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重视,社会越来越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情境教学的概念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索。由于学生各自独特的性格特征和对课本内容的理解程度存在差异,教师有必要结合学生的个体特点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寻找并运用恰当的情境教学方法。本文旨在探讨情境教学的概念、意义及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特色,以初中语文课本为例,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情境教学法在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方面的积极作用,接着对情境教学的策略以及如何进行效果评估与反思进行阐述,最后分析情境教学法的优缺点并总结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学科中的作用。
关键词:情境教学 初中语文 操作方法 效果评估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5.042
当下,在信息化与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教学方法也一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迭代。情境教学法应时代之需而生,此法以学生为中心,致力于创设真实或仿真的教学场景,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主动性,让学生们体验精彩的课堂。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亲身实践及深入反思,情境教学法旨在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知识技能,并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
一、情境教学的概念与意义
情境教学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课文内容,巧妙地将文字描述转化为图片、视频等直观可视的资料,或者借助情景剧、音乐等手段,为学生打造一个生动的学习环境。这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精神想象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鉴赏力和创造力。
情境教学的深远意义在于,它成功打破了传统教育以理性为主导、知识为中心的固有框架,重新确立了情感因素在教育中的eQUe8jY+EvJ9YdxJ2QzmTR6mjvbpxhPLOwuOf5PEq40=重要地位。
二、语文学科的情境教学特色
(一)情感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情境教学能够更好地将语文学科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通过构建课本中描绘的画面框架,学生能够在预设好的情感框架中深入体验文字的深刻内涵,进而对他们的审美情感起到激发作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更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共鸣能力,实现情感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二)形象性与直观性的结合
在语文学科中,文字能够生动形象或是直观描绘出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情境教学巧妙地运用图片、视频、音乐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将课本中的形象以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生动地感受文本所描绘的场景和人物,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往文学世界的窗户,使他们能够更深入地领略文本的内涵与魅力。
(三)生活性与实践性的融合
语文学科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情境教学强调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情景教学通过建构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情景,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理论知识,以便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这种生活性与实践性的融合,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更能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思维性与创新性的提升
情境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它能够巧妙创设富有启发性的教学场景,引导学生深入思索与探究,点燃他们内心的创新火花。此外,情境教学鼓励学生勇敢表达个人见解,从而锻炼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航行,不断探索与发现。这种思维性与创新性的提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情境教学实例分析
(一)实例一:《春》
1.创设情境
展示描绘春天的精美图片,并播放与春天息息相关的悠扬轻音乐,营造出一个如梦似幻的春日氛围,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沉醉于春天的美景之中。
2.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展示的图片,并抛出引人深思的问题:“春天具有哪些鲜明的特点?而在这些春日景象中,你又有哪一幅最为钟爱?”这类问题旨在点燃学生的思考之火,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观察与感受,不仅能深化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在交流与碰撞中共同成长。
3.引导讨论
将问题留给学生,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和自己的组员分享对春天的感受,鼓励他们用生动的语言将自己经历过的、感受过的、想象中的春天美景描绘出来。
4.总结提升
最后可以让学生总结春天的特点,并试着引导他们将所思、所想、所感融入写作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春天”。
(二)实例二:《背影》
1.情感导入
让学生讲述一个触动自己心灵的父爱故事,以唤起学生对父爱的共鸣,为学习《背影》奠定情感基础,使学生在回忆父爱的过程中,更好地领悟课文中的父亲带给学生的感动与深思。
2.角色扮演
通过情景剧的形式让学生扮演《背影》中父亲与儿子的角色,通过表演,将课文中那些感人至深的场景重现于课堂,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父爱的深沉与伟大,通过亲身参与和演绎,使学生更真切地理解和感受那份无私而深沉的父爱,从而在心灵深处留下深刻的印记。
3.体验感悟
让学生积极分享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的内心感受,并就父爱的不同表现形式展开讨论。
4.情感升华
鼓励学生勇敢表达对父亲的感激之情,鼓励学生通过写作或绘画等多种形式,将这份深厚的情感升华为对父爱的赞美。通过创作,让学生能够更深刻地认识父爱的伟大和无私,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并将这份感恩之心转化为自己成长的动力。
(三)实例三:《孔乙己》
1.历史背景介绍
简要概述清末时期的社会环境以及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为学生深入理解孔乙己这一角色的形象和命运奠定基础。
2.人物分析
指导学生深入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和行为表现,探讨其悲剧命运的深层次原因。
3.社会批判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聚焦孔乙己所象征的旧社会知识分子的困境,以及科举制度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思想启迪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何避免重蹈孔乙己的覆辙,鼓励他们在现代社会中积极追求真正的知识和智慧,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进步。
(四)实例四:《济南的冬天》
1.环境渲染
让学生讲讲自己印象中的冬天是怎样的?接着向学生展示济南冬天的图片和视频,使他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济南冬天的温情。
2.文学鉴赏
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中的优美词句,体会作家的写作手法,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3.创作实践
鼓励学生尝试模仿文章中的写作风格,以自己家乡的冬天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自己家乡的冬天带给自己的那份温暖。
4.审美提升
对比不同作家对冬天的描写,帮助学生发现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美感。这种对比和发现的过程,将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让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
(五)实例五:《故乡》
1.回忆引导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故乡,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故乡的记忆,以唤起学生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2.文化对比
指导学生对比自己的故乡与鲁迅当时的故乡有什么不同,探讨故乡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所在,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故乡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3.情感体验
组织学生们分享对故乡的情感和记忆,畅谈故乡对他们成长的深刻影响。这不仅是一个分享的过程,更是一个相互学习和启发的过程,让学生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理解故乡,从而更好地爱自己的故乡。
4.主题深化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发扬故乡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性和家国情怀。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传承和发扬故乡文化的重要性,同时促使他们为故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情境教学的操作策略与角度
(一)创设真实或模拟情境的策略
真实情境法:将学生带到真实的情境中,如在学习自然科学时,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在实地环境中观察和体验,一边感受大自然,一边向学生讲解大自然中的植物、动物的相关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画面情景展示:采用画面情境呈现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并据此展开丰富多彩的联想,从而有效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书本中的人物角色,身临其境地模拟真实场景,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问题情境法:教师会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难题,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和深入探索。
(二)激发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方法
通过采用定格、回放、慢镜头等触景策略,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观察和理解情境,进一步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在选择情境时,我们应优先考虑那些能够让学生高度参与并留下深刻印象的情境,如设计多层次螺旋上升式的重复活动,让学生在不断重复中逐渐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体验。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角度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对某一事件或者故事进行分析,然后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反思,不仅要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审视与评估,更要学会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的想法。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掘自己的潜能,认识到自身优势,提升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与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情境教学的效果评估与反思
(一)教学效果的量化与质性评估
量化评估:通过考试、测验等方式,对学生在情境教学后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客观测量。
质性评估:观察学生在情境教学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等,以及通过学生的作品、反思报告等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和收获。
(二)教学反思与改进方向
情境教学的设计、实际操作过程及效果,难以达到尽善尽美。因此,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需持续进行深入反思,细致剖析其中的亮点与不足。知识的传授无疑是基础且关键的,然而,教师同样不能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反思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所得结果,灵活调整情境教学的策略和方法,确保其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并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六、结论
情境教学,这一兼具创造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在语文学科的实际应用中,既展现了其鲜明的优势,也暴露了某些局限性。
情境教学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营造真实或模拟的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感受到学习的魅力,进而更加积极地投入课堂学习中去。
其次,情境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情境教学中,学生需要形成创新思维,运用所学的知识不断思考,从而产生新想法,去解决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他们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此外,情境教学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情境教学中,学生不只需要运用一门学科的知识,还要学会将多门学科的知识融合到一起,并与他人合作,互相沟通,完成任务,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然而,情境教学也并非是完美无缺的,它同样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好情境教学的优势,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增强自己的教学能力。
展望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情境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将更为广泛和深入。期待未来的语文教学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体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希望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水平,以更好地适应情境教学的需求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顾露露《“情境教学”——中学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19期。
[2] 何柳芳《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考试周刊》2023年第41期。
[3] 钟少雄《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设计与实践》,《当代教研论丛》202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