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学促进中职单招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2024-08-28 00:00:00王力田
新教育·综合 2024年8期

【摘要】通过对中职单招学生特点的分析,总结思政课促进数学学习有效性的五个方面:激发学习动机,树立学习目标;增强抗挫能力,发展良好心理素质;注重数学文化教学,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客观评价自我,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自律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课堂融入思政的方法,可以为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服务。

【关键词】中职单招生;思政教学;数学学习;有效性

中职对口的单独招生政策为中职学生进一步提升学历,实现大学梦,提供了有效途径。数学是单招考试的重要科目,对学生参加升学考试的成败至关重要。针对单招生数学基础薄弱的特点,除了课堂中基本知识的传授外,还应从意识层面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重视,优化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才是提高中职单招生数学学习有效性的科学思路和途径。将思政教学和数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基于思政教育的内涵,深入挖掘蕴含在数学里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和人文素质,实现思政与数学在课堂中的有机融合,让学生爱上数学,认识数学的重要性,通过在思想教育课程中的针对性引导,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一、激发学习动机,树立学习目标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提出: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学生学习动机水平的高低与学习自主性呈正相关,学习动机水平越高,学习自主性越强。学生如果没有明确数学学习动机和目标,只是为考试分数而学,碰到困难就会放弃学习数学。因此只有增强单招生数学学习动机的强度,明确数学学习的目标,端正他们学习数学的态度,才能提高单招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专业的前景和发展是每个中职生最关心的事,单招生虽有来自不同专业系的学生,但是他们参加的单招考试都是与自己原专业相关的。在思政课中,渗透不同专业的社会价值,通过专业里的优秀学长,大国工匠等优秀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各专业对社会的贡献,认同专业的社会价值。再通过引导数学与专业学习之间的联系,从而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和意义。

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的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到数学。”在思政教学中,向学生讲述数学为推动人类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如历史考古、宇宙探索、人口统计、天文学、军事武器等重要领域,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动机,同时培育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让学生在思政课堂中深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动机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拿高分,而是在学习一门解释这个世界的语言和工具,更是在提升自我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通过思政课的渗透,扭转单招学生仅仅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数学的局面,让他们树立更远大的学习数学的目标。

相对其他学科,数学是自然科学属性明显的课 程,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数 学的学习中,引导学生从人类历史发展中感悟数学 的社会价值,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 用,让学生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思考学习数学 的意义,提高学生历史担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 机,树立个人远大的目标。

二、增强抗挫能力,发展良好心理素质

中职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考试难以取得理想成绩,达不到既定目标,大多数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学习很吃力,久而久之对学习就是得过且过的态度。单招班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困难,之前学习困难的经历会让他们对自己缺少信心,遇到困难容易自暴自弃,因此有必要培养单招学生抗挫能力,积极面对困难,运用合理的方法减轻学生心理压力,使其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在思政课中,适当地引入数学家的故事,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挫折。比如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当时他提出集合论时,就受到了很多数学家的反对和质疑,认为康托尔的无穷集合和超限数不是数学而是神秘主义,他的好友施瓦兹甚至因此与他断交。由于连续统假设长期得不到证明,再加上与业内的尖锐对立,康托尔屡遭打击,甚至精神崩溃,但坚持到最后,康托尔的集合论还是得到了论证和认可。

通过数学家的故事,激励单招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数学家们克服困难、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的精神。让学生正确地看待挫折,在失败中吸取经验,完善自我,起到砥砺意志的作用。激励学生在碰到困难时,善于把挫折的压力转变成自己成长的动力,将沮丧和失意化成激发斗志的进取心,最终获得成功。

树立了正确的挫折意识,学生在学习数学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就能积极地应对了。数学课堂上,精心准备有难度梯度的教学例题,让学生在不断解题闯关过程中,适时地进行挫折教育。在解不开题目的时候给予学生鼓励与支持,同时引导学生不断地总结解题失败的原因,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升,提高应对挫折能力,磨练思维品质,使思维能力和意志品质都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数学文化教学,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一直被认为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够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积极、更有成效。数学是一门概括性、抽象性较强的学科,为了让单招生获得学习数学的持久动力,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至关重要。在文化育人理念的引导下,从丰富的数学文化中提炼出数学文化元素,在思政课程中融入数学文化,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坚定学好数学的决心和信心,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数学文化主要指的是数学史、数学思想、数学精神、数学家的故事等。有时一个数学文化故事能够影响学生的一生,为他们的人生指明方向。中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对数学的兴趣就是来自于一个故事。在中学的时候,陈景润有幸听了清华大学数学讲师的一次课,讲师给学生讲了数学史上最伟大的猜想—哥德巴赫猜想,他形象生动地把数学比喻成自然科学皇后,“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后王冠上的明珠。数学家勇于探索,敢于猜想的精神深深影响了陈景润,他也开始了摘取宝石的数学探索历程,中国也多了一个伟大的数学家。

单招班的学习氛围很紧张,在考试压力下,教师常在课堂中争分夺秒地传授基本知识,很少能融入数学文化。而在思政课堂中,融入数学史,让学生了解数学的起源、发展、演变等,领略数学文化的内涵和底蕴,感受数学对人类发展的巨大影响及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知欲,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通过讲述数学人物的事迹,数学家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究、敢于追求真理的精神,让学生能够深受数学家精神的感染,坚定学好数学的决心。数学文化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感受到的不是枯燥的数字和图形,而是在探索奥妙的数学知识,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客观评价自我,增强学生自信心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大多是成绩不理想的孩子,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他们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差生”,长期被忽视,对学习失去信心,很多孩子因为自己学习不行就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久而久之都有强烈的自卑感。思政课中引导学生客观地看待自己,多方位、多角度评价自己。

通过列举身边优秀学长的例子,如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获奖的学长故事,还有在单招考试中被录取的学长成长故事,甚至还有他们身边的老师,也曾经是从学生成长为老师的。利用榜样的力量,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拥有无限的可能。通过讲述同行业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让学生明白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精益求精,靠自己劳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都是人才,只要能够实现自身价值的都是对社会有用的人。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唤醒学生的自信心和尊严,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自己一定能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等知识的学科,学好数学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意志力。中职学生通常会存在学习困难的情况,所以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存在强烈的畏难情绪,基础本来也比较薄弱,学习数学掌握不到要领,没有探寻出学习数学的方法,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严重不足。思政课中融入自信心的培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气氛,采用鼓励和赞美式的教育方式,通过任务设置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和优势,挖掘他们的潜能,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自信心的支撑下,学生就有探索数学学习路径的决心,具备攻破数学难题的勇气,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就感,进而提升数学能力,增强自信心。

五、提高自律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基于大部分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他们或多或少都存在自暴自弃的问题。听不懂就不想听、不认真听课造成听不懂的恶性循环,所以课堂中注意力不集中,很多学生都是睡觉、做与课堂无关的事。因此,必须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从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开始。从意识上先让学生明白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这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积极自律能力的培养,能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思政课中,通过与学生分享名人的自律故事,让学生能够感悟到自律不仅是对自我的一种约束,更是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过程,它能让人淡定从容,永远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

其次,帮助学生制定自律计划,通过分析自身学习数学存在的困难,寻找原因对症下药。在思政课中,引导学生客观的自我分析,找到自己不良的学习习惯,针对自己的问题探索有效的改进方法和制定系统的改进计划。比如提高课堂中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时间,可以先由制定小目标开始,先从坚持5分钟到10分钟,一步一步地提高注意力的时间。

最后,引导学生体验自律带来的快乐,保持自律状态。自律是一种人格力量,它对学生未来自身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自律的人生,才能真正赢得自由。引导学生尽情地感受专注于听课时的快乐,自主探索数学知识时的成就感,独立按时完成作业的满足感,只有做到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遇到问题时才会淡定从容,永远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

数学是单招考试中的重要学科,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在思政课程中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增强抗挫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和提高自律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愿意学习数学,喜欢钻研数学问题。

【参考文献】

[1]沈玉龙.课程思政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37).

[2]卢庆芳.帮助中职生增强抗挫折能力[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