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财经素养教育是培养学生财经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财经素养及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政府、高校、家庭、个人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 财经素养教育 研究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016.3;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8-177-02
一、高职院校学生财经素养及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消费缺乏理性规划
经调研可知,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生活费主要来源于父母,基本上用于生活开支之后,所剩不多,但少部分学生能够做到有所节余,并对自己手中的资金作出合理、科学的规划。究其原因,从主观角度看,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学生缺乏科学理财观念,对消费缺乏理性规划,“财商”不高。从客观角度看,学生缺乏理性消费观念也受家庭、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影响。一是家庭教育不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家庭财富规模不断扩大,对于家庭条件较好的家庭,父母对孩子比较宠爱,基本有求必应,养成了小孩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从而消费缺乏规划。二是市场经济的影响。互联网的兴起,人们的消费渠道和习惯都发生了变化,学生消费主要通过线上进行,这给消费带来不同体验,养成了消费支出不理性、缺乏规划的习惯。
(二)学生财经知识积累有所欠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生投资和理财的意识不断提高,他们希望通过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利用手中的闲置资金进行投资和理财,让“钱生钱”,积累投资经验,或提高生活品质。通常的投资方式包括:炒股票、买基金、购买理财产品等,但在投资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并不多见。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主要还是因为对财经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不够,对金融经济方面的知识可能处于一知半解、理解不深的状态,更别说对市场的预测和判断;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财经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些学生倾向于通过让专业人员管理的方式,降低风险,即投资于基金或银行理财产品,交给专业基金经理或理财经理投资,进而降低风险。
(三)学生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意识不高
学生在学校有了自己掌管个人财富的机会,但毕竟在思想成熟度、社会阅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学生对个人财富管理的风险防控认识不到位。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互联网消费贷款兴起,刚好契合当代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学生习惯通过互联网电商平台进行购物,与线下购物不同,线上购物因种类繁多、效率提升,常常会大大激发学生的购买欲望。当学生的购买欲望因资金不足而无法满足时,互联网消费贷款便会“趁虚而入”。学生没有参加工作并取得收入,互联网消费贷款促进了学生借钱满足其消费的欲望,而这种消费支出与学生的家庭条件、收入水平并不匹配。另外,某些互联网消费贷款机构并不正规,里面隐藏着各种诈骗、高利贷等陷阱,风险极高,对涉世未深的学生造成的伤害很大。
(四)学校对财经素养教育不够重视
学生的财经素养教育不够重视,没有把财经素养教育摆在突出的位置。表现在:一是在课程建设上投入的精力不够。没有设立独立的财经素养课程,往往仅在其他相关课程中带过财经素养内容。二是专业教师团队建设不足。对财经素养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做得不够,在财经素养专任教师的安排,以及教师的工作目标、考核激励、薪酬待遇等方面仍不够深入。对财经素养专任教师的培养投入不多。三是对财经素养教育成果运用不够。虽然对学生开展了财经素养教育,但对教育后成果运用做的不多。如,在实际操作、实践方面,为学生建立相应实践锻炼平台、系统、机制上,仍有较大差距。
二、强化高职院校学生财经素养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政府主导职能,加强制度建设和宣传引导
1.完善财经素养教育相关政策。政府应主动介入,发挥管理职能,通过建立完善的金融业法律法规,规范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小贷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从业行为,营造公平、安全、稳定的金融市场,进而规范引导公众特别是学生的财经素养提升。要加大监管和督导力度,对银行、保险公司、小贷公司实行一视同仁的监管,尤其是不能放松对小贷公司的监管,切实整治金融乱象。强化对金融机构推出的产品的审查,坚决杜绝不符合政策规定的金融产品进入市场。强化金融机构从业资质审查,规范金融机构从业行为,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强化金融从业人员准入管理和行为规范,防范因从业人员道德风险引发对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侵害行为。要注重对未成年人、在校学生等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和无稳定收入人群的保护,坚决防范金融机构为自身利益向该群体进行不正当的宣传引导,向其发放与其认知、收入不相匹配的贷款。
2.强化财经素养宣传教育。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强化财经素养方面的宣传教育,引导金融消费者形成正确的投资观、理财观、消费观、借贷观。要组织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教育集中宣传“进校园”活动,就与学生群体金融消费相关的知识进行宣传和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倡导理性消费、理性投资、合理借贷。组织开展金融知识竞赛活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避免陷入高消费、高利贷等陷阱。
(二)发挥高校资源优势,提升财经素养教育成效
1.加强财经素养课程开发和建设。高职院校要重视学生的财经素养教育,做好课程的开发和推广应用。一是开发课程。要围绕学生的实际,编写相关课程,内容要深入浅出,符合国家实际和学生实际需求。要理论和实操相结合,便于学生的学习掌握和吸收转化。二是搭建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应将财经素养相关课程纳入必修课程当中,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同时,要做好课程开设的结果评估,以便随时调整授课方向和课程计划。三是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财经素养课程不能只讲授枯燥的金融知识理论,还要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知识竞赛和实操比赛等方式,推动学生深入掌握相关知识,并内化为自身的技能。
2.开展财经素养教育实践活动。高职院校要着眼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创造财富的能力,开展形式多样的财经素养教育实践活动。一是组建财经素养学生社团。鼓励学生会组建财经素养社团,吸引有兴趣的学生加入,开展丰富多彩的财经素养学习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财经素养。二是开展财经知识大赛。学校举办财经知识大赛,提升学生在财经领域的兴趣,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并学有所成。三是举办财经素养实践竞赛。举办创业挑战赛、投资竞赛等,让学生开展“沉浸式”学习,并开展实操,在竞赛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财经素养和知识运用能力。四是组织开展实践锻炼。与校内外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每年组织学生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让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学习财经知识和技能,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3.加强财经素养师资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对财经素养教育成败至关重要,好的教师队伍会推动财经素养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学校要加大财经素养专业教师团队的培养投入,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师资队伍。一是加大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制定专门的方案和措施,做好专业教师的选拔聘用、培养使用。要明确教师的工作目标、工作职责、职级待遇,加强对教师的教育管理,建立强大的财经素养教师队伍人才库,加强考核激励,实行动态调整。二是做好专任教师的教育培训。要推动教师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知识库。要定期举办专任教师技能培训,采用经验交流、实践锻炼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
(三)发挥家庭教育作用,营造良好氛围
1.重视家庭财经教育。学生财经素养的提升,离不开学校的培养,同样也离不开家庭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老师。父母与孩子在家庭中共同生活,家庭的氛围,父母的习惯对孩子的财经素养的萌芽和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家庭要发挥好教育孩子的重要作用,从小培养孩子的价值观、金钱观、理财观。父母要做到言传身教,通过耳濡目染,孩子的财商会得到启蒙和培养。在家庭良好教育的基础上,孩子进入学校接受系统、专业的学习和训练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创造家庭财经素养氛围。家庭的氛围对孩子财经素养提升非常重要,父母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财经素养。一是多交流。要多跟孩子交流财经方面的小知识、小故事,培养孩子的财经观念。二是做榜样。父母在生活中要以身作则,首先自己要树立良好的金钱观、消费观、投资观、金融观,然后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的认知和行为。三是多实践。要引导孩子参与家庭的金钱管理活动,教会孩子理财,提升孩子的财经素养。孩子在生活中参与家务,可给予一定的劳动报酬,教会孩子形成“多劳多得”的观念,杜绝“不劳而获”的思想。教会孩子要做到勤俭节约,精打细算,反对大手大脚,铺张浪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观。
(四)增强个体主动性,积极践行财经素养自我提升
1.主动拓展财经知识范围。作为学生,要有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是要认真学习书本知识。学生要认真学习财经课程相关内容,钻研书本知识,掌握学校和老师传授的财经理论知识。同时,要勤学善思,自己开动脑筋,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二是要积极学习课外知识。学生不能仅学习学校和老师教的内容,还要加强课外学习。利用好学校图书馆和网络上的学习渠道,积极汲取课外知识,不断扩大自己的学习范围,扩大视野,积累知识和技能。
2.积极提升财经应用能力。学生的财经素养的高低体现在财经应用能力上,理论学习是基础,知识的运用和产出才是最终目的。一是培养理性消费能力。理性消费能力是学生财经素养的重要体现,要在财经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过程中,养成理性的消费习惯。理性的消费能力简单来说就是要量入为出,消费要以收入水平为基础,不能有超出收入水平的高消费,更不能借贷消费。二是培养投资理财能力。投资理财能力是学生财经素养方面的核心能力,有了一定的积蓄,就要做出合理规划,充分利用自己财经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的投资理财,让“钱生钱”,不断扩大财富积累,实现资产增值。三是树立风险意识。学生要在财经活动中,牢固树立风险意识,树牢底线思维,对财经活动中可能产生的资金损失风险做好评估和预测,做到心中有数。不能只关注收益,不顾及风险,这样必然陷入非理性消费、投资、理财的陷阱。
3.树立正确的财经态度。树立正确的财经态度是提升学生财经素养的必然要求,只有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才能养成良好的财经习惯和理念。一要树立理性客观的财经态度。学生作为在互联网经济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接受新鲜事物,购买需要的商品渠道比以前大得多,这就会让学生面对巨大的诱惑。在消费过程中,时刻牢记自己的资金实力至关重要,避免掉入非理性消费的深渊。二要树立公平正义的财经态度。学生在接受财经教育、提升财经素养过程中,要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财经态度。要坚持有付出才有回报、风险收益匹配、“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公平正义的财经态度。不能想着通过非正常、非合法的手段谋取钱财,也不能幻想着天上掉下馅饼,而不去努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改变高职院校学生消费缺乏理性规划、财经知识积累有所欠缺等问题,需要政府、高校、家庭、个人等各方力量全面配合,才能更好更快地提高学生财经素养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财经素养价值观。
[资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专项课题《家、校、社三方联动推进高职院校财经素养教育的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22ZJY2444)。]
参考文献:
[1] 苏凇,龚诗阳,龚江辉.中国居民财经素养:基于全国实地抽样调查的现状分析与理论探索[J].国际金融研究,2023(02):14-24.DOI:10.16475/j.cnki.1006-1029.2023.02.002.
[2] 尚运生.提升全民财经素养的几个着力点[J].人民论坛,2020(15):108-109.
[3] 梁建茵.大学生财经素养教育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2(08):185-188.
[4] 罗茜.高质量教育背景下大学生财经素养教育探究[J].广西经济,2023,41(02):128-132.
(作者单位:北海职业学院 广西北海 536009)
[作者简介:吴亮莹(1988—),女,汉族,广西北海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
(责编:赵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