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院校中通信类课程实践教学探索与思考

2024-08-26 00:00:00王欣郭宝锋陶杰霍晓磊王文娟
科技风 2024年24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

摘"要:针对军队院校中通信类课程理论性强、抽象、不易理解等特点,对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思考。有机结合硬件、软件和装备等实践条件,有效开展原理验证性、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和装备操作等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模式,巩固了学员基础知识,调动了学员的积极性,锻炼了学员的逻辑思维方式,提高了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了学员的创新能力,为其未来在工作岗位上奠定坚实的基础[1]。

关键词:通信类课程;实践教学;硬件平台;软件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In"response"to"the"strong"theoretical"and"abstract"characteristics"of"communication"courses"in"military"academies,the"teaching"mode"of"the"courses"has"been"deeply"explored"and"pondered.By"organically"combining"practical"conditions"such"as"hardware,software,and"equipment,effective"practical"teaching"models"at"different"levels"such"as"principle"validation,hardware"design,software"design,and"equipment"operation"have"been"carried"out,consolidating"students'"basic"knowledge,mobilizing"their"enthusiasm,exercising"their"logical"thinking"mode,improving"their"engineering"practical"ability"to"analyze"and"solve"problems,and"cultivating"their"innovative"ability,To"lay"a"solid"foundation"in"the"workplace[1].

Keywords:Communication"courses;Practical"teaching;Hardware"platform;software"platform

1"概述

通信类课程是军队院校中指控、通信等专业课程,此类课程是以通信原理为核心,而偏重于应用性的无线通信技术、通信技术与实践、通信对抗技术等都是以通信原理为基础,而此类课程的特点是基础知识点丰富、概念多、数学推导烦琐[2],为了更进一步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对于有难理解的内容和知识,采取实验教学方式,提高其积极性,帮助其理解基础知识,培养其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为在工作岗位中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为了提升通信类课程的教学效果,督促学员除了利用课上时间进行实验,更要挤出时间去钻研,完成一些仿真实验,巩固学习内容。

2"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军队院校通信类课程包括:通信原理、无线通信技术、通信技术与实践、通信对抗技术等,其共同特点是理论抽象,理解起来困难,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构建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帮助学员理解知识内容,建立通信系统的意识,提高学员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员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实践的能力[3]。通信类课程实践主要包括硬件平台实验、软件平台实验、设备操作实践。

2.1"硬件平台实验

为了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开设了基于硬件平台的实验,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基于实验箱的原理验证性实验,二是基于硬件平台的工程实践实验。

基于实验箱的实验主要是重要知识的原理验证,主要是通信原理课程中的数字通信部分:AMI/HDB3编译码实验,FSK、PFK调制解调实验,PCM编译码实验以及时分频分复用实验,这里包含了通信原理的精髓,调制、解调、编码解码,通过这些实验使抽象的内容更加具体化,帮助学员理解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的过程。在实验的过程中,注意多角度思考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比如AMI/HDB3编译码实验时,在数字基带信号输入端加入要发送的数字序列,在AMI实验时,此时应选择码元速率较高的基带信号,以满足输入信号没有出现四个连“0”字符出现,保证输出的为AMI编码,然后在编译码电路的各个测试点观察各点的AMI编码信号波形。HDB3码型变换编译码观察实验时,在上述AMI码型变换编码基础之上,降低输入数字序列码元速率,当输入信号出现四个连“0”字符时,在编译码电路的各个测试点观察各点的HDB3编码信号波形,并思考是否符合理论教学中所讲编译码原理,其译码速率是多少,如果改变输入信号编码,如采用自编码,是否与自己编出来的码相同呢?如果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呢?一系列的问题通过理论与实际结合,并通过自己来验证,能够调动学员的积极主动性,并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基于硬件平台的工程实践实验是工程实践类课题,是在原理基础上高于原理的一种实验,如全国机器人大赛中,机器人博弈—遥控机器人前进、后退等指令需要编码,而这些都需要差错控制编码来降低误码率,因此需要用到这些知识来编写程序,下载到硬件平台,进而实现遥控功能。

2.2"软件平台实验

对于硬件平台受限的情况,常采用软件仿真达到学习效果。为了实现通信系统的某项功能,或验证某个原理,采用Matlab/Simulink、Labview等进行仿真。

2.2.1"仿真实验

比如差错控制编码实验时,根据理论知识,搭建通信系统模块,主要由信源、编码、信道、译码等模块组成,为了调试和观察系统性能,增加了错误率计算模块和一些观察模块。如汉明码编译码仿真模型图1所示,主要由二进制伯努利产生器产生二进制码元,汉明码的产生采用Hamming"Encoder,而其译码则采用Hamming"Decoder,主要设置的参数为码长和信息位长度如图2。通过Error"Rate"Calculation模块实现错误率的计算,发送码元、生成码元及接收到的码元都在工作区中显示,如图3。

通过模型的搭建能够对通信系统有整体的认识,通过改变编码的长度,以及编码结果的分析,能巩固差错控制编码理论。

2.2.2"软件平台实验

通过信号处理实验室等软件种各模块参数的调整,加深理论内容的理解。比如在讲解幅度调制时,如图4所示,可以通过调整调制信号的频率或者载波频率来理解调制的定义,通过调整调制系数来加深什么是过调幅、满调幅等重要概念。通过软件平台的使用,对这些基本概念、重要概念能够理解得更透彻、更深入。

2.2.3"基于软件平台的创新设计类实验

通信系统模型中用于发送的设备终端设计较多,但是,有时又有用于侦察、搜索信号的设备,如侦察接收机的设计,如何设计本地振荡器的频率,接收信号的频率和本振信号的频率如何匹配等问题,通过分析和设计实验,更能锻炼学生以后在工程实践中的创新和设计能力。

通信类课程软件仿真能够设计不同调制的通信系统及其性能比较,通信侦察接收机的设计、跳频通信设计、线性分组码等的设计等,根据所学知识,自主设计所要求的通信系统,巩固了学员所学的知识,锻炼了学员的思维方式,提高了学员的创新能力。

2.3"装备操作实践

在军队院校,原理要应用于实际装备,在课堂教学中,装备中应用到的原理随堂讲授,但是这些也只是局限于自己的想象,并没有用到实处,因此,为了让学员明白所学技术如何应用,增设设备操作实践教学。比如在讲解模拟调制时,电台中常用单边带(SSB)调制、频率(FM)调制,由于单边带调制所占带宽窄,应用较多,如短波电台,而超短波电台本身带宽宽,为了达到更好的音频效果,也就是抗噪声能力更好,因此选用FM调制。在操作实践课程中,学员们进行思考这些理论知识的应用,并且,假如两个电台之间进行通信,整个通信过程是如何调制、解调的,又是如何编码、解码的,为了提高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又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问题的答案都一一展现在脑海里。

3"实验效果

通信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堂化、实践化等相结合的教学训练模式[4],在课堂教学中,学习理论;在实验阶段,通过硬件和软件实验平台,锻炼学员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实践阶段,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因此,主要效果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3.1"巩固基础理论

通过原理验证性实验,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学员对原理理解得更清楚,从问问题的层面,学员已经不再问那些简单而不具有逻辑性的问题了,说明基础知识都已经掌握得较好;从作业的层面,作业质量明显提高;从考试的层面,总体平均分已明显提高。

3.2"增强创新实践能力

通过软件、硬件实验平台实验,锻炼了学员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其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开设这些自主设计的实验后,学员的创新实践能力明显提高,表现在做毕业设计时更加得心应手,并且参加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建模等各种大赛中,参赛人数大量增加,并且质量明显提升。

3.3"提升装备课效果

通信类课程知识掌握扎实,为装备课的学习奠定的良好的基础,据装备课教员反映,学员的积极性更强,操作过程中遇到通信的知识点都能迅速解答。

结语

通信类课程通过扎实的理论知识讲授,构建完整的实验体系,使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5],使课堂讲授内容用于指导实际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开发[6]。通过三类实验,不仅能增强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也能提高学生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达到了理想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勤,唐红文,朱翠.通信原理课程实践教学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8:192193.

[2]包永强.“通信原理”课程实践教学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3,8(35):114116.

[3]田敏,邓红涛.《通信原理》课程实践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10(58):191193.

[4]刘进.通信装备课程实战化教学研究[J].教育论坛,2017,09:161163.

[5]刘鑫,杨曦.通信原理课程实践化教学探索与思考[J].教育观察,2021,2(10):119121.

[6]唐璐丹,李和.“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科技信息,2011(21):627-649.

作者简介:王欣(1983—"),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讲师,研究方向:通信与信息系统;郭宝锋(1987—"),男,汉族,河北石家庄人,博士,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讲师,研究方向:通信与信息系统;陶杰(1983—"),男,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讲师,研究方向:通信与信息系统;霍晓磊(1980—"),男,汉族,河北石家庄人,博士,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副教授,研究方向:通信与信息系统;王文娟(1984—"),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讲师,研究方向:通信与信息系统。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
高职高专《旅游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
基于体验式教学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3:11:23
客户关系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初探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2:58:48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探索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7:25:51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35:16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6:02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49:28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46:17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34:10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