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2024-09-02 00:00金冬花
新课程·上旬 2024年19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要充分挖掘数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理念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特别是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师往往关注统计知识和技能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亲身参与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机会,难以体验统计知识的应用价值。部分教师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实施途径也不够明晰,导致统计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基于此,本文选取统计与概率中的典型内容——复式统计表为切入点,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为依托,探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一方面,复式统计表涉及数据的多维分类汇总,对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学难度较大。另一方面,生活中复式统计表的应用十分广泛,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具有丰富的实践价值。因此,如何利用复式统计表这一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既是教学的难点,又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突破口。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简单的统计表知识,如制作和填写一维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提取信息、分析数据。但对于复式统计表涉及较少,对其构成要素和填写方法还不太熟悉,在对统计结果的分析和解读方面也有待提高。大多数学生对统计活动有一定的兴趣,能主动参与数据的收集、整理,但缺乏系统的实践锻炼。因此,本课将重点放在复式统计表的知识讲解和实践活动的设计上,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开展小组合作等策略,引导学生在实际运用中理解和掌握复式统计表,提高统计实践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数学抽象

理解复式统计表的构成要素,掌握按不同标准将表格分为行和列的方法;能根据统计内容和要求,运用数学抽象思维设计、填写复式统计表;通过对复式统计表的信息提取和分析,培养数学抽象能力,提升逻辑思维水平。

2.问题解决

能根据具体情境,确定统计对象和指标,制订合理可行的统计方案;通过小组合作开展统计调查,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提出问题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

3.数学建模

能根据统计要求,选择恰当的数学工具,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通过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加深对数学建模的理解和应用;探索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运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直观想象

通过对复式统计表的观察与填写,培养学生的空间直观能力;借助统计图表等直观形式,加深对数据的理解和分析;运用直观想象,对统计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和预测。

5.数学品质

通过实践活动感受统计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务实的作风;在小组合作中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养成倾听与表达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复式统计表的构成要素及其设计、填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统计目的灵活设计统计表;对统计结果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解读。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复式统计表的概念

教师:同学们,假如我们要对暑假旅游的情况进行调查,你们觉得需要了解哪些信息呢?

学生1:我们要调查同学们去过哪些地方。

学生2:还要统计每个地方分别有多少人去过。

教师:很好!将调查对象按去过的地点分类,并统计各地点的人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统计表。我们来看一下老师准备的例子。

(教师出示一张按旅游地点和人数分类汇总的统计表,见表1)

教师:大家观察这张表,它是按哪两个标准进行分类汇总的?

学生(齐答):旅游地点和人数。

教师:对,这种按两个或多个标准分类汇总的统计表,就叫作复式统计表。那么大家思考一下,复式统计表由哪几个部分构成?它与我们学过的一维表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讨论、发表意见,教师引导总结)

(二)讲解复式统计表的构成要素和填写方法

教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一维统计表。一维表是按一个标准分类,通常只有一个项目和相应的次数。而复式统计表有几个项目呢?

学生:有纵向项目和横向项目两个。

教师:对,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些复式统计表的例子。

(教师出示两栏式、三栏式的复式统计表,见表2、表3)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复式统计表是如何填写表头和数据的?有什么规律和技巧吗?

学生1:先填写表头,按不同的标准设置纵向项目和横向项目。

学生2:然后根据调查的原始数据,在相应的格子里填写。

学生3:填写数据时要注意与表头对应,不要填错位置。

教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为了巩固大家的理解,老师这里有一组班级学生年龄和性别的原始数据,请同学们自己动手设计一张复式统计表,并将数据填写进去。

(学生独立完成设计和填写,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我看到有的同学已经填写完毕了,现在请大家两人一组,互相检查表格的设计与填写,讨论在设置项目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如果发现错误要及时修正。

(学生合作交流、相互评价,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设计和填写复式统计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从复式统计表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对数据进行分析呢?

(教师出示一张关于某班学生兴趣爱好与性别的复式统计表,见表4)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张表,思考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结论或发现。

学生1:从表中可以看出,男生最喜欢的是体育运动,女生最喜欢的是音乐、舞蹈。

学生2:各项兴趣爱好在男女生中的分布不太一样,如喜欢科技类的男生多于女生。

学生3:总的来看,阅读和音乐舞蹈是同学们普遍喜欢的,而美术和其他类别的人数相对较少。

教师:同学们的观察很仔细,分析也很到位。我们在对复式统计表进行分析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一是纵向比较,看每一个项目在不同类别中的分布情况;二是横向比较,看每一个类别中各项目所占的比重;三是整体分析,把握总体分布的特点和规律。此外,我们还可以尝试计算一下百分比,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学生尝试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解读)

教师:通过对这张表的分析,我们看到了不同性别在兴趣爱好上的差异,也了解了班级整体的兴趣分布。这些信息对于我们开展班级活动、因材施教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所以当我们面对一张复式统计表时,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要学会深入挖掘,全面分析,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统计的作用。

(三)小组合作完成数据统计任务,体验实践过程

教师:同学们对复式统计表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我们进行一次小组合作的统计实践。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生活话题,如学生的出行方式、家长的职业等,自主设计一个调查方案。

教师(出示任务要求):请各小组根据选择的话题,明确此次统计的对象和指标,设计一张结构合理、信息完整的复式统计表。然后分工合作,通过走访、发放问卷等方式收集数据,并将数据整理填写到统计表中。

(学生分组讨论、制订计划,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各小组要注意合理分工,有序开展调查工作。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记得及时向老师寻求帮助。

(学生开展调查实践,教师给予指导和必要的帮助)

教师:随着数据的不断收集,大家要及时将它们整理归类,填写到统计表中。完成后,请各小组成员集中讨论这次统计实践的心得体会,并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学生填写数据、交流讨论,教师适时引导)

4.交流与评价,分享实践体会,拓展思考

教师:经过一番努力,相信各小组都已完成了统计任务。下面请每组推荐1~2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你们的调查过程和统计结果。

(学生代表逐组汇报,展示统计表)

教师:每个小组的调查选题都很有特色,统计表的设计也很精美。下面请同学们对其他小组的统计方案和成果进行点评。可以从选题的价值、统计表的设计、分析的角度等方面给出评价,对优点要给予肯定,同时也要提出改进的建议。

(学生互相评价、积极发言,教师引导)

教师:通过这次统计实践,大家对复式统计表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认识。现在请同学们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体会和收获。

(学生踊跃发言、交流心得)

教师:同学们的发言让我感受到,大家不仅掌握了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体验了统计的过程,感悟到了统计在生活中的价值。老师希望大家能学以致用,充分利用统计的方法,多去观察、分析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才能让数学真正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这节课我们就先到这里,下课后请各小组将统计材料整理归档,我们下节课将继续探讨统计的奥秘。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树立育人为本的理念,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搭建探究实践的平台。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实践,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本节课围绕复式统计表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和运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我努力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通过引入有趣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通过类比、图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统计学概念。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我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如小组合作完成统计任务等。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统计调查的全过程,在实际运用中掌握复式统计表的设计和填写方法,体验收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提高了统计实践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机会。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学会分工协作,通过交流讨论提高表达和应变能力。我鼓励学生用统计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方法认识世界,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总之,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并展现出较好的学习效果,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均有一定提高。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在设计统计表时有较大困难,对统计结果的分析和解读还不够深入,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我将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加强对学生的分层指导,创设更多联系实际的应用机会,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七、教学总结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在新课程理念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小学数学“复式统计表”的教学为例,探讨了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策略。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生活化情境导入新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统计实践,引导交流分享与拓展思考。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对话中掌握了统计知识与技能,提升了数学抽象、问题解决等数学能力,培养了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意识。本课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学生分层指导、联系实际等方面还有待加强。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优化设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促进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本课的教学实践表明,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需要教师在备课、授课、练习、作业等各个环节统筹考虑、系统设计。备课时要围绕实践能力目标选取恰当的素材,设计贴近生活的情境和任务;授课时要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机会,启发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练习时要强调实际应用,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布置作业时要注重开放性和延展性,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实践。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日常教学的点滴积累中逐步提升。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营造有利于实践和创新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立足课堂,苦练教学基本功,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探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策略;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学生出发,让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融入数学,真正实现数学教育的育人价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鼎市湖林学校)

编辑:张俐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