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球化浪潮下,数字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跨文化交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深入探讨了数字媒体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如何影响人们对多元文化的认知与适应,剖析了数字媒体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核心作用,挖掘了在数字媒体环境下实现有效跨文化交际的关键因素。此外,本文还全面评估了数字媒体工具和平台在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教育及培训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并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建议,以期为跨文化交际与数字媒体的深度融合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数字媒体;融合策略;发展前景
数字媒体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互动,提升了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数字媒体的普及有助于人们更容易地了解和尊重异域文化。未来,随着AI、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跨文化交际将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为全球交流带来新机遇。探索有效的融合策略对于培养有效沟通人才、构建开放包容的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一、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
跨文化交际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意义构建过程。这一概念强调文化差异对交际行为的影响,以及理解和适应这些差异在实现有效沟通中的重要性。其重要性不仅涉及个体间的沟通与尊重,而且对国际贸易、外交往来、全球教育体系以及多元文化社会的整体和谐与进步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当今全球化世界中极为关键的一项技能,它涵盖多个层面,包括文化意识、文化知识和技能,以及文化策略等核心要素。文化意识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它要求我们不仅要有对不同文化之间差异的认识,还要能够尊重这些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文化偏见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批判。这种自我意识的提升有助于我们更加开放和包容地看待其他文化,从而促进更有效的跨文化交流。文化知识和技能是实现有效跨文化沟通的关键。这不仅仅是对不同文化习俗、价值观和交际规范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沟通中,提高我们的文化敏感性和适应性。[1]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能够帮助我们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更加自信和得体地表达自己,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接纳他人的观点和行为。文化策略是指在跨文化交流中采取的一系列适应性行为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包括能够有效地管理文化冲突、寻找共同点、建立信任和尊重,以及在面对文化障碍时采取创新和灵活的沟通方式。具备良好的文化策略,可以使个人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加得心应手,有效地推动合作和理解。
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跨文化交际面临多重挑战。第一,语言障碍和非言语交际的差异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第二,随着数字媒体的普及,虽然沟通变得更加便捷,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交际问题,如信息过载、网络文化冲突和数字鸿沟等。第三,全球化导致的文化同质化趋势也可能威胁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传承。因此,培养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需要对文化差异有深刻的认识,还需要掌握适应不断变化的全球环境的技能和策略。
二、数字媒体的发展与影响
数字媒体,这一通过数字技术实现信息的创建、存储、发送与接收的媒介,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互联网、电子邮件,到社交媒体、博客,再到在线视频和各类移动应用,数字媒体无处不在,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极大地推动了信息的流通与人际间的沟通交流。
随着数字媒体的崛起,人们的交际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2]传统的面对面交流逐渐被电子邮件、即时通信软件和社交媒体等异步沟通手段所补充,甚至有时被其取代。这些数字工具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与全球各地的人进行实时交流与互动。更值得一提的是,数字媒体还引入了丰富的非言语交流元素,如表情符号、图像和视频,这些都为交际增添了更多的层次和色彩。
在跨文化交际领域,数字媒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和理解的平台,更推动了多元文化的广泛传播与分享。通过数字媒体,人们能更轻松地接触到其他文化的观点和生活方式,从而增进跨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此外,数字媒体还为跨文化交际的教育和培训提供了全新的路径,使学习者能够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跨文化交流技能的模拟与练习。
与此同时,数字媒体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文化误解、网络欺凌等问题屡见不鲜,这就要求我们在利用数字媒体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必须具备更高的文化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跨文化交际与数字媒体的融合
数字媒体与跨文化交际的融合已成为当今时代的显著特征,这种融合不仅推动了文化的全球化传播,还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深度交流与理解。以中国网络文学为例,《赘婿》 《大国重工》 《大医凌然》等作品被大英图书馆收录,这标志着中国网络文学已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华文化 “走出去”的一个重要窗口。[3]同样,中国电影如 《长津湖之水门桥》和 《独行月球》等的全球热映,也展示了中国电影工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大银幕,中国的文化元素和故事情感得以跨越国界,与世界各地的观众产生共鸣。
数字媒体的优势在于其突破了时空限制,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信息的即时性、互动性以及多媒体的表现形式,都大大降低了跨文化交流的难度。然而,挑战同样存在,文化的差异可能引发误解,数字技术的双刃剑效应也可能加剧文化冲突。此外,“数字鸿沟”的存在也警示我们,必须关注那些可能因技术障碍而被边缘化的群体。
为了提升数字媒体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效能,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内容创造应更加注重文化适应性,利用大数据和社交媒体分析工具来精准定位受众,优化信息的传播路径。同时,通过线上论坛、社区等平台,我们可以积极构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多元文化的对话与融合。此外,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也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帮助人们更好地利用数字媒体,还能增强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能力和自信。
2021年7月,英国著名导演柯文思 (Malcolm Clarke)执导的 《柴米油盐之上》公开上映,这是一部深入展示中国普通人日常生活和奋斗故事的纪录片。该片通过他者视角,结合数字技术,成功地实现了跨文化交际与数字媒体的有效融合,并在海内外取得了显著的传播效果。
(一)跨文化交际的实现
柯文思导演的国际背景为影片注入了全球化的视野,使该片能够从一个新颖的他者视角向世界讲述中国脱贫攻坚的故事,有效地跨越文化障碍,吸引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全片淡化说教,通过平民化的叙事方式,真实、细腻地捕捉了中国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变化,这种普世价值的展现方式引发了国内外观众的广泛共情。
(二)数字媒体的融合与应用
利用数字技术进行高品质的拍摄和后期制作,保证了影片的高画质和出色的视听效果,提升了观影体验。通过腾讯视频、探索频道、英国天空电视台等多个平台同时播出,有效扩大了受众范围,使更多人能够接触到这部影片。最重要的是数字媒体提供的便捷性和互动性为观众创造了更多参与和反馈的机会,增强了跨文化交际的互动性和实效性。
(三)传播效果与影响力
《柴米油盐之上》作为一部深受欢迎的作品,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其成功不仅体现在观众的一致赞誉上,更在于其在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突出表现。作品通过真实的描绘中国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成功地在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中引起了情感共鸣,实现了文化的交流与理解。此外,作品还表明,数字媒体不仅仅是信息传播的渠道,更是内容创作和观众互动的重要平台。通过数字媒体的融合与应用,作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有效地促进了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国际传播。《柴米油盐之上》的成功为如何在数字媒体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4]要创作出能够跨越文化隔阂、打动人心的作品,需要深入挖掘和展现文化的真实面貌,找到情感上的共鸣点,并通过数字媒体的力量,加强与观众的互动,从而提升作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这对于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四、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数字媒体环境下的培养
在数字媒体环境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引领者和资源的汇聚点,教育者肩负着设计和推进跨文化能力培训课程的重任,必须不断刷新自身的跨文化认知和数字媒体运用技巧,确保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指导。同样,学习者也应以积极的态度投身跨文化学习活动,主动探索多元文化,并通过实际操作不断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双方都需对各自的学习进程负责,主动寻找资源和契机来拓宽跨文化视野。
教育者可以巧妙利用社交媒体、线上讨论区和跨文化交流平台,为学习者构建一个高度互动的学习环境。平台为学习者提供了与世界各地文化背景各异的人们进行实时交流的机会,从而锤炼他们的跨文化沟通技巧。教育者应着重培养学习者批判性地评估和使用数字媒体信息的能力,教授他们如何识别并理解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信息解读差异,以及如何判断网络资源的可靠性和文化适应性。借助虚拟现实 (VR)和增强现实 (AR)的先进技术,教育者可以模拟多样化的文化场景,使学习者在安全无虞的环境中实际操练跨文化交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并不断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到国际合作项目中,如线上团队协作或全球性问题解决挑战。这些实战经验将帮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工作方式和价值观念。
培养过程中,挑战主要来自数字媒体环境下可能出现的信息泛滥和文化误读,这些都可能成为跨文化交际的绊脚石。另外,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社区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拥有、应用程度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异而造成的信息落差及贫富两极分化的现实形成的 “数字鸿沟”也可能阻碍部分学习者获取相关资源和参与跨文化活动的机会。为此,教育者需要精心筛选并推荐高质量的跨文化资源,帮助学习者在海量信息中把握核心。同时,学习者的数字媒体素养提升也至关重要,通过培训和支持,多方合作和资助,使他们在繁杂的数字世界中保持清晰的判断,弥合 “数字鸿沟”,平等地获得学习机会。
五、结束语
跨文化交际与数字媒体的交融已经成为推动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不可或缺的动力。展望未来,这一融合将展现出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首先,随着增强现实 (AR)和虚拟现实 (VR)技术的日益成熟,未来的跨文化交际将更加倾向于利用这些沉浸式技术。它们能够逼真地模拟跨文化场景,使个体能够在虚拟世界中深入体验多元的文化背景,进而显著提升跨文化理解与沟通能力。
其次,人工智能 (AI)将在跨文化交际中扮演愈发关键的角色。例如,借助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AI可以为我们提供即时的语言翻译服务以及文化适应性建议,从而有效消除语言隔阂与文化差异带来的困扰。
再次,社交媒体将继续担当跨文化交流的前沿平台,推动多元文化的信息共享与深度互动。特别是随着社交媒体算法的不断优化与个性化推荐的广泛应用,跨文化交流将变得更为高效与精准。
最后,大数据技术将为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系统的支持。通过深入挖掘与分析跨文化交流数据,研究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不同文化间的沟通习惯与偏好,进而为跨文化交际的教学与实践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技术创新将为跨文化交际带来深远的影响。技术不仅使跨文化交流变得更为便捷与频繁,进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深度理解与尊重,同时,也可能引发新的挑战,例如隐私泄露、信息安全威胁以及文化同质化风险。
基于前述的未来趋势,我们在策略选择与能力培养上应着重考虑以下几点:首先,为确保教育者与学习者能够熟练运用新技术进行高效的跨文化交际,我们必须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其次,在利用数字媒体进行跨文化交流时,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的保护至关重要,我们必须确保所有的交流活动在安全、合规的环境下进行;再次,为更全面地理解跨文化交际的复杂性和动态性,我们应鼓励并推动社会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最后,在积极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我们也要坚决保护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对技术可能带来的文化同质化趋势保持警惕并予以抵制。
参考文献:
[1] 许力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问题探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07):17-21.
[2] 戴炜栋,张红玲.外语交际中的文化迁移及其对外语教改的启示[J].外语界,2000(02):2-8.
[3] 孙淑女,许力生.大学英语教学中计算机主导的跨文化能力培养研究[J].外语界,2014(04):89-95.
[4] 张红玲,吴诗沁.外语教育中的跨文化能力教学参考框架研制[J].外语界,2022(5):2-11.
[5] 高莉莉.基于新媒体传播下英语跨文化交流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7,25(06):24-26.
作者简介: 余磊,男,汉族,江苏扬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商务英语翻译、跨文化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