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大学组织变革:机制、困境及纾解

2024-08-31 00:00:00李鹏虎
江苏高教 2024年8期

【摘 要】 近几年来,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大学纷纷推进组织变革,兴起了“成立新学院”的组织浪潮。从组织社会学的视角来看,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大学组织变革受制度环境及合法性机制的影响。大学新一轮组织变革有利于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对当前的需求和机遇做出反应,但同时也可能给大学组织运行带来以下困境:一是淡化组织边界,影响组织变革的目标和效率;二是组织持续扩张,进一步加重大学的治理负担;三是削弱办学特色,强化大学组织的趋同机制。对此,应科学构筑大学组织边界,保持大学战略定力;合理控制院系组织数量,提升组织治理效率;坚持组织变革守正创新,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关键词】 大学组织变革;成立新学院;制度环境;合法性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章编号】 1003-8418(2024)08-0046-08

【文献标识码】 A【DOI】 10.13236/j.cnki.jshe.2024.08.005

一、问题的提出

英国学者阿什比曾指出,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1]。的确,大学自诞生以来,无时无刻不与其所处的环境保持互动,以在愈演愈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进入21世纪,几乎没有任何人怀疑环境的变化是无处不在的,大学被环境塑造,或者大学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外部环境[2]。我国大学同样在经历着类似的变革,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成为大学在重要历史关头的第一要务与核心使命。为此,不少大学在政策推动下积极开展组织变革,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通过“成立新学院”的方式对当前的需求和机遇做出回应。近些年来,可以看到的一个普遍现象是,越来越多的大学以院系组织模式创新为抓手,围绕人工智能、微电子、集成电路、未来技术、碳中和等国家战略需求的新兴知识领域,纷纷成立新学院,进一步扩大了院系组织规模,强化了大学使命。比如,为尽快满足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教育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多个部门于2015年6月10日印发了《关于支持有关高校建设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的通知》,决定支持一批高校建设示范性微电子学院或筹备建设示范性微电子学院。随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28所高校相继成立微电子学院,并被列入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筹建单位。2018年4月2日,为不断提高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交流等能力,为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战略支撑,教育部制定《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建立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3]。文件出台后不久,我国一大批高校相继做出回应,仅2018年,就有超过15所大学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2018年10月8日,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要,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探索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教育体系,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