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通识”荐读

2024-09-02 00:00肖启明
新阅读 2024年7期

悠久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让人惊叹。在新时代的今天,如何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中华书局策划推出的全彩图文“大家小书”——“中华经典通识”正是为了满足新时代大众的阅读需求,邀请全国高校一线学者精心打造的一套解读传统经典的精品图书。

“中华经典通识”自2022年7月推出第一辑以来,迄今已经出版了3辑共15种图书,拟用5年时间出版涵盖中华优秀核心经典的50种图书,给国人搭建一个相对完整的中华经典知识框架。

提到“经典阅读”,大部分读者的第一反应是厚重、艰涩,不自觉地生发了阅读的畏难情绪。“中华经典通识”以读者阅读习惯为立场,推出了篇幅小巧、装帧精致、版式优美的全彩图文书。让蕴含丰富、价值丰厚的传统经典,用200多页的图文娓娓道来,让经典书丛变得“轻盈、明快”。

“中华经典通识”丛书的作者均来自全国各高等学府,在大学长期开设本门课程,并在各领域取得一定成就的一线学者。例如,张国刚教授是清华大学资深文科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在清华大学开设“《资治通鉴》精读”课程20年,出版过诸如《〈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这样畅销6年、发行20余万册的“中国好书”;陈引驰教授在复旦大学开设“《庄子》精读”课30余年,其《庄子精读》《庄子讲义》深受学子及广大读者的喜爱。这些“大家”有知人阅世的人生智慧,解读传统经典时,做到了举重若轻,让图书既“好看”,又“有味道”。其中,张国刚教授的《〈资治通鉴〉通识》以6万字的篇幅,带领读者“通识”原著300余万字。图书鸟瞰式地介绍了司马光及其团队编纂《资治通鉴》背后的故事,《资治通鉴》全书的整体框架和历代中包含的智慧精华,后世逐渐形成的“通鉴学”及其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也简要介绍了《资治通鉴》对海外的影响。可谓是“致广大、尽精微”,让读者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树立大义担当的家国情怀,总结为人处世的立身之道。该书第四章《架构与内容·魏晋五十卷》中,张国刚教授对比刘备和孙权,分析刘备“创业期”和“成功期”的特点,评点性格、格局对事业的影响。其中提到一个细节,即刘备把督邮绑到树上暴打一顿之事,并分析道:“可能这样的做法不太符合后世对刘备‘仁厚长者’的‘人设’,所以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把这件事安到了脾气粗暴的张翼德头上。”既有历史的细节,又有学术研究的内涵,让读者在兴味盎然之中增长知识,看到历史的真相。

“中华经典通识”在精巧好读的外表下,浓缩着当代优秀学者最前沿的学术新见。 守正出新,展现新时代的学术高度是本书一大特点。将优质学术资源“炼化”为社会文化公器,为民族培根铸魂的“中华经典通识”的历史责任,也是中华书局弘扬传统、创新未来,努力实践新时代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的努力。

一代有一代的经典,一代有一代的解读。“中华经典通识”致力于聚合当代的文化最强音,引领大众亲近经典,热爱传统文化。文化强则国强,将社会发展深深植根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路漫漫其修远,我们坚定不移地上下求索。

作者系中华书局执行董事、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