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底线,科研服务平台的平稳高效运行与有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密不可分。本文以某校级大型科研设备共享平台为例,从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安全设施建设、数字化管理系统构建和安全教育宣传体系建设四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与同行交流经验做法,为同类科研服务平台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X923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on"the"Construction"of"Safety"Management"System"of
Universitylevel"Largescale"Scientific"Research"Equipment"Sharing"Platform
Liu"Cuiting"Li"Jing"Shi"Junmin"Xu"Hong"Wang"Yan*
The"Central"laboratory"of"Southern"Medical"University"GuangdongGuangzhou"510515
Abstract:Safety"is"the"bottom"line"of"any"job.A"smooth"and"efficient"operation"of"the"scientific"research"service"platform"is"inseparable"from"the"construction"of"an"effective"laboratory"safety"management"system.A"universitylevel"sharing"platform"of"largescale"scientific"research"equipment"was"taken"as"the"object"of"research,the"construction"of"safety"management"system,the"construction"of"safety"infrastructure"construction,the"construction"of"digital"management"system"and"the"construction"of"safety"education"and"publicity"system"were"expounded.The"purpose"of"this"article"is"to"communicate"experience"and"practice"with"colleagues"and"to"provide"useful"reference"for"safety"management"of"the"similar"platforms"of"scientific"research.
Keywords:laboratory"safety,safety"management,system"construction
高校大型科研设备共享平台是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开展学术交流,实现高校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基地[1]。随着国家“双一流”建设和各省市“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的持续实施,政府主管部门对高校实验平台,尤其是校级大型科研设备共享平台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大,各级各类的实验平台数量不断增多,功能也不断拓展[27]。高校实验平台的使用和管理呈现诸多的新特点和新形势,尤其是校级大型科研设备共享平台具有以下特点:设备种类繁多,大部分是贵重复杂设备,日常流动设备使用人次多,非工作时间独立操作设备需求量大,覆盖学科范围广[89],从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实验平台管理的难度,也提高了实验平台管理的要求。
2015年以来,教育部连续九年开展了高校实验室安全专项检查工作,同时多次发文要求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能力,完善实验室安全设施,推进实验室安全教育。因此,近几年,高校在实验室安全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多,管理越来越规范,但仍存在管理制度不够细化、安全设施不够完备、管理系统不够智能化、安全教育形式单一等问题[1013]。因此,持续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完备实验室安全设施,搭建智能化管理系统,创新安全教育形式,对提升师生责任意识、保障生命财产安全、营造良好的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创建平安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某校级大型科研设备共享平台(以下简称实验平台)是某高校成立的一个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共享性的大型科研设备公共服务平台,设有用于不同尺度、不同阶段生命科学研究的系列大型科研实验设备,实施“全面(全部设备)、全时、全员”(以下简称“三全”)开放式使用的运行方式。实验平台的业务涉及了设备使用、用户技术培训和设备维护管理等任务工作。由于日常流动用户人次、大型高端设备使用和操作培训需求的数量巨大,这给实验平台的安全管理工作带来极大挑战。针对如何既最大限度满足全校师生的设备实验需求,又全面保证人员、设备和实验室安全,实验平台通过不断积极探索,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
1"持续完善制度体系
完善的制度是规范管理的保障。为了规范实验室人员的基础行为,提高实验平台的开放共享程度,保障大型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实验平台制定了一系列指引制度。
1.1"规范实验室基础行为
近年来,国家对安全生产工作越来越重视,高校纷纷响应政策号召在安全方面下功夫,大多数高校在实验室准入方面规范都相对统一,而针对不同功能实验室的使用和管理细则还相对欠缺。实验平台借助学校实验室安全学习与考试系统,要求实验室相关人员进行在线学习,通过安全考试,签署实验室安全责任书方可进入实验室。实验平台除了制定通用型的安全守则,如《安全操作总则》和《实验室违章与责任事故处罚管理规定》,还根据各实验室的技术特点制定了《单元安全守则》和《管理员守则》。为确保实验室的安全,保障大型设备的正常运行,实验平台还建立了日常、周末和节假日值班制度,坚持每天检查实验室环境、水电安全和仪器状态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排除安全隐患。实验平台在学校月度实验室安全监督检查中表现优异,连年被评为安全工作达标先进单位。
1.2"支撑提质增效——“三全”开放
实验平台购置的大部分是贵重复杂设备,配备专职技术人员,提供全程技术培训和实验指导,对于部分高频设备,仅仅在工作时间提供服务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为了解决设备供不应求的矛盾,实验平台全面实施“三全”开放制度。为保证“三全”制度的顺利实施,配套制定了《科研服务平台使用指引手册》《设备全时开放使用用户指引》《设备培训实施方案》《设备技术应用培训活动宣传指南》《设备上机培训计划》《设备上机考核标准》和《设备独立上机操作人员违规处罚细则》等。用户根据科研需求预约所需设备参加培训,通过考核,可获得所选设备非工作时间独立上机使用权限。获得独立上机资格的用户须进入独立上机用户群,在群里汇报设备使用时间段和设备使用前后的情况,以便管理员上班的时候进行检查,如发现违规行为,则按照《独立上机操作人员违规处罚细则》进行处罚;如无违规行为,则可继续预约使用,形成用户预约—培训—考核—入群—使用—检查—处罚—再预约的闭环管理,在确保大型设备安全运行的前提下,缓解了大型设备供不应求的矛盾,提高了大型设备的使用效率。
1.3"指引设备维护
设备安全是实验平台安全工作的基础性内容,设备平稳运行离不开规范细致的日常维护和维修保养工作[14]。根据每台设备的特点,实验平台制订了完善的维护保养方案,包括维护周期、维护内容和维护标准操作流程等。为监督大型设备管理情况,避免仪器非正常损坏现象,实验平台成立了质控工作组,制定了《设备及其环境质控工作方案与流程》,设计了《设备故障登记表》,开展常态化内部检查与评价,促进设备负责人员对其所管设备及其环境的有效管理。如设备出现故障,设备管理员采用邮件的方式报告单位负责人和质控工作组成员申请关闭系统预约,同时通过平台官网、维修公众号和交流群告知用户,并在设备上贴“故障”标识,设备管理员根据设备维修流程进行维修,及时公布维修进程;设备恢复正常后,设备管理员邮件告知单位负责人和质控工作组成员,并在宣传媒体公告设备重新开放预约,撤走设备上的“故障”标识。实时、公开、透明的设备维修流程,消除设备与用户之间的信息差,避免设备使用矛盾;做好设备保养维护记录,定期电子化存档,保障设备档案齐全。
2"完备实验室安全体系
2.1"完善基础安全设施
实验平台根据消防要求在公共区域配置了手持式干粉、二氧化碳、水基灭火器、灭火毯等消防器材;在贵重设备房间配备了柜式七氟丙烷气体灭火装置;在危险化学品实验区安装喷淋装置和洗眼器,并配备急救箱。各实验区域安全标识完整清晰,一目了然。实验平台安排专人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检查和更新,并邀请专业消防维保机构对平台消防系统进行安全排查,及时整改消防隐患。
2.2"重点管控危化品安全
实验平台根据化学品安全储存要求,配置带有通风系统的防爆柜和酸碱柜,设定专门的危险化学品储存室,并安装视频监控,实行集中分类存放、双人双锁、专账专用、专人管理的管理办法。启用危险化学品电子台账,建立动态实时可查询的台账,从而对危险化学品流转的各个环节进行追踪溯源。危险化学品的申领和审批均在线上进行,大大简化了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和管理流程[15]。
2.3"闭环废弃物管理安全链
实验平台根据实验室危险废弃物处置管理规定,使用信息化的实验室废弃物申报系统,对废弃物进行及时的申报和转移[16]。实验产生的废液在通风橱里由专门的废液回收装置统一收集,废液桶配备智能液位检测系统,如液位到达80%则提示更换,更换时可关闭液阀,避免接触废液。所有的废液桶和液相流动相瓶子均配备了安全盖,有效防止有害气体溢出。配置利器盒盛放实验产生的锐器,如针头、玻片、碎玻璃等。在用到有机试剂的设备房间安装万象排风罩,最大程度保障了实验人员的安全。
2.4"人机结合实时监管高压气体
实验平台对高压气体实行集中管理,设有气瓶室,各种气体通过管路输送到各个实验房间。配置气体压力报警器和氢气报警器,实时监测气体压力和氢气泄露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各类气体专人专管,基础操作流程明示上墙,做到风险可控。
3"系统搭建数字化管理体系
采用智能预约系统进行设备使用预约。用户可以通过系统查看设备情况、放置地点、进行设备机时和送样预约、查看使用和扣费等。管理员可以通过系统查看并统计每台设备使用人次、使用时长等。搭建了消防灭火网络系统,将温感、烟感以及柜式七氟丙烷灭火装置相关联,全方位保障实验室安全。安装视频监控和温湿度监测系统,可以实时记录实验室场地情况,协助全天候实验室场地监督。
4"强化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建设
据统计,88%以上的实验室事故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17],开展安全教育是预防事故发生的最经济和最有效方法[13]。实验平台在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建设方面不断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应急演练并重的培训模式。线上提供涵盖通识类、消防类、电气类、化学类、生物医学类、特种设备(气瓶)类、辐照类等内容丰富的安全学习资料供师生根据自己实际需求下载学习,不同实验类别的实验室人员要求参加其所对应类别的安全考试。线下定期举办实验室安全专题讲座和开展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演练,夯实安全理论知识基础,切实提升师生应对实验室突发事件的防护处置能力。在实验平台的网站和宣传大屏幕投放安全学习资料和应急处置演练与培训视频,加大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普及面。组织师生参加实验安全海报制作和安全知识竞赛,增强高校师生实验室安全观念,营造良好的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
结语
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底线。实验平台一直以来把实验室各类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制定了完善的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配备了完整的安全保障措施,搭建了数字化管理体系,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宣传体系,保障了平台的平稳高效运行,为研究型高校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活力和体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可为同类的科研服务平台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曹蓓,徐圆圆,曹旭.医科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现状分析与建设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04):286290.
[2]周宏敏,熊文,陈伟,等.“双一流”背景下的一流学科平台建设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03):2324+28.
[3]夏有为.创新机制"教科融合"为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建设高水平实验平台——访北京建筑大学校长张爱林教授[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11):13.
[4]肖红艳,张灵棋,郭荣辉,等.聚力实验室升级"助推“一流学科”建设[J].实验室科学,2020,23(03):229232.
[5]封振宇,冉栋刚,占金华.高校大型仪器平台的一流技术人才队伍建设[J].实验室科学,2020,23(05):176179+183.
[6]扶雄辉,陈晓丹,廖小建,等.院级实验中心大型仪器管理平台建设和业务化运行模式的探索[J].广东化工,2020,47(05):204205.
[7]林曼娜,程玉芳,徐江平.关于医科院校不同实验室平台管理的思考[J].实验室科学,2019,22(01):182184.
[8]张姝,黄开胜,江永亨,等.校级科研条件平台全时开放共享服务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12):15.
[9]林曼娜.管理员提高已购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2021,24(02):238240.
[10]曲若冰.建设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探索[J].科技风,2023(02):144146.
[11]柯丁宁,高尚,王凯,等.高校化学类实验室安全设施设计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01):284286.
[12]吴美杰,张婷.自动化实验室安全建设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23,21(02):154160.
[13]马石楠,王坤,郭兴荣,等.新形势下高校生物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23(02):3740.
[14]汪生,陈冠军,冯蕊.医学院校公共科研平台质谱管理工作探讨[J].广州化工,2023,51(03):290292+295.
[15]郑婕,贾西雨,杨倩,等.密云水库水环境监测分中心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探讨[J].广州化工,2022,50(22):238240.
[16]禤智东,曹旭,马波.高校实验室废弃物申报系统建设与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09):236239.
[17]HEINRICH"W"H,PETERSON"D,ROOS"N.Industrial"accident"prevention[M].New"York:Mc"GrawHill"Book"Company,1980.
项目基金:2017年度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资助项目:中心实验室平台建设项目建设规划(No.粤财教[2017]263号)
作者简介:刘翠婷(1990—"),女,汉族,广东人,硕士,助理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实验室管理。
*通讯作者:汪艳(1973—"),女,汉族,河南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研实践与平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