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普融通视野下职业院校助推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4-08-28 00:00:00汤光伟吴忠喜
新教育·综合 2024年8期

【摘要】在学习借鉴部分国家和地区开展劳动教育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海南省的实际情况,探索出职业院校助推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的“125”模式:即“构建一个组织体系,树立两种观念,加强五个配套措施”。

【关键词】职业院校;中小学;劳动教育;路径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长期以来,各地区和学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

目前中小学校开展劳动教育遇到的瓶颈问题是:缺少劳动基地和专门教室,缺乏专业专职的劳动教育师资等,而职业院校拥有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应该在中小学劳动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如何利用职业院校的丰富资源助推劳动教育在中小学校的有效实施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直面的重要问题。

一、海南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现状分析

为全面掌握海南省各类群体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和中小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情况,2022年初,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联合海南出版社对全省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活动由线上问卷调查和线下现场访谈两部分组成。线上调研包括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的线上问卷调查,线下调研包括对全省范围的实地调研访谈。

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主体分别为校级管理干部、教师、家长和学生。调查中共收到校级管理干部有效问卷1475份,教师有效问卷14150份,家长有效问卷100348份,学生有效问卷90189份。四类有效调查问卷共计206162份,涵盖全省18个市县(三沙市除外)及洋浦经济开发区的基础教育各学段师生和家长。问卷抽样类型广泛,数据覆盖面广,调查结果有一定的代表性,具有研究、分析与参考价值。通过调研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目前海南省中小学校开展劳动教育遇到的瓶颈主要有:

1.劳动教育师资不足

各学校劳动课的任课教师数量普遍较少,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各市县普遍没有专门的劳动教育教研员,市县和学校教研指导能力较弱。

2.学校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不足

特别是城区的中小学校,问题更加明显。全省仅 55.25%的学校提供的场地、资源能初步满足学生劳动教育的需求,尚有近半数中小学校校内不具备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此外,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缺乏顶层设计,集中体现在劳动教育课程开课率不高、劳动教育目标不明确、实施路径与方法不清晰、课程实施的随意性较大、劳动教育内容窄化异化、劳动教育成效评价乏力、劳动课程体系化不完备等方面;劳动教育没有形成相应的导向、激励和评价机制;劳动教育理论研究不够;等等。

二、职业院校助推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路径研究

针对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职业院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方面具有的“理念、师资、场地、课程、评价”等五大“相对优势”,总结提炼出具有海南特色的“125”模式,助推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125”模式即“构建一个组织体系,树立两种观念,加强五个配套措施”。

1.构建海南省劳动教育组织体系,统筹全省中小学、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工作

为了加强中小学、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在全省成立劳动教育“三级组织”:省级层面,成立海南省劳动教育研究中心,作为指导全省职业院校和中小学联合开展劳动教育教研、科研、师资培训和政策研究工作的专业组织,下设综合组、基地组、理论组、外联组、培训组、竞赛组和评价组等,分别负责相关业务工作。

市县层面,首先要在教研机构内明确劳动教育教研员,负责本市县学校劳动教育相关工作,现阶段可以是兼职教研员,今后应该设立专职的劳动教育教研员;然后成立由市县级劳动教育教研员、中职学校劳动教育教师、相关行aqlT20/8WA60RZj01yyTrw==业企业专家等组成的市县级劳动教育工作室,建立县校两级联合教研机制,定期组织开展县域劳动教育理论学习、经验交流、专题研讨、示范课评选等活动,强化劳动教育师资培养培训,推进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校层面,成立劳动教育教研组,由学校劳动教育教师、部分学生家长、行业企业专家组成,打造家、校、社协同推进的劳动教育共同体,具体负责实施本校劳动教育。条件成熟时,可以成立校级劳动教育研究所,加大劳动教育校本研究力度。

2.树立劳动教育的“大师资”观,有效缓解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不足的难题

职业院校和中小学应树立“大师资”观,努力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主要由“四类教师”构成:一是学校劳动教育教师,主要承担劳动教育基础知识教育教学和校内实训课教学,建议培养专业的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师资;二是各类先进人物和劳动模范,主要开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等专题教育,发挥先进人物和劳动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教育和鼓励学生对劳动形成端正的态度和认识,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优良品德;三是南海工匠、技能大师等各类技术技能人才,主要承担劳动技术技能、工匠精神等专题教育,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参加劳动活动来获得更全面的自我成长;四是农村农业专业统筹发展人才及乡村振兴相关人才。

海南省共有职业院校教师约1万人,其中专业课教师约为7000人,其中有39名“全国技术能手”、151名“南海工匠”等高技能人才,可以为中小学劳动教育提供技术技能型师资支持。省级劳动教育研究中心综合组负责统筹协调安排各类先进人物、劳动模范、南海工匠等校外师资在中小学校的兼课兼职工作。

3.树立劳动教育的“大场地”观,有效缓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不足的难题

省劳动教育中心基地组要用“大场地”观统筹和指导各市县、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运用共建共享共有机制,重点建设“四类基地”,形成全省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集群,更好地服务广大师生。

一是校内教学实训场地(含理论教室、实训基地等)。学校应在校园媒体平台、宣传栏设立劳动教育专栏,宣传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劳动教育观,展示劳动典型、劳动技能和师生劳动教育成果,在校园内部利用已有场地新建或改建劳动教育场所,包括劳动实践教室、各种实训基地等。二是校园外教学实训场地。主要是职业院校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包括各级各类职业院校,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所属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田园劳动基地和实习实训基地等场所向普通中小学开放,建设成为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共享劳动实践资源。三是校园外综合教育基地,包括各类红色教育基地,情景教育场地,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研学旅行基地,应急综合演练基地,以及企事业单位、社会机构等内部建设的党建教育基地等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行开放共享机制。四是市县乡村振兴基地,把劳动教育与助力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

海南共有61所职业院校,仪器设备总值超过22亿元,生均仪器设备超过8800元,校企共建共享校内外近3000个实训实习就业基地,可以为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提供场地支持。

4.加强“五种配套措施”,共同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

(1)加强劳动教育课理论研究工作。劳动教育理论研究工作重点是解决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相关制度和理论问题,由省劳动教育中心理论组总负责,市县劳动教育教研员参与,遴选部分学校优秀教师参加。条件成熟,可以申请省级以上科研课题,提高广大劳动教育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术修养。相关制度和理论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制定《劳动教育课程管理办法》《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规范劳动教育内容、 组织实施和过程管理。第二,指导开发《劳动教育实践指导手册》《家庭劳动教育清单》等教辅教参资料。第三,研究开发校本特色化课程。引导各级学校立足区域实际,全方位打造融基础性、实践性、选择性、整合性和时代性为一体的特色化校本课程体系。

(2)加强劳动教育省际合作交流(含国际合作与交流)。由省级劳动教育中心调研组总负责,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等多种灵活多样的方式,学习借鉴其他兄弟省市开展劳动教育的先进经验,助推海南劳动教育工作。

(3)加强劳动教育师资培训工作。由省级劳动教育中心培训组负责,努力构建“校训—县训—省训”的三级师资培训体系,通过多样化培训活动,提升广大劳动教育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技术技能水平。

(4)加强劳动教育竞赛工作。由省级劳动教育中心竞赛组负责,努力构建“校赛—县赛—省赛”的三级竞赛体系,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升广大劳动教育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技术技能水平。

(5)加强劳动教育评价工作。由省级劳动教育中心评价组负责,努力构建“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劳动成果、社会效应四位一体”“学校、家庭、社会、政府四方联动”的劳动教育综合评价体系,以评促教,评育融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学校评价应突出其正确的导向功能,引导学生在劳动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教育方面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家庭评价在学生配合家长完成家务劳动的过程中完成,引导学生在劳动实践中逐步认识、认同和认可“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等观念。社会评价应突出利用或创设职场情境、突出实践导向,注重培育职业道德、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的社会、企业环境因素,达到协同育人的重要作用。还要依托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健全劳动教育评价档案管理系统,全面客观记录学校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正确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功能。

【参考文献】

[1]汤光伟,张萨萨.海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探索与研究[J].新教育,2022(0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J/OL].https://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3]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J/OL].https://en.hainan.gov.cn/hainan/swygwj/202105/81c82fdc6dda4d0aa7686fcef090f00a.shtml.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专项课题“职业院校助推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路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QJHV

2023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