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整个社会逐渐步入到全新的信息化时代。在这一背景下,公立医院要想维持自身在医疗卫生行业领域的竞争优势,必须借助更加先进的现代科技手段,加快推进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优化创新,促使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朝着精细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 公立医院 人力资源管理 优化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8-258-02
在我国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宏观视域下,公立医院在医疗卫生行业中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同时信息化建设在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优化中的作用愈发显著,将多元信息科学技术运用到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中,能够有效弥补常规化人力资源管理弊端,全面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质效,从而更好地调动医院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内在驱动力,促使公立医院顺利实施中长期规划,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一、信息化视角下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优化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效性
对于公立医院长远运营和发展而言,人力资源管理在医院系统化管理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通过加强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及劳动关系管理等管理手段,能够充分利用医院内部、外部人力资源,更好地满足医院未来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但在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由于各种信息管理系统各自所属部门的不同,信息采集口径不一致,人事管理、财务、绩效、科研等多种制度相互分离,最终导致医院现有的人力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而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对现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创新,不仅能够基于不同岗位特点科学配置人力资源,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高效、准确的优势,全面整合、处理医院各部门人力资源信息,在保证人力资源信息数据真实可靠的前提下,切实保障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效性,进而为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精准性
在信息化视角下,各种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公立医院得到了广泛运用,同时对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也提出了更高水准的质量要求,使得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开始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滞后性,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公立医院的运营管理需要。而依托信息技术优化、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一方面,可以通过构建规范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对海量信息数据的自动化、精细化处理,进一步减少各环节的人力、时间和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可以合理规划与分配人力资源,并及时记录、追踪医院日常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不断提高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精准性,助力公立医院制定更加科学的战略决策。
(三)有利于完善公立医院信息系统体系
在公立医院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化管理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能够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体系,以利于医院解决信息孤岛现象,实现各个信息系统之间的有效衔接及信息共享,进而为医院后期落实组织机构管理、人员信息管理、人事档案管理、合同管理、薪酬管理、考勤管理、招聘管理、报表分析等工作提供优质服务。因此,基于信息化视角下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优化创新,对于提高医院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以及促进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发展起到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
二、信息化视角下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优化路径
(一)总体规划
为了更好地应对信息化视角下的新挑战,绝大多数公立医院已经开始致力于医院综合运营管理系统项目建设,即通过构建相对完善的HRP系统体系,重新梳理岗位职责与制度体系,以流程重组再造助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效性,公立医院应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构建以成本管理为基础、以全面预算管理为主线、以人力资源和绩效管理为杠杆的一体化综合运营管理系统,借此来满足现代医院运营管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统一高效的运营管理需要,并使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逐渐向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转变,进一步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最终实现公立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二)优化路径
1.梳理基础资料。在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公立医院必须根据组织编制原则,结合各相关职能科室的综合意见和医院运营实际需求,按照诊疗部门、辅助诊疗部门和行政后勤部门三大系统划分组织架构,并在此基础上细分到各学科病区、护理单元、专科门诊等层级,由此来解决原有管理模式下不同信息系统导致的组织架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此基础上,综合考量本院业务开展需要,确定所有人员的部门归属,明确各职能科室的具体分工,以确保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均能有章可循、照章办事、权责到人。与此同时,针对公立医院未来的管理需要,及时补充和完善相关人事资料,并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信息交流共享机制,彻底打破以往管理模式下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由此来提高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便捷性与灵活性。此外,为了更好地达到人员基本信息与薪酬待遇的联动效果,公立医院既要根据人员岗位和职务职称变动情况,同步更新系统内人员的基本信息,又要明确薪酬计算规则和发放流程,进一步规范原有人资管理模式下相同岗位与职称、相同类型人员不同薪酬待遇标准的情况,尽可能实现医院薪资的一体化管理,逐步推动公立医院编制内外人员同岗同薪同待遇。
2.业务流程再造。信息化时代,公立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正处于持续创新、变革的特殊时期。就信息集中管理而言,通过合理应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实时获取、分析、汇总医院各职能部门和各科室的人员基础信息、人员变动情况、薪酬福利待遇、组织体系等关键数据,并采用报表形式呈现完整的信息查询结果。不仅如此,在业务协同方面集中信息平台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能够实现公立医院内部各项核心职能应用领域的协同,还能够实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与其他职能业务、内部各机构与职能科室之间的协同,有利于医院长远战略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3.拓宽管理范围。为了更好地保证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工作,适当拓宽管理范围。
一是,人员招聘。在人员招聘工作中,公立医院可以合理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描绘人才地图和人才画像,并基于员工个人职业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真正做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相宜。在此基础上,还应根据医院自身的战略发展规划和总体目标,重新理清各岗位职责,并结合内外部环境变化,精准预测医院未来的发展需要,明确相关科室的岗位职责权限,通过适当优化用人需求、职位发布、招聘考核、录用审批、报到管理等流程,切实保证人才招聘的公平、公正及合理性。
二是,员工入职与合同签订。公立医院应在健全人才招聘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健全员工入职管理制度及岗位追究责任机制,明确不同岗位的管辖范围与职责权限,以确保员工入职等级、信息维护、名册管理、合同管理等工作得以顺利实施。或者,通过适当提高岗位准入门槛的方式,广泛吸纳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不断优化现有的人才组织架构。此外,在人事合同管理的过程中,医院可通过构建覆盖聘用(劳动)合同签订、续签、变更、电子签章、协议管理、终止、台账等流程的人事合同信息管理系统,方便人事管理人员实时了解全体职工的聘用(劳动)合同签约情况,从而为营造和谐的劳资关系提供基础保障。
三是,人员调配与考勤管理。为了更好地实现薪酬管理与考勤结果的有效联动,公立医院可以利用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在人员类别变动、职务职称变动、科室变动、考核结果等方面进行优化、完善,并自动同步薪酬档案和人事档案中的人员信息,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医院考勤管理的全面性、精准性和时效性,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医院人员调配管理的总体质效,促进公立医院创造最大化的综合效益。
四是,薪酬管理与人员离职管理。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公立医院应通过实行多级审批的薪酬发放流程,明确相关岗位的具体职责和权限,确保薪酬方案、薪资方法、个税扣除等流程的高效衔接。在此基础上,还应通过健全人员离职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机制,详细记录不同职能科室的人员信息和离职原因,在保证相关科室和职工权益不受损失的前提下,合理设置岗位,进一步强化对人力资源的制约监督机制,进而为公立医院顺利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动态性、协同性以及科学性的管控目标助力。
三、信息化视角下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展望
(一)以问题为导向持续优化流程设计
信息化视角下,要想加快推进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必须对各个流程运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根据医院自身的业务开展特点,精准评估现有流程的运行效能和适应性,并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持续优化流程设计,以提高整个管理流程执行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从而更好地满足新时期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与此同时,公立医院高层管理者应主动摒弃传统、滞后的思想观念和管理思维,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优化的重视程度,全面了解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通过对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认真做好顶层设计工作。此外,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积极借鉴国内外前沿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先进经验,基于医院自身实际拟定行之有效的人资管理规划,并在医院内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各岗位人员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优化创新必要性的正确认知,逐步在医院内部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从而为推进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科学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一体化平台
为切实保障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优化效果,必须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为目标,建立完善的内部业绩考核和评估体系,充分利用考核评价结果对现有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提升医院人力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真正实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的目标。不仅如此,为了彻底打破各职能科室信息沟通的壁垒,医院应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与其他信息管理系统的兼容、对接,具体可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积极构建统一标准的人力资源一体化管理平台,确保医院内部系统的协同统一及信息化联动,努力实现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业务服务质量的稳步提升。
(三)强化决策支持与高素质人才支撑
鉴于公立医院本身运营属性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要想进一步提高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效性,加快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根据不同职能科室的职责差异,深度剖析当前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强化决策支持和高素质人才支撑,并通过定期组织开展信息化管理相关知识的专题讲座、案例演习、实践培训等教育活动,不断提高现有职工的专业素养和岗位技能水平,使其更好地完成自身的本职工作,促使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朝着精细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持续高效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视角下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优化创新极具现实价值,是新时期提高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总体质效、充分调动全体职工发展潜能的关键举措。因此,各级公立医院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优化方面的实践研究,并结合本院的运营发展实际和业务开展特点,通过持续优化管理流程、推进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加强人力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措施,积极构建满足新医改体制改革要求和符合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合理配置与规划医院人力资源,持续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总体水平,从而为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以及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做出更多的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志成,周筱琪,孙鹏南.信息化视角下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优化实践[J].中国卫生经济,2022(09):52-54+59.
[2] 李栋.综合医院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信息化解决策略[J].天津科技,2021(03):4-6.
[3] 孙逸璠,闫生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问题对策研究[J].经济师,2023(05):249-250+252.
[4] 郑立冬,陈航.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公立医院行政领导人员职业化影响机制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3(04):91-94.
(作者单位: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广东广州 510800)
(责编:赵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