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AI心理辅导,大学生的态度如何呢?本文选取了 188 名有辅导动机、无危机、无精神障碍、无辅导经验的大学生,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开展了一项有关大学生对 AI 心理咨询的态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对人工智能心理咨询持积极态度,小部分大学生则持中立或消极态度。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对待人工智能心理咨询的态度上没有显著差异。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和大家对AI心理咨询的看法访谈结果,本文认为,AI心理咨询可以尝试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虽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但可以与人工心理咨询形成互补,在大学生心理需求较大、现实资源不够丰富的情况下进行,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大学生;AI;心理咨询;态度
一、AI心理咨询的发展与现状
心理咨询是针对来访者的各种适应和发展问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和技术,通过咨询、谈话、启发、引导等方式,由受过心理咨询训练的专业人员与来访者建立关系并帮助来访者达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应变能力的目的。它是一种专业的、系统的服务,旨在提高个体的心理水平,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心理咨询的范围广泛,涵盖教育、就业、家庭、婚姻、人际关系、身心疾病、神经症及恢复期精神病患者等多个方面。通过心理咨询,个体可以学会更有效地管理情绪,改善人际关系,提高生活质量。
在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上,研究者开始探讨机器智能的可能性,并尝试使用符号逻辑和推理规则来模拟人类思维。而聊天机器人 “ELIZA”在 20世纪70 年代就出现了,它引入了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个人中心疗法。一些应用心理领域的 AI 机器人也相继出现。暖丘 App 研发情感机器人小丘立志要做出点成绩,要做 “每个人的大白”。[1]此外,机器智能还拥有认知行为治疗的应用,如澳大利亚在线免费认知行为治疗自助系统 MOODGYM、思克忧在线焦虑抑郁自助系统等。临床心理学家Alison Darcy 基于 Facebook Messenger 开发了一款致力于降低人们抑郁程度的聊天机器人 Woebot,研究发现,Woebot 在参与治疗的过程中可以明显减轻参与者的抑郁症状。中国企业如心海、朗心等自主研发 AI 心理咨询软件并投入使用,提供心理信息化系统、智能心理设备、智慧心理中心规划、心理健康筛查、危机干预培训及督导等全方位、立体化服务,逐步获得市场和行业认可。
而AI 心理咨询是在心理咨询中运用 AI 技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方法,为个体或群体提供心理援助和支持的过程。它结合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情感分析等技术,能够模拟人类情感、认知和交流过程,以便和用户进行对话,并提供个性化心理咨询和心理支持。[2]
当下AI心理咨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和内容:1.聊天机器人。AI聊天机器人能够识别和处理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它们能够与用户进行自然对话,帮助用户表达情感,提供一些建议,并进行心理评估。AI可以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用户的信息,对用户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这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心理问题。2.个性化治疗建议。基于用户的评估结果,AI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建议,如认知行为疗法、冥想等。3.辅助诊断。AI可以分析用户的语言、声音、面部表情等,以辅助心理咨询师进行诊断。例如,通过分析用户的语音模式,AI可以检测出某些心理疾病的迹象。
目前,大学生群体中出现心理困惑、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越来越大。然而,心理咨询服务的资源在很多地区仍然比较匮乏,心理咨询服务的水平不均衡,存在城乡差距和地区差异;大众对心理咨询的信任与接受度低,仍有一部分人对心理咨询持有怀疑态度;咨询师的专业素养和水平参差不齐,培养一个心理咨询师耗时较长,同时,市场上心理咨询师的价格高、水平良莠不齐。而AI 心理咨询能够 7×24 小时提供心理支持,辅助学校从日常内容中了解学生心理状态,预防危机,且咨询方式灵活,小程序即可使用,能够节省人力,可以做到全覆盖服务,能够快速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二、大学生对AI心理咨询的态度调查
在AI心理咨询迅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对AI心理咨询态度如何?笔者选择有咨询动机、无危机、无精神障碍、无咨询经验的大学生188名,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大学生AI心理咨询的态度进行了调查。
调查对象中男生71人,女生117人;大一24人,大二58人,大三67人,大四39人;文科90人,理科66人,工科23人,其他9人 (详见表1)。对AI心理咨询持积极态度的114人,占60.6%;持中立态度的47人,占25.0%;持消极态度的27人,占14.4%(详见表2)。调查表明,学生对 AI 心理辅导的态度大多是积极的。
以性别为自变量,对数据做独立样本 T 检验,sig>0.05,表明大学生对 AI 心理咨询态度中的性别差异并不显著 (详见表3)。
以年级为分类变量,分析大学生对 AI 心理辅导态度的方差,方差测试显著大于0.05,表明不同年级组之间的大学生对AI心理咨询的态度没有显著差异 (详见表4)。
以专业作为分类变量,对大学生对 AI 心理咨询的态度进行方差分析,方差测试显著大于 0.05,表明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AI心理咨询的态度没有显著的差异 (详见表5)。
本次调查还随机选择88名大学生体验当下发展成熟的AI心理咨询小程序,随后通过访谈的方式,结合以上数据结果,了解了大学生对 AI 心理咨询方面的看法。对人工智能心理咨询持积极态度的大学生认为,人工智能心理咨询有很多优点。第一,AI心理咨询最显著的优势在于其全天候、无间断的服务能力。传统的心理咨询往往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需要预约咨询师,并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咨询。而AI心理咨询系统能够随时在线,为用户提供即时的心理支持和建议。这种即时性不仅有助于学生及时排解困扰、减轻心理压力,还能够打破地域限制,使更多地区的学生能够享受到心理健康服务。第二,传统的心理咨询一般价格昂贵,对于大学生这个群体比较难以承担,AI心理咨询给大学生提供了一种选择。第三,向AI倾诉可以打消心理顾虑。AI心理咨询在保护用户隐私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传统的面对面咨询中,用户可能会因为担心隐私泄露而犹豫不决,甚至选择放弃咨询,而AI心理咨询系统则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匿名和安全的咨询环境,学生可以在不透露个人信息的情况下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第四,AI不受人类咨询师的主观偏见和情感影响,能够提供更客观和一致的建议。这有助于确保大学生获得公正和可靠的心理支持。[3]所以,大部分大学生表示,他们愿意尝试AI心理咨询,认为这是一种新颖、有趣的心理咨询方式。
对AI心理咨询持消极态度的大学生认为AI心理咨询有不足的地方,最重要的是AI心理咨询会缺乏人类的情感和共情能力,无法像人类咨询师一样深入了解用户的情感需求,无法像人类咨询师一样根据用户的个人经历、文化背景等因素提供服务。有同学对此提出问题,如果一些有心理问题的人在使用AI心理咨询后,心情更差了,那么这部分责任该由谁承担?答案是未知的。另外,AI心理咨询的应答模式相对固定和机械。AI的回应通常基于预设的算法和模型,这些算法和模型虽然经过大量的数据训练和优化,但仍然存在局限性。比如,输入 “我很难过”字样,AI的回答永远是固定性的安慰,没有其他新颖的回答方式。
三、结束语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和大学生对人工智能心理咨询的看法访谈结果,本文认为人工智能心理咨询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可以与人工心理咨询进行互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服务的不断优化,AI心理咨询可以克服不足,在大学生心理需求大、现实资源不丰富的情况下,值得将这一力量运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AI心理咨询的推广和应用需要社会各个领域的共同努力,各方应加强对AI心理咨询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大学生对其的认知和接受度。同时,相关机构也应该加强对AI心理咨询的监管和规范,确保其服务质量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李敬荣,赵然,张玉.人工智能心理咨询的发展与应用[J].心理技术与应用,2022,10(05):296-306.
[2] 史梦璐.当事人对 “AI”心理咨询的知觉和体验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3] 简霜.大学生对网络心理咨询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