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边塞诗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策略探究

2024-08-31 00:00韦婕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15期

摘 要:在新课改和“双减”的大环境下,教师和学生对于学习的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由以往的知识性灌输转为如今的人文教育。对于教学方面的改革,新《课标》为一线初中语文教师提出新的发展方向。诗歌教学不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培养。为此,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对如何在初中语文边塞诗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 边塞诗 爱国情感教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5.039

古诗文是中学语文教材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中华文明历史上闪闪发光的瑰宝,经历岁月的洗礼涤荡流传至今,成为我们理解中华文化精神的有效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就提到“爱国”,爱国主义教育在边塞诗的情感体现中显得尤为直接。

在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研究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的研究领域,已经出现了很多学术成果,但笔者发现,这些策略大多是一种宏观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涉及边塞诗的具体教学策略的研究还较少。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对如何在初中语文边塞诗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古代边塞诗教学概述

(一)爱国主义诗歌已有理论基础

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情感,它激励人们为保护祖国利益、推动祖国发展而不懈努力。它强调了人们对祖国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同胞民族的热爱,同时也包括对祖国领土主权和社会制度的维护。

“爱国主义诗歌在五千年的传承发展中,受社会以及诗歌本身发展规律的影响,呈现出一脉相承、此起彼伏却又源源不断的特点。”其中,边塞诗中征战御敌、保家卫国的情感输出是爱国主义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初中生处在青春期,这正是他们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如何培养下一代的爱国情怀成为关键。对于一线语文教师来说,通过边塞诗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再合适不过的选择。

笔者在知网上搜索“爱国主义”“古诗词教学”等关键词,搜索到大量的论文研究结果。比如,张筱荆《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整合教学研究》、林雪薇《初中古诗词意象主题教学研究》、王小娟《部编本初中语文古诗词分类教学研究》,这些作者都为这些古诗词的一线初中语文教师提供了现实可行的诗歌教学理论。

(二)古代边塞诗在语文教材中的选编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边塞诗歌数量超过教材中爱国主义古诗词的四分之一。比如,王维的《使之塞上》、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都是通过描写戍边将士的战斗生活,来体现对戍边将士的敬佩以及作者的爱国情怀。这些边塞诗展现的不仅仅是边塞奇异的风光,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精神。

初中人教版教材中边塞诗的情感表达,大致分为以下几列:第一种从戍边将士的角度,或写戍边生活的艰苦,或歌颂戍边将士征战杀敌的无畏,或委婉讽刺朝廷统治阶层的无能;或写自我对征战沙场、报效朝廷的渴望;第二种从在外戍边将士们的在家妻子的角度,大多写对丈夫的思念;第三种从旁观者的角度,写战争给普通百姓的生活造成的极大伤害。此类作品大量选入教材,足见“爱国主义”教育历经千年,仍旧是教育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话题。

二、使用边塞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一)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新时代,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文件,旨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增强爱国意识、增进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制定总体要求,二是明确内容和重点,三是加强组织领导,四是创新方法手段,五是推进机制体制改革。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全面贯彻落实这些措施,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推动的格局,以实现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在新课改和“双减”的大环境下,教师和学生对于学习的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由以往的知识性灌输到如今的人文教育。关于教学方面的改革,新课程标准为一线初中语文教师提出新的发展方向。“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语文教育的着重点在于人文教育、素质教育。

(三)学生个性发育的必要性

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在心理学上被称作“未完全发展的人”。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性格和价值观并没有建构完全,所以,在教师的日常授课和工作中,情感教育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重点。

情感教育以个体的生命活动规律为基础,通过正向、积极的引导,培养人的情感表达能力,从而使其形成新的情感品质。情感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个体建立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塑造良好的情感品格和促进人的全面成长。具体而言,情感教育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和个体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包括游戏、互动、阅读、表演等多种形式,从而激发个体内在的情感需求,培养创造力。最终,情感教育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情绪和挑战,提高心理素质,增强自我调节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中华古典诗词在文学的海洋里流转千年仍旧熠熠生辉,不仅在于它是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的证明,更在于它蕴藏着华夏儿女的精神文明成果。古诗文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高度结晶,是艺术审美金字塔的顶端。诗歌教育不仅是历史的展现,更是情感教育的天地。古人喜欢用诗言志,词言情,所以古典诗词特别适合培养中学生丰富细腻的感情和健康向上的性格。

三、初中语文边塞诗的教学现状和原因

(一)边塞诗的教学现状

结合教学实际经历,笔者认为目前的古诗词教学过于单一,情感教育只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和内涵。学生自主学习诗歌的能力较为欠缺。此外,还存在着一线语文教师的古文素养良莠不齐,在诗歌的内涵、意境等方面无法进行更深入的讲解等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师们也在不断努力,试图克服这一困难。比如,希望通过视频、影音等多媒体手段,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更好地感悟诗歌。图画和声音能够带给学生更直接的感受,但是会导致在班集体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较少,最后的结果依旧不尽如人意。

(二)边塞诗教学现状的成因

1.教师情感素养有待提高

新课改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否定“教师”在课堂中的重要性。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课堂,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自我学习的热情和能力。教师在课堂上的情感投入直接影响了课堂的情感氛围和学生的情感代入效果。据笔者的调查和课堂观察发现,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师大多是这个班的班主任。繁杂的日常工作,难免会影响到师生的情绪,对课堂情境设置造成影响。

2.边塞诗文本内容与学生脱节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边塞诗大多是唐宋时期的诗歌,现在的学生很难想象出那个时间段的艰苦生活。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中国学生,也无法感受到战乱给普通民众带来的困厄。因而,边塞诗歌中的内容,对于学生而言非常陌生,无法形成实质化的感受。

3.网络快餐文化对学生诗歌学习的冲击

科技的进步带来了信息获取的便捷,但如何于繁杂的信息中选取有用的信息变成了困扰当代人的一个重要话题。微博、短视频平台的出现,造成学生阅读长篇文字能力的下降。教材中选取的诗歌代表着古代文人审美的最高水平,本就不乏晦涩难懂的语言。受到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应试压力的影响,学生的阅读量达不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要求。而且古诗词相较于阅读材料中的其他素材,语言凝练且晦涩难懂。这对于学生的兴趣培养和能力提升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4.教师本身诗词赏析水平有待提高

在“教学相长”这一概念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教师”是需要不断学习进步的职业,“语文教师”更是一个需要不断提升文学能力的职业。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直接决定了语文课堂的高度,这是一个无法短时间提高的能力。笔者发现,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陷入了“翻译—赏析—情感归纳”这样的循环中。诗歌的教法千篇一律,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堂是人文课堂,是情怀课堂。教师和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人,有属于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在语文课堂的诗歌讲授中,就应该包含着该教者对于文学作品的见解和看法。语文课堂上的师生交流应是“双向”的,而非“单向”的。

四、边塞诗教学中实施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创设情感教育情境

情境教学模式主张创设一个广阔的心理场,通过教师的语言和情感、教学内容、课堂氛围等方式,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中。李吉林教师十分了解这种教学模式,并提出通过“观察情境教作文”的方法来实现情境教学。该方法通过引导儿童在观察学习中加深体验,在实践习作中再现情境构思,促进儿童在学习中情动而辞发。

情境教学模式强调学习应该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情境中探索、发现和创造,从而建立起更为深入和牢固的知识体系。此外,情境教学也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动性,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因此,情境教学已经成为当前普遍推崇的教育教学模式之一,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在上述边塞诗诗词教学现状的成因中,笔者提到学生难以理解边塞诗情感的原因有一条是生活年代的久远,时代的变迁,学生无法对边塞诗有具体的画面感。情境教学模式就可以利用现代科技给学生提供了解过去的机会,增强学生的情感认同感。

(二)主题阅读

“主题教学是将西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体验学习理论进行统整,并与我国古典文学中的‘意境说’相结合,利用教材里的一篇文章或多篇文章主题,进行延伸,重组、再创造。”

通过对人教版初中古代边塞诗教学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教师系统深入掌握古代边塞诗学习理论,整合初中边塞诗知识体系之间的多重联系,从而构建高效的诗歌教学课堂,让学生在积累、比较阅读过程中形成自己的阅读方法。

这种教学研究模式属于主题阅读研究的一部分,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和探索,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修养。在具体实践中,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线上学习、课堂讲解、小组研讨等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和分析边塞诗词的过程中,主动探索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方法和思维方式。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科素养,更能促进学生形成更深刻的文化理解和情感认同。

(三)群文联读

“群文阅读的理论基础是互文理论”,这是一种关于诗歌教学的新思路。它强调打破单篇阅读教学的局限性,不仅注重单篇诗歌本身的教学价值,同时也关注不同诗歌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从而形成更为完整和广泛的文化视野。这种教学模式具有多重优点:一方面能够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帮助他们了解和掌握更为广泛和深刻的文化背景、历史变迁以及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思维。此外,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到群文教育中来,实现全面发展。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注重单篇诗歌的教学价值,尊重其内在的艺术价值和个性特点;二是要适当控制群文教学的范围和数量,避免信息过载和精神压力;三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形式,让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

(四)读写结合

这是一个关于新课改语文教学的观点。它认为,新课改后,阅读与写作不再是相互分离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和联系。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以创作来反馈阅读效果。

这种教学模式具有多重优点: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激发他们对古代诗词作品的热爱和追求;另一方面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创作中去。此外,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综合文学素质和跨学科思维。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注重诗歌创作的情感性和个性特点,避免简单机械的抄袭或模仿,从而减弱了古诗词本来的诗意;二是要适当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学校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比如说文学社等,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以创作来反馈阅读效果是一种全新的诗歌教学模式,对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实践中,需要教师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形式,从而让学生得到有效的指导和支持,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学非一日之功,语文教学更是如此。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的文学素养的提升上,为提高初中生自我选择文学作品的能力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党利奎、何倩文《爱国主义诗歌的传承与发展》,《生产与科技论坛》2021年第8期。

[2] 朱小蔓、王平《情感教育视阈下的“情感—交往”型课堂:一种着眼于全局的新人文主义探索》,《全球教育展望》2017年第1期。

[3] 黄美红《浅谈古诗文人文精神传达的教学策略》,《科教文汇》2012年第7期。

[4] 倪文锦《语文核心素养中的群文阅读》,《课程·教材·教法》,2017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