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的三个阶段与未来展望

2024-08-31 00:00:00刘海峰
江苏高教 2024年8期

编者按:

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高考综合改革是教育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改革,是牵动中国教育改革的“牛鼻子”,备受社会各界关注。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标志着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正式启动。以科目改革为核心的新高考改革已成为统一高考建制以来,牵涉范围最广、改革力度最大的一次变革。今年作为新高考改革实施十年的关键节点,有需要更有必要总结十年的改革成效与现实挑战,以进一步完善新高考改革,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教育强国建设探寻新的思路与方向。2024年5月,在厦门大学召开了“新高考改革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多位领域内专家就新高考改革的关键议题作了深入探讨。本刊遴选以下5篇有代表性发言以飨读者。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以来,“新高考改革”逐渐成为教育界的一个热点。新高考改革的概念具有多种含义,其一是指2014年以后的高考综合改革,包括了深化考试招生改革的各个方面,这种“新高考”中的“新”,类似于“新时代”“新工科”等概念中的“新”字。其二是特指以不分文理科、减少高考科目为核心的高考改革,这种新高考改革影响极为广泛,典型地体现出高考“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性,是教育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基于此,笔者就以科目改革为核心的新高考改革谈一些看法。

一、十年新高考改革的三个阶段

新高考改革虽然只有十年时间,但前后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从高考科目的选择性和选考要求看,新高考改革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为“3+3”科目改革试点阶段,第二个为“3+1+2”科目改革推行阶段,第三个为部分回归文理分科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2014年—2018年)是“3+3”科目改革试点阶段。因为第一、二批6个试点省市的后三门都是任选科目,且都是以100%的分数带入高考录取,比起过去研议和试点将会考成绩与高考“软挂钩”或5%~10%的“硬挂钩”,“3+3”科目改革这种“全挂钩”模式,是中国高考史上改革幅度最大的实验之一。加上后三门是在六门或七门科目中任意选择,不考虑科目之间的难度和报考群体差异,却以相同分数计入高考总分,确实是一次大胆的改革尝试。以上海和浙江为首批新高考改革的试点省市,勇于先行先试。在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钟秉林、谈松华、戴家干、王本中、杨东平以及笔者等几位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和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的委员,先后五次专门赴上海、浙江调研和指导新高考改革试点,每次头尾五六天,出席各种汇报会和座谈交流会等,深为了解浙沪两省市进行试点改革的不易和积极推进试点改革的勇气。现在回过头来看,首批试点省市“3+3”的改革取得明显的成效,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作为新高考改革的试验田,为其他跟进省市提供观摩参考,确实如曹雪芹《回前诗》所说的:“十年辛苦不寻常。”

第二个阶段(2019年—2020年)为“3+1+2”科目改革推行阶段。由于“3+3”科目改革出现物理选考人数大为下滑,2017年浙江省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若干意见》,采用科目保障机制,物理科的保障人数为6.5万人,当选考人数低于6.5万人时,仍以保障数量(6.5万)为基数从高到低按规定比例等级赋分。但仍存在部分教育资源薄弱地区的配套支持较困难等问题。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的8个省份中,江苏省因为有“08方案”的教训,为避免物理科选考遇冷,提出“3+1+2”方案。经委托考试研究机构专家论证,教育部慎重考虑之后,同意实行此方案。“3+1+2”是根据“3+3”试点之后顺应民意、实事求是的改进,有利于中西部地区推进新高考改革,因此之后的第四、第五批新高考改革省区都择善而从。

第三个阶段(2021年—2024年)为部分回归文理分科的阶段。实行“3+1+2”以后,已经朝文理分科部分回归。弃考物理的问题解决了,但江苏等省市又出现弃考化学现象。于是2020年3月,江苏省教育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深化高考综合改革相关工作的通知》,针对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等四门科目出台再选科目保障机制,化学科目保障比例为当年江苏高考总实考人数的25%。2021年7月,教育部公布《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大部分理工农医类专业要求同时选考物理和化学才能录取,这实际上部分回归到文理分科的状态。当然,部分回归并非全部回归,依笔者看实行“3+1+2”是回归了1/3,“科目要求指引”发布后是回归了2/3。但比起以往的文理分科,考生毕竟还是有更多的选择空间。过去实行“3+2”科目期间,因为理科不考生物,生物科在师范大学和中学受到冷落,结果引起反弹,于是不得不回到“3+文综/理综”。现在生物科不至于没人选考,生物选考情况相较“3+2”时好。

这次新高考改革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快速回调,体现出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果真又在起作用,似乎又一次应验了改革中的“钟摆”现象,体现出高考改革应兼顾公平与效率、理想与现实。

二、新高考改革的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的新高考改革,除了笔者的《十年新高考改革的试点推进与成效评价》一文提到的关注不同科目成绩赋分的等值、“3+1+2”模式中物理与历史科的分值和权重、最优考生群体的赋分区分度等三个问题[1]以外,还有以下四个问题需要面对和改进。

第一,高考分省命题问题。2023年10月,《国务院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情况的报告》指出,在中西部地区高考综合改革保障等方面还面临着一些新形势和新挑战。竞争性考试有其自身的规律,将三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带入高考计分录取的选考科目,其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实际上已经不是水平性考试,而是选拔性考试的高考科目了。但是名义上后三门还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要由各省市自治区命题,这样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在一定程度上变为只负责语、数、外三门高考科目命题的考试院。而其他六门科目实际上已经变成各省市自治区命题的高考科目,在一定意义上又出现了分省命题的格局。由于各省高考单独命题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且试卷科学性一般不如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高考试卷,因此2004年后一度出现的分省命题结果还是走向全国统一命题。2024年新高考出现黑龙江、吉林、安徽、江西、甘肃、河南、新疆、广西和贵州九省联考,说明分省命题还是难以持久。未来新高考应在制度设计方面加以改进,解决实际上的分省命题问题。而且,未来高考科目设置应保持相对稳定并趋于全国一致[2]。

第二,数学试卷文理不分的问题。在70多年的中国高考史上,多数时候数学试卷是文理分开命题的。2014年开始新高考不分文理科,除了后三门打破文理分科以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是数学科不再区分文理。不分文理的出发点是选拔培养文理兼通的人才,不过现实中多数人还是存在偏文或偏理的学习倾向。数学不分文理导致偏向理科的优秀学生感觉试卷区分度不够,许多高校理工农医专业也希望能招收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偏向文科的学生又觉得试卷太难,不少中学选考文科的学生甚至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数学科高考命题要兼顾不同高校不同学科类别的需求,要兼顾偏文和偏理的学生的程度很难。参考多数发达国家高校招生考试都有不同程度的数学试卷,为体现新高考多样化和选择性的优点,建议将新高考数学应从文理不分走向“文理略分”,即分为两种难度的试卷,采用数学(1)和数学(2)[3],由高校和专业选择要求报考者需考何种数学试卷。

第三,文科优长生的选拔问题。新高考文理不分科后,许多高校和专业为录取高分考生而不限选考科目,于是出现“3+3”模式下选考理科、实际上也对理科感兴趣的考生抢占文科见长的考生的高水平大学报考机会。从2020年山东高考高分优质生源选考文理科科目的成绩来看,分数最高的前100名考生,选考理科科目次数为290门,占比96.67%;选考文科科目次数只有10门,占比3.33%[4]。因为社会上广泛认为“本科选大学,硕士选专业,博士选导师”,选考物理、化学、生物的高分考生,填报志愿时如果无法进入顶尖大学的理工类专业,往往填报顶尖大学的文科专业。“3+1+2”模式下,也有不少选考物理的考生填报高水平大学的文科专业。这就导致高水平大学的部分文科专业在平行志愿录取模式下,不得不录取没有选考政治、历史、地理的考生。虽然经济学等学科需要数理基础,但真正优秀的一些文科人才需要扎实的人文社科基础。如何解决对选考文科的考生过度不利的情况,也是未来新高考改革应该考虑的问题。

第四,考生功利化选科问题。由于新高考后三门实行的是不同科目间成绩赋分等值,许多中学公开鼓励学生只要能够拿高分的学科就选,不要考虑兴趣和特长,一切以拿高分、上更高层次的大学为选择标准,不考虑所选科目与自己的学科基础和未来想要学的专业是否对口。选择有利于自己的科目,或者认为可能有利于自己拿高分的科目,在目前的高考选科模式下是无法避免的,因为人的天性必然是趋利避害、趋易避难。换位思考,如果是我们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准备参加高考,是选考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还是选考更可能获得高分的科目?所以不要高高在上地指责考生、家长和高中教师功利。在目前很难放弃总分和平行志愿录取模式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功利化选科问题,是新高考面对的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总之,十年新高考改革的发展过程,让大家又一次看到高考改革要受社会政治、教育、文化传统、改革环境的制约,看到考试发展规律在起作用。新高考改革只有顺应高考改革的规律,顺应主流民意,不断改进完善,才能使改革更加顺利地长久推行下去。

【参考文献】

[1]刘海峰,唐本文,韦骅峰.十年新高考改革的试点推进与成效评价[J].中国教育学刊,2023(12):28-35.

[2]李木洲,钟伟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高考科目改革的逻辑转向与未来展望[J].中国考试,2021(08):1-6.

[3]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2020年夏季高考文化总成绩一分一段表[EB/OL].(2020-07-26)[2021-05-23].http://www.sdzk.cn/NewsInfo.aspx?NewsID=4938.htm.

[4]刘海峰,唐琴.新高考数学科目改革何去何从——从文理不分走向“文理略分”[J].教育科学,2023,39(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