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及反思

2024-08-21 00:00:00陆丽萍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4年7期
关键词:刘姥姥大观园贾府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了解《刘姥姥进大观园》的主要内容,把握刘姥姥的性格特点,并探究刘姥姥这一人物在《红楼梦》中的作用。

2.激发学生对经典名著的热爱,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教学流程】

一、引导学生梳理情节,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古典小说《红楼梦》的节选《刘姥姥进大观园》。看到这标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刘姥姥是什么人?大观园是什么地方?

生:刘姥姥为什么进大观园?她进大观园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

师:带着一连串问题,我们来了解文本情节。

屏显: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了解小说情节,并尝试用一个词概括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件事。

句式为:刘姥姥进大观园—— " " " " " " 。

(生默读课文。)

生:刘姥姥进大观园——洋相百出、大开眼界、没有底线。

师:你们觉得这三个词如何?

生:我觉得前两个词用得恰当,最后一个词好像不太恰当。

生:刘姥姥无限降低身份,甚至扮演老母猪。所以,我觉得是没有底线的。

生:我觉得“没有底线”用得恰当。我概括的是粗鄙不堪。

生:我觉得还可以用“笑剧”来概括,因为整个事件中充满着“笑”。

师:大家或从刘姥姥的角度,或从他人的角度进行概括,各有所得。

二、引导学生欣赏“笑剧”,细观人物

师:这场“笑剧”,凤姐和鸳鸯是导演,有意策划,精心设计;刘姥姥是主角,积极配合,卖力“表演”,滑稽搞笑;贾母等人则是配角兼观众。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刘姥姥吧。

屏显: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思考:这场“笑剧”缘何而起?“主角”刘姥姥有哪些令人发笑之处?选择一至两处,分析她具有怎样的特点。

(生浏览课文并思考。)

生:这场“笑剧”的缘由是大家要拿刘姥姥“取个笑儿”,“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

师:有哪些令人发笑之处呢?

生:“刘姥姥见了,说道:‘这个叉巴子,比我们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拿的动他?’”,说得众人都笑起来。

师:刘姥姥说了这句话,众人都笑起来。可现在同学们没有笑起来,你能再读一次吗?

(生带着感情读,但几乎无人笑。)

师:你见过铁锨吧?

生:见过。家里用来给花松土的。

师:那是迷你型的,刘姥姥说的铁锨是干农活用的。那“叉巴子”是什么?

生:没见过。

师:类似于八戒的钉耙。将齿的长度延长,铁制材料变成竹制或木制的,就成叉巴子了,往往用于堆、聚碎草之类。刘姥姥口中的“叉巴子”是什么?

生:筷子。

师:轻吗?

生:不轻。是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所以很重。

师:贾府的奢华可见一斑。曹雪芹是江苏人,我们能不能试着用咱们的方言读一读?方言是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傲娇一点,可以吗?

(生大胆用方言读,众笑。)

师:刘姥姥定然也如这位同学,用方言讲了这句话,所以“众人都笑起来”了。你可以看出刘姥姥是怎样的人?

生:她是一个很俗气、很接地气的农村妇女。

师:还有谁来说说令人发笑之处?

生:我认为可笑之处是“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筷子要亲自去拣,早有地下的人拣出去了。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个响声儿就没了!’”。

师:这位同学读得怎样?

生:她读得很好。重读了“闹”“撮”“伸”这几个动词,刘姥姥的话读得很生动。

师:采访一下这位同学,你为什么这样处理?

生:刘姥姥从没有吃过鸽子蛋,鸽子蛋很滑,她很小心地,又很着急地夹,但仍然没有成功地夹起来。所以读后面的语言描写时,就要读出老奶奶不小心浪费了东西时的惋惜。我奶奶平时就是这样的。

师:联系真实的生活情境,你已经全身心投入阅读了。小心谨慎、憨态可掬、节约质朴的刘姥姥形象跃然眼前。

生:我觉得她还是一个世故圆滑的人。她的叹息赢得了贾府的同情票。

师:刘姥姥知道自己是被人“取乐儿”的吗?

生:知道,最后一小节有“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

师:如果有人拿你取乐,你愿意配合吗?

生:不愿意,太难堪了。

师:我也这么想的。那刘姥姥为什么愿意?

(生讨论。)

生:她为了得到更多的帮助,可谓能屈能伸。

生:也是来向王熙凤表达感谢、报恩的,她希望帮助王熙凤讨得老太太欢心。

师:凤姐说“咱们今儿也得了个女清客了”。刘姥姥与贾政身边的清客一样吗?

生:不一样。刘姥姥保持着农妇本色;而贾政身边的清客虚伪又卑微,撑着文人的面子,又无法保全文人风骨,是非常尴尬的、恶心的形象。

(屏显刘姥姥一进贾府前跟女婿的对话。)

师:她一进贾府是打秋风,当时是尴尬、心酸的;二进贾府是带着感恩之心的,她的真诚获得贾母的认可,被邀逛大观园,智慧地周旋在众人中,足见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坦然心态以及为人处世的生活智慧。生活绝不会一帆风顺,我们要向刘姥姥学习。

师:她的俗气朴实与贾府的雅致奢华产生碰撞,产生一种诙谐感。“笑”字在这篇文章中出现了26次,其中课文第7小节的一场大笑引人称道。

屏显:

阅读第7小节,思考:贾母等人的笑为何“历来为人所道”?众人的笑有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讨论。)

生:因为这些笑描写得非常形象。

师:可以把黛玉和宝玉两人的笑互换吗?

生:不可以。黛玉是很娇羞的,而且她寄人篱下,很会察言观色,做事有分寸;宝玉是小霸王,很得贾母宠爱,所以他骄纵。

师:其他人的笑可以互换吗?大家可以试试。

生:不可以。每个人的身份、地位、性格都不一样,曹雪芹描写的这些笑非常符合人物特征,换了就不再是那个人了。

师:分析得太好了,所以大家写作时对人物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特征。

三、引导学生深思“笑剧”,领悟匠心

师: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作用仅是让大家笑一笑吗?作者用意何在?

(生思考,讨论。)

生:通过刘姥姥的眼睛看贾府。

师:看到了什么?

生:贾府众人的性格,以及这些人的命运、结局。

生:除了看人之外,还看到了贾府的奢侈。

师:能举例说说贾府的奢侈吗?

生:筷子不是金的就是银的;吃的东西很精致,比如文中的鸽子蛋;装食物的盒子也很精致。

生:他们的服装和建筑也很奢华。

师:这样奢华的贾府最终命运如何?

(屏显刘姥姥三进贾府的情节。)

生:由盛而衰。王熙凤的女儿巧姐儿要被卖出去了,这在之前是想也不敢想的。

师:大家看到贾府鼎盛时外在的奢华,其实贾府鼎盛时的权势更是了不得,人命、官位,这些在他们看来都是小事。而现在,巧姐儿都要被卖了,真是“忽喇喇似大厦倾”啊!

生:这时候的贾府已经衰败,别人都躲着,但刘姥姥帮巧姐儿逃出贾府,体现了刘姥姥的知恩图报。

师: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难!看似粗俗,实则最淳朴善良的刘姥姥在整部作品中穿针引线,使整部作品首尾呼应。本文刻画的“笑剧”背后,饱含着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悯与尊敬。小说透过刘姥姥的眼睛,映射出贾府“朱门酒肉臭”的景象,表达作者对腐败的贾府的批判与谴责。

师:据考证,《红楼梦》中有近千个人物,刘姥姥只是“芥豆之微”,但曹雪芹仍然用心良苦地塑造这个人物。曹雪芹到底是怎样的人?他为何要写这样一本书呢?我们来了解一下。

(屏显曹雪芹简介及《红楼梦》相关资料。)

师:作者的心血体现在《红楼梦》的各个细微处,人名、处所名都蕴含着深意。

(屏显“原应叹息”“消香馆”。)

师:这些都隐含着悲剧意味。《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个片段,作者并不是要逗乐每一位读者,而是想让读者从字里行间体会奢华后的颓败、大笑后的苍凉,不信,请看!

(屏显黛玉得知金玉良缘后的情节。)

师:这段描写了黛玉得知宝玉将娶宝钗后的五雷轰顶、失了本性,每每读来,总让人潸然泪下。像这样的描写,《红楼梦》中还有很多,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阅读《红楼梦》,会有更多发现!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分析文本,以学生为中心,融入“守正立人,语用化人”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感受经典名著的魅力。

笔者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通过默读课文了解小说情节,并尝试用一个词概括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件事。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符合自学课文教学特点,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文本理解能力。笔者还通过文本分析、诵读体会等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学生在分析刘姥姥及其他人物的言行时,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这种语言实践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锻炼了他们的社交能力。

在带领学生阅读《刘姥姥进大观园》的过程中,笔者还让学生体会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如刘姥姥的知恩图报、淳朴善良、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等,这些都是优秀的品质。同时,笔者通过方言朗读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地方文化的魅力,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不仅传授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守”传统文化之“正”,“守”语文学科之“正”,“守”自读课文之“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

猜你喜欢
刘姥姥大观园贾府
刘姥姥吃鸽子蛋
幽默大师(2020年11期)2020-12-08 12:01:58
刘姥姥
百花园(2020年6期)2020-06-29 07:26:19
刘姥姥的爱情故事
家庭百事通(2016年4期)2016-04-13 20:34:57
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谈小说教学方法
文学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14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2:20
王夫人“点头不语”有深意——品读《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一个细节
语文知识(2014年11期)2014-02-28 22:01:11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
大观园
检察风云(2011年2期)2011-10-25 03:11:04
刘姥姥的公关术
幸福·悦读(2009年8期)2009-12-01 02:43:28
大观园
检察风云(2009年15期)2009-10-19 09: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