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媒时代媒体融合转型策略探析

2024-08-28 00:00陈燕燕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12期

摘要:智媒时代,技术不断迭代升级,舆论生态、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随之发生深刻变革。如何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实现高效融合,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媒体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近年来,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海峡都市报社借助数字技术,致力于全媒体传播、大数据运营、智慧应用服务用户等创新实践,持续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实现产业化、多元化转型。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个案分析法,研究当下有关媒体融合转型的文献资料和报道,借助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传统媒体的困境与机遇,并以海峡都市报社转型升级的实践为样本,从内容、技术、渠道、营销、管理等多个方面探析传统媒体融合转型策略,以期为传统媒体重构传播力、重塑影响力提供有益参考。媒体融合转型要深度挖掘自身优势,运用“互联网+”思维,重构经营模式,稳住发展根基;以内容为根本,以技术为驱动,持续输出优质产品,实现精准传播;转化用户思维,为用户解决问题,并逐步厘清自身发展思路;多元化拓展渠道,改造生产流程,实现纵深发展;完善制度设计,重塑组织架构,保障资源合理配置,持续争取行业报道话语权,提升品牌影响力,拓展创收渠道。

关键词:智媒;传统媒体;媒体融合;转型;传媒新业态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2-0093-04

随着现代技术的迅速崛起和信息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智媒时代来临,传统媒体面临严峻挑战。《2023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同比下降2.11%,出现20多年来未曾出现过的负增长现象,广播电视广告、图书销售、报刊行业收入规模总和不及网络视听相关领域市场规模,传媒产业进入以数据为基础、以科技为驱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发展新常态[1]。

一、传统媒体的困境与机遇

新媒体崛起后,通过各种技术终端,打破时空限制,提供了更便捷、更丰富的信息。对比新媒体,传统媒体暴露出诸多弊端,新闻呈现形式、传播渠道、经营模式单一,时效性弱、互动性差,面临受众群体萎缩、关注度降低、广告客户流失的问题,陷入经营困难、发展乏力的困境[2],但这也为传统媒体积极转型提供了契机。

经过长期发展,传统媒体在内容生产、价值体系塑造、公信力传播等领域有了深厚积淀[3]。网络传播虽然快速,但缺乏严格审核和系统管理,虚假信息泛滥。因此,传统媒体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转变,再次站到媒体行业前端,以更具时代性的方式为大众提供真实、准确、有效的信息服务[4]。

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媒体应充分发掘自身优势,化困境为机遇。创刊于1997年的《海峡都市报》是第一份面向福建发行的综合性都市生活报,经营多年,拥有独特优势。《海峡都市报》始终关注城市发展、民生民情等领域,扎根群众,解民忧得民心;主要报道福州、莆田、泉州、厦门等地的新闻,区域深耕多年,积攒了庞大的读者群体;多年来的发行量、零售量、自费订阅率、城区发行密度等均名列榜首[5],影响力大,市场号召力强,这为其融合转型奠定重要基础。

二、《海峡都市报》融合转型的实践与探索

智媒时代,构建“宣传互融、资源通融”的新型媒体是必然趋势[6]。海峡都市报社顺应时代趋势,不断整合线下新闻资源、产业资源,开辟新的业务领域和商业模式,打造“新闻+服务+政务+商务”的媒体生态圈、交互生活圈,努力探索适合自身的融合发展道路。

(一)媒体融合 ,多元化提升新闻品质

新闻价值是新闻质量的核心,如何在媒体融合中呈现是不容忽视的环节[7]。近年来,海峡都市报社不断探索融媒体制作技术,精耕音视频、条漫、SVG互动、H5等,推出一系列优质新闻产品,保证原创新闻的独家化、深度报道的多元化,逐渐实现品牌价值的资产化与品牌效应的规模化。例如,2023年福建全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这一中心工作,海峡都市报社策划制作融媒体产品《走上人生巅峰的剧本,福建安排好了》,通过高互动性的H5形式,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剧本杀”形式,让读者以玩家身份通过游戏了解福建营商环境。

(二)前沿应用,技术赋能智媒转型

媒体融合转型离不开对新技术的运用和探索。智媒时代,传统媒体要善于运用AR、VR、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才能成为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8]。在新闻内容生产、传统广告业态改革中,海峡都市报社积极探索前沿技术的应用,培育媒体数字化经济增长点。2023年,依托元宇宙技术,海峡都市报社推出福建首位数字人记者“海星星”,打造《星星看海装》《海星星的Citywalk》等栏目,开启新闻内容创新变革;打造《海都市民说》栏目,市民可以低门槛甚至零门槛拥有数字人分身,参与新闻播报、舆论监督、热点评论等,这优化了用户阅读体验,增强了用户黏性。

依托前沿技术,海峡都市报社还为政企客户打造专属数字人解决全案,为广告业态改革提供新思路。例如,2023年9月,在福州三坊七巷启动“幸福新图景”活动,海峡都市报社推出9名专属AI数字人推荐官,借AI之力带来文旅新体验。

(三)渠道整合,实现全产业持久变现

2020年,海峡都市报社整合“海都系”新媒体矩阵近3000万粉丝资源、优质原创新闻资源、产业资源,打造“智慧海都”产业数字化平台,先行上线四个板块,分别是“海都播报”“海都教育”“海都到家”“海都商城”。“海都播报”板块重点打造民生服务栏目《海都帮帮》、舆论监督栏目《海都调查》,并借助AI算法,精准推送本地新闻,用优质内容实现广泛传播。同时,手绘动画产品,制作3D动画新闻,打造3D地图新闻等,让读者感知阅读新魅力;“海都教育”板块满足不同年龄段的教育需求,帮助市民实现个人和职业发展;“海都到家”板块在线提供近600项家政服务,有效宣传品牌形象,提高平台活跃度;“海都商城”板块挖掘优质农副产品,线上线下齐发力,共助乡村振兴。

三年来,“智慧海都”产业数字化平台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更智能、更精准地融入信息传播、教育学习、娱乐休闲、家政购物等全场景。各板块紧密相连、相互成就,用户浏览新闻能积累积分,积分能兑换商城商品、家政服务和线上教育课包等[9];并运用大数据分析,精准绘制用户画像,高效推送新闻。通过不断沉淀,实现渠道整合、产业互联、数据融汇,促进影响力变现。

(四)数字营销,全面拉动媒体改革发展

作为福建媒体数字化转型的引领者,“智慧海都”产业数字化平台根据用户需求,开发了不少个性化服务,全面拉动媒体改革发展。2021年,海峡都市报社为福建省文旅厅量身打造“福建十大标识评选”活动,超过500万市民通过“智慧海都”产业数字化平台公开投票,支持心目中的文化标识,这进一步提升平台的影响力。

在数字营销方面,海峡都市报社也进行深入探索。例如,将王牌活动——“中秋王中王博饼”打造成“云上博饼”。平台分析既往参与用户,预测未来活动体量,精准绘制用户画像,实时掌控活动转化率,提高活动知名度,提高自身影响力,还为广告客户提供智能推荐。

(五)技术支撑,建立“媒资库”机制

数字化转型,技术支撑至关重要。仅2023年,海峡都市报社就为“百万数字人征集”“感动福建十大人物征集”“九区一市点赞”等20多个活动提供技术支撑。技术支撑是智库产品大规模、高效生产的基石,创意支撑是强化智库成果传播效果的核心驱动力[10]。只有结合技术与创意,才能更好地发挥智库价值。目前,海峡都市报社依托福建日报集团超融合系统,着力建设“媒资库”,建立图片、视频入库和打标签机制,建立比较完备的“媒资库”机制。

从纸媒到智媒,不仅意味着平台介质的改变,还意味着媒体从单向传播转变为多元参与、协同共治[11]。多年来,经过不断创新实践,《海峡都市报》实现全方位转型,曾在中国广告协会发布的“中国传媒经营价值百强榜”上位居第五,同时获“中国传媒经营价值百强榜新媒体四十强中微信公众号类十强”荣誉。当前,《海峡都市报》已形成“报+网+微(微信、微博)+端(智慧海都APP)+库(智库)”一体化生产的全媒体传播矩阵,粉丝超过2000万。截至2023年12月31日,微信阅读量超1亿,各短视频平台总播放量超51亿,直播、转播329场,全平台累计观看数超5000万,逐步实现新闻传播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在2022—2023全国传媒经营大会上,海峡都市报社赢得多项年度全国传媒经营“金推手”奖,这是中国报刊行业广告最高奖,可见其平台影响力和营销力得到了行业认可[12]。

三、媒体融合转型策略

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边界正在消融,媒体形态不断进化与升级。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需要解决信息内容、技术手段、人才队伍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既符合传播规律又高效运转的体系和机制,实现媒体融合发展的最佳效果[13]。

(一)“内容为王”,坚持输出优质产品

传统媒体要坚持“内容为王”,打造更多深入人心、颂扬新时代的优质作品,为实现高质量融合提供强大动力。

首先,注重个性化内容的创作。当前,读者对信息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传统媒体要从不同角度呈现新闻事件,不断拓展新闻深度和广度。

其次,注重专业性的保障。要对信息进行深入解读和价值挖掘,引导读者思考。尤其要重视民生新闻,敢于监督,善于批评,彰显媒体责任,成为更有影响力的平台。

最后,注重互动性的增强。过去,用户只能被动接收信息,如今,媒体可以通过分析用户的浏览、收藏、分享、评论等行为,结合其阅读习惯、时间、环境等因素,精准推荐个性化信息,并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开展微活动,吸引用户参与。同时,通过建立圈群,将用户聚集在一起,为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奠定用户基础。

(二)渠道融合,开展跨平台传播

智媒时代,传播载体迭代迅速,传播渠道层出不穷,实现融合转型的关键路径之一就是着力提升传播效率,增强时效性,拓展覆盖面,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的信息需求。

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还应加强报网端融合,持续创新传播渠道,力求实现新闻报道的立体化呈现。通过跨平台传播策略,满足受众多元化需求,在发挥不同媒介平台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拓展话语空间。同时,结合自身特性,选取不同报道角度和方式,通过多渠道、立体化的传播手段,在维系忠实受众的同时,持续增强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数字赋能,全面改造生产流程

能否掌握技术应用的主动权和主导权,直接影响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和公信力的提升程度,也决定新旧媒体能否实现更深入的融合[14]。传统媒体要密切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动向,全面改造生产流程,促进传播体系和内容生产的创新升级,实现多元化盈利。

首先,加快交互技术的开发和建设步伐。利用交互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提升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传播和运营效率。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精准的内容推荐,优化用户体验;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用户行为,优化传统媒体内容生产和经营策略。

其次,开发多入口的数字交互平台。构建多方联动的推广机制,开发多入口的数字交互平台,将传统媒体的内容和品牌推广到更广泛的用户群体中。通过与其他媒体平台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升传统媒体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四)以人为本,注重媒体用户体验

媒体深度融合,不能停留在技术与形式层面,还要关注融合的有效性和纵深性[15]。传统媒体要以用户为中心,建立长期稳定的互动关系,让受众在信息消费中受益。

大数据时代,信息接收者拥有自主选择权。主流媒体必须强化自身话语权和舆论引导能力,根据不同平台用户的定位和喜好,不断调整内容表达和表现形式,实现高效传播。例如,抖音平台用户更倾向于竖屏观看快节奏的娱乐短视频,B站用户偏爱横屏观看科普类视频,应精准定位目标受众。

传统媒体应将原本单一的信息服务向综合性服务延伸,加强与受众的互动,如通过在线调查、评论等方式收集受众反馈,深入挖掘每个区域的特性,精心识别用户个性化标签,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增强用户黏性。

除了积极构建移动客户端等具备自主掌控权的平台,传统媒体更应充分利用各大现有平台,将自身的优质内容与新媒体的广阔渠道相结合,聚集更多用户。

(五)制度改革,保障资源合理配置

智媒时代,信息传播方式和商业模式发生巨变,传统媒体需要更加快速、灵活地适应市场变化和用户需求,沿袭多年的“计件制”考核方式使得传统媒体过于追求短期效益。在时代大背景下,海峡都市报社采访中心负责采集新闻素材,并将其汇集到“中央厨房”,再由多个部门“烹制”成不同口味的“菜肴”,多形式、多渠道分发,推送给不同需求的客户。“智慧海都”产业数字化平台更是实现“平台优先与新闻首发”。同时,海峡都市报社成立音视频产品实验室、动画产品实验室、3D产品实验室,让数字产品更加多样化、个性化。海峡都市报社还采用更科学的考核方式,弥补了“计件制”的不足,强调数据考核、团队评分,激励员工更加注重品质和创新,培养团队精神。

面对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仅再造采编流程、改革考核方式是不够的。目前,许多传统媒体仍存在部门林立、多头指挥、多层审批的问题,这严重阻碍了其适应新的时代发展需求。为了突破困境,传统媒体亟须借鉴“企业大中台”的组织模式,打破部门壁垒,整合内部资源,建立共享服务中心,为不同业务部门提供统一的服务与支持,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结语

智媒时代,信息传播方式不断革新,倒逼传统媒体进行产业自我审视、创新升级、结构优化。融合转型是媒介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增强传播实力的关键策略。媒体融合是一场重大而深刻的变革,当前我国传统媒体正处在融合发展的关键期,其中不乏一些创新而大胆的融合实践。分析海峡都市报社的创新实践,可以发现当下传统媒体融合转型更需坚守“内容为王”、以人为本的核心原则,坚持用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注重传媒技术革新,拓展传播渠道,深化机构改革,开发多元化的经营方式,为用户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和服务,实现新闻内容的价值转化与产出效益,使传统媒体在新的传播环境中成为形态多样、手段先进、有强大竞争力的品牌型主流媒体。

数据驱动转型,智媒赋能治理。要真正打破新闻生产与应用、服务、社交之间的壁垒,实现持续性的传播和盈利,传统媒体应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融合途径,在借鉴同行成功经验的同时,大胆创新,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融合之路。

参考文献:

[1] 崔保国,虞涵. 2023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J].传媒,2023(15):15-20.

[2] 付沛沛.从传统媒体到智媒:都市报的转型策略研究:以《南方都市报》为例[J].传媒论坛,2020,3(7):17-18.

[3] 黄希.融媒体时代传统纸媒自我突围的实践与思考[J].报林,2019(2):64-65.

[4] 何易.多元、及时、互动:新时代传统纸媒的步伐转变策略探究[J].新闻文化建设,2022(19):64-66.

[5] 吴锋.池上生芙蕖 看花满眼花:新中国60年60报回望与盘点[J].编辑之友,2009(9):95-114.

[6] 王兆军.做活传统媒体需“融合”与“借势”[J].西部广播电视,2023,44(14):52-54.

[7] 朱婉舲.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纸媒的转型研究:以《南方都市报》为例[J].今传媒,2018,26(7):81-82.

[8] 张晶,金路遥.垂直与破圈:智媒时代都市类媒体转型路径与突围策略[J].传媒论坛,2023(21):22-25.

[9] 肖颖.探索数字化转型,提升媒体传播力:海峡都市报的探索与实践[J].新闻战线,2022(5):35-38.

[10] 王海军,王卫国.强化双轮驱动 构筑五大序列:南方都市报智媒转型的机制创新和考核管理[J].中国记者,2020(2):98-100.

[11] 梅志清.从纸媒到智媒的探索:数据驱动转型 智媒赋能治理[J].中国记者,2020(1):44-49.

[12] 陈悦瑶.刚刚传来消息!结果揭晓.[EB/OL].海峡都市报,(2024-02-22)[2024-04-06]. https://mp.weixin.qq.com/s __biz= OTcxMjg0OTQx∣=2658306804&idx=1&sn=50f0e064-10f822d36ed75e50ce494078&chksm=0a5d7c563d2af540cb-22a2a8c2a1493b03df68069529fcd84ac639d9dc1a186e879a55e-62c5e&mpshare=1&scene=23&srcid=0328n-MppXVVPxzt3fDvWlfBi&sharer_shareinfo=7bcc4d653db46bacecc4e539eca8d67a&sharer_shareinfo_first=7bcc4d653db46bacecc4e539eca8d67a#rd.

[13] 杨一平.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效融合问题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17(11):52-54,57.

[14] 刘小瑗,李佳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电视技术,2023,47(8):202-205.

[15] 赵佳琪.如何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J].中国报业,2023(18):180-181.

作者简介 陈燕燕,研究方向:新闻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