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统计学专业实践能力提升路径探析

2024-08-23 00:00:00陈健利
经济师 2024年8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提升路径实践能力

摘 要: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培养具有数据收集与处理、分析与建模、挖掘与开发等实践能力的经济统计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能够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文章以贵州黔南经济学院为例,从实践教学资源、课程体系等方面分析了经济统计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瓶颈;提出创新性的OBE教学理念、师资队伍的建设、实践基地的拓展、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等提升经济统计学实践能力的路径;提出利用现代化、信息化的辅助教学平台提高实践教学效率;以新的教学模式,用经济发展的真实数据做案例,使理论课与实践课相互融合。

关键词:实践能力 提升路径 经济统计学 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F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8-162-02

一、引言

贵州依托大数据先行优势,持续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深入实施“万企融合”行动,以数字技术赋能高质量发展。数据资源作为数字经济的关键要素,对数据的获取、预处理、分析及应用的相关技术及能力至关重要。在贵州省数字经济主体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的形势下,对能处理数据信息的经济统计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对其实践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坐落于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的贵州黔南经济学院,是一所以学生为本、以教育教学工作为核心,秉承“上善若水、博学明德”的校训,加快建设成为省内一流、西部知名、全国有影响、经管特色鲜明、商科优势突出、服务民族经济的有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统计学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数据统计和分析的专业理论、能够使用统计软件对民族经济进行分析及预测的应用型人才。

因此,在经济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探析提升实践能力的路径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经济统计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路径分析

(一)实践能力的内涵

实践能力是指在专业理论的指导下,有方法、有目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

1.专业基本技能。该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经济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框架,能运用统计分析工具对实际问题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

2.职业岗位技能。实践能力与数据分析岗位密切相关,需要具备分析、挖掘数据的技能,进而推测经济问题存在的内在数量规律。

3.专业创新技能。在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及岗位技能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发展的需求及规律,利用一定的科研成果,对所从事的工作进行合理的变革,高效、科学地解决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二)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的瓶颈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数字经济的发展,实践能力的培养存在一些不足。

1.理论滞后。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部分教师无实践经验,在承担繁重教学与科研任务的同时,没精力参与实践工作;部分教师与经济发展脱节、重视理论讲解,忽视专业前沿科技及人才需求的变革;导致培养的学生无法满足相关岗位的需求。另外,知识理论本身就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2.缺少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需要配套的硬软件设备及专业的师资团队做支撑,产教融合项目做平台。由于经费、资源匮乏等原因,许多院校缺少专业前沿发展的配套设备;只是重视课程建设,缺少实践基地及综合性、创新性的项目,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

3.实践流于形式,缺乏创新。实践教学一般要结合多学科的系统理论,通过对综合性项目的研究,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但许多院校只是以分析试题库中的相关问题为主,流于形式。

(三)实践能力培养的路径

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举措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教学理念。科学、有效的教学理念是教育教学发展的指示牌,OBE教学理念[2]与实践教学的融合以提升应用能力为核心的经济统计学专业。实践能力的评估需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分析和解决问题及应变能力;上机操作、案例分析、实际调查研究等方面的成绩;获取相关资格证书、专利及各类竞赛的获奖情况;主持或参与的科研或工程项目及创新创业等各方面的综合量化[3]。正确的实践能力评估方法有助于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待遇,做到“留得住,引得进”。鼓励校内教师到企业挂职、考取社会实践性的证书等;引进政府、企业人才到高校做实践教育指导[4]。

3.建设实践基地。实践基地是实践教学开展的基地,学生锻炼实践能力的培养皿,实践基地的建设与拓展在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设校外实践基地;提升产学研协同育人能力;完善产学研三方利益的共享机制,形成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

4.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经济统计学专业的理论教学内容较多,调整实践教学课时的难度较大。因此,结合人才培养的特点,建立课程内外与实践相结合的、可行性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实践教学体系贯穿于培养方案的各个课程模块[5],通过课赛证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渐近展开,逐步提高学生的统计调查和数据分析能力。

5.做好课程建设。以“金课”建设为依托,为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和理论支撑。根据经济发展的真实数据编写、调整并及时更新实践案例集;提前制定详尽的实践指导手册。利用慕课、雨课堂、爱课堂等现代化、信息化的辅助教学平台[6]及翻转课堂、体验式、情景式等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的形式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练习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

三、贵州黔南经济学院经济统计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路径分析

(一)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资源匮乏。贵州黔南经济学院于2019年开始招收经济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主要融合贵州财经大学的丰富资源进行教学和实践,自有的实践教学资源比较匮乏。一是缺乏经验丰富的师资。专职教师的流动性大,缺少“双师双能型”的教师。该专业75%的教师刚研究生毕业,实践经验不足;青年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钻研教材进行备课、磨课,没有精力和途径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二是缺乏实践基地及项目。由于学生安全及经费限制问题,无法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校外实习;同时,缺少与专业相符的实践基地及校企合作项目。学生只是在学校实训室内进行侧重于验证性的实践;在以大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时代,这些案例略显简单、陈旧,达不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效果。

2.实践教学体系不具有特色。经济统计学专业是新办专业,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特色不鲜明,没有体现地方性高校人才培养的规律。一是课程结构不合理。以实践教学为主的专业能力课程占31.36%,大部分设置在大三;以理论教学为主的通识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设置在大一、大二,共占65.09%。因此,培养应用能力的课程占比偏低,实践教学的课时相对较少。在专业能力课程模块中,统计建模、市场调查与分析及数据库应用等课程以选修的形式存在;缺少与大数据应用及数字经济相关的课程,无法满足培养立足贵州发展、服务民族经济的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二是教学模式单一。专业课程内容较多,课时相对较少,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满堂灌”的现象,导致课堂信息量大,部分学生学习效果不佳[7]。

青年教师经验不足,不能有效地整合综合性的案例或项目,缺少具有专业特色、贴近经济生活的实际案例;以简单的数据处理作为实践内容,流于形式。部分教师不熟悉数字经济发展的前沿技术,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提升实践能力的举措

结合学校的办学特点及专业现状,针对提升实践能力的举措提出以下观点。

1.OBE实践教学理念。通过学生的调查分析报告、小组答辩、职业证书及竞赛获奖情况等各类成果对实践教学的水平进行综合评价。鼓励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统计建模、市场调查分析及数据挖掘等各类比赛,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标。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把教师的科研论文与课题、指导学生参加比赛的获奖、社会实践性的证书等加入绩效考核中。

2.加强师资培训。要求教师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不断更新、完善知识体系;掌握现代化、信息化及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积极进行学术活动,提高科研水平;掌握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关注教师的个人成长,将职业规划、教学及科研团队建设等加入师资培养的发展计划,促进教师职称与学历的合理晋升;提供教师实践平台,组织教师参与程序语言、大数据分析及数据挖掘等专题培训;逐步推进“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学生实践能力提升。

3.重视实践基地建设。在学校创新创业基地成立市场调查中心,组织学生开展统计调查项目并参与社会统计调查;通过各种途径与统计局及大数据企业建立统计调查、数据挖掘与分析等实践基地,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把基层作为最大的实践基地,积极参与农村现代化建设。

4.优化课程建设,重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要贯穿于每个学期的各个课程,真正做到“理实结合”。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结合专业的特点,加强各类竞赛、社会实践,做到“理论教学案例化,课堂教学实践化”。在进行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以合适的案例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统计软件的应用、经济统计等;从调查设计到分析报告的全过程对学生进行指导,并进一步完善、修改实践训练中的优秀分析报告,形成学术论文或参赛作品。

四、结论

根据学校经济统计学专业的特点,提出了提升实践能力的路径:以OBE教学理念,重视实践教学成果;利用现代化、信息化的辅助教学平台提高实践教学效率;以新课改中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会自学理论知识;通过开展实践课来加深学生对理论课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形成理论课与实践课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

社会经济的发展正面临着瞬息万变的挑战与机遇,要培养出服务经济发展的创新型应用人才,经济统计学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路径也在不断调整。

[课题:本文系贵州黔南经济学院校级课题“经济统计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研究”(课题编号:2023JG002)。]

参考文献:

[1] 张慧.经济统计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经济与管理科学,2015(39):297.

[2] 徐立,韩瑞文.提升应用能力为核心的统计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1(08):130-131+136.

[3] 徐耸,吕辉.应用统计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构成要素与评估[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4,35(02):52-53+56.

[4] 华欢欢,吴杨.统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基于实践能力提升的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15(04):111-114.

[5] 胡桂开.服务“双创”能力培养的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应用——以东华理工大学为例[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2):178-181.

[6] 王砚羽,钟聪颖.以学术和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经管类应用统计学教改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21):179-180.

[7] 冯金丽.财经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基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视角[J].对外经贸,2013(12):145-146.

(作者单位:贵州黔南经济学院 贵州黔南 558000)

[作者简介:陈健利(1990—),女,汉族,河南清丰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统计、博弈论及其应用。]

(责编:赵毅)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体系提升路径实践能力
“互联网+”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成才之路(2016年35期)2016-12-12 11:42:54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结构与提升路径
以就业为导向的汽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究
价值工程(2016年31期)2016-12-03 00:20:39
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市场营销专业小学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40期)2016-11-28 04:33:20
大学生就业质量的现状及提升路径
商情(2016年39期)2016-11-21 09:54:20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
探讨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路径
科技资讯(2016年19期)2016-11-15 10:19:30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36:54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0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