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高校预防电信网络诈骗机制构建研究

2024-08-28 00:00侯江波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12期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电信网络诈骗威胁日益凸显。文章阐述新媒体背景下构建高校预防电信网络诈骗机制的重要性,并分析目前高校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高校学生群体由于防范意识相对淡薄,已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重点目标人群。针对这一问题,文章以运城护理职业学院为例,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第一,加强教育,增强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第二,构建多层次的技术防御系统;第三,管理社交媒体风险;第四,实时展开信息监测与应对;第五,跨部门协作与信息共享。文章旨在为高校构建预防电信网络诈骗机制提供参考,以提高整体网络安全水平,确保高校信息安全。

关键词:新媒体;电信网络诈骗;高校;预防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D91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2-0161-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度运城护理职业学院科研项目“高校预防电信网络诈骗机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 HYSK20220201

一、引言

新媒体的发展与普及,为高校进行信息传播与学术交流提供了便利,也使电信网络诈骗成为威胁高校安全的重要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亟须对高校预防电信网络诈骗机制展开深入研究。当前,虽然高校积极应对新媒体环境的种种变化,但仍存在网络安全意识不足、信息安全受威胁等问题。本文通过创新性研究,提出解决方案,以优化高校网络安全体系,促进高校网络安全与和谐发展。

二、新媒体背景下构建高校预防电信网络诈骗机制的重要性

(一)保障高校信息安全与稳定运行

高校拥有大量的教学、科研、行政等信息,一旦遭受电信网络诈骗,信息系统将遭受巨大的破坏。构建预防机制可以有效提高高校信息系统的抗攻击能力,保障信息的安全存储与传输,确保高校稳定运行。这对维护高校声誉、保障学术研究的正常开展至关重要[1]。

(二)塑造健康的高校网络环境

电信网络诈骗不仅威胁到高校师生的个人财产安全,还可能导致校园内部形成不信任与紧张氛围。构建预防机制,可以有效减少校园内部的网络犯罪事件,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网络环境。这有助于提高学术研究与教学活动的效率,为高校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高校应通过构建预防机制,从根本上提升网络安全水平,确保与社会的深度和谐互动[2]。

(三)提升高校竞争力与声誉

高校构建预防电信网络诈骗机制不仅是为了保障信息安全和营造健康网络环境,更是为了提升高校的竞争力和声誉。

随着社会的数字化发展,高校在信息安全方面的表现直接关系到其品牌形象和吸引力。有效的预防机制不仅能够展示高校对信息安全的高度重视和有效管理,还能彰显其对学生、教职员工及合作伙伴个人信息的保护与尊重。这有助于塑造高校积极向上的品牌形象,增强高校的吸引力与竞争力,为高校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良好的形象和声誉能为高校吸引优秀人才、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合作等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高校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网络诈骗缺乏认知与警惕意识

在新媒体时代,学生群体是网络诈骗的主要受害者群体。然而,当前高校在宣传网络诈骗相关知识时,普遍存在对学生群体的认知和警惕意识培养不足的问题。学生对网络诈骗手段、常见诈骗案例等方面的了解不够,对网络风险缺乏警惕意识。这使得他们更容易成为网络诈骗的目标,落入犯罪分子设计的陷阱[3]。

(二)技术手段单一,不能有效应对多样化的网络攻击

高校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过于依赖传统的技术手段,无法有效应对多样化的网络攻击。随着网络犯罪手段的不断更新,仅仅通过基础的网络安全技术手段难以覆盖所有风险点。这导致高校的网络防护体系相对脆弱,无法及时识别和应对新型的网络诈骗手段,使得高校整体的网络安全形势更加严峻[4]。

四、新媒体背景下高校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预防机制构建策略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大学生群体逐渐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重点对象。一方面,大学生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更易受到新型诈骗手段的蒙蔽和欺骗;另一方面,大学生自控力相对薄弱,好奇心强,防范意识不足。在此背景下,高校亟须建立健全电信网络诈骗预防机制,通过多方合力共同筑牢防范长城。

(一)加强教育,增强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

首先,建立网络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将网络诈骗防范知识纳入课程。学校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对低年级学生,可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讲解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法;对高年级学生,可深入剖析各类诈骗背后的心理机制和技术原理。学生系统地学习网络安全知识,能全面增强对网络诈骗的认知和警惕性[5]。

其次,学校要采用多样化的教育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网络安全知识的积极性。可以定期举办网络安全知识竞赛,设置有吸引力的奖品;开展网络安全主题演讲比赛,鼓励学生查阅资料、积极思考;成立网络安全社团,由学生自发组织各类宣传活动。这些形式丰富的活动,能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加深他们对网络安全知识的理解[6]。

以运城护理职业学院为例,该校在全面推行网络安全教育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由专业人员授课的网络诈骗案例分析课程。通过实例教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各种诈骗手段,并学会如何应对。学校还组织了网络安全演练活动,模拟实际诈骗情境,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应对能力。这些举措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网络安全意识,显著降低诈骗案的发生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二)建立多层次的技术防御系统

在新媒体背景下,建立多层次的技术防御系统是高校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重要策略。高校应积极采用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构建纵深防御体系,全方位应对不同类型的网络威胁。其中,部署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十分关键,通过实时监测和智能分析网络流量,及时发现并自动阻止各种可疑的网络攻击行为[7]。同时,严格设置网络准入规则,对异常流量进行警告和拦截,避免校园网络受到恶意入侵和渗透。

此外,高校还应建立强大的防火墙系统,对所有进出校园网络的数据流量进行严格的过滤和管控。通过在防火墙上设定严谨的访问控制策略,限制非法IP地址的访问,阻断可疑端口的连接,对潜在的网络诈骗活动进行拦截和隔离[8]。

以运城护理职业学院为例,该校实施多层次的技术防御策略,首先引入先进的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这些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网络中的异常行为,并根据预设规则自动拦截。同时,校方建立了专门的网络安全团队,负责定期更新和升级网络防御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威胁。通过实施上述步骤,高校建立了一个多层次的技术防御系统,能够更全面地保护校园网络安全,不仅提高了抵御恶意攻击的能力,也有效防范了电信网络诈骗的风险。

(三)管理社交媒体风险

其一,建立社交媒体安全指南。学校需要制定并发布社交媒体安全指南,明确在校园社交媒体平台上禁止发布、传播的信息类型,如虚假招聘、涉及财务交易的风险信息等。指南中还应包括对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以增强广大师生的风险意识[9]。

其二,引入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系统,通过对社交媒体平台上大量数据的分析,识别并标记潜在的电信网络诈骗信息。

其三,设立社交媒体安全举报通道[10]。在校园社交媒体平台上设立匿名的举报通道,鼓励师生主动向学校提供涉及电信网络诈骗的信息线索。确保举报通道的便捷性和保密性,促进校内信息的自发举报。

以运城护理职业学院为例,该高校首先发布明确的社交媒体安全指南,强调禁止发布虚假宣传、招聘诈骗等信息,并规定相应的处罚措施。其次,引入机器学习算法系统,对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和识别,有效过滤潜在的网络诈骗信息。此外,学校还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设置了匿名的举报通道,激励师生参与信息举报,增强了信息的及时性和全面性。通过实施上述步骤,运城护理职业学院建立了健全的社交媒体风险管理体系,能够迅速应对潜在的电信网络诈骗风险,保障了校园社交媒体平台的安全性。

(四)实时开展信息监测与应对

高校需要建立实时信息监测系统,以识别和分析潜在的网络诈骗威胁,包括监控网络平台、邮件,及时捕捉异常信息等。同时,组建专门的网络安全团队,负责对实时监测的信息进行深度分析,以快速判断是否存在网络诈骗行为[11]。团队成员需要具备专业的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能够识别各类电信网络诈骗的特征。

此外,应用自动化工具,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实时信息进行筛选和分析。可以使用机器学习算法、训练系统识别新型的网络诈骗模式,从而增强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12]。

(五)跨部门协作与信息共享

首先,可以建立跨部门的网络安全协作机制,确保在网络安全部门与学校其他相关部门之间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形成紧密的工作协作网络[13]。同时,制定明确的协作流程和责任分工,明确各个部门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中的具体职责,确保危机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采取协同措施,共同应对网络安全威胁[14]。

其次,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网络安全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信息的实时共享,确保各部门能够获取关于网络诈骗的最新信息,从而提高整个高校的防范水平[15]。

以运城护理职业学院为例,该校在实施跨部门协作与信息共享策略时,首先成立了跨部门的网络安全工作组,包括网络安全、教务等相关部门。工作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分享最新的网络安全威胁信息,并制定应对方案。

同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部门之间实时的信息传递。例如,当网络安全部门发现一起新型网络诈骗案例时,立即将信息共享给公安机关进行进一步调查。这种跨部门的协作机制有效加大了高校对网络诈骗的防范力度。

五、结语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高校面临日益严峻的电信网络诈骗威胁。为构建更安全的网络环境,需要积极探索创新和应用网络安全保障措施,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从而促进高校网络可持续发展。其中,建立多层次的技术防御系统可以抵御不断升级的网络威胁,提高网络的抗攻击能力。另外,实施社交媒体风险管理策略,加强对社交媒体上网络诈骗的监测和管理,能更好地保护师生在这一平台上的安全,为高校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剑光,陈思.大数据时代高校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3):136-142.

[2] 丁胜军,万静.高校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机制构建[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3,36(1):92-96.

[3] 李蒙.高校管理视域下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对策探析[J].国际公关,2022(17):71-73.

[4] 杨添富,杨红,李倩.高校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常态化工作机制的思考[J].中国新通信,2022,24(2):127-128.

[5] 陈代杰.常态化防控背景下构建高校预防电信网络诈骗机制的研究[J].法制博览,2021(29):125-126.

[6] 李巍,李磊.新常态下高校“电信网络诈骗”风险防范机制探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33(7):8-11.

[7] 刘军利,谭晓鹏.高校电信网络诈骗风险对策研究[J].法制博览,2023(13):136-138.

[8] 郭小伟.高校电信网络诈骗调查分析及防范体系构建[J].质量与市场,2020(24):127-129.

[9] 谢重霄汉.高校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探析及预防对策研究[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23,34(2):64-67.

[10] 吉田田.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网络育人体系构建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24):3.

[11] 吴帆.大数据时代下构建高校网络诈骗防控体系探析[J].商情,2022(39):0145-0147.

[12] 高德进,吴正超.新形势下打防电信网络诈骗新机制研究[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17,31(3):4.

[13] 王健,郭春春,张凡.高校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现状及防范对策[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4(4):86-89.

[14] 王宗强,韩锐.高校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风险研究[J].高校辅导员,2021(4):62-65.

[15] 梁旭,汪亮,封静.高校预防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教育平台建设[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8(8):122-125.

作者简介 侯江波,助教,研究方向:思政教育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