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学的预算绩效指标是项目建设的指引,能够保障项目按照既定目标完成的同时,最大化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目标的完成,则是确保高校年度计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圆满完成的基本条件。因此,项目支出绩效指标的设置在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中都显得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分析当前高校项目支出绩效指标设置存在的问题,提出绩效指标设置思路。以改善办学条件项目为例,建议通过加强业财融合、强化指标设置审核、精细化开展绩效评价、完善总结反馈机制等方式,从事前、事中、事后多角度优化项目支出绩效指标设置,从而促进高校项目支出绩效指标设置不断完善、进一步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关键词:高校 项目管理 预算绩效管理 绩效指标设置
中图分类号:F233;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8-062-02
一、绩效指标管理相关要求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要求强化绩效目标管理,应将绩效目标与预算同步批复下达。此后,随着全面落实预算绩效管理,关于预算绩效目标和指标的管理规定也日趋完善。2020年3月2日,财政部发布了《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财预〔2020〕10号),要求项目实施部门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体系,对项目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和公平性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和评判,提高财政资源使用效益。2021年8月18日,财政部印发了《中央部门项目支出核心绩效目标和指标设置及取值指引(试行)》(财预〔2021〕101号),规范了项目绩效目标和指标设置的思路、原则,并对绩效指标设置的结构、取值来源、完成值填报和赋分等提出了明确要求,进一步提高了绩效目标和指标设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
二、绩效指标设置对于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绩效指标的选取,是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
绩效指标反映了项目实施的预期绩效,也是项目绩效评价的抓手和切入点,因此绩效指标的选取在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胡志勇、王泽彩(2020)指出,在预算管理的全方位闭环管理体系中,绩效指标是其中的核心部分,对于解决信息不对称和提高资金分配与使用效率起到关键作用。魏蓉、顾国庆(2023)指出,选取绩效指标,既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步骤,也是整个过程的难点。
(二)科学设定绩效指标,有助于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和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选定科学合理的绩效指标,将会引导项目按照目标完成,对学校发展规划的完成和资金使用效益起到促进作用。魏蓉、顾国庆(2023)指出,合理设定绩效指标并对其进行评价,是促进高等学校事业发展和上级部门监督考察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孙喆、顾芳(2020)指出,建立良好的绩效指标体系,有助于高校优化资源配置和资金管理水平,提升纵深发展能力,同时优化支出结构。
三、高校项目支出绩效指标设置现状及问题
(一)绩效指标的科学性与系统性不足
张帅帅(2019)提出,关键绩效指标应该根据战略指标和年度计划来设计确定。赵金娃(2021)指出,绩效管理体系应与学校发展规划进行融合,通过预算绩效体系确保事业发展规划的实现并不断优化发展目标。绩效目标和指标应该是由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年度计划等分解形成的,具有自上而下的系统性和自下而上的科学性。但是目前大部分项目年度目标和指标的设置仅从项目本身出发,多为项目内容的具体描述,科学性、系统性、规划性不强,项目指标未能充分体现项目建设方向、部门及学校中长期整体建设规划,不能发挥绩效指标对项目建设的引导性功能。
(二)单个绩效指标与项目整体目标的关联度不够
周海泉(2021)指出,目前绩效指标的设立存在与预算绩效目标脱节的现象。唐伟(2020)指出,绩效指标应该是对绩效目标的细化分解与量化描述,指标与目标有对应关系。但是由于项目绩效指标设定部门对项目绩效、各类指标的内涵及关联关系理解不到位,大部分项目绩效指标的设置是源于指标模板,在模板中挑选本项目涉及的相关指标填列,部分项目选取的绩效指标普遍适用于类似项目,导致单个项目的绩效指标与项目大类建设目标关联度不高,不能充分体现特定项目建设内容和项目特点。
(三)项目绩效指标详略程度不一
张晓杰(2021)指出,项目绩效指标存在概括性不高的问题,出现有的指标过多,有的指标不足的现象。部分项目资金涉及范围较广,绩效指标缺乏归纳整合,采用全部罗列的方式填报,单个项目绩效指标多达30~40个,仅产出指标中的数量指标就近20个,指标数量过多,缺乏整体性;部分项目绩效指标过于简略,指标数量较少,甚至难以满足绩效目标表基本结构要求,或多为描述性的定性指标,缺乏具体的、可衡量的定量指标,项目完成后,难以对照设定的绩效指标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四)具体绩效指标值的设定缺乏有效的指导和规范的参照标准
赵金娃(2021)指出,项目设置的绩效指标应具备可操作性和可比性,便于统计和对比。马蔡琛、陈蕾宇(2019)指出,预算指标体系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内容规范性和统一性有待提高、指标标准的确定还需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成本指标由于缺乏科学的参照依据,因此成本节约率等指标值设置较为随意,易出现设定值过低的现象;产出指标中的数量指标,如设备购置数量、修缮面积等指标值的设置不够精细,多为粗略测算,经常出现与最终项目实际成果偏差较大的情况,影响绩效评价水平;效益类指标设置较为宽泛,直观反映项目预算成效的指标较少,多为定性指标,难以精准反映资金使用效益,更难以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客观评价。
四、高校项目支出绩效指标设置方案
(一)项目支出绩效指标设置思路
科学的项目支出绩效指标应该通过学校发展规划、年度计划、部门年度任务、项目绩效目标逐层分解的方式选取和设置,确保实施的项目与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的关联性,保障项目资金最大化发挥使用效益。
自上而下来看,学校发展规划对绩效指标的设置应该具有系统指导性。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先分解为学校各个年度的发展计划,再由学校年度发展计划分解为各个部门的年度工作任务,部门年度工作任务将通过不同的项目实施来完成,由此在确定了各个项目绩效目标的基础上,分解形成确保达到目标所应该完成的若干指标。
自下而上来看,所有项目的绩效指标汇总起来将对学校发展规划的完成形成推动和促进作用。单个项目逐一完成相应的绩效指标,汇总达到了项目预期目标,部门多个项目目标的实现合力确保部门年度工作任务完成,所有部门年度任务的落实共同完成学校年度计划,最终保障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顺利实现。
(二)改善办学条件项目绩效指标设置方案
1.改善办学条件项目特点。改善办学条件项目由若干个子项目组成,一般由学校负责基础建设、资产管理、教学资源管理、信息建设等部门负责实施。项目涉及高校房屋建筑物修缮、基础设施改造、教学科研设备购置、建设项目配套工程等与教学科研相关的方方面面。因此合理设置改善办学条件项目绩效指标,确保项目按照既定目标完成,对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2.改善办学条件项目支出绩效指标设置方案。首先,从学校五年发展规划中涉及办学条件的建设内容入手,如未来5年内需要完成的教学科研建筑物修缮、校园基础设施改造、需要增加的教学资源和待完善信息系统建设等。将这部分规划内容按照轻重缓急、项目实施周期等因素分年度形成年度建设计划,如每个年度完成20%~30%的规划内容,再根据各个部门所归口管理的范围,分解相关部门年度任务,如修缮管理部门负责完成年度N个建筑物修缮及基础设施改造类项目、教学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将教学资源数量提升T%、信息化管理部门需要完善和更新M个信息系统等。各个归口管理部门以完成部门年度任务为导向,确定年度内所需实施的子项目。
具体指标的选取和指标值设定方面,在每个子项目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分析细化若干子目标,形成项目建设任务清单,由此选取能够直接反映建设效果和效益的成本、产出、效益和满意度情况的具体指标。选取的指标应该在保障完整反映项目建设目标的同时,具备代表性和总结性,确保指标详略得当。以房屋修缮类项目为例,在确定具体修缮楼宇后,通过参考历史经验、行业标准等确定工程建设成本节约率指标,结合项目实施的内容和拟采用的工艺确定对社会和生态的影响等指标;根据建筑物图纸、实地勘察等情况,精细测算计划完成的面积等,由此确定产出指标中的数量指标,如修缮面积、修缮楼宇数量等;结合工程管理经验和项目实际情况,根据预期的工程建设难度等情况,确定验收通过率等质量指标;详细规划工程周期和施工计划,确定工程按时完工率等时效指标;根据建筑物发挥的作用、预期的使用年限、工程工艺因素等确定楼宇发挥作用年限、对教学科研条件改善程度、对校园生态环保节能的贡献情况等效益指标;结合对师生需求的预期满足程度和施工可能对师生学习、生活、工作的影响等因素设置师生满意度指标。
五、高校项目支出绩效指标设置优化建议
结合当前高校项目支出绩效指标设置存在的问题,根据绩效指标设置思路,参考改善办学条件项目支出绩效指标设置方案,建议通过加强业财融合、强化指标设置审核、精细化开展绩效评价、完善总结反馈机制等方式,从事前、事中、事后多角度优化项目支出绩效指标设置,从而提高绩效指标与学校发展规划的关联性,确保项目绩效指标对项目建设的引导作用,切实促进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升。
(一)加强业财融合,提高立项时期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应深入落实业财融合理念,按照以服务学校发展规划为总体指引,通过加强实地勘察、搭建良好的部门间沟通平台、提高部门的业务工作与预算绩效管理的融合度等方式,提升立项时期绩效管理水平。按照服务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中期及长期建设规划,以此作为项目立项依据,逐步细化项目绩效目标并设定具体绩效指标,从而提升绩效指标设置的系统性、科学性以及与学校发展规划的关联性。
(二)强化审核,提升项目绩效指标设置合理性
项目申报完成后,应进一步强化对项目绩效目标和指标的审核。综合考虑项目的实施对年度目标和学校发展规划的促进作用,确保绩效指标的设定和资金支持方向与学校发展规划双匹配。根据各项指标值设定依据和支撑材料,有针对性地进行逐一审核和修改。通过审核单个指标与项目建设目标是否相关以确保指标选取的科学性;通过审核项目建设总体目标是否都能找到相应的指标支撑,以确保指标选取的完整性;结合行业标准和历史经验审核指标值设置情况,确保指标值的适当性。
(三)细化评价方案,提高项目绩效评价质量
在项目实施结束后,采取总结梳理项目实施成效、统计项目实施成果、满意度调查等形式,逐项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对各项目的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精细化评价:对定量指标的完成值进行复核,在评价指标值完成程度的同时,通过比较完成值与预期指标值的偏差程度,对相应指标值设定的合理性进行考核;对定性指标的完成情况采用专家打分、集体评价等形式进行评价,确保绩效评价客观、准确。将预期指标值设置的合理性、指标详略程度等情况纳入评价范围,评价项目完成情况的同时,客观反映绩效指标设置水平。
(四)优化机制,搭建良好绩效管理反馈平台
充分总结项目从立项、实施到绩效评价的经验,加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结合项目绩效评价结果,深入分析各类项目指标值完成情况,从而形成各类指标取值参照依据,为下一个周期的绩效指标选取和预期值设定总结经验。制定不同类型项目绩效指标设置指南,建立良好的绩效反馈机制,及时交流绩效管理经验,逐步完善绩效指标体系,促进项目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EB/OL].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8/content_5331957.htm.
[2] 胡志勇,王泽彩.预算绩效指标体系构建的标准及其应用[J].经济纵横,2020(12):92-99.
[3] 魏蓉,顾国庆.院校两级管理模式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探究[J].终身教育研究,2023(01):80-85.
[4] 孙喆,顾芳.高校预算绩效指标体系研究与实践[J].营销界,2020(44):187-188.
[5] 张帅帅.高校预算绩效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商业会计,2019(12):92-94.
[6] 赵金娃.高等学校预算绩效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审计与会计,2021(05):40-41.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财务处 北京 100081)
(责编:廉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