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财经素养教育实施策略

2024-08-28 00:00:00骆景环
新教育·综合 2024年8期

【摘要】财经素养教育在小学开展意义重大,以教材内容为切入点,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借助家校共育桥梁,运用恰当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财经素养的发展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养成。

【关键词】小学;财经素养;家校共育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经济现象层出不穷,各种金融工具、金融产品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也影响着孩子们的生活。

一、小学开展财经素养教育的意义

最近几年经常在媒体上看到这些现象:“昆明11岁孩子打赏主播20万,父母与科技公司对簿公堂。”“熊孩子花4万充值游戏,称想在游戏里混得风生水起。”像这样的新闻,最近几年经常见于媒体报刊。小小的孩子没有经过父母同意就把父母积攒多年的血汗钱花光或者打赏给陌生人,有人不禁要说,孩子们是真不懂事,难道不知道父母挣钱的不易?有人更会责备新闻中的父母疏于对孩子的管教,更有人会责怪游戏或者短视频平台公司,没有实行分级管理。笔者认为以上三方的责任都有,最重要的是父母从小缺少对孩子的财经素养教育,孩子缺少财经知识及正确的财富观。

有人说,孩子这么小,等他长大这些知识自然就都懂了,“树大自然直”。事实果真如此吗?大学生陷于“校园贷”恶性事件,最近几年屡见不鲜。大学生贷款用于何处?学习?不是。大多用于追赶潮流、时尚,享受生活。大学生已经成年,面对消费欲望却不能合理地规划。参加工作后的年轻人更是有些沦为“月光族”“啃老族”。许多人因为缺乏财经素养,风险控制失衡,导致创业、投资等亏损过大,造成家庭生活困难。UiI5C0rxCodpWw8D8rIoAQ==

以上现象一方面说明学生财经素养的缺乏,会对个人和家庭财产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长期性的,带有社会性的。另一方面说明学生财经素养既不是先天遗传的,也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受教育程度的增高相应地正增长,它和其他科学知识一样要通过后天专门训练学习才能习得掌握。

财经素养也被称为财商,财商(Financial Quotient)一词最早由美国作家兼企业家罗伯特·T·清崎(Robert Toru Kiyosaki)在《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提出。财商的本意指“金融智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关于财经素养的定义是:关于财经概念和风险的知识和理解,以及应用这些知识和理解的技能、动机和信心,使个体在各种财经情境下能作出有效决策,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经济利益,并能够参与经济生活。我们具体分析此定义可以发现其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财经知识和风险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这属于知识的积累,是基础;二是知识应用过程中形成的行为能力和技能,这是目的。三是创造财富、运用财富、管理财富的理念、态度、价值观,这是价值引领,影响着个人对财经知识和技能的运用。

财经素养教育指通过项目式学习实践,让学生建立对待财富的正确态度,掌握个体生活中必备的财经知识、理财技能等财经素养,科学合理地运用财富实现人生的梦想。

财经素养教育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财经知识,如货币、储蓄、消费、投资等,从而为他们未来的经济生活打下基础。还可以通过掌握这些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财务,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财经素养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财技能。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学会制定预算、储蓄计划以及投资策略,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此外,财经素养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念。学生将学会珍惜财富,理解劳动的价值,懂得诚信和责任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出正直善良的品格。

二、我国小学财经素养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小学财经素养教育正逐渐受到重视,但整体而言,其发展现状尚处于起步阶段。

2018年1月,中国财经素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公布了《中国财经素养教育标准框架》引导财经素养教育有目标、有质量、有序地开展,中国财经素养教育实践有了属于自己的标准参照。

一些地区和学校开始尝试将财经素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但整体上,小学阶段的财经素养教育课程设置并不普遍。财经素养教育的内容往往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也需要家长的支持。

财经素养教育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资源投入。目前,一些金融机构、公益组织等开始关注并参与到小学财经素养教育中来,但整体上,社会支持和资源投入仍显不足。

总的来说,为了提升小学生的财经素养,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政策引导、完善课程设置、增加社会支持等,共同推动小学财经素养教育的发展。

三、小学开展财经素养教育的策略

1.依托教材,寻找切入点

表1 一至六年级可以开展的项目活动

2018年中国财经素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公布了《中国财经素养教育标准框架》,但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还没有单独开设财经素养课。我们可以结合国家基础课程,寻找各年级财经素养教育的切入点,确定各年级财经素养活动主题(见表1)。如数学学科一年级下册“购买文具”一课让学生结合购买文具的生活实践认识人民币,我们可以展开“认识金钱和价格”的活动主题;三年级下册“元角分与小数”,在学习小数计算同时习得人民币的换算。五年级上册的“人民币兑换”,在学习小数除法的过程中明白人民币与外币的汇率换算。六年级下册的“利息、本金、利率与储蓄”一课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教会了学生如何存钱。道德与法治学科四年级上册的“正确认识广告”和四年级下册的“做聪明的消费者”两个单元教会孩子如何理性消费。

2.项目活动,用中学

引入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的项目式学习,是财经素养教育开展的绝佳方式。活动过程以学生为主,活动主题与任务来源于学生的真实生活。以问题驱动,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财商知识,形成能力。项目式学习在小学生财经素养教育中具体运用要关注以下几点:

(1)设计贴近生活的财经素养教育项目。在设计项目时,应注重项目的实际性和生活性,将财经素养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如三年级可以设计“劳动的秘密”项目,让学生调查家庭收入的来源,了解家人的职业和薪资,进而了解不同职业和岗位所需的劳动付出及收入差异,体会家长劳动赚钱的不易,合理对待消费,并与家长一起进行简单的家庭资金规划。这样的项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将所学财经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跨学科融合,培养综合财经素养。项目化学习具有跨学科特点,可以融合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在财经素养教育中,教师可以结合其他学科内容,设计综合性项目。比如教学六年级的“致富有道—贷款与创业”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在新年花市摆摊,学生分成小组,分工合作,启动资金如何获得,成本、利润如何计算,货物如何采购,海报如何设计等,活动中学生需要运用数学、美术、语文等多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

(3)学生主导,发挥主体作用。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扮演着主导的角色,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和设计项目,并在整个项目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财经素养教育项目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研究主题,如二年级可选择“花出来的快乐—合理支配零花钱”主题项目,让学生自主制定项目计划,判断消费需求是否合理,简单制定经费预算表,学会合理支配零花钱。从而认识合理支配零花钱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升财经素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利用学习资源,拓展财经素养教育途径。项目化学习鼓励学生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图书馆、互联网等。当前淘宝、拼多多、抖音直播带货等网络销售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如四年级可开展项目式活动“财富观察员—生活中懂得理性消费”,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调查并研究身边的消费陷阱案例。从而让学生学会识别广告,辨识商品的优劣与真伪,懂得理性消费,识破消费陷阱与诈骗。学生知道运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维护自身权利,并形成商品交易活动受法律保护和约束的观念,做聪明的消费者。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观看财经类视频、参加线上财经课程等。这些途径能够帮助学生拓展财经素养教育的视野,提升学习效果。

3.家校共育,素养落地

目前,我国小学财经素养教育家校之间没有形成合力。家长认为自身缺乏财经素养专业背景,也不清楚培养的标准,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是学校财经素养教育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的延续与升华,对学校的依赖性过强。家校共育在财经素养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首先,家校共育能够强化财经素养教育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学校通过财经素养课程和活动向学生传授财经知识和技能,而家庭则是学生实践和应用这些知识的重要场所。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引导孩子参与家庭财务管理,例如让孩子参与家庭预算的制定、购物决策以及储蓄计划等。这种家校之间的紧密配合,能够确保学生在学校和家庭都能得到财经素养教育的熏陶和实践机会,从而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财经知识。

其次,家校共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财经素养教育效果。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家校合作,家长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校财经素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从而在家庭教育中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此外,家长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财经素养教育指导,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财经知识。

再次,家校共育能够增强学生对财经素养教育的兴趣和动力。当家长和学校共同关注并重视财经素养教育时,孩子会感受到这种重视,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财经素养学习和实践活动。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讨论财经话题、分享财经资讯等方式,激发孩子对财经素养教育的兴趣。

最后,家校共育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财经素养意识和责任感。通过家校合作,学生可以认识到财经素养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关注社会财经现象,培养孩子的财经素养意识。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财经素养教育,让学生了解到财经素养对于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如果说学校课程有引领启发的作用,那么家庭则是财经素养培养实施落地的关键。

家庭教育更多是浸润式的、引导式的,通过生活教育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经济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产生长期而深远影响,家庭教育是财经素养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家校共育模式,使课堂教育与生活教育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家校共育的方式可多样化,如开展亲子社团,聘请从事金融领域工作的家长作为活动指导,家长参与活动的评价,借助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财经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家庭财经教育的建议。

4.多元评价,促进成长

评价在衡量教育效果、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调节以及推动活动开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财经素养教育过程中应重视评价的运用,发挥其积极作用。评价应该包括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及增值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即每个学生设置一个成长记录袋,放置学生活动中的各种成果资料,详实记录学生的活动过程。形成性评价可以借助活动评价表,通过自评、同伴评、老师评、家长评,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既要有评语式也要有量化式。借助记录袋和评价表,了解学生个体的成长,进行增值性评价。通过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增值性评价相结合,以此来了解活动带给学生的知识、态度、价值观以及行为的转变。

通过以上这些实施策略,小学可以有效地开展财经素养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经济生活。

【参考文献】

[1]张男星,岳昌君.《中国财经素养教育标准框架》解读[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

[2]杨震.理财教育要从小开始[J].四川教育,2001(11).

[3]张二庆.加强理财教育,培养儿童和青少年的理财能力[J].河北教育,2005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