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3年10月出版的《湖南: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一书,是一本讲湖南故事的经典好书,该书由郑佳明担任主编,陈先枢、周建刚担任副主编。今年4月,我从北京到湖南邵阳参加纪念魏源诞辰二百三十周年读书会活动期间,郑佳明教授送我此书,书的装帧和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我爱不释手,连夜拜读,还没有回到北京,就读完了。我生在湖南,长在湖南,曾有三十三年工作在湖南,读了此书,我更加了解湖南、热爱湖南,颇有“此生有幸是湖南人”的感叹。
讲湖南故事的书很多,既有中国人写的,也有外国人写的,我自己读过不少,在我读过的所有讲湖南故事的书中,我认为《湖南: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一书写得最好,不愧是一本讲湖南故事的经典好书。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本书是视角新颖之作。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以文化和文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又相互区别的视角,从讲文化入手,到讲文明收笔,既概述了湖南的过去,也描绘了湖南的现在,还展望了湖南的未来。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态和基础形式,文化把一个个国家、一个个民族区分开来,体现了人类生存发展中的差异性,该书第二章讲述的祭祀湖神、南岳进香、赶庙会、土家族哭嫁等湖南习俗,第三章讲述的湘绣、浏阳菊花石雕、棕编、花鼓戏、零陵渔鼓、铜官窑等湖南艺术,把湖南之所以是湖南的独特文化现象讲得一清二楚。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和高级形式,文明体现的则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趋同性。该书第六章讲述的湖南精神,毫无疑问同人类整体文明中的价值是相同、相通的。该书通过屈原与《离骚》的故事,讲了湖南人忧国爱民的精神;通过别开生面的思想家王夫之的故事,讲了湖南人求真务实的精神;通过雷锋的故事,讲了湖南人甘于奉献的精神……显而易见,所有这些故事彰显出来的湖南精神价值,同人类文明的共同价值是一致的。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不主张忧国爱民,没有一个民族不主张求真务实,没有一个社会不主张甘于奉献。二是作者从中外文化、文明互鉴互促的视角来讲湖南故事,最典型的例子是湘雅医院的百年传奇故事。湘,指的是湖南;雅,指的是美国耶鲁大学的雅礼协会。可以说,湘、雅这两个字排列在一起,巧妙地展示、诠释了中外合作、互利互赢的要义。读《湖南: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这本书,了解湘雅医院从创立到发展再到辉煌的百年之路,了解在湘雅医院的历史上,曾出现了一批传播和发展中国现代医学火种的代表性人物,例如被称为世界“衣原体之父”的汤飞凡、被誉为中国儿科界一代宗师的高镜朗、被誉为中国消化病学奠基人的张孝骞等,读者不难理解,西风东渐曾极大地影响了湖南的发展,今天的中国不能关起门来搞现代化。
这本书是精雕细刻之作。讲湖南故事难,讲好湖南故事更难。为什么呢?因为湖南是中国的文化重镇、理学之乡,湖南的风土人情太有特色了,炎帝陵、舜帝陵、马王堆、张家界等,遐迩闻名。特别是湖南是中国最出人才的省份之一,“一部中国近代史,半部由湘人写就”。我是职业外交官,所以,我要特别说一说,中国近代以来的外交史,也是“半部由湘人写就”。近代以来第一个外交思想家魏源,中国第一任驻外公使郭嵩焘,洋务运动的发起者和洋务外交第一人曾国藩,最早推动台湾建省、担任总理衙门行走的实力外交家左宗棠,通过谈判争回部分主权的“虎口索食第一人”曾纪泽,中国近代意义上的第一任外交部长、晚清外务部尚书瞿鸿禨,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第一任外交部长、武昌起义后成立的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外交部长胡瑛,中国第一任常驻联合国代表和第一个近代外交史学家蒋廷黻,二战期间拯救犹太人最多的外交家何凤山,新中国第一批出使外国的将军大使袁仲贤、耿飚,叩开世界贸易组织大门的经济外交家龙永图,特别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人毛泽东,都来自湖南。三湘四水这一块神奇的热土孕育出了一批有胆有识、有勇有谋、有文有武、有棱有角的外交人物,湖南外交家群体是一个色彩斑斓、各具特色、才华横溢、彪炳千秋的群体。因此,讲湖南故事确实不容易。但《湖南: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这本书,框架简约,提纲醒目,条分缕析,逻辑分明,文笔流畅,确实令我爱不释手。
这本书是装帧精美之作。此书不仅内容精彩,而且装帧也极为讲究,彩色印刷,图文并茂,赏心悦目,人见人爱。
这本书是名家联手之作。担任主编的郑佳明毕业于北京大学,是典型的专家、学者型官员,现为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曾担任中共湖南省委外宣办主任、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主任、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湖南省社科联委员会主席等,著有《湖南城市史》《长沙历史文化丛书》等著作。他总监制的《雍正王朝》,总策划的《走向共和》《恰同学少年》电视剧,使他名扬海内外。2013年,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安排他和唐浩明到欧美国家巡回报告,专门讲中国故事,我时任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亲眼见证他的演讲在旧金山侨界产生了轰动性的影响。副主编陈先枢,家学渊源深厚,是清代史志学家陈运溶之后,系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长沙学院特聘教授、湖南省地方志编纂院智库专家等,多年从事湖湘文化和湖南地方史的研究,致力于历史文化遗产的调研与保护工作。著有《湖南老街》《湖南古镇》《湖南老商号》《长沙经贸史记》《长沙历史街巷寻综》《诗话长沙》《访古湖湘集》等百多本图书。副主编周建刚,教授、哲学博士,是安徽大学徽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院研究员,长期研究湖湘文化,曾任湖南科技学院国学研究院研究员、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三位名家通力合作,写出了《湖南: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这本书,用中、英两种文字同时出版,一经问世,就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