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路径探析

2024-08-28 00:00高子谦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12期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网络舆情已成为影响高校校园安全稳定和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法和案例分析法,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路径,分析其对大学生个人发展和对高校治理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提升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水平,为高校现代化治理提供参考和支持,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研究发现,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速度加快、情绪化言辞流行和信息过载等问题,对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信息筛选难度增加、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不足、网络谣言更易滋生传播等。为应对这些挑战,文章探索了一系列引导路径:首先,通过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大学生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其次,建设多元化网络舆论平台,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网络讨论,拓宽其视野,提升交流能力;再次,加强网络舆论监管与建立辟谣机制,防范不实信息的传播,维护网络交流秩序;此外,还要引导和激励大学生积极理性参与,提供心理和行为支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信息辨识能力,推行网络伦理教育,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与沟通。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路径;批判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7;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2-0068-04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山西省高校思政教育研究项目“辅导员工作室助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育人体系建 设探究——以山西传媒学院辅导员工作室为例”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YH2023-022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普及,深刻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信息消费习惯和社会互动模式。特别是对于青少年和大学生而言,新媒体已经成为其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背景下,理解和研究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行为及其对社会舆论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1]。

大学生是社会变革的先锋和国家未来的栋梁。他们拥有创新精神、较高的教育水平和较强的学习能力,是网络舆论的活跃参与者。在新媒体平台上,大学生不仅能够迅速获取所需信息,还能自由表达观点、参与讨论,甚至影响和塑造公共舆论。因此,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和言论不仅体现了他们的个人态度和价值观念,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社会的思想动态和文化趋势。

然而,新媒体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问题。信息的快速流动和异质性意味着不实信息、虚假新闻和负面言论可以迅速扩散,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产生潜在的负面影响。大学生作为信息接收者和传播者,如果缺乏网络素养和批判性思维,可能受到错误信息的误导,甚至发表不健康的网络言论。

因此,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引导路径,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增强他们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引导他们成为有责任感的人。这对预防和减少网络空间的负面效应,净化网络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作为新媒体使用的主力军,其在网络空间中的言行不仅影响着个人发展,也影响着社会风气和文化走向。深入研究并引导大学生的网络舆论,可以促进理性声音和正能量在网络空间传播,营造健康、理性、积极的网络舆论环境,为社会保持长期稳定和进步提供支撑。

研究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路径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当前,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受到社会各方包括教育工作者、政策制定者和家长的广泛关注。研究可以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帮助教育工作者更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上网、文明上网、安全上网。

综上所述,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论的研究,对促进大学生个人成长、维护网络秩序、推动社会文化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未来的研究应当深入探讨大学生面对新媒体的态度和行为模式,分析其在网络舆论中扮演的角色和产生的影响,探索有效的引导机制和教育策略,以期培养出更具理性、批判性和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同时,这也可以为高校和社会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有利于构建一个更加清朗、健康的网络世界。

(二)文献综述

刘亚男、赵耀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形成机制及引导策略展开研究,旨在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以确保校园安全稳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提升高校现代化治理能力。其通过分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舆情的特点,基于传染病理论,分析了高校舆情的形成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舆情引导策略[2]。马天琛、李怀杰探究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力,强调高校应紧紧围绕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体要求,深入把握网络舆论引导力的内涵,创新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理念和路径,以有效提升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力[3]。吕佳琦分析新媒体视域下高校舆论传播力与引导路径,从新媒体视角分析高校舆论传播力的发展实际,进一步探讨正向引导高校舆论的可行路径[4]。陈盼指出了新媒体时代如何构筑舆论引导高地,强调在新媒体时代要抢占舆论引导先机,遵循主体性、方向性、主动性和包容性原则,完善新媒体管理法律法规,构建网络舆论监测及预警指标体系,建设多元化交流平台,以实现从“把关人”到“指路人”的角色转变[5]。

综上所述,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文献研究了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机制和引导策略,并强调了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重要性,以确保校园安全稳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升高校现代化治理能力。然而,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网络舆情把控和高校舆论引导力亟待提升等。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优化引导策略,强化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效果。

(三)研究目的与主要问题

本文探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引导路径,主要解答以下问题:新媒体环境的哪些特点会对大学生网络舆论产生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系统有效地引导大学生网络舆论?高校辅导员和相关部门能发挥哪些关键作用?

二、新媒体环境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网络舆论的负面影响

(一)新媒体环境的特点

新媒体环境是基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产生的信息传播环境,具有易获得性、开放性、交互性、个性化等特点[6]。丰富多样的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等,使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进行信息交流和意见表达,这为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提供了便利[7]。

(二)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网络舆论的负面影响

首先,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导致大量未经核实的信息迅速传播[8]。不实信息、谣言和虚假新闻在网络上蔓延,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带来不良影响。

其次,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论情绪化[9]。大学生对网络上的信息和事件容易产生情绪化反应,发表情绪化言辞,缺乏理性思考和审慎判断。

最后,新媒体环境下信息过载问题突出。海量信息容易分散大学生的注意力,使其难以集中精力学习和思考。信息过载还容易导致大学生选择性获取和片面理解信息,产生认知偏差。

(三)大学生网络舆论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一项针对性调查中,超过85%的大学生表示很容易在新媒体平台上看到不实信息,并且时常不经核实就评论或转发信息[10]。近七成的学生表示曾在网络争论中使用过激言论或发布错误信息。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存在缺乏审辨思维、发表激进言论和传播不实信息等问题[11],这些问题对网络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不实信息的传播不仅会误导大学生,还可能导致舆论失控,甚至引发社会恐慌。大学生缺乏审辨思维和理性判断,容易发布情绪化的言辞,导致网络争论升级和恶化。此外,信息过载也容易分散大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高校和社会要对这些问题予以重视,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网络信息辨别和判断能力,培养审辨思维,避免陷入情绪化的争论之中。同时,高校和社会应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管理,促进健康、理性、有序的网络环境的形成,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路径

(一)加强媒体素养教育,辅导员和工作室发挥关键作用

随着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网络舆论活动日益活跃。在此背景下,辅导员和学生工作室在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建设多元化舆论平台以及加强网络舆论监管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媒介素养教育侧重培养受众对媒体信息接收、解码、评价和反馈的能力。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需要具备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这对他们的个人发展以及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至关重要。在此过程中,辅导员和学生工作室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通过开展系列课程、工作坊和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媒体信息的批判性分析能力,提升其媒介素养。

首先,辅导员可以开设介绍和分析各种媒体类型的课程,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使学生理解不同媒体的特点和运作方式。通过案例研究、角色扮演和模拟讨论等互动教学方法,辅导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媒体信息背后的价值取向和意图,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其次,辅导员和学生工作室可以利用新媒体形式,如在线课程、网络研讨会等,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如何辨别谣言和误导性内容[12]。同时,辅导员和工作室还可以鼓励学生开展甄别网络信息的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鉴别和处理能力。

(二)建设多元化网络舆论平台,辅导员和工作室参与管理

新媒体环境下,建设多元化的网络舆论平台有利于拓宽大学生的视野,提升其公共参与的能力。在平台的创建和管理中,辅导员和工作室起着关键作用。他们不仅可以确保信息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还能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理性的讨论环境。

辅导员可以与技术团队合作,建设针对大学生的网络舆论平台,在这些平台上发布学术讲座、实时新闻、文化活动等内容,创造一个信息丰富、立场多元的网络环境。举办在线辩论赛、主题讨论会等活动,能激发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兴趣,培养其深入思考和理性表达的能力。

同时,辅导员和工作室应邀请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参与平台建设,分享他们在特定领域的知识和经验,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权威的观点[13]。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扩展知识面,还能够指导他们在复杂的信息环境中作出合理的判断。

(三)加强网络舆论监管与建立辟谣机制

在网络信息爆炸的今天,大学生面临辨别信息真伪的挑战。谣言的传播不仅危害个人心理健康,而且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加强网络舆论监管和建立辟谣机制尤为重要。

辅导员和工作室可以与网络管理部门合作,定期监测和分析网络舆论,及时发现并处理不实信息。辅导员和工作室可以建立一个有效的舆论监管体系,包括信息报告通道、快速响应机制和舆论引导策略,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一旦发现不实信息,辅导员和工作室要迅速启动辟谣机制,通过官方渠道发布权威信息,澄清事实,以减少谣言的负面影响。同时,可以开展网络安全和信息识别培训,引导学生识别和应对网络谣言,提高大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14]。

此外,辅导员和工作室应该加强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教育,让学生遵守网络伦理,尊重知识产权,彰显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辅导员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行为观念,成为负责任的网络公民。

(四)引导和激励大学生积极理性参与

数字化时代,网络舆论已成为影响社会观点和塑造公共议题的关键力量。对大学生而言,积极参与网络舆论不仅有利于锻炼个人表达和思辨能力,更能培育其社会责任感。在引导学生正确参与网络舆论的过程中,辅导员和学生工作室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升其参与质量。

首先,辅导员和学生工作室可以定期组织讨论会,针对时事热点、社会问题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研讨。具体而言,可以线上和线下有机结合,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创造一个自由开放的讨论环境,让学生顺畅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同时尊重他人的意见。

其次,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网络舆论,并进行理性和深度思考,辅导员和工作室可以设立“优秀参与者”奖,表彰那些在讨论中提供有价值的观点、促进讨论持续深入开展的学生,同时激励更多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提高讨论的质量和水平。

此外,辅导员和工作室还可以定期邀请校友及社会知名人士进入网络讨论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15]。这些校友和知名人士通常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独到的见解,他们的分享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网络舆论参与的认识,还能增强学生参与网络舆论的内在动机,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网络世界应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责任。

(五)提供心理和行为支持

负面信息和网络事件往往给大学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和困扰。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辅导员和工作室应更加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为大学生提供心理疏导和行为指导,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网络舆论中的冲突。

此外,辅导员和工作室还可以组织心理健康讲座和培训,为大学生提供相关心理支持。

(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信息辨识能力

为了提高大学生在网络舆论中的思考和判断能力,辅导员和工作室可以开设相关课程或组织培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信息辨识能力。可以教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辨别信息真伪,避免盲从和被误导。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实操等方式,辅导员和工作室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网络舆情,培养他们对舆论的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

(七)推行网络伦理教育

为了规范大学生网络言行,引导他们理性参与网络舆论,辅导员和工作室需要加强网络伦理教育。可以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向学生传授网络伦理知识和技巧。通过讲座、培训和案例分析等方式,辅导员和工作室可以引导大学生尊重他人的言论自由和隐私权,避免网络暴力和恶意攻击。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引导他们在网络舆论中发挥积极作用。

(八)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与沟通

为了确保网络舆论的公正性,辅导员和学生工作室需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与沟通。可以与新闻媒体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及时向媒体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避免信息失真。

同时,辅导员和工作室还应该积极接受媒体的采访和报道,代表大学生发表相应观点,增强大学生的网络话语权。通过与新闻媒体合作,辅导员和工作室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和舆论引导能力,推动网络舆论良性发展。

四、结语

在新媒体环境下,辅导员和学生工作室在提高大学生网络舆论素养和能力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其积极参与和实践将为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指导。同时,相关措施的综合运用也有助于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舆论环境,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华.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策略[J].新闻战线,2018(14):132-133.

[2] 刘亚男,赵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形成机制及引导策略研究[J].情报科学,2022,40(12):115-119.

[3] 马天琛,李怀杰.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力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6):58-60.

[4] 吕佳琦.新媒体视域下高校舆论传播力与引导路径:评《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环境综合治理》[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19):I0010.

[5] 陈盼.新媒体时代如何构筑舆论引导高地[J].人民论坛,2019(32):126-127.

[6] 王春丽.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探析[J].新闻战线,2018(20):166-168.

[7] 宁强.新媒体在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9,41(6):129-130.

[8] 张琪.北京高校辅导员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调查研究及提升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0):152-155.

[9] 崔国红.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分析及引导策略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7):82-85.

[10] 王妍,胡箫寒.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引导的现实挑战和实践进路[J].艺术百家,2020,36(5):50-54,115.

[11] 姜土生.新媒体视域下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评《网络环境下学校思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19(5):147.

[12] 张丹,邓卓明.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新媒体素养提升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8):64-66.

[13] 曹秋.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评《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高教探索,2018(9):1.

[14] 张琰.辅导员新媒体素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探究[J].江苏高教,2020(6):120-124.

[15] 温晓年.重大突发事件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网络舆情引领力建设探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30):7-10.

作者简介 高子谦,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