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九年级历史学科有效教学的思考

2024-08-21 00:00:00黄文珍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4年7期
关键词:十月革命俄国一节课

在中考复习阶段,九年级的历史课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能简单而机械地向学生“灌输”一些死记硬背的知识内容,而是要求教师能够对教材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一、简约化讲授,构建有效的知识体系

教师在课堂上对一些重点、难点知识的讲授是必要的,但讲授应该要做到精讲。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解,总觉得只有面面俱到才能放心,但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适得其反。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和展示的机会。

部分教师已经习惯了讲授式教学,要改变这种教学方式,力争做到少讲精讲,首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对课堂所要讲授的内容认真思考,对内容进行选择性删减时必须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如果设计的问题过难,绝大部分学生就不容易理解,甚至很多学生就听不下去,这就造成了课堂效率不高;反之,如果教师对教学内容设计过于简单,学生又会觉得教师太啰唆,没必要听,这样的课堂效率也是不高的。

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要注意两个方面:一要重点厘清每节课的知识体系,突出重点;二要关注这一节课和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一个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以“俄国十月革命”这一节课为例,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弄清“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这两个概念;然后厘清这两个革命前后的三个阶段,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最后注意前后联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内容联系起来,初步形成俄国历史的发展轨迹。

二、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心理学研究发现,尽管讲授和示范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一定的作用,但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不是依靠教师的讲授与示范培养起来的;能力立意的课堂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气氛的热闹和课堂效率的高低并不等同,要让学生把注意力真正投入课堂中来,教师首先要选择一些有价值的教学材料或设计有思维梯度的问题,问题的难度要把握好,不宜过难,也不能太过简单,必须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师所准备的材料上来,问题的设计必须有一定的启发性,让学生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只有这样,学生才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感兴趣,才会深入思考。

在“俄国十月革命”这一节课中,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小问题:①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不是发生在1861年,而是发生在1917年?②俄国的苏维埃政权是无产阶级政权吗?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吗?它的诞生有什么样的意义?笔者认为,几个小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推进,问题看似简单,但又有一定的思维要求,和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吻合,由旧知过渡到新知,值得借鉴。

此外,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现自己对问题的思考过程,把从未知到已知之间的主要障碍充分暴露在课堂上,只有这样,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热情才会被调动起来。

本文系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史料教学的历史小论文写作实践研究”(课题编号:QN2021050)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正余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十月革命俄国一节课
“十月革命”的纪念舰——“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十月革命发生在1月7日却为何叫十月革命?
源流(2022年11期)2023-01-29 11:26:36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十月革命,有什么重大意义
托马斯的一节课
学生天地(2018年17期)2018-07-09 01:33:24
胆战心惊的一节课
苏联及俄罗斯历史教科书中的1917年十月革命
斯诗私塾
在俄国历史中理解历史俄国
俄罗斯提出俄国式的二元政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