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牢记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十一个核心素养表现关键词,以课程标准为课堂活动设计的起点,在进行课时教学设计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做一一对应式链接,用追根溯源的模式进行课堂活动的设计,用沉浸式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充分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课堂活动设计;核心素养发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确定“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集中体现数学课程育人价值。”在新课标的课程目标中要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如何实施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笔者认为,牢记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十一个核心素养表现关键词,以新课标为课堂活动设计的起点,在进行课时教学设计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做一一对应式链接,用追根溯源的模式进行课堂活动的设计,用沉浸式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充分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下面就以“条形统计图”为例,谈谈如何运用新课标进行课堂活动设计并以此来发展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一、追根溯源,教学内容、课标内容一一对应
1.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一一对应式链接
教师在进行课堂课时教学设计时,要以课程标准为准绳,追根溯源,将教学的具体内容与课程标准做一一对应式的链接,精准设计学习目标和评价任务,这是课堂活动设计的良好开端。如在进行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设计时,就可以将“条形统计图”与新课标一一对应。
(1)对应课标内容要求。①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收集数据的方法,会呈现数据整理的结果。②通过数据的简单分析,感受数据蕴含着信息,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③认识条形统计图,会用条形统计图合理表示和分析数据。④能读懂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中的简单统计图表。
(2)对应课标学业要求。“能收集、整理具体实例中的数据,并用合适的方式描述数据,分析与表达数据中蕴含的信息。能用条形统计图合理表示数据,说明数据的现实意义。”
(3)对应核心素养表现。“条形统计图”这一内容对应的主要核心素养表现是数据意识。数据意识主要是指对数据的意义和随机性的感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感悟数据蕴含的信息;知道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而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知道同一组数据可以用不同方式表达,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式。形成数据意识有助于理解生活中随机现象,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4)对应教学提示。“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的教学。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感悟收集数据的意义和方法,用数学语言表达数据所蕴含的信息,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条形统计图教学要通过现实背景,让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中横轴和纵轴的意义及二者之间的关联,知道条形统计图的主要功能是表达数量的多少,借助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比较不同类别事物的数量。”
在将课时内容与课标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进行具体的一一对应后,教师对该课时的教学内容、程度及教学方法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就可以在整体把握教材、掌握学生实时学情后,精准地设计教学目标和评价任务。
2.学情分析策略化
(1)细致的教材分析。人教版教材“条形统计图”一课中提供了2021年A市的天气情况表,呈现了四个问题和一个“做一做”。其中第一个问题是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每种天气的天数;第二个问题是比较象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感受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第三个问题是说一说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感受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第四个问题是能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其所蕴含的信息;“做一做”让学生统计“本班同学出生的月份”,经历数据收集的过程,学习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并根据统计结果,获得有用的信息回答问题。
(2)策略化的学情分析。“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统计表、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习的,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复式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基础。为了更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实时学情,可以进行学情前测。①前测内容。下面是某学校四年级(1)班第一大组的同学最喜欢的零食情况表。
你能用画图的方式把上面的结果表示出来吗?如果能请画出来。请你提出一个问题并解决它。你看了这个统计结果有什么想法?②学情前测数据分析。第一题考察学生用画象形统计图的方式来表示结果。其中,有18人不能回忆起象形统计图,只能用统计表来表示;有31人用简单的图形来表示;有2人用和条形统计图很像的格子图来表示。
象形统计图的学习是在一年级下册,本班约35%的学生对象形统计图有遗忘,不能画出。约60%的学生虽然能回忆起象形统计图,但是都没有横向对比,不能直观地进行比较。约4%的学生能画出图很接近条形统计图,还需进一步的学习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第二题考察学生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3人不能提出和数学相关的问题;有46人能根据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解决。因此,要重视引导学困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第三题考察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分析,给出合理的建议。有12人对结果没有想法;5人对结果简单地进行了加工总结,不能给出建议;33人能对结果分析并给出合理的建议;1人对结果给出了合理的预测。
教师通过细致的教材分析对教材有了整体把握,并通过策略化的学情前测掌握了准确的学情信息后,就能够依据课程标准做出精准的学习目标和评价任务的设定。
3.精准设定学习目标和评价任务
⑴设定学习目标。案例1“条形统计图”的学习目标如下:
①通过统计表、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和对比,知道条形统计图具有直观地表示数量的多少这一特点,初步感受到条形统计图的优点。②通过统计表、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分类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掌握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培养分析数据的能力。③感受条形统计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知识的兴趣,培养数据意识。
⑵设定评价任务。案例2《条形统计图》的评价任务如下:
①会制作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单式条形统计图,知道横、纵轴表示什么;能总结出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②通过对比,发现条形统计图的直观性优点,初步感知知识迁移、转化的思想。③能读出统计图中蕴含的信息,并能提出和解决相关的问题。
二、重视基本活动经验,课堂活动、课标内容一一对应
在确定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和评价任务后,教师对本堂课的教学活动就会产生初步的设想。这时,可以再次对应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根据教学提示进行课堂活动的设计。如课标在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的主题下有“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收集数据的方法,会呈现数据整理的结果”的内容要求,我们可以针对这一内容要求设计如下的教学活动:
调查本班学生喜欢的课后活动类型。在教学这一课时内容时,我们通常收集的只是本班学生的情况,学生体验到的收集数据的方式很单一,因此,还可在本堂课结束之时,作为课后拓展延伸活动:想一想,议一议,如果调查的不是本班,而是整个年级甚至是全校的情况,要如何收集数据呢?让学生体验到更多收集数据的方法。
针对“认识条形统计图,会用条形统计图合理表示和分析数据”的内容要求,我们可以设计如下的课堂活动:
1.用统计表或统计图整理收集本班喜欢的课后活动情况。(这一活动是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而且还能用合适的方式将数据表达出来。)
2.象形统计图、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间的对比。(通过对比活动加深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更好地掌握条形统计图的要素和制作方法及高阶思维的培养。)
对于“通过数据的简单分析,感受数据蕴含着信息,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的内容要求设计的课堂活动如下:
1.说一说你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的信息。
2.通过统计图中的信息,预测我校课后活动的安排。
“条形统计图”这一节课要培养的是数据意识这一核心素养表现,而且集中在对数据意义的感悟上。学业要求是“能用条形统计图合理表示数据,说明数据的现实意义。”因此,创设的情境要是学生身边的,能直接感受到的,而且还能体会到数据的现实意义。课本中的例题是天气情况的统计,三亚的孩子对天气情况统计的意义,直接感悟性不强。所以,教师运用学校开展课后服务的事情创设情境:校长要进行课后活动课的安排,要安排哪些课后活动,需要调查学生对课后活动的喜爱程度……这也是在向学生渗透、培养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教师通过将课堂活动与课程标准一一对应式的链接操作,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与表达的过程,重视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促进了学生数据意识这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王永春.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3]任宗荣.新时代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20(17).
[4]郝高玲.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实践探究[J].名师在线,2021(01).
[5]李美娟.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实践策略的应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