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业的分层设计是贯彻因材施教和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然选择。文章以“闽南水城水循环”为例,从《课标》的角度出发,构建多样化的地理分层作业:情境性作业、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活动性作业、选做性作业、科教性作业,并进行地理分层作业评价,体现育人为本的思想,有效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分层作业;作业设计;水循环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19-0083-04
一、分层作业设计依据:《课标》引领,素养导向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涵盖地理学科课改理念、课程意识、评价意识、学科知识等方面,是地理学科育人的风向标[1]。培育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新时代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基于此,分层作业设计应以《课标》为基本依据,以核心素养为基本导向,以立德树人为基本任务,以“五育并举”为基本理念,以学生差异性为出发点,有效设计分层作业。
二、分层作业设计建构:生本至上,形式多样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培育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作业设计需要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以学生成长内在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生知识、能力、素养、发展、创新认知规律为设计原则,从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对知识的渴望、对学科价值的认同以及自我完善的角度进行分层作业设计,遵循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从简单到复杂,实现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进阶发展,最大限度地以生为本,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三、分层作业设计实践:“闽南水城水循环”
(一)分层作业设计思路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1册第三章第一节“水循环”课时作业以“闽南水城水循环”为主题,以乡土情境为背景,以城、水发展演化为线索,以系列情境任务为形式,融合城市研学要素和科技创新元素进行设计,作业设计思路见图1。
(二)分层作业设计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设计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1.区域认知:通过情境性作业,给定区域情境,巩固学生对水循环的过程和类型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2.综合思维:通过拓展性作业,给定“从城市内涝的困境到海绵城市的建设”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解释水循环的时空变化过程和相关的自然现象,实现学生综合思维的培育。
3.人地协调观:通过活动性作业,使学生了解城市建设与水循环之间的关系,了解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认识到构建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水循环体系,提高水资源利用水平和防灾减灾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4.地理实践力:通过科教性作业,以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实际应用为活动模式,使学生形成实验、考察、探究、创造、创新的思维和习惯,落实科学技术思想,提高学生的科技文化素质。
(三)分层作业设计内容
“闽南水城水循环”分层作业设计以《课标》为主要依据,融入“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设计乡土作业情境,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人与水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1.激发学生的地理兴趣,设计情境性作业
情境性作业是指在作业设计中引入身边的地理现象、乡土资源、时事热点,构建一个有趣的学习情境。在作业中创设有趣的地理情境,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如,本次课时作业融合乡土地理情景,以“闽南水城水循环”为主题,以水、城关系发展演化为线索,以系列情境任务为形式,融合科教创新元素,形成一境到底的学习线索,有效突破地理知识重难点,使知识习得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具体、化零碎为整合,促进学生学科能力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
2.夯实知识基础,设计基础性作业
基础性作业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为主,作业难度不高,对能力要求较低,学生能直接利用教材上的知识完成。基础性作业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对学生查缺补漏进行反馈,有利于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些基础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教师在设计基础性作业时,应避免那种随意盲目、繁杂重复的“题海战术”型作业,这会导致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习效率低下。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和学情,从大量的练习内容中挑选出最本质、最有代表性的习题,为学生精选设计一些典型性基础作业[2]。
3.实现能力进阶,设计拓展性作业
拓展性作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师应使学习内容略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创设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基于该理论,教师应创设能够引领学生发展的拓展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应具有一定的难度,是基础性作业的进一步提升。通过拓展性作业,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以及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进阶[3]。“闽南水城水循环”拓展性作业设计内容见表1。
4.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设计活动性作业
《课标》强调地理课程应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活动性作业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活动,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其强调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合作性、趣味性等,通过多元的学习活动、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有趣的学习方式来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有效提升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闽南水城水循环”活动性作业设计内容见表2。
5.尊重个体差异,设计选做性作业
因材施教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是教育的基本原则。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理解能力、思维水平和兴趣特长等都不相同,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精心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并选择丰富有趣的作业内容,为学生构建一个丰富多彩的“作业商城”。在“作业商城”中,学生能够依据自身兴趣、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作业”,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个性化发展的需要。“闽南水城水循环”选做性作业设计内容见表3。
6.指向未来发展,设计科教性作业
教育是立国之本,科技是强国之路。科教兴国是我国教育的重要方针。科教性作业是指以科教兴国为背景,坚持以教育为本,落实科学技术思想,提高学生的科技文化素质。基于此,笔者设计了多方联动、协同发展的“政—校—企”科教创新模式。“政—校—企”科教创新模式是通过学校与地方政府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共同举办竞赛、交流、展览等活动,将科教、创新、就业等要素融入其中,形成面向学生未来发展的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实际应用活动模式,具体如下。
(1)“政—校—企”科教创新模式面向学生的未来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如,笔者依托福建省漳州市第三中学(以下简称“我校”)的水土保持建设示范校园平台,协同漳州市水利局举办“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水科技发明创造比赛活动,激发学生创新创造活力,让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出来,为培育未来科技型人才奠定基础。
(2)“政—校—企”科教创新模式指向地理与科技的融合发展,有利于地理学科的复合发展。如,我校协同漳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举办漳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学生从地理视角研究科技创新项目,在活动中学习3D打印技术、3S地理信息技术、地理水质实验等,将地理学与多学科、大数据、AI技术等进行融合,实现“地理+”发展。这一活动为培养地理学科技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完善了理论体系和实践案例。
(3)“政—校—企”科教创新模式实现地理学的就业发展,有利于学校与社会接轨。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未来可选专业和就业方向,全方位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如,我校协同地震局举办防震减灾科普宣讲大赛,参与地震局组织的一日交流活动,协同气象局举办气象站参观科普交流活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了解到地理学科的分支专业、应用内容和就业方向。“闽南水城水循环”科教性作业设计内容见表4。
四、分层作业设计评价:面向发展,评价多元
作业评价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习惯,能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带有激励性的作业评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课标》强调评价目标应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应将反思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据此,教师应从平等性、激励性、过程性、多元化等角度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笔者设计了“海绵校园”设计师实践活动成果评价体系,见表5。
对于地理学科作业的精心设计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创新。在设计高中地理分层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应以《课标》为基本依据,以核心素养为基本导向,以立德树人为基本任务,以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为出发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习得。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肖正德.“减负”背景下有效作业的设计策略探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4):50-55.
[3] 翟军.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高中地理作业分层设计: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2(9):20-23.
(责任编辑 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