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理图表解读能力对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为在高中地理复习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图表解读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文章以“海洋”为主题的单元复习课为例,提出基于《课标》确定单元主题、辨析图表掌握基本技巧、缩放图表研究尺度效应、多维转换剖析图表信息、通过实践发挥图表价值5个方面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地理图表;解读能力;单元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19-0087-04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中,关于区域认知素养的具体表现中提及“能够采用正确的方法和工具认识区域”。图表是区域信息的重要载体,解读图表是认识区域的重要方法。同时,《课标》在高中地理实践力素养的表现中提及“能够用观察、调查等方法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有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兴趣”。地理图表能展示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的时空属性,提升图表解读能力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重要基础。图表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学会从图表中收集和处理相关地理信息,对于培育学生地理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通过对2023年高考地理全国卷(包括全国甲卷、全国乙卷和新课标卷)图表的统计(见表1)发现,地理全国卷的图表总数与试题题组数相近,这充分说明了地理图表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学生对图表信息的解读能力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水平等级。从表1可以看出,地理全国卷试题中地理图表类型复杂多样,掌握不同图表类型的读图方法和技巧,尝试进行图文转换或图图转换等对于精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具有关键作用,对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地理图表类型多样,在高考复习中不仅要重视教材中的经典图表,而且要依据《课标》要求不断丰富图表的类型,尝试从不同视角解读图表信息。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可通过对大概念内容进行逐级进阶式的教学设计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在高中地理复习中,基于图表进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下面笔者以湘教版高中地理“海洋”为主题的单元复习课为例,探讨通过课例研究提升地理图表解读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基于《课标》确定单元主题
基于图表解读能力的培养进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首先需选取单元主题内容。《课标》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主要依据,其中提及的教学要求主要分为结合实例、运用资料、运用图表或运用示意图3种类型。其次,在选取单元主题内容时,应重点根据《课标》的要求,选取“运用图表或运用示意图”的章节内容进行深度整合。最后,通过对相关章节内容的整合,整理出单元主题,然后从单元整体教学的视角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表。基于图表解读能力培养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不仅能提升学生地理图表的解读能力,帮助学生突破各独立章节内容的教学重难点,而且有助于帮助学生构建不同章节内容之间的内在关联,引导学生从多个视角观察和解读图表信息。
“海洋”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涉及的主要章节内容包括“海水的性质和运动”“海洋与人类”“海洋权益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洋流”“海—气相互作用”。通过研究《课标》笔者发现,“海水的性质和运动”“洋流”“海—气相互作用”这3节课的《课标》要求都提及“运用图表”,为此,可尝试将这3节课的图表内容进行深度整合,以“海洋”为单元主题,围绕“地理图表解读能力的培养”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这3节课教材内容涉及的图表数量较多、类型多样,这有利于基于图表解读能力的培养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湘教版高中地理以“海洋”为单元主题的相关章节名称、《课标》及教材图表统计见表2。
二、辨析图表掌握基本技巧
地理图表主要是指能传递及说明地理要素的时空特征或解释相关地理问题的图像系统。地理图表因研究目的差异而有不同分类。笔者通过对近几年高考地理全国卷的研究,将地理图表分为5大类:区域分布图、统计图、剖面图、示意图、景观图。由于图表类型不同,其主要用途及获取、解读图表信息的方法也略有差异,说出或辨别图表类型是解读图表信息的基础。解读图表信息应遵循一定的共性规律,比如,由整体到局部、先静态后动态、从基本原图到多维转换等;除此之外,还应关注不同类型的图表在解读时的差异。比如,在读统计图时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审清数量/比例、增长速度最快/增长量最多/总数最多等关键词;2.关注不同曲线、数据之间隐含的信息;3.注意纵坐标的比例尺、单位等细节信息;4.关注统计图对应的时空背景信息等。
掌握不同图表的共性特征和个性差异是图表解读的基础。在以“海洋”为主题的单元复习课中,笔者将课前预习设计为:根据区域分布图、统计图、剖面图、示意图、景观图等5类图表的概念,查阅普通高中地理教材(湘教版和人教版)在“海水的性质和运动”“洋流”“海—气相互作用”等章节中的图表,并对图表进行分类。首先,在课堂教学开始时集体展示学生的分类结果,通过师生及生生互动等方式对分类结果进行纠正。其次,笔者根据图表的类型将全班划分为5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其中一类图表进行讨论:图表的主要功能、图表在不同版本教材中的异同、如何正确进行图表的解读等。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剖析某一具体图表的个性特征,通过横向对比多个图表获取该类图表的共性特征。最后,教师归纳总结这类图表的解读技巧,并在全班进行分享展示,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不同类型图表的基本读图技巧。
三、缩放图表研究尺度效应
尺度思想是地理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其主要强调关注地理事物的时空尺度,尺度不同其产生的效果及影响也有所差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时空尺度思想。在区域分布图、统计图、剖面图、示意图、景观图等5类图表中,区域分布图能最直观地展示地理事物在不同空间尺度区域中的分布特征。通过缩放空间尺度,关注地理事物在不同空间尺度区域中的分布特征,可研究并获取影响该地理事物分布的不同主导因素。受尺度差异及效应的影响,地理事物在小尺度的分布规律可能与其在大尺度中的分布规律不一致。统计图能最直观地展示地理事物在不同时间尺度区域中的分布特征。通过缩放时间尺度,可以了解地理事物在不同时间尺度范围内的变化规律,深度剖析影响地理事物形成和变化的因素。
以“海水的温度”为例,可以通过缩放不同空间尺度研究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呈现世界大洋8月的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图,并基于空间尺度差异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描述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并思考影响海水温度变化的因素。通过缩放空间尺度研究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见表3。
同时,教师以秘鲁沿海表层海水的温度为研究对象,呈现不同时间尺度的折线图,并基于时间尺度差异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描述海水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说明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缩放时间尺度研究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见表4。
四、多维转换剖析图表信息
地理图表是传递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通过多维转换图表可将地理信息以不同的形式呈现,这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维度认知和解读地理事物的特征,寻找内在规律或隐含信息,进而深度剖析图表信息。在提升学生图表信息解读能力的高考备考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图表转换与图文转换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多维的视角解读图表信息。图表转换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原图视角带来的思维定式,通过图表转换可直观地获取隐含在原图中的地理特征或规律,搭建新旧知识有效衔接的桥梁,提升学生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图文转换可以引导学生将视觉获取的图形表征信息与文字表达的意思结合起来,用图表进行文字描述或将教材文字转换为图表,这有利于学生更清晰地认识该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提升学生运用图表信息解答相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在以“海洋”为主题的单元复习课中,笔者基于图表转换对“海水的盐度”“潮汐运动”“洋流”等内容设计如下问题。
问题1:读世界大洋8月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图,利用数学折线图绘制原理,大致绘制出170°W太平洋表层海水的盐度折线图。设计意图:通过区域分布图与统计图的相互转换,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概述和记忆盐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
问题2:根据钦州市龙门港2023年阴历10月份高潮、低潮海水水面高度的表格数据,在二维坐标图中绘制钦州高潮、低潮海水水面高度的月变化曲线。设计意图:通过表格与折线图的相互转换,学生能直接地观察并总结出潮汐的月变化规律。
问题3:读教材“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观察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洋流流向,并用示意图绘制洋流模式图。设计意图:通过区域分布图与示意图的相互转换,将复杂的洋流分布化繁为简,将具体的事物抽象化,提高学生对洋流知识的迁移运用。
在以“海洋”为主题的单元复习课中,笔者基于图文转换对“海—气相互作用”的内容设计了如下问题。
问题1:根据教材中“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的文字内容,利用示意图展示海—气间的水热交换。设计意图:通过将教材文字描述的海—气相互作用过程转换为简易的示意图,直观展示海洋与大气间的相互作用,促进学生对海—气相互作用的深度理解。
问题2:阅读教材“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根据示意图请用文字描述海—气相互作用是如何促进全球热量平衡的。设计意图:通过示意图与文字描述之间的相互转换,引导学生在读图时具体关注不同纬度热量收支失衡与全球热量收支平衡的关系,并利用文字进行表达,这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海—气相互作用对促进全球热量平衡的重要性。
问题3:阅读教材“厄尔尼诺发生时的海—气相互作用”示意图,请根据示意图用文字描述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影响。设计意图:通过用文字表述示意图,呈现清晰的逻辑链“气候异常—海水温度异常—沃克环流异常”,帮助学生理解海—气相互作用的过程。
五、通过实践发挥图表价值
不同图表呈现地理信息的方式不同,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应根据实践需求选用恰当的图表解决相关地理问题,以充分发挥图表的功能和价值。例如,要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应选取比例尺恰当的区域分布图;要了解某一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应选取时间单位适宜的折线统计图;要了解当地地表景观状况,应选取分辨率适配的卫星景观图等。根据实践需求选用恰当的地理图表,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以“海洋”为主题的单元复习课中,为培养学生“关注实践需求选用恰当图表”的观念,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
问题1:为研究鳕鱼(适宜水温0℃~16℃)、带鱼(适宜水温18℃~28℃)、石斑鱼(适宜水温22℃~30℃)等不同类型鱼类捕捞的主要海域,请说出主要选用的图表名称,并说明选用该图表的理由。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区域分布图(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图)在生产实践中的价值。
问题2:为研究广西北海的最佳赶海时间,请说出主要选用的图表名称,并说明选用这些图表的理由。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统计图(高潮、低潮水位变化图)在生活实践中的价值。
问题3:为研究智利竹荚鱼在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年份距主要捕捞海域的差异,请说出主要选用的图表名称,并说明选用这些图表的理由。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示意图(海—气相互作用示意图)在生产实践中的价值。
本文以“海洋”为主题的单元复习课为例,研究提升地理图表解读能力的教学策略。为提升学生的图表解读能力,在以单元为整体进行教学设计时,笔者提出了基于《课标》确定单元主题、辨析图表掌握基本技巧、缩放图表研究尺度效应、多维转换剖析图表信息、通过实践发挥图表价值等五个教学策略。当然,提升地理图表解读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应将其贯穿整个高中地理教学。本文所提的教学策略不只适用于高中地理的单元复习课,在专题复习课、新授课、习题讲评课中也可以适当借鉴。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
[2] 韦志榕,朱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56.
(责任编辑 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