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融媒体时代,网络统战已成为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进入融媒体时代,媒介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前沿技术的发展与变革,新兴媒介的面世与繁荣等让网络统战工作面临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高校是党外知识分子荟萃之地,也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领域和前沿阵地,高校统战工作是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高校网络统战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文章以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统战工作为研究对象,从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和工作形式三方面入手,深入分析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统战工作呈现出的新特点,同时从思维挑战、能力挑战和形式挑战三方面切入,详细阐述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统战工作面临的现实挑战,并提出优化路径。面对机遇与挑战,高校要顺应时代之变,紧跟信息化发展趋势,掌握融媒体传播规律,发挥人才、智力与资源优势,聚焦思维转变、队伍培养和平台构建。首先,强化融媒体思维,探索“融媒体+统战”工作新模式;其次,培养融媒体人才,强化网络统战队伍“主引擎”;最后,构建融媒体平台,筑牢网络统战工作主阵地。文章积极探索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统战工作的突破路径,以提高高校网络统战工作效率,提升高校网络统战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开创高校统战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融媒体;网络统战;高校;挑战;突破
中图分类号:G647;D6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2-0164-04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湘南地区高校学生的算法素养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 成果,项目编号:22C0547;2023年度湘南学院科研项目“融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挑战与突破路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3XJ57
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做好网络统战工作,走好网络群众路线”[1]。网络统战已成为新形势下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路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媒介生态环境的变革,对网络统战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带来了新挑战。高校如何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利用好融媒体开展网络统战工作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2011年,中央统战部研究室在《统一战线实用工作方法》中指出,网络统战指的是“以网络为载体,以网络技术为支撑,传统与现代结合,虚拟与现实结合,具有开放性、平等性、交互性、超时空性和立体交叉性等特点的统战工作”[2]。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呈现出快速、海量、去中心化等特点,“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传播者,在此背景下,高校网络统战工作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工作环境:复杂性与多样性相互交织
网络是网络统战工作的主战场。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3]。而高校作为知识分子云集之地,作为教学、科研、实践的重要阵地,基本实现了互联网全覆盖和互联网信息技术高频率、深层次使用。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各类新媒体平台应运而生,成为当前网络统战工作的重要载体,网络统战工作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数量激增,真实性难以保证。融媒体时代,大量媒介平台衍生出海量的、质量参差不齐的信息,信息来源众多,内容涵盖面广。在此环境下,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给虚假信息和谣言传播提供了便利,也给非主流意识形态渗透网络舆论场提供了机会。二是信息传播速度快,防控难度大。社交媒体的发展和即时通信工具的流行使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不良信息和舆情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威胁高校的声誉和形象。三是信息内容涵盖面广,表现为形式多样,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受众的内容偏好逐渐发生变化。另外,算法在各类媒体平台中被广泛运用,在提高信息传播精准度的同时,也加剧了“信息茧房”效应。生活在“信息茧房”中的公众往往会因先入为主而产生误会和偏见,这加大了舆论引导的难度[4]。
(二)工作对象:传统特点与时代特点深度融合
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意见》首次正式明确高校统战工作的对象包括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少数民族人士、有宗教信仰的人士、港澳同胞及在高校就读的港澳学生、台湾同胞及其亲属、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等[5]。
高校作为人才高地,其网络统战工作对象呈现出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媒介素养高等特点。在教职工队伍中,“双高人员”和“高知分子”是高校网络统战工作的对象,他们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较强的自我意识,甚至是特定专业领域的“意见领袖”。学生队伍中,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同样是高校网络统战的重要工作对象。随着全球治理态势的变化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少数民族大学生面临归属感弱化、意识形态认知离散等现实困境[6]。此外,网民也是网络统战工作的对象,他们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传播者,也是信息的创造者,可随时实现角色的自由转换。因此,要做好高校网络统战工作,必须考虑网络统战工作对象的特点,以更好地利用融媒体技术与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三)工作渠道:新平台与新范式不断涌现
传统的高校统战工作更多依靠线下的人际传播形式进行,如召开会议、走访调研、组织活动等,在网络统战工作方面,则主要依靠网站进行宣传,如发布工作动态、通知公告等,信息呈现方式单一且时效性不强,统战工作对象为单向接收信息,缺少反馈信息的渠道。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类媒体平台得到广泛运用,信息传播的平台与渠道得到极大拓展,高校网络统战工作的渠道和方式也更加丰富多样。
2015年5月和9月,中央统战部微信公众号“统战新语”和移动新闻客户端“统战新闻”相继上线,统一战线的信息实现了在国内移动互联网三大传播平台的全覆盖[7]。自此之后,各地统战部门陆续开始将有关工作向新媒体平台延伸,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移动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丰富工作内容与形式;部分高校统战部门也加入其中,如复旦大学创建“复旦统战”微信公众号,浙江大学创建“浙大统一战线”微信公众号等,高校网络统战工作的时效性与多样性逐渐凸显。此外,抖音、微信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为高校网络统战工作开辟了新途径,提供了新范式,统战工作渠道不断拓展,工作范围持续扩大,呈现出新态势。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8];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9]。进入融媒体时代,传媒生态发生巨大变化,前沿技术的发展与变革、新兴媒介的面世与繁荣,给网络统战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思维挑战:传统思维向融媒思维转变
融媒体时代,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媒体形态的所有属性:无处不在(整合)、无时不有(在线)、无所不能(交互)[10]。无处不在,即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优势互补,经过整合与匹配,媒介信息渗透人们的生产生活、衣食住行,这要求网络统战工作在信息传播的可见度和到达率上下功夫。无时不有,即信息传播不再局限于特定时间段,实现了实时传播和即时更新,这要求网络统战工作在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上寻求突破。无所不能,即媒介具备多样的功能,包括传播信息、引导舆论、互动交流、提供服务等,这代表网络统战工作需要开展更为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内容创作,以满足统战对象的多样化需求。改革创新,思维先行。融媒体时代,要想创新网络统战工作形式,取得突出成效,顺应融媒体时代特点、积极转变工作思维是首要任务。
(二)能力挑战:新时代催生新技能、新素养
媒介的更新即技术的更新,新的技术造就了不同的媒介形态[11]。传媒生态变革的背后是技术的更迭与支撑,技术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对当今时代的网络统战工作者而言,掌握融媒体技术是必然趋势也是必要条件,具体涉及数字技术应用、融媒体内容创作、数据分析与决策、平台运营与维护等多方面技术。
从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在选聘网络统战工作人员的过程中更侧重于考核他们的政治素养、写作能力、沟通能力,对人员的融媒体掌握与应用能力通常并无特殊要求,这导致多数网络统战工作人员无法应对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挑战,无法创新性开展网络统战工作。此外,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也是当下高校网络统战工作者高效开展工作的关键。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提取精华,如何快速辨别信息真伪,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和网络舆情,如何利用算法实现内容的精准推送……这些都是摆在高校网络统战工作者面前的现实挑战。高校网络统战工作者必须进一步提升融媒体的掌握和应用水平,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以顺应融媒体时代浪潮,创造性开展网络统战工作。
(三)形式挑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推动工作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我们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12]。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已成为信息化时代发展的显著特点,数字化为信息的高效管理提供了基础,网络化为跨地域、跨团队的协作提供了便捷手段,而智能化则为工作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无限可能。
当前,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也成为推动网络统战工作创新开展的关键路径。高校要注重网络统战工作与网络技术的深度融合。既要做好“面对面”的工作,也要做好“键对键”的工作,通过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凝聚人心[13]。要顺应信息化发展规律,以技术提效率,以转型促发展。
融合是媒介发展的必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信息化为我们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14]。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高校网络统战工作亟须顺应时代之变,聚焦思维转变、队伍培养和平台构建,汲取媒体融合创造力,探索信息传播新规律,打造网络统战工作新生态。
(一)强化融媒体思维,探索“融媒体+统战”工作新模式
融媒体时代,高校在开展网络统战工作的过程中要坚持以“融”为径,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时代特点,转变传统思维,融入融媒体思维体系,积极探索“融媒体+统战”工作新模式,重点可从建立数据分析平台、参谋问政平台、宣传教育平台、交流互动平台等方面入手。
高校统战部门可与网络信息部门合作建立统战数据信息平台,整合统战成员信息、统战工作计划、各阶段重要工作等内容,形成在线大数据,实时更新、在线分析、开放共享,依托算法实现对内容的精准推送,以提高工作效率;搭建网上参政议政平台,拓宽各民主党派参与学校重大活动、重大决策的渠道与路径,促进各民主党派更好地履行参政议政基本职能,增强参与感、获得感。顺应媒介环境变化,利用新媒体传播交互性强的特点,搭建网上教育引导平台,创新学习形式与内容,使统一战线工作真正入耳、入脑、入心;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如各级领导干部与党外人士的交流平台、统战工作者与统战工作对象的交流平台、各民主党派的交流平台等,切实加强统战对象与各方面的联系,加快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
(二)培养融媒体人才,强化网络统战队伍“主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网络强国,没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没有人才创造力迸发、活力涌流,是难以成功的”[15]。统战队伍是推动网络统战工作的“主引擎”,做好网络统战工作,同样需要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建强统战工作人才队伍,是高校开展好网络统战工作的核心要义。
作为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高校要充分利用人才优势和专业优势,打造素质过硬、能力突出的网络统战工作队伍。一是针对统战工作人员的选聘,适当纳入融媒体技术相关要求,吸引有专业能力和媒介素养的融媒体人才加入统战工作队伍;二是化被动为主动,聚集校内哲学、新闻学、传播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相关专业的人才,做到专兼结合,以“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针对性打造网络统战工作队伍。以湘南学院为例,该校每年定期针对全校的专职与兼职新闻宣传员、舆情信息员开展业务培训,邀请学界、业界专家来校把脉问诊、授业解惑,分享前沿的工作理念和实干的工作经验,以提升全校新闻宣传战线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同时积极与兄弟院校沟通交流,汲取先进经验做法。此外,融媒体时代,舆论的生成与传播模式都发生了变化,网络舆论场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发散地。因此,要做好网络统战工作,高校还应重视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在师生中有针对性地选择立场坚定、业务过硬、有公信力和代表性的人员作为网络“意见领袖”的培养对象,以应对突发事件和舆情,推动和谐理性的网络统战工作环境建设。
(三)构建融媒体平台,筑牢网络统战工作主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1]。“聚民心”也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之一。要做好统战工作,宣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宣传效果将直接影响网络统战工作成效。融媒体时代,高校要充分利用多样化的媒介平台,创新性开展网络统战工作,创建既有公信力又有吸引力,既“接天线”又“接地气”的网络统战工作平台,打造具有高校特色的网络统战工作品牌。
首先,针对统战部门官方门户网站的内容生产要求“广”。网站相比其他新兴媒体平台而言,内容涉及范围更广,可涵盖内容更多,因此在网站建设方面,要重视内容的完善和功能的健全。要丰富网站各栏目和板块,做到及时更新、系统全面。在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事件发生前后可开设特色栏目、重点栏目,以增强网站内容的专业性和可读性,讲好统战工作故事。其次,针对“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的内容生产要求“新”。传统门户网站的内容讲究专业、全面,而“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的内容则讲究新颖、快捷。内容创意是新媒体平台吸引用户的关键。高校要注重门户网站和新媒体平台的内容区分,切忌“一键式”照搬,要针对新媒体平台的传播特点进行内容更新和设计,达到以不同形式、不同角度立体展现同一主题的效果。最后,针对移动短视频平台的内容生产则要求“简”。当下,移动短视频以轻量化呈现、浅层化表达、便捷化生成,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内容形式,抢占了互联网流量高地。高校网络统战工作应顺应时代潮流,以关乎民生民情的取材视角、平易近人的表达方式、短小精悍的呈现形式,打造贴民心、合民意的精品力作,抢占融媒体时代网络统战工作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统一战线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新形势下网络统战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高校作为人才高地、创新高地,也是党外知识分子的云集之地,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领域和前沿阵地。高校要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掌握融媒体传播规律,发挥人才与资源优势,转变思维,强化队伍,构建平台,不断提高网络统战工作效率,提升网络统战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开创网络统战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伟力[N].人民日报,2022-07-31(01).
[2] 中央统战部研究室.统一战线实用工作方法[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1:60.
[3] 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4-03-22.
[4] 李丽,朱頔.新媒体语境下主流媒体如何实现“强引导”[J].青年记者,2023(14):97-98.
[5] 李风华,常思瑶.网络统战研究综述[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23(2):44-49.
[6] 王欣然.精准思政视域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自信:逻辑之思、现实之困与提振之道[J].长春大学学报,2023,33(6):56-59.
[7] 程尔凡.中央统战部“统战新闻”手机新闻客户端正式上线[EB/ OL].中国日报中文网,(2015-09-08)[2024-03-13]. http://cn. chinadaily.com.cn/2015-09/08/content_21821707.htm.
[8] 中办国办印发《意见》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N].人民日报,2020-09-27(01).
[9]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04).
[10] 冷梅.以“融”为先有容乃大:浅析Web3.0时代传统媒体破局之变[J].新闻世界,2019(11):28-32.
[11]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北京:译林出版社,2019:85.
[12]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463.
[13] 中共中央统战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J].求是,2018(15):16-18.
[14] 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求是,2019(6):4-8.
[15] 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6(02).
作者简介 李冰婧,助教,湘南学院宣传统战部融媒体中心副科长,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 胡静柔,讲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传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