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德育

2024-08-31 00:00李永庭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15期

摘 要:立德树人是当前各学段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基础任务和目标,同样也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须遵循的首要育人标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只有铭记历史才能够更好地把握现在和创造未来。因此,在当前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多元化的德育元素,贯彻落实德育理念,争取将学生培养为有着深厚爱国热忱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本文首先对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的积极意义以及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面临的困境进行简要分析,然后从结合教材德育元素,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组织德育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家国情怀;有效借助信息技术,创设学科德育情境;播放红色革命影片,赓续红色精神血脉;设计单元主题任务,组织班级德育五个方面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德育的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历史 德育 积极意义 实施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5.051

德育能够为学生传递知识,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尤其是对于初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来说,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同时也正处于人生观走向成熟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内心较为敏感、脆弱,同时极易被他人的态度和观点所影响。另外,他们在性格上较为叛逆,需要正确的方式进行引导与启发。因此,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应当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提升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关注。一方面,教师需要通过德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教师也需要通过德育来进一步拓宽历史学科的育人途径、发挥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积极功效。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德育的积极意义

1.培育学生家国情怀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的首要积极意义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中出现了许多灿烂的文化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值得当下的人们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是当前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面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更是助力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文化动力。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德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化主题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等。学生能够借助这些教育内容厚植家国情怀,深刻认识到身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2.助力核心素养培育

新《课标》中对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做了准确定位,其中包括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唯物史观和历史观念等等。而这些核心素养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在没有具体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的指引之下,学生无法获得清晰的核心素养达成目标。在德育理念和立德树人目标的指引之下,教师能够根据核心素养培育这一综合性的目标设计课堂分层次的目标,并借助一系列的课堂活动助力学生达成目标。如学生能够通过了解一系列与德育元素相关的历史故事和文化来培养自身的历史观念并进一步了解历史中所渗透的人文关怀;学生也能够通过实践和课堂演绎活动进一步培养自身的家国情怀,从而形成高尚的道德观与价值观,以历史中的人物为榜样来提高自己当前的学习能力。

3.拓宽历史教学途径

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当前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基础性任务和目标,而德育是五育的基础,更是初中阶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关键。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元素,从结构上讲能够拓宽历史教学途径、丰富历史教学环节。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围绕书本中的内容和知识带领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背诵和讲解,这也导致整体的教学过程缺乏实践、案例和情境的渗透,使得学生无法深刻理解历史中所蕴藏的智慧和哲理。立德树人导向之下的初中历史教育教学活动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同时借助多元化的德育元素创新了历史课堂教学环节并融入了多样性的教学内容。这既是对初中历史教学途径的拓宽,又是对教学内容的进一步优化和丰富。

二、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困境

1.教学方法与路径单一

当前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面临着众多困境,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初中历史的教育教学方式较为单一。这主要体现在教师往往以讲授法面向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和内容的传授,在这个过程中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同时淡化了课堂的实践和讨论环节,使得初中历史教学在趣味性和丰富性上受到影响。另外,教学方法和路径的单一带来的衍生问题就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和积极性,以一种被动的方式学习历史知识。随着当前课程改革的进一步落实,初中历史对学生能力和素养方面的考察越来越重视,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深入挖掘历史教学元素并创新教学方法,使得课堂形式的创新能够紧跟教学理念的变革。

2.教学理念与实践脱节

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另一个薄弱环节就是教学理念与实践存在脱节的现象。这主要体现在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往往来自教师的间接经验,缺乏自身的主观思考,同时不能灵活地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另一方面,教师的知识讲解更加注重结果导向,只关注学生在考试成绩上的结果呈现,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也导致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体验感不足,同时学习的主动性也有待提升。由此可见,教师应当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借助多元化活动的设计与教学环节的安排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并创设实践环境,以此带给学生更多自由思考和探索的空间。

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德育的具体措施

1.结合教材德育元素,渗透立德树人理念

历史教学为德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历史是一个民族的记忆,同时也是一部充满智慧和道德启示的教科书。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并认识不同历史时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见,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挖掘历史教材中所渗透的德育元素,并通过对德育知识的拓展和对学生的启发实现历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历史学习的基础是对史实的把握,这需要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具有客观性,即不随意歪曲历史事实;而真正深入地学习历史还需要学生拥有自身的主观判断和历史解释能力,即能够针对一定的历史事实进行自己的思考并从中获得启发。

例如,在学习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贞观之治”的形成背景和原因中为学生讲一讲有关唐太宗和魏徵的故事。魏徵是历史上著名的贤臣,他认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魏徵不畏权威,勇于在唐太宗面前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在听完唐太宗和魏徵的故事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唐太宗为什么会成为一名明君,同时又有哪些因素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这时,学生就可以结合德育理念思考这一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和背景。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无数的历史和朝代的更替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以德服人,才能够获得长久的太平与安定。

2.组织德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除了结合教材之外,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开展不定期的德育实践活动。一方面,学科实践是学生实现对知识进行深化与应用的重要桥梁,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够在历史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到学科的趣味性并养成良好的历史学习与思考习惯。因此,教师就可以结合具体的单元内容和学科特色带领学生开展历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德育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培养自身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爱国主义”不仅仅要体现在口号上,更要体现在思想和行动上。而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更应当将爱国主义践行到自身的行动中。

例如,在学习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一课的过程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深刻感受国家成立的不易和曲折,同时向伟大的革命烈士和英雄致敬,可以带领学生开展革命纪念馆和历史展馆的参观活动。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许多学生不曾深刻感知到当前幸福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容易被西方的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文化所诱导,因此,为了引导学生坚定树立自身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意识,教师可以带领班级中的学生在当地的革命英雄纪念馆进行参观和研学活动。在参观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深刻感受历史的厚重感和革命精神的可贵,同时还要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将革命精神传承下去。

3.有效借助信息技术,创设学科德育情境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德育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渗透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围绕书本中的教学元素带领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和背诵。该种形式之下学习的知识较为抽象,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是理解还是背诵起来难度都较大。同时,由于单一的文字描述和记录较为枯燥,不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历史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有效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学科情境,将单一枯燥的文字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置身在历史长河中去感受历史中的鲜活人物故事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如此,学生也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感受文化的传承。

例如,在学习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金与南宋的对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诗词中风雨飘摇的南宋并感受诗人不屈的精神品质。南宋在历史中虽偏安一隅,但是也涌现出一些为了家国气节而舍生取义的爱国诗人。因此,教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带领学生感受诗人笔下的战争情景与坚贞不屈的精神品格。以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诗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打造出“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萧瑟场景,然后引导学生感受词人的满腔报国之志和怀才不遇之情。学科德育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同时还能够以跨学科的视角深化学生对某一朝代和历史背景的独到理解,因此,我们要以全方位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

4.播放红色革命影片,赓续红色精神血脉

在当前“双减”政策的贯彻和落实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考虑到课堂效率的提升,更要关注课堂质量的改善。因此,教师在课堂活动设计和方案选择时要着重突出班级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即关注学生的兴趣偏好和内心需求并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历史教学活动。课程的学习不能仅仅是教师单方面的知识输出还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思考的场景与空间,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实现思维的拓展和素养的提高。在开展德育相关的主题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红色革命影片的播放为学生呈现出具有历史特色和个性化的课堂,并引导学生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从自身做起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例如,在学习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近代史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的过程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深刻感知近代社会中国的屈辱以及人们的艰辛探索的不易,可以在班级中为学生播放有关红色革命的影片,引导学生借助影片的内容对该段历史进行深入了解和系统把握。书本中的文字更加具有知识性而缺乏故事性,不利于激发学生对该段历史的共鸣。因此,教师可以将播放红色革命影片作为课堂拓展性活动让学生在充满特色的历史课上走入那段历史。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课堂中观看《觉醒年代》,看一看当时的革命先驱是如何用自己的满腔热血唤醒蒙昧的群众,又是如何靠自身的坚持为中国探索出一条正确的出路。如此学生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也能够对爱国主义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5.设计单元主题任务,组织班级德育探讨

初中历史新《课标》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这也意味着教师要关注师生课堂互动的过程而不能仅仅强调知识的单方面输出。历史除了有明确的不容争议的事实之外,还需要有不同的历史判断与历史解释。而这些历史判断和历史解释的形成应当建立在学生对历史进行充分了解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之上。然而,当下阶段的学生恰恰最缺乏的就是判断和思考的能力,他们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限制,往往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缺乏对问题进行剖析与探索的意识。因此,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的引导者可以通过单元主题任务的设计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展开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和探讨。

例如,在学习初中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艺复兴运动》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专题讨论活动:为什么说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运动,其大力宣扬人本主义打破了神学的枷锁。而学生在对人文复兴运动的相关知识进行讨论之后还可以进一步思考“人本主义在当下社会的体现以及在中国语境之下的表现”。人本主义是对人的重视和关注更是对人的需求和价值的尊重,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值得践行。这也是学生在初中历史德育过程中要学习和理解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德育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只有将德育与历史教学紧密结合,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教师在初中历史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德育理念的渗透和书本中德育元素的挖掘,同时要通过多元化的课堂活动,带领学生开展德育社会实践与情境体验活动,致力于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张建强《德育渗透,润物无声——初中历史德育教学分析》,《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年第4期。

[2] 张智《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历史德育课堂的构建研究》,《读与写》2021年第21期。

[3] 梁伟杰、白初一《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历史德育的有效路径》,《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年第6期。

[4] 王丽莉《以史为鉴立德树人——基于学科德育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探究》,《华夏教师》2022年第18期。

[5] 赵振《浅论初中历史德育教学和学生价值观的培养》,《魅力中国》201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