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推广策略探究

2024-08-28 00:00罗洁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12期

摘要:地方文献是地方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具有深厚的学术研究价值。其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凭借独有的地方属性,成为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重要方向。做好地方文献推广,有助于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有助于促进地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有助于弘扬和传承地方文化遗产。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应用,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推广工作迎来了新契机,社交媒体推广、数据库推广等方式为地方文献推广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与活力。如何更快捷、更高效地将地方文献资源推广出去,是新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重庆图书馆收藏地方文献内容广泛,文献类型众多。文章在梳理新媒体推广方式的基础上,对重庆图书馆馆藏纸质地方文献、视听资料、数字资源库进行详细介绍,通过对地方文献推广现状的分析,指出其存在读者黏性弱,推广内容针对性弱;新媒体平台利用不充分,缺乏系统性;资金与人才匮乏,推广效能低等不足。为解决这些不足,文章提出推广策略:深度挖掘地方文献,形成特色文献体系;做好读者解读,提供个性化阅读服务;注重合作推广,打破资金与人力缺乏的困境;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助推文旅融合。

关键词:新媒体;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推广;推广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2-0059-0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1]。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服务机构,是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而地方文献作为公共图书馆的特色文献,为地方文化的创新实践提供有力支撑,推动地方文化不断发展,是公共图书馆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地方文献推广工作越来越受到业界重视,新媒体的发展为地方文献推广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新媒体,指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2],具有覆盖面广、传输快、互动性强等特点。新媒体时代,如何发挥新媒体的作用价值,推动地方文献深入推广、广泛传播,提高文献利用率,保护与传承地方文化遗产,是公共图书馆需要探究的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推广方式

社交媒体推广。互联网、移动设备的普及极大地推动了社交媒体的普及应用,媒介技术的革新为知识传播与交流构筑了全新的渠道和环境[3]。公共图书馆利用微博、微信、抖音、B站等社交媒体平台推广地方文献,强调与读者的互动体验[4],收集读者的互动反馈。通过创建关于地方文献的专题群组,鼓励读者参与讨论和分享,扩大地方文献的传播范围;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举办与地方文献相关的线上线下讲座、展览等阅读推广活动,分析读者的参与情况、互动数据,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

数据库推广。在信息爆炸的新媒体时代,读者面临海量的阅读选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往往倾向于能够提供一站式服务的集成化数据库。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能够有效发挥公共图书馆的传播优势和服务优势[5]。公共图书馆借助新兴技术,整合不同来源、不同格式、不同主题的文献信息并建立数据库。该数据库具有信息贮藏量大、使用便捷等特点[6]。读者通过数据库进行多维度检索,可以快速获取所需地方文献资源,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虚拟互动体验推广。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7]。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公共图书馆的新型辅助技术,为其带来了发展新机遇。公共图书馆借助VR、AR等技术进行场景模拟,可以为读者提供沉浸式的地方文献阅读体验。

二、重庆图书馆地方文献推广现状

(一)馆藏地方文献概况

1.纸质文献

纸质地方文献主要分为现当代文献、民国文献、古代文献三部分,分别设置相应的阅览室进行管理与研究。地方文献阅览室保存的现当代文献形式多样,其中图书52744册、合订刊22679册、合订报5393册、手稿书画作品91册/幅、地图409幅、其他941册;民国文献阅览室及古籍文献中心主要保存民国、古代地方志,2014年编纂并出版《重庆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包括稀见方志64种,其中孤本、稿本46种。

2.视听资料

视听资料又称音像资料,指借助电磁、光电、电子计算机设备等技术手段所记载和再现的声音、图像、数据等信息资料[8]。重庆图书馆收藏地方视听资料1369册/盘,包括《重庆开埠》《长江三峡》等珍贵影像资料,是研究与展示重庆历史变迁、文化传承、风土人情的重要资源。

3.数字资源库

2023年4月,数字重庆建设大会召开,拉开了以数字化变革推动重庆迈向现代化的大幕[9]。重庆图书馆紧跟数字化发展趋势,建设地方数字资源库。一是馆藏新中国成立后川渝地区家谱文献数据库。通过对川渝地区1000余册家谱文献进行筛选整理,于2021年启动第一期共1万页纸质文献的数字化工作,合计完成4.5万页家谱文献的数字化以及1.6万条细颗粒度标引,着力打造推广川渝地区姓氏文化、宗谱文化的智慧图书馆知识数据库。二是重庆影视资料库。借助2023年远山电影展,建立第一批包括电影、纪录片、短剧、原创音乐MV等形式的共40部资源,后期通过捐赠途径,陆续获取重庆影视资源。这些影视资源涉及重庆文化、艺术、儿童教育等多个方面。

(二)地方文献推广现存不足

1.读者黏性弱,推广内容针对性弱

重庆图书馆在进行地方文献推广时存在读者黏性弱,推广内容针对性弱的问题。推广内容大多只是简单介绍文献资源,并未挖掘文献资源的深层价值,内容千篇一律,缺乏特色,难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并且,推广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没有针对不同读者群体的需求进行精准推广。

2.新媒体平台利用不充分,缺乏系统性

新媒体时代,传统的推广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重庆图书馆虽在微博、微信、小红书、抖音等多个新媒体平台开设了账号,但发布的与地方文献推广相关的作品很少,对新媒体平台利用不充分。此外,由于内部资源缺乏整合,导致推广缺乏系统性。例如,官微推出的讲座推文《桥都桥梁——山城建设之脊梁》,仅对讲座内容及主讲人进行了介绍,没有对桥梁方面的文献进行推荐。

3.资金与人才匮乏,推广效能低

一方面,重庆图书馆面临拨款经费逐年缩减的困境,地方文献数据库开发及文献推广进度慢、效能低。另一方面,地方文献的推广需要多个部门和团队协作,但重庆图书馆缺乏专业人才,尚未形成有效的协作机制,导致地方文献的整理、研究和推广难以深入,推广效果不佳。

三、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推广策略

(一)深度挖掘地方文献,建立特色文献体系

只有深入挖掘地方文献,建立特色文献体系,才能实现地方文献推广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过程中需注意,特色文献资源的开发要体现鲜明的个性[10]。公共图书馆在建立特色文献体系时,应全面梳理馆藏文献,了解所藏文献的类型、数量及使用情况,确定文献具有独特属性及一定规模;应对文献进行深度解读,提炼文献中的地方特色、时代特色、学科特色;鼓励读者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参与文献的创建与使用,提高互动性和读者黏性。以重庆图书馆为例,可以对重庆地方名人书系、西南大区文献等进行文献分析,并将之纳入特色文献体系范畴。

(二)做好读者解读,提供个性化阅读服务

与传统的被动服务模式相比,公共图书馆以读者个性特点和阅读需求为核心,对服务资源进行高效收集、整合、分配与优化后提供的针对性服务,能够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读者满意度[11]。因而,公共图书馆应对读者进行挖掘与分析,形成读者画像,从而为读者提供个性化阅读服务。

一方面,可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为特定读者群体推送特定主题的图书、讲座、展览等信息;组织特定读者群体开展阅读、观影、音乐分享等活动。另一方面,可利用大数据分析软件、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建立个性化推荐系统。通过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读者满意度。

(三)注重合作推广,打破资金与人力匮乏的困境

合作的核心在于整合与融合,基于自身优势特点,通过合理搭配利用各界资源,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12]。新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应注重合作推广,与合作伙伴共享阅读资源和平台,协同推广阅读活动,以获取最大效益[13]。

第一,联合组织机构。可以联合多家公共图书馆成立文献推广联盟,共享资源、联合推广。通过联合组织机构合作开展地方文献阅读推广活动,弥补资金和人力匮乏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例如,重庆图书馆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联合开展“丹函萃蕴”馆藏古籍文献展;重庆图书馆与市辖区区县图书馆开展“宗族文化 家国春秋——重庆新修谱牒文献巡回展”。

第二,联合项目。大型阅读推广项目有专项经费及专业推广团队支持,公共图书馆可以借助大型阅读推广项目的宣传平台,实现活动与文献的融合。近年来,重庆图书馆打造了“书香重庆 阅读之星——有声阅读大赛”“格林童话之夜”等多个与地方文献相关的品牌阅读推广活动。此外,2024年阅读之星选题“万里长江 千年文脉”,对馆藏文献进行了有效推广。

(四)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助推文旅融合

《“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运用文化资源开发100个以上沉浸式体验项目[14]。沉浸式主题资源馆将某方面专藏的主题图书与多媒体技术手段有机结合,实现了主题图书馆从阅读模式到体验模式的转变[15]。公共图书馆可利用VR、AR等新兴技术,设置本地文化特色区域,如民俗展览、本地特色工业展览等,模拟本地历史场景,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这不仅能为读者提供更丰富多样的阅读体验,还能进一步助推文旅融合。

四、结语

地方文献推广工作是公共图书馆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相信在新媒体的赋能下,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推广工作将不断创新和完善,通过引入多元化的传播手段,加强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深入挖掘地方文献中的文化内涵,让地方文献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给广大读者。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人民网,[2024-06-01]. 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9.html.

[2] 新媒体[EB/OL].百度百科,[2024-06-01]. https://baike.baidu. com/item/%E6%96%B0%E5%AA%92%E4%BD%93/6206#reference-1.

[3] 林春香,刘钰.社交媒体中的学术知识传播与主体互动:以新闻传播学科为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23(6):118-128.

[4] 徐冉.基于移动互联网营销理念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7(10):47-50.

[5] 陈秋华.公共图书馆对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探讨[J].兰台内外,2023(17):61-63.

[6] 崔红雁.浅谈TOT模式在高校数据库推广培训中的应用[J].图书馆论坛,2009(5):80-83.

[7] 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3月5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EB/OL].新华网,[2024-06-01]. http://www.npc. gov.cn/npc/c2/kgfb/202403/t20240313_435996.html.

[8] 视听资料[EB/OL].百度百科,[2024-06-01]. https://baike.baidu. com/item/%E8%A7%86%E5%90%AC%E8%B5%84%E6%96% 99/435492 fr=ge_ala.

[9] 数字重庆建设取得十大标志性成果[EB/OL].重庆人大,[2024-06-01]. https://www.cqrd.gov.cn/site/article/1228341804459229184/ h5/content_1228341804459229184.html.

[10] 杨艳华.论特色文献资源建设的趋同化倾向[J].图书与情报,2012(2):96-99.

[11] 陈臣.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用户行为分析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2):28-31.

[12] 张国增.基于跨界合作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探索[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3(9):5-8.

[13] 梁雯雯,戚九龙.多元合作视角下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索:以“南图阅读节”为例[J].图书馆界,2023(5):38-43.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2024-06-01]. https://zwgk.mct.gov.cn/ zfxxgkml/zcfg/zcjd/202106/t20210607_925031.html.

[15] 张丹,马卓,王爽,等.沉浸式融合视域下红色文献阅读推广策略研究:基于主题资源馆的应用[J].图书馆学刊,2022(11):1-7.

作者简介 罗洁,馆员,研究方向:文献资源建设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