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人文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

2024-08-21 00:00:00光慧玲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4年7期

[摘 要]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是最突出的人文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强化人文地理教育能实现人和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培育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文章从关注时政热点、强化版图意识、应对现实问题、研究地理文化以及参加现实活动等方面提出了初中学生人文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以期实现人性美与地理美的融合。

[关键词]初中;人文地理;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19-0093-03

人地协调观与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强化人文地理教育有助于人和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培育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立足地理学科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下面笔者就如何培养初中学生人文地理核心素养谈一谈具体的教学策略。

一、关注时政热点,巧接地理知识

地理学科兼具人文性和社会性,“与时俱进”这一特点在地理学科中表现尤为明显,这就决定了地理知识是时政热点的空间载体与延伸。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海陆的变迁”这一节时,教师在课堂上介绍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8848.86米,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料展示珠穆朗玛峰的壮丽景观,让学生通过图片和视频感受这座世界之巅的雄伟壮丽,并思考为何其高度会有所变化,进而理解地壳运动知识。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珠穆朗玛峰对周边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联,从而让学生将抽象的地理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再如,2022年爆发的俄乌冲突牵动着全世界人民的神经,教师通过讲述俄乌冲突背后的地理故事,从历史和地缘政治的角度分析俄乌冲突的起因和影响。教师可以结合地图、历史资料和多媒体向学生介绍乌克兰、俄罗斯等国家的地理位置、资源分布、人口构成等情况,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一地区的地理背景。通过分析俄乌冲突的地缘政治因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国际地缘政治格局,明白要以史为鉴,树立世界共同体意识,并激发学生立下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做出自己贡献的伟大志向。

这样的教学实践不仅能够使地理知识更加生动有趣,还能让学生在关注时政热点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和意义,从而增强他们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

二、强化版图意识,激发爱国情怀

国家版图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象征。加强国家版图意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理学科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2014年6月出版的官方地图由“横版”变成“竖版”,南海诸岛以插图形式存在成为历史。2023年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正式对外发布的“2023年版标准地图”成为最新、最权威的中国国家地图。这一权威地图的发布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关注,因为它不仅展现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和多姿多彩的地理风貌,而且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象征。教师通过介绍这一最新版地图的发布背景、制图过程和相关内容,让学生深刻理解国家版图的重要性和人文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规范使用地图,强化国家版图意识,让学生自觉形成“‘图上河山’我们共同守护”的理念。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国地图的特点和标志性地理要素,如长江、黄河、南海诸岛等,让学生深入了解祖国的地理版图,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了解、参观、参与地图解读等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加深对国家版图的理解和认识。

地理学不仅是一门研究“地面”的科学,而且是一门研究“空间”的科学。2023年4月15日,结合我国第八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开展展览、竞赛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国家安全的相关地理信息,如边境地理、资源分布、气候环境等,从而提升学生对国家安全的关注,挖掘地理教学资源和育人价值。这样的课外活动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地理知识,而且能促进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深入人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全球意识。

三、面对现实问题,活用地理悟道

地理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这是地理学科教育的使命,也是教师育人的重要任务。

例如,在学习“安徽地理”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开放性问题:你认为长江禁捕十年有什么好处?假如你是铜陵市市长,如何实现铜陵市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讨论、交流等互动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深入思考地理问题,从而达成共识:要落实人地协调观,合理向自然索取资源,同时又要避免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学生可以通过综合考虑铜陵市的地理位置、人口、自然资源等因素,提出构建生态城市、利用水陆交通优势等来实现铜陵市的可持续发展。这样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引导学生因地制宜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还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较高的实效性。

实践是课堂的延伸。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实地调研,让学生深入了解铜陵地区的地理特征、资源利用情况、生态环境等,从而增强学生对地理问题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还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得以实现。

四、活用地理知识,妙解文学故事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从古至今流传着许多生动的故事。如《窦娥冤》里的“六月飞雪”,学生常常会疑惑:这仅仅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还是确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在地理课堂上,笔者尝试这样利用地理知识解释这个现象。

师:什么地方六月下雪很正常?

生:南半球。

师:北半球有可能吗?如果在北半球,六月下雪需要什么条件?

接着播放视频资料:2021年4月,北京昌平下雪;2020年6月28日,新疆出现大雪,雪深达30厘米……

学生在震惊之余通过讨论和听教师讲解后逐渐明白,全球变暖会导致频繁的极端天气变化。这样的问题设计能有效地将人文与地理结合起来。这里判断“六月飞雪”发生的地理位置所运用的知识是“地”,分析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理”,通过这种分析让学生理解人地关系是一种相互作用、融洽共生的关系。

这一教学策略的目的在于通过文学故事中的地理元素引发学生对地理现象的思考,并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发学生对全球变暖等重要环境问题的关注。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地理认知,还能培养学生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同时,通过讨论和教师的解答,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全球变暖对各地气候的影响,从而加深对人地关系的理解,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五、洞察灾害生成原因,渗透生命健康教育

近年来,地质灾害事件频发,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在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自然灾害”的教学中,笔者提供了丰富的音频、视频等材料,不仅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和危害,而且让学生通过学习提高防震减灾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灾害发生时的自救、互救能力。例如,通过观看《蓝光闪过之后……》电影片段,学生不仅能认识到自然灾害的无情,还能学习到逃生的技能。

此外,笔者通过介绍“2022年全国地质灾害成功避险十大案例”,让学生了解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灾害并非不可预防。这些案例展示了先进的防灾技术和成功的避险经验,增强了学生对科学技术的信心,激发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动力。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让学生认识到地理是一门能够学以致用的学科,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灾害防范及救援等安全意识。

六、研究本地地理文化,感受自然与人文的相互交融

铜陵市主城区在长江南岸,自古受徽商影响较大,此区域不仅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如黄山、九华山等名山,还有悠久的人文景观,如西递、宏村古村落等。笔者利用研学活动,将课堂搬进大自然,带领学生登黄山,实地考察黄山的地形、地貌,通过观察天气、天象,丰富学生的“空间”知识。在参观西递古民居时,学生不仅被古建筑的外形所吸引,更为古人设计的建筑错落有致、道路及水路独具匠心所折服。通过研究徽商沿新安江的行进路线,探索水流、交通、村落、文化等,让学生了解徽文化的形成,这既开阔了学生视野,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自然交融。

这样的研学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还让他们深刻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增强了他们对地理文化的理解。同时,研学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实地调研的能力。在实地调研中,学生需要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信息,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他们通过相互协作,共同应对户外环境中的各种挑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精神。研学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拓展课外知识,还能够激发他们对地理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对地理文化的独特情怀。

七、情洒地理课堂,升华爱国情感

地理学科融合了自然学科的理性思考和人文学科的丰富情感,具有独特的魅力。为了让地理学科的“理”变得生动有趣、细腻深邃,教师应致力于创设生动、活跃的地理课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升华他们的爱国情感。在学习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东南亚”一节时,笔者设计了一个课本剧:通过小宇同学的“春节旅游记”,讲述东南亚各国“吃、住、行”的生活习惯,以及旅游期间的所见所感等。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根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特点来分析当地的气候变化、相关民俗等一系列地理因素,从而激发他们对地理的浓厚兴趣。

同时,笔者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马六甲海峡作为我国能源生命线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从战略高度思考如何突破有可能被美国“卡脖子”的交通通道。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提出了多种绕开马六甲海峡的运输方案,其中包括在泰国修建克拉运河,通过缅甸将石油运入我国。这样的学习不仅让学生认识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而且培养了学生立志为国家富强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种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让他们从地理学科中汲取爱国情怀,并将这份情怀内化为行动的力量,切实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践行这样的教学理念,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为他们的成长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八、参加社会活动,实现人地和谐发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地理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只有亲身走进生活、走进自然,才能近距离感受自然、体验自然,真正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地理实践是教学的关键,它不仅能让学生热爱自然,而且能让人性美与地理美相交融,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例如,为了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2023年11月12日,笔者带领学生前往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缸窑湖湿地保护区。在这里,学生欣赏了保护区内美丽的风光,观察到苍鹭、东方白鹳、长嘴苍鹭等鸟类在此栖息、繁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这样的实地考察不仅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湿地生态的美丽和脆弱,还激发了他们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行动意识。

此外,笔者还带领学生来到铜官区太阳历广场,探究日晷的奥秘。学生对古老的测量时间工具充满了好奇,通过小组合作边观察、边体验,认真地观察日光穿过日晷后投下的影子移动过程,记录观察数据,根据数据分析得出结论,从而真实地感受到日晷测量的科学性,并深深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感到骄傲。这样的活动不仅增长了学生的地理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从地理的视角来认识和欣赏我们生存的世界,同时,这也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为祖国建设而奋斗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为他们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将人地和谐发展理念放在首位,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启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完美地实现人性美与地理美的融合,使地理教学充满人文元素,给人以美的启迪和享受,让人回味无穷。

[ 参 考 文 献 ]

[1] 袁文斌.初中人文地理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2(3):48-49.

[2] 张鹏韬.国家安全教育:地理学科的责任、课程响应及启示[J].地理教学,2022(14):4-8,24.

[3] 李平卫,张琳,谭新秀.桂林“山水文化”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J].地理教育,2023(3):72-75.

(责任编辑 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