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运动员再就业技能培训中微格教学实施路径研究

2024-08-30 00:00:00董佳华
理论观察 2024年7期

摘 要: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途径有很多,其中搭建再就业教育体系颇为重要,这一教育体系中要深入贯彻落实“体教融合”政策,更为重要的是将再就业教育体系引入到数字化转型轨道中,形成全新教育发展路径。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归纳等研究方法,以退役运动员再就业教育体系中技能培训为研究对象,以微格教学为技术理论基础,深入研究了退役运动员再就业技能培训中微格教学实施路径,并总结教学中所获得的经验启示。

关键词:微格教学;数字化赋能;再就业技能培训;退役运动员

中图分类号:G40-0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4)07 — 0156 — 05

在当前我国深化体教融合教育理念大背景下,促进退役运动员这一特殊群体的再就业教育体系建设成为重中之重,我国对退役运动员的安置政策正在逐渐健全成熟化,所以,在校园中搭建再就业教育体系是很有必要的。而伴随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也要将这一再就业教育体系向数字化方向转型优化,争取为退役运动员营造更好的学习空间,为他们未来再就业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就目前来看,国内针对退役运动员再就业教育体系的校园内建设成果比较理想,已经正式步入了数字化转型发展轨道中。而在众多数字化教学模式中,微格教学模式因其比传统教学手段更能帮助退役运动员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而广受欢迎。

一、关于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Micro Teaching)即微型化教学,它以现代教育理论作基础,教学活动中大胆运用了各种先进的数字化媒体信息技术。目前,国内微格教学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职前师范生与在职教师培养教育过程中,也蕴含了反馈原理与教学评价理论内容。微格教学作为一种数字化转型教学模式,也被应用于退役运动员群体中,并为他们打造再就业教育体系贡献力量。

微格教学在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基础上,也希望注重教学方法应用的实践价值体现。所以,微格教学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多个方面上,例如微格教学所展现的教学技能内容单一又相对集中,可以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可控性,且在教学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反馈内容相当全面丰富而及时,能够满足反馈时效性要求;另外,多种教学手段的转换都能基于微格教学设计过程展开,明确教学目标,基于技能中心设计教学方案。

运动员退役后再就业,不论是从事教师还是教练工作,都需要将自身具备的专项技能转化成教学内容。这一学习过程对于运动员来说,具有较大难度。退役运动员走进校园利用微格教学手段学习,对他们教学技能的培养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同时,微格教学在体育教学领域的应用,也为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实施路径,深化了“体教融合”的理念。

二、退役运动员再就业教育体系的搭建概述

目前,国内的退役运动员群体比较庞大,所以,为他们搭建再就业教育体系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这一教育体系非常支持、鼓励退役运动员通过教育培训从事学校体育教练员、体育教师等职业。一般来说,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教育体系包含了课程培训与实习两部分内容。在课程培训中,学校会为退役运动员邀请业内专家学者,主要为他们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同时,教授专业技能并付诸实践。具体到课程方面,也包含了运动训练学、运动员选材、运动营养生理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等等;在实践课程中,则包含了日常训练实操技能课程,比如围绕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以及田径、体操在内的多种实操课程。而现如今,学校也会为退役运动员安排数字信息化教学课程,例如微格教学,进而实现对他们再就业教育体系技能培训的数字化转型目标[1]。

三、基于微格教学的退役运动员再就业教育体系技能培训建设方案

(一)微格教学的演练设计方案

针对退役运动员的微格教学设计需要提前演练,主要是模拟课堂实践教学过程,通过专家学者为退役运动员给出具体的反馈评价内容。所评价的主要对象内容就包括了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过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可以为退役运动员设计电子白板PPT,为学生观摩、展示教学评价结果,形成微格教学闭环。这鼓励退役运动员能够利用这一闭环环境融入相对真实的教学活动情境中,甚至享受这一教学情境的设计空间。在微格教学演练过程中,教师也会在多媒体平台、微信平台上为学生磨课,提出某些教学上的建设性建议,弥补教学活动中的某些缺陷问题。客观讲,微格教学的演练评价内容主要基于数字化发展模型建设的展开,其中的诸多教学反馈评价内容都是由学校邀请的专家学者提出的,这些对于退役运动员再教育就业而言帮助较大[2]。

(二)微格教学的观察诊断与个性化培训

在微格教学中,教师要观察诊断退役运动员的学习情况,所以,教师必须提前提交模拟课程的完整教学设计方案,保证为后续教学活动开展创造条件,例如教师可以为退役运动员创建合作小组,每组五人,在演练教学中根据不同退役运动员的不同体育专业,从多个教学片断内容中创建时长为30分钟的模拟课堂,由教师与专家逐一为退役运动员提供教学技能评价;同时,退役运动员也有机会与专家面对面讨论,商讨学习改进建议。当然,微格教学更鼓励展示数字化模拟真实教学过程,通过退役运动员观摩他人教学过程来结合专家点评建议总结自身学习经验,解决在参与教学活动中所面临的各种难题。在微格教学后,教师会为退役运动员继续提供线上资源库的教学内容,配合课后线下培训来延伸微格教学活动。

在微格教学演练活动中,教师也要基于退役运动员的反馈情况来规划设计接下来的实习教学环节,有针对性展开一对一日常指导教学活动。在实习阶段,需要结合专家团队实习学习检查指导来展现微格教学内容,帮助退役运动员大量积累学习经验,开展网络个性化培训。要从学科教学思想层面形成课堂观摩机制,根据退役运动员的学习需求来提出具体的教学指导建议。

就教学方案设计而言,要根据退役运动员的实际专项需要提出明确、具体、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根据他们的认知规律来明确教学重难点内容,做好教学设计分段。主要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来组织退役运动员参与学习过程,保证课堂交流评价与反馈机制有效形成。当然,根据退役运动员的运动专项需求,也需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据他们的生理以及心理需要来展开教学设计,确保做到微格教学设计方案有的放矢[3]。

(三)微格教学的效果反馈与评价

在微格教学活动完成后,退役运动员参训者对学习效果进行反馈处理对他们作出客观评价,如表1:

由表1中可以看出退役运动员技能培训中实施微格教学后,他们的满意度评价,满分是5分,均分都在4.5以上。特别是实施微格教学与演练环节,均分在4.7以上。这说明该教学方法模式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大多数参训退役运动员的学习能力,满足教学目标设计要求。就具体的教学过程操作而言,微格教学的演练教学效果得到了退役运动员的认可。教师通过大量的交流与评价反馈建立了与退役运动员之间的良好关系,通过微格教学实现了对于再就业教育体系的数字化转型。这对于退役运动员的未来再就业前景是十分有利的。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一点,微格教学在演练教学方案设计上具有针对性,能够根据退役运动员的未来再就业需求来设计教育教学体系,及时发现他们身上所存在的弱点与缺陷,保证教学效果表现良好[4]。

四、基于微格教学的退役运动员再就业教育体系建设经验总结

结合上述微格演练教学设计,学校方面创建再就业教育体系就有据可依,它为退役运动员的未来就业再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同时,作为一种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体系,它为未来教育发展所提供的经验也是相当丰富的,非常值得进一步总结。

(一)提升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胜任能力

对于刚刚退役的运动员群体而言,持续对他们进行系统严格的教学是有必要的,微格教学中的演练教学方案就能满足他们这方面的学习需求,并对提升他们未来再就业的胜任能力帮助较大。从运动员认知层面看,它能够形成运动员的初期培养成果,基于一定手段给予他们相应指导,确保他们对未来就业发展的全新身份、全新岗位充满期待,并为他们营造具有挑战性的就业氛围环境,例如在微格教学中,教师会为他们设计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并完善教学成果,再由专家给出专业化建议,确保他们能够胜任未来所就业的工作岗位。当然,许多退役运动员并不具备良好的未来就业岗位胜任能力,所以,在微格课堂演练教学设计中也要为他们给出更多专业建议,充分弥补他们在课堂教学能力上的诸多欠缺,丰富他们的比赛训练经验,提高运动技能,这对于他们能够在未来顺利就业意义重大[5]。

当然,微格教学也是非常注重退役运动员心理建设的,它希望通过丰富的心理教育手段来帮助退役运动员克服心理障碍,做好长远规划。在长远规划中,有再教育规划,也有未来再就业规划,例如目前国内针对退役运动员的“焕新体育退役运动员再教育计划”教育培训项目就希望解决上述问题,它已经吸引了超过千名退役运动员报名接受再就业教育。在教育过程中,针对退役运动员的转型困境问题展开教学设计,引入微格教学理念;同时,也建立了计算机科学量表评价体系,专门针对他们的心理状态进行微格教学量表评价。在具体的教学评价过程中,需要结合多点来谈,例如要了解退役运动员的身份认同与自我价值认同,因为运动员在退役后面临身份认同转变,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可能会下降,甚至导致情绪低落难以自拔,因此,采用微格教学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转变身份大有必要;再如推移运动员的职业转型与技能适应能力也有所转变,他们必须通过参加再就业教育来学习新的技能、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期间所承受的心理焦虑、失落等情绪是必然的。所以,微格教学要特别重视对于他们职业技能培训以外的心理适应辅导,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到全新的职业领域中,完成人生再就业。

为此,提升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胜任能力应该从心理层面出发,有效设计微格教学方案,提出微格教学建议,例如在教学方案中应该为退役运动员展示教学目标设定方向,用电子白板或多媒体资料为他们设计未来再就业教育规划,满足他们对学习与对未来再就业的需求,并提供适当的心理指导与支持。在教育内容与方法上,则需要结合智能化心理状态评价量表来运用数据展示他们的心理表现,同时,尝试引入多元化的微格教学方法。可以考虑为不同退役运动员设计不同的心理评价量表方案,客观分析他们的学习需求与情感特征。在这份电子量表中,也记录了教师的素质与能力表现,对于退役运动员再就业教育教师的素质与能力给出评价数据,以帮助退役运动员选择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合作关系。

(二)数字化赋能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应变能力

退役运动员在再就业教育体系中应该学习掌握某些就业应变能力,而微格教学作为目前最为热门的数字化转型教学手段,就能够实现对他们的数字化赋能,通过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来获悉他们参与到教育体系中所具有的全新就业能力。在演练培训中,使用微格教学演练配合数字化的教学手段,要根据受训退役运动员的不同学习要求、不同专项特点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定制化、个性化教学培训方案。在数字化赋能退役运动员过程中,基于线上多种素材库的内容就能诊断他们,为他们建立数字化档案,结合不同运动员退役后的实际情况来将教学、训练与比赛融为一体,建立为他们服务的三方合作共享服务平台。在平台上包含了双向选择的内容,在有效提升他们体育竞技水平的同时,也体现了微格教学数字化转型发展的价值,达成再就业教育体系的建设目标。所以说,数字化赋能退役运动员实现就业应变能力的提升方面作出较大贡献,实现了退役运动员与该教育体系更深层次、更广泛的体教融合合作[6]。

(三)建构退役运动员再就业教育协同发展治理机制

在建构退役运动员再就业教育协同发展治理机制方面,微格教学作出了较大贡献,因为它推动了目前教育体系的数字化转型,其中所涉及主体与群体的数字化教育交互合作机制比较健全,属于典型的集体教育工程。如果从退役运动员的学习资格认定与教学能力培训角度来讲,也需要积极吸纳多元化行动内容,建立数字化教育合作联盟,在其中打造多元化的治理主体联动教育机制。从某种程度来讲,也需要做到最大限度发挥微格教学体系的主体功能,持续强化数字化教育教学内涵嵌入,建立统筹设计与政策引导机制。在基于决策认可度来形成教育体系过程中,也需要设立校内教练员编制机制,创新校园路径引领机制,推动教学服务资源优化,为退役运动员群体倾斜再就业教育资源打造数字化教学平台。与此同时,也要做到多方位调研退役运动员进校园,参与再就业教育体系的实践困境问题以及各项成功经验。与此同时,也要强化退役运动员的角色胜任能力以及职业岗位转换能力[7]。

(四)满足退役运动员多元主体再就业教育需求

最后,诸如微格教学这样的数字化教学模式切实满足了退役运动员的多元化主体再就业教育需求,提高了教育教学活动实施的精准度,主要根据运动员在退役后的动态需要调整教育要点,实现教育教学模式的有效转译。在这一有效的再就业转译教育过程中,结合强制通行点OPP的设置过程至关重要,它主要结合合理的OPP内容来确保各类行动者积极参与其中,分析其中的核心要素内容。与此同时,也要提高对多元主体的现实需求,建立基于再就业教育的高精准度识别机制,判断退役运动员的实际学习需要。总体来讲,也需要结合顶层设计来丰富再就业教育体系内容,体现微格教学的数字化教学价值,例如准入资格问题、管理培训问题、职业适应和认同教育问题的顶层设计都要做到全面丰富,争取将各行动者目标和需求转换为可达成一致的OPP。而退役运动员进校园合作网络构建的OPP 可以从四方面考虑[8]:

第一,在顶层教学设计中深入讨论教学方案设计内容,结合具体的融合政策内容来体现再就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价值,鼓励退役运动员全身心参与进来,为他们未来就业发展提供战略引导,并明确教育体系建设理念,形成引领作用。当然,也需要明确在新时代数字化教育转型发展体系中退役运动员群体必须快速适应社会,满足社会建设发展要求,体现微格教学中演练教学活动开展的必要性[9]。

第二,也需要建立政策激励保障机制,确保退役运动员能够通过合作网络建构具有科学性且十分完整的配套教育政策与制度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就要保障退役运动员能够在校园中完成自上而下的有序教育发展体系[10]。

第三,要保证数字化转型后退役运动员再就业教育体系逐渐多元化,其中也需要来自于社会的多元化支持,确保退役运动员能够进入校园中,积极参与软硬件使用过程,提高教育体系建设水平。为此,政府部门也需要联合学校出力,协调建设学校教练员培训机制,形成教练员编制,并建立教练员大数据分析库;同时,也要退役运动员提供进入校园的红利政策,用数据形式真实体现出来。就这方面而言,目前,国内某些高校提供教师培训的场地器材资源、课程大纲等,都充分体现了退役运动员再就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全面性,更好地对接不同项目退役运动员的专项特征[11]。

第四,要基于利益激励。对于为退役运动员进校园模式合作联盟作出一定贡献的行动者,必须对他们进行奖励与表彰。应当明确一点,在数字化转型教育体系发展进程中,学校教育者方面需要随时关注不同行动者的态度变化,当行动者因“异议”而影响退役运动员进校园合作网络的建构与稳定运行时,要及时梳理各行动者的利益诉求,通过一系列磋商与沟通,重置强制通行点(OPP),尽快排除异议,甚至不惜选择更换核心行动者,以便经由持续不断的转译过程重新达成共同目标[12]。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退役运动员群体庞大,因此,针对他们建设校园内再就业教育体系非常有必要。而伴随数字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确保做到再就业教育体系数字化转型发展则成为重中之重,所以,本文深入论述了这一转型策略,阐述了微格教学这样的理论结合实践的现代化信息教育手段,对退役运动员做好再就业前培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推进退役运动员掌握与专项技能相关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理论能力,最终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作用。微格教学可以调动退役运动员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获取更多教学信息,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引导他们逐渐形成反思意识,为其未来更好地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参 考 文 献〕

[1] 贺颖英. 国际视角下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职业教育现状分析[J]. 青海科技,2019,26(05):29-32.

[2] 任荣伟,康涛. 我国退役运动员就业创业研究 ——基于创业机会理论的视角[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12):35-40.

[3] 赵军辉,胡小清. 体教融合背景下优秀退役运动员从教的现实困境及纾解路径探究[J]. 体育学刊,2023,30(02):74-80.

[4] 尹钰潼,邹德新. 人力资本对退役运动员就业质量的影响[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3,39(02):111-118.

[5] 宋兆峰. 我国退役运动员的研究进展——基于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2023,13(15):176-181.

[6] 谢天长,冯彬. 退役运动员就业法律地位研究——兼评新修订《体育法》第46条、47条之规定[J]. 体育科学研究,2023,27(03):16-26.

[7] 邹德新,郑昕,李跃杰. 内生资本、保障政策对退役运动员就业能力的影响[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2,21(05):8-13.

[8] 姜丽萍,席腾飞. 中国运动员退役安置政策的量化研究 ——基于Nvivo12政策文本分析[J]. 浙江体育科学,2022,44(05):26-29,46.

[9] 贺颖英. 竞技运动员退役前职业教育自我期望分析及对策研究 ——以青海省为例[J]. 当代体育科技,2020,10(08):233-234.

[10] 汪辉,陈秀,宋旭. 体教融合背景下退役运动员从事体育公共服务的路径[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0,35(11):41-46.

[11] 吴咏蓬,庄芊芊,江海俊,等. 我国退役运动员就业保障现状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2019,9(23):226-227,229.

[12] 夏冬冬,陆玉林,孙国友. 我国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 体育科技,2021,42(01):51-52,55.

〔责任编辑:丁 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