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探讨

2024-08-23 00:00:00熊昌定朱木志
经济师 2024年8期
关键词:内涵式培训基地双师型

摘 要:选取“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为研究范围,通过全面提升师资教育教学水平,完善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专业教学与企业课程深度衔接,专业内涵式建设与发展,校企共建基地制度与保障机制,从而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教育与餐饮行业培训优秀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推动学校、企业、行业以及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双师型” 培训基地 内涵式 制度 高质量

中图分类号:F240;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8-208-02

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1]。应用型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社会发展需要精于理论研究的学术型人才和擅长实际操作的技能型人才,要培养既有足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又擅长实际操作的人才[2]。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德国“双元制”模式、美国“合作教育”模式、英国“工读交替”模式以及日本“产学合作”模式是国外校企合作办学的典型模式。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我国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2+1”学期制模式和“3+1”学期制模式。除此以外,还有企业定向培养班,企业冠名班等校企合作形式。“双师型”教师作为培育烹饪与营养教育人才的主导力量,校企双方共同构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培养基地,通过协调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从而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实现校企双方的长效合作。

一、“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内涵

“双师型”教师是既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教学能力,又具备相应专业技能的双型教师[3]。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是既面向课堂又面向企业和市场的校内外培训培养基地,对于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具有重要意义[4]。实现实训场地、科研项目、人力、技术、设备、资金、信息、培训教材等资源共享,校企共同培养面向社会发展需求的专项人才,在帮助学校培育烹饪实践型人才的同时,也帮助企业解决人才缺乏问题,从而促进培训培养基地的长效开展[5]。

二、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的意义

校企合作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是解决当前职业教育诸多问题的突破口和关键点。近年来,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成为职业院校的热门专业。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会极大程度地改变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实训与理论教学的管理运行模式,促进专业纵深向实发展。建设一批生产实习集群单位,着重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有效帮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系统的专业学习。深化校企合作关系,探讨酒店名厨及管理团队进校园参与学生教育教学的培养培训模式。定期举办企业专家进课堂等相关活动,引进企业优秀人才为学生传授企业知识。让行业规范融入日常教学中,并将行业专业化运作模式渗透到班级管理和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各个方面,采用“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职业意识[6]。树立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烹饪与营养教育职业培训教育新模式,引领行业发展的新理念。提升学生烹饪与营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的广度和深度,具备用先进餐饮理论知识指导企业管理、生产、研发和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和初步的职业教育教学、烹饪实践和科学研究能力。

三、校企共建培养培训基地的问题与困难

目前,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实训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轨。教师去企业顶岗实践意愿不强,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经费保障,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共建基本以生产实习基地的合作形式为主,没有把企业文化与企业运营体系课程真正融入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大多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地将校企合作项目进行务实长效规划运作,缺乏制度与机制保障。学生、学校和企业的主体权利与义务关系需要界定理清、校内校外培养培训基地建设不完善、设施设备陈旧、师资不足、课程体系没有与时俱进、专业内涵式建设欠缺等。

四、“双师型”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方法探讨

(一)提升师资力量

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在中青年教师中遴选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明确目标和任务,重点培养,使其掌握本学科发展和前沿动态信息,随时把握专业改革方向。组织中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践教学培训,每年派出教师脱产到企业培训2个月至半年,每年派出教师到国内外高校交流学习,并给予经费上的支持和奖励。在青年教师培养中以在职进修为主、结合脱产进修。加强与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安排教师进修、短训,参与科研与工程项目,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应用能力,不断掌握本专业的新知识、新能力。对校企合作共建培训基地的指导教师实行奖励措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做好学校和企业之间合作的助手纽带角色。建立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的工作积极性,有效配合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运作,与行业无缝接轨[7]。优化师资队伍年龄、学历、职称、学缘结构等,打造优秀“双师型”教学团队。专业教师应主动利用寒暑假,进入企业跟岗实习,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专业技能和专业创新思维,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竞争能力[8]。

(二)建设高质量的校内外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参照国家对学生生产实习教育平台建设的安排要求,与品牌五星级酒店及餐饮企业合作构建产学研实习合作平台,完成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校企共建制度建设及“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方案制定。建设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校内实训基地,强化校内校外生产实训,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和师资条件积极开展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菜品研发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扩大专业建设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拓展学生的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学生校外实训计划、实训过程的管理及考核,建设一批高层次、创新性的校外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制度上墙,责任到人,提升校企共建培养培训基地制度与保障机制水平。

(三)提高专业教学与企业课程衔接力度

加强专业学习与企业课程衔接建设力度,完成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文化、品牌、技能体系建设。以现阶段专业生产实习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完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新模式框架与内容设计,有效对接校企合作改革实践,形成新的“双师型”教师教育教学培育模式。遵循“需求产生合作、供给创造需求、合作带来共赢、共赢促进发展”的原则,双方共同建立长期、紧密的校企合作机制。强化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校企合作开发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工作内容的无缝对接,学生能力培养与企业员工能力要求严密契合,真正提升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将教学成果转化为科研成果,将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

(四)夯实专业内涵式建设

开展教学改革,引入优质企业管理与运营实践课程,建立完善的课程标准体系。加强与企业更深层次的务实合作,共同开发建设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以校级精品课网络资源为基础建成共享型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对其他学校的烹饪专业建设和餐饮企业管理与生产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改革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完善内涵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挖掘专业内涵,强化专业办学特色。

五、结论

本课题针对的是“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问题的痛点和难点,基于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学生的基础能力水平,通过引入企业优质课程教育,确保学生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应用性和前瞻性。以教学做一体,产学研融合,工学交替等方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通过校企的深入合作、专业与行业的广泛交流、师生与行业员工的相互学习,扩大社会影响效益。深化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模式研究,完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强调在专业教学改革中,以就业为导向、岗位工作任务设置为依据,重构、整合、优化课程结构,从“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全面培养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将全方位地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成效。基于学生、企业、学校三方发展需要,旨在实现“三赢”目标。涵盖共性培训、个性培养计划、制度建设、校企文化、品牌、技能体系建设等多方面的专业研究。提出了校企合作要着重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在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方式上、保障制度建设上有了新突破。以期实现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职业化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

[基金项目:校级教改项目“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的研究与实践”(经费指标编号:000302201830)]

参考文献:

[1] 易新河,文益民,陈智勇.我国校企合作研究二十年综述[J].高教论坛,2014(02):36-41.

[2] 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2013.晓瑜.中职学校“双师型”专业教师培养制度体系建设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4.

[3] 徐英辉,申茹.校企共建药学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探索——以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药学专业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9):4-5.

[4] 姜丽.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实践研究[J].中国培训,2016(06):58.

[5] 饶华,刘斌.外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及对江西县域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J],宜春学院学报,2011,33(3):37-39.

[6] 丁金昌,童卫军.高职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创新,2008.

[7] 马成荣.校企合作模式研究,2007.

[8] 张令文,李曼杰,王雪菲,计红芳,毕继才,马汉军.校企协同“四位一体”培养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本科生的模式探索[J].农产品加工,2022(17):122-124.

(作者单位:岭南师范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广东湛江 524043)

[第一作者简介:熊昌定(1979—),男,湖北公安人,岭南师范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硕士,从事食品加工、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内涵式培训基地双师型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推动新时代乐山市县党校内涵式发展
国外住院医师培训基地认证实践的特点与启示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对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证的启示
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
内涵式发展:“育新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7:26:06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7:50:07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5:14:01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企业导报(2016年10期)2016-06-04 12:16:17
大学外语教学中的文化预设与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