些特点呢?这和你们之前预想的一样吗?
生1:老师,我发现作者观察了杨梅的外形,比如它的小刺儿,还有果肉的样子。此外,作者还详细描述了杨梅的颜色和味道的变化。
师:确实,作者在描写杨梅时,不仅关注它的静态特点,还捕捉到了它的动态变化。作者在文中是如何将其描写清楚的呢?
生2:作者用了“先是、随后、最后”这样的词语来描述杨梅不同阶段的情况,这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杨梅的变化过程。
师:你找到了作者描写变化的关键词。类似于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如,在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起初、几天后、渐渐地、最终”等词语来描绘植物从播种到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的全过程。在描述城市一天的变化时,我们可以使用“清晨、日出时分、上午、中午时分、午后、傍晚、夜幕降临、深夜”等词语,细致地展现城市从清晨的宁静到夜晚的繁华的不同景象。此外,还有“开始、然后、接着、此后、不久、最后”等词语,也常用于描述事件的发展过程和事物的连续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范文的观察顺序、观察细节以及写作顺序。同时,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为后续的小练笔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学以致用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探索了如何观察事物,确定了观察的内容,并且学习了如何有序地组织写作。现在,我要播放一段关于绿豆发芽的视频。请大家认真观看,并思考如何运用我们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来完成一篇小练笔。
(教师播放绿豆发芽的视频,学生认真观看。)
师:视频看完了,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呢?你们觉得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绿豆发芽的过程呢?
生1:我觉得可以从绿豆的外形开始描写,如它的大小、颜色等,然后再描述绿豆发芽的过程。
师:还有其他同学想要分享自己的想法吗?
生2:老师,我觉得在描写发芽过程的时候,可以运用一些生动的词语和句子,如“小绿芽顽强地探出头来”,或者“嫩绿的叶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师:非常棒!生动的词语和句子的运用确实可以让我们的描写更加生动有趣。那么,在写作顺序上,你们有什么想法呢?
生3:我觉得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来描写。
师:很好!时间顺序是一种常见的写作顺序,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条理地展现事物的发展过程。那么,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想法和刚才学到的知识,完成一篇小练笔吧!并在下节课进行展示,记得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的细节、生动的描写以及有序的组织哦!
(设计意图:以绿豆发芽的过程为教学素材,激发学生观察种子发芽的全过程,降低学生细节观察的难度。学生在分享中可以发现自己思考中的不足,明确如何改进,更好地体验学习中的进步。)
六、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设计紧密围绕学生的学情展开,通过学习单,巧妙地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课堂学习内容相融合。在教学过程中,着重聚焦观察这一核心技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观察的方法和捕捉细节。从学习单的填写,到范文的研读,再到观察视频的环节,学生逐步深入体验细节观察的魅力,每一步都为学生累积了宝贵的学习经验。此外,教材环节的交流内容丰富多彩,包括分享观察所得、阅读收获、观察体验以及写作成果等。这样的设计使得整节课的学习都在一种互动交流的语境中进行,明确的交流对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写作兴趣。
(作者单位:兰州市城关区白道坪学校)
编辑:温雪莲
新课程·上旬2024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