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疗愈是一种心理疗愈手段,主要通过对书籍和文献资料的阅读来改善读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相较于传统的阅读疗法,阅读疗愈更重“愈”,强调的是结果和功能。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愈服务,能够在有机整合公共疗愈资源的基础上,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养,促进全民身心健康发展。在当前快节奏的生活中,社会公众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公共图书馆可考虑成立专门的阅读疗愈部门,从阅读疗愈资源、阅读疗愈活动形式、阅读疗愈宣传等方面优化阅读疗愈活动的实施与效果。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阅读疗愈 健康中国
公共图书馆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承、服务社会公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和社会高度重视大众心理健康问题,强调要大力发展各类心理健康服务、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在此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功能也正在逐渐扩展,开启了阅读疗愈服务的实践探索。基于此,笔者全面探析公共图书馆在实施阅读疗愈方面的潜在价值及具体实践路径,通过对公共图书馆作为心理疗愈空间的深度解读,进一步揭示图书馆如何有效地运用其资源和环境优势,促进个体心理健康。
阅读疗愈概况
阅读疗愈通过阅读书籍或其他文献信息材料,以图书馆员、心理治疗师,或其他相关专业人员为中介,将阅读推广和心理教育相结合,将阅读作为保健、养生以及辅助治疗疾病的手段,针对读者自身需求制订个性化服务,进而帮助读者舒缓负面情绪,达到身心平衡的状态[1]。早在中世纪,开罗的曼苏尔医院就已经开始进行“阅读疗愈”,通过朗读《圣经》《古兰经》等书籍,缓解患者心理压力;1810年,美国内科医生本杰明·拉什呼吁通过“精神疾病类”读物实现对精神病患者的精神治愈。1848年,高尔特在其所发表的《论精神病患者的阅读、娱乐和消遣》一文中,从精神疗愈功效角度深入阐述了阅读疗愈的重要性,这也是西方历史上有关阅读疗愈的首篇文献。到了20世纪,阅读疗愈逐渐在美国精神病研究界活跃起来,相关研究文献共计400余篇。1984年,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发表《图书馆为医院病人和残疾人服务纲要》,标志着“阅读疗愈”正式被纳入全世界服务体系中。
在中国,阅读疗愈的学术概念虽未统一,但其在实践领域却历史久远。在古代文献中,如医案、文集及其他历史记载频繁提及使用文学作品作为心理及精神治疗的方法。这些文献不仅记录了具体的治疗案例,也蕴含了许多关于文学与健康之间交互作用的佳话和奇闻轶事,反映了文学作品在调节情绪、修复心灵以及促进身心健康方面的独特价值。
西汉学者刘向言曾言:“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其深刻揭示了阅读的益智功效。从三国时期开始,有关阅读疗愈的言论和案例逐渐兴盛,曹操读陈琳檄文而头痛顿愈,成为著名的阅读疗愈医案。及至宋代,文学艺术空前繁荣,尤以诗、词与散文创作成绩斐然,因而关于阅读疗愈的言论也极为兴盛。作家黄庭曾写道:“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这揭示了阅读对于美化心灵的重要作用。而南宋诗人陆游则强调阅读对于身体疗愈的重要作用:“儿扶一老候溪边,来告头风久未痊。不用更求芎芷辈,吾诗读罢自醒然。”[2]
近代以来,也有一些学者发表了有关“阅读疗愈”的言论。如著名作家唐弢在《我和书》中提到:“偶有余暇,晴窗展读,一编在手,真个是使人心旷神怡,祛病延年。”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沈固朝教授在其《图书,也能治病》一书中正式提出此概念。此后,王波、宫梅玲、陈书梅、万宇等学者均结合自身专业背景对阅读疗愈进行了相关研究和实践。尽管阅读疗愈的研究在我国已获得广泛认可,但相较于西方国家而言,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愈”的价值
在现代社会,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持续加快,人们承受的压力也与日俱增,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感到身心疲惫,各种心理问题频出。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愈”服务,不仅可促进资源整合、提升图书馆服务成效,还可有效提升整体社会心理健康水平、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此外,公共图书馆通过开展阅读疗愈推广活动,还可加强社会公众对“阅读疗愈”的认知和理解,对于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具有积极作用。
促进公共资源有机整合,提升图书馆服务成效。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愈”服务,不仅可促进公共疗愈资源的有机整合,进一步优化馆藏结构,而且还可有效提升阅读疗愈服务的专业性,进而扩大公共图书馆阅读疗愈的服务范围。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在开展阅读疗愈之前,需要增加覆盖不同人群的“疗愈系”书籍、文献、音频、视频等相关资源,同时还需与当地教育部门、心理健康咨询机构等积极合作,共同设计与开发阅读疗愈项目。这不仅可极大地丰富公共图书馆阅读疗愈资源库、促进公共疗愈资源的有机整合,而且可调整和优化图书馆馆藏资源配置、进一步提升阅读疗愈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若要增强阅读疗愈服务的有效性,就必须加大对图书馆员的培训力度和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引进力度,并在此基础上打造专业化心理咨询团队、开展专业化阅读疗愈服务。这不仅可推动公共图书馆实现由传统单一借阅功能向多元化服务功能的深度变革,而且还可有效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专业性。
促进全民身心健康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在健康中国战略下,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被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关注全民心理健康发展,也是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一环。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教育机构,通过开展阅读疗愈活动、提供阅读疗愈服务,不仅可向社会公众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全民心理健康水平,还可为社会公众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帮助不同年龄段群体缓解精神压力、减轻情绪困扰,并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内打造文明和谐的社会心理生态,共同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一方面,公共图书馆既可向公众提供包括心理健康、营养学、体育运动等在内的健康相关书籍和资源,还可通过“阅读疗愈”讲座、工作坊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实用的心理健康信息,进而提升公众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通过读书会、分享会等丰富的阅读疗愈活动,或可引导读者学会如何释放压力、恐惧和焦虑等负面情绪,进而帮助读者纾解负面情绪困扰,实现自我疗愈。
强化社会公众认知,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心理咨询已逐渐为公众所知。然而,公众对于心理咨询仍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很多人无法正视自身心理问题,因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公共图书馆作为提升全民文化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责任主体之一,理应承担起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公众心理健康素养的重要使命。其通过搭建阅读疗愈平台、开展阅读疗愈公益讲座、主题展览、阅读沙龙等活动,可引导公众认识情绪健康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阅读疗愈的方法和益处,不仅能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敏感度,还能有效改善公众对心理疾病的态度和认知,进而减少社会偏见。同时,公共图书馆通过阅读疗愈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还可引导青少年、大学生及老年人等社会群体正确认识和预防心理健康问题、树立起心理健康新观念,进而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养。
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愈”服务的路径
近年来,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激烈程度加剧,人们的心理压力难免有所加大,心理健康问题也随之而来。基于此背景,公共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和文化服务的机构,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空间优势,通过成立专门的疗愈部门、整合优质疗愈资源、创新疗愈模式、加大疗愈宣传等方式,打造系统全面的“阅读疗愈”服务体系,从而为公众提供更专业、更优质的阅读疗愈服务。
成立专门阅读疗愈部门,打造专业服务团队。为有效推进阅读疗愈服务,公共图书馆首先需要在其结构内部成立一个专门的阅读疗愈部门,主要负责策划、组织和实施各类阅读疗愈项目,监测活动的效果,并根据反馈调整服务策略,以确保阅读疗愈活动的专业性和系统性,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的心理健康需求。同时,公共图书馆应联合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社会公益组织等,凝聚多方力量推进图书馆阅读疗愈服务建设。通过聘请具有心理学或相关领域背景的专家、学者参与阅读疗愈项目的开发和内容创建,并加大对现有图书馆员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培训、阅读疗愈学术交流会等活动,提升其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建立高素质的阅读疗愈师资团队。例如,杭州图书馆近年来围绕“阅读疗愈”项目持续吸纳社会力量,先后集结了20余位教育、医学、心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并成立了规范专业的阅读疗愈部门,向社会公众提供了高质量的阅读疗愈服务。
建立阅读疗愈资源体系,提供优质服务内容。当今社会,心理健康问题广泛存在于各个年龄层的人群中。因此,公共图书馆需要构建一个覆盖儿童、青少年、大学生、老年人群体的阅读疗愈资源体系。该体系的疗愈资源包括但不限于书籍、期刊、电子资源等,内容应涉及心理健康、自我帮助、人际关系、压力管理等多个层面,唯此方能为不同年龄段、不同需求的读者提供阅读疗愈支持。首先,图书馆应加强“阅读疗愈”读物资源集藏力度,既要吸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关于阅读疗愈的理论研究成果,引进已被实践证明有效的读物资源,如《阅读疗法互动过程手册》《阅读疗法参考书》等;同时也要引入国内涉及心理健康、自我成长的经典著作、诗歌等读物资源,如《文化老人话人生》《静谧的河流·启功》等书籍,进而完善阅读疗愈资源。其次,图书馆还应加强与高校、出版社、文化机构、医院与社区的合作,定期更新和评估阅读疗愈资源、共同开发阅读疗愈的相关资料和课程,以确保内容的时效性、有效性和多元化。此外,图书馆还应引进电子书、有声书、多媒体资源等数字化资源,以满足现代社会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创新阅读疗愈活动形式,开展特色疗愈服务。基于社会公众心理健康需求,公共图书馆应将馆藏资源优势转化为阅读疗愈服务优势,并结合数字手段不断创新阅读疗愈活动的形式,从而为公众提供立体化、沉浸式的阅读疗愈体验。首先,公共图书馆可邀请心理健康专家和治疗师举办讲座,开展与主题相关的书籍推荐、剧本表演、绘画沙龙、研学体验等特色活动,从而为公众打造特色阅读疗愈服务、拓展阅读外延。例如,广州图书馆为少儿读者举办了“漫绘阅读:美术治疗工作坊”阅读疗愈活动,引导孩子们通过绘画、剪纸等方式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完成自我内心的深度探索。其次,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公共图书馆还应搭建阅读疗愈线上平台,使人们可随时随地享受阅读疗愈服务。同时,其还应积极借助VR/AR等数字技术为公众打造立体化、沉浸式的阅读疗愈体验。
做好阅读疗愈宣传推广,营造良好疗愈氛围。公共图书馆应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宣传阅读疗愈服务活动,加深社会公众对阅读疗愈的了解程度,让广大社会公众逐步认识、接纳,并积极参与、推广阅读疗愈,从而不断扩大阅读疗愈的影响力,在全社会营造积极的阅读疗愈氛围。在线上,公共图书馆可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综合影像、声音、文字等元素发布阅读疗愈知识分享、宣传视频、活动展示等内容,以多元化、立体化宣传模式提升阅读疗愈的社会影响力,营造良好的阅读疗愈氛围。在线下,公共图书馆可设置宣传材料取阅处,如在入口处、阅览区和其他醒目位置张贴活动海报、发放活动传单,或利用社区公告板、学校宣传栏等将阅读疗愈活动信息传播给公众,从而提升阅读疗愈的渗透率。
结语
公共图书馆通过实施“阅读疗愈”服务,不仅扩展了其传统功能,而且在提升公众心理健康和社会福祉方面也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成立专业部门、构建丰富的资源体系、创新活动形式,以及有针对性的宣传推广,公共图书馆能够有效地支持和促进个人的心理恢复与成长,从而为建设更加健康、和谐的社会贡献力量。
作者系陕西省图书馆助理馆员
参考文献
[1]王波.阅读疗法概念辨析[J].图书情报知识,2005(01):98-102.
[2]王一华.国内外阅读疗法研究进展[J].图书馆,2018(06):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