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角色与功能探究

2024-08-28 00:00张琴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12期

摘要:在信息化、数字化时代,新媒体以独特的传播优势和广泛的受众基础成为社会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新媒体的影响力日益显著,其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作用亦不容忽视。文章以“三个务必”为指引,探讨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角色与功能,旨在为强化新媒体在此领域的教育效果提供理论支撑和策略指导。文章首先分析“三个务必”的内涵、新媒体的概况及其在我国的发展趋势,指出新媒体具有快速传播、互动性强、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等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包括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塑造价值观念的重要场域、引导舆论方向的关键力量等。在此框架内,文章进一步提出发挥新媒体功能的具体策略。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依赖以及新媒体影响力的扩大,给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要求教育工作者更新观念、改进方法,与时俱进地开展教育实践。文章指出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对未来研究和实践的展望。文章认为,应持续关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动态,不断优化教育内容与方式,以确保新媒体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三个务必”;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角色;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2-0179-04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眉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专项课题“用‘三个务必’精神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路径研究”成果

一、引言

在数字化时代,新媒体以独特的传播方式和广泛的影响力,逐渐渗透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本文从内容生产、互动机制、风险管理、舆论引导等方面,深入探讨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相关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三个务必”的理论透视

(一)“三个务必”的历史沿革

“三个务必”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历史积淀,也是时代的必然。1949年,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论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个务必”。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体现了我们党一以贯之加强作风建设、弘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鲜明立场,体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党员干部的新要求。“三个务必”这一伟大号召,充分彰显了百年大党坚定的战略自信和高度的战略清醒,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自警自励的政治智慧和求真务实的政治品格,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责任担当。

(二)“三个务必”的内涵

“三个务必”,即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其全面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条件下的历史责任,是总结性的,也是前瞻性的,更是指导性的[1]。其中,“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求全党同志始终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始终保持对人民的忠诚和对事业的执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向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要求全党同志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强调中国共产党在发展中不断向内发展的自我革新,是在总结并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提升自身建设的重要举措。“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要求全党同志始终保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状态,勇于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善于运用各种斗争策略和方法,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回顾党的发展历史,在各个阶段,党凭借顽强的斗争精神,书写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篇章。

(三)“三个务必”指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个务必”作为新时代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一,引导大学生理解和践行“三个务必”,对坚定不移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现实意义。因此,以“三个务必”为指引,对提升高校师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不仅有利于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还有利于大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历史责任和使命,培养优秀品质,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三个务必”为指引,引导大学生深入学习和领会其内涵,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切实成长为“三个务必”的积极传播者、践行者。

三、新媒体概况与发展趋势

(一)新媒体的定义与特点

新媒体是以互联网、移动通信、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新型传播工具和平台,具有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等特点。在信息时代,新媒体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形式,尤其在大学生中影响显著。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须深入了解其定义和特点,以把握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和发展趋势。新媒体涵盖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多个领域,可实现信息的即时传播和双向交流,呈现与传统媒体截然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使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独特优势和潜力。

(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比较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内容形式、传播方式、受众群体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传统媒体单向传播,受众被动接收信息;新媒体则双向、多向传播,用户可自由选择、生产和分享信息。传统媒体的内容单一,而新媒体的内容丰富多样,能够满足受众多样化需求。新媒体传播速度快,成为传播信息的主要平台,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显著,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也不断增强[2]。

(三)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新媒体的发展体现在普及多样化、技术智能化及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上。这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渠道、精准的传播和便捷的学习体验。新媒体具有普及性、互动性和个性化特点,能够丰富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培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并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了解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对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向至关重要。

四、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角色

(一)角色定位:信息传递者与互动平台

新媒体以独特的传播方式和互动性,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形式多样等特点,深受大学生喜爱。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成为教育者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3]。

作为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知识领域和多元的思想交流平台。大学生可以通过社交网络、新闻网站、移动应用等新媒体迅速获取各类新闻、观点和深度分析。这些信息不仅能够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还能够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使他们在多元化的信息环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新媒体成为大学生展示自我、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通过社交网络、论坛等渠道,大学生可以表达观点和见解,并与他人进行讨论。这不仅能够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还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教育者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和作用,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强化教育效果。同时,要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监管和引导,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为大学生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

(二)角色分析:引导者、监督者与服务者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新媒体以独特的传播方式和广泛的覆盖范围,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信息传播媒介,还是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和平台[4]。

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可以将最新的思政教育内容迅速传达给学生,帮助他们及时了解国家大事、社会热点和时事政治。这种快速、便捷的信息传播方式,能够使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增强时效性和针对性。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往往以单向灌输为主,缺乏互动和反馈。而新媒体平台具有交互性强的特点,学生可以通过评论、点赞、转发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教师和其他学生交流、讨论。这种互动式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分析能力。

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还起着引导和监督作用。新媒体通过发布正面教育内容,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新媒体的公开透明性能使学生及时了解社会不良现象和违法行为,从而增强学生的监督意识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新媒体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提供定制化的思政教育内容和服务,如个性化的课程、心理咨询等。这种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增强思政教育的实用性和亲和力。

(三)角色批判:潜在的挑战与误区

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独特的传播方式和丰富的内容形式,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路径和平台[5]。然而,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一系列挑战。

新媒体信息的海量性和快速流动性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一方面,新媒体平台上的信息纷繁复杂,真假难辨,学生无法有效筛选和判断信息,导致错误、有害的信息迅速传播,从而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不良影响;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快速传播可能导致大学生缺乏深入思考和独立的判断能力,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和深度。

新媒体的互动性可能引发负面效应,如舆论极化、网络暴力等。这些负面效应可能干扰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例如,在某些网络社区或社交媒体上,不同观点的争论可能演变为激烈的冲突,甚至引发网络暴力,这不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在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充分认识到新媒体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一方面,要加强对新媒体信息的筛选和监管,确保传播健康、正面、有益的信息;另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培养他们的信息筛选和判断能力,提高他们的媒介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要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和深度,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有效发挥新媒体功能的策略

(一)优化内容生产:增强思想性与吸引力

生产内容无疑是新媒体的核心功能。优化新媒体内容生产,旨在增强内容的思想性与吸引力,以此获得大学生关注。内容的思想性与吸引力可以并行不悖,共同构建兼具深度与广度的新媒体内容生态[6]。

增强思想性是内容生产的首要任务[7]。这要求内容创作者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三个务必”的实质,将其融入新媒体内容中,以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8]。在内容编排上,可以通过讲述革命历史故事、解读时政热点、分享先进人物事迹等方式,以丰富多样的形态传播主旋律,激发青年学子对理想信念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例如,通过微电影、纪录片等形式,生动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以及改革开放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的巨大变化[9]。

同时应增强内容的吸引力。应依托新媒体平台的技术特点,融入图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元素,打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的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产品[10]。此外,创新性地运用互动游戏、在线问答、知识竞赛等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内容的趣味性和参与性,还能在潜移默化中传播正能量,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二)完善互动机制:增强大学生的参与感

互动性作为新媒体的核心优势,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参与和体验平台,显著提升了他们在网络空间的活跃度。这种高度的互动性不仅让新媒体平台变得生动有趣,还极大地促进了信息传播和知识共享[11]。

在新媒体平台上精准构建互动环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参与热情。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可以针对某个主题或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和交流,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这种互动式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在参与中学习和成长,还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建立有效的互动机制,为学生们创造一个开放、包容、平等的讨论空间[12]。在这个空间内,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观点和看法的权利。教育者则要在其中扮演引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确保讨论顺利进行。

通过线上论坛、直播互动等多种形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让他们在互相学习和互相启发中不断成长。同时,这些形式能为教育者提供一个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需求的窗口,使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风险管理与舆论引导:维护网络环境安全

加强对新媒体的风险管理与舆论引导显得尤为关键。这是维护网络环境安全、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空间,必须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确保新媒体平台传播正面信息,净化网络空间,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环境[13]。

(四)创新传播渠道:拓宽新媒体的应用范围

创新新媒体的传播渠道是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各平台的优势,结合大学生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传播策略。例如,利用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思政教育文章,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通过微博发布时事评论和热点话题,引导学生理性看待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借助抖音短视频平台,制作生动有趣的思政教育短视频,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思政教育。

同时,还应该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打造全方位的思政教育体系。通过举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讲座、研讨会等活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的机会,深化对思政教育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此外,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精准分析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为思政教育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指导和服务。

风险管理的核心在于加强内容监管,防止错误观点和有害信息传播[14]。这要求新媒体平台制定严格的内容审核制度,加大技术投入力度,采用人工智能识别、大数据分析等现代技术手段,实时监测和管理发布的信息。同时,应加强网络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引导他们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积极参与净化网络空间[15]。

六、结语

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以“三个务必”为指引,优化内容生产、完善互动机制以及强化风险管理与舆论引导,可以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潜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这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同时维护网络环境的安全与稳定。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相信新媒体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1-2.

[2] 林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J].领导科学论坛,2019(9):90-92.

[3] 曹寒冰.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4,15(4):185-188.

[4] 崔燕.新媒体下大学生学习观嬗变及其思想政治教育策略转向[J].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23,38(3):67-73.

[5] 孙钰峰.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探析[J].人文之友,2020(17):185.

[6] 罗威.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载体合力:评《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创新》[J].高教探索,2020(7):141.

[7] 张哲.网络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微型电脑应用,2021(11):166-167.

[8] 解逸轩.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17):207-209.

[9] 任泓璇,任绍芳.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创新[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3,39(4):113-117.

[10] 袁瑜,胡馨平,刘艳琼,等.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演变与思想政治教育引导[J].新闻研究导刊,2023(16):191-193.

[11] 林海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路径分析[J].才智,2023(35):25-28.

[12] 吴彦霞.新媒体短视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与对策研究[J].互联网周刊,2023(21):40-42.

[13] 王萌.视听思政: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J].大众文艺,2023(20):120-122.

[14] 陆海英.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构建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3(31):9-11.

[15] 尹涛.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提升探析[J].吉林教育,2023(29):78-80.

作者简介 张琴,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