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复习课堂中,复习指导方法较为单一,教师通常会让学生死记硬背,导致复习活动枯燥乏味、效率不高。“双减”政策的到来为复习课堂提供新的方向与思路。教师要聚焦“双减”的核心理念,以大单元为单位,开展整体性、系统性的复习活动,让学生在各类问题情境与任务的驱动下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全面促进复习课堂的有效开展。文章以初三复习课为例,对“双减”导向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进行研究。
[关键词]“双减”导向;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初三复习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19-0067-03
“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与校外培训负担。大单元教学主要是以单元为教学单位,依据课程标准,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围绕某一主题和活动对课堂教学进行整体思考、设计与组织的过程。在初三复习课中,教师要注意把握“双减”政策,关注学生的复习现状,合理落实大单元教学,开展各类情景化、任务化的复习活动,以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巩固、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全面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一、研读教材,凝练主题
“双减”导向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开展大单元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大单元教学能够将知识点系统地整合在一起,促使学生有规划地开展复习活动。基于此,教师需要聚焦核心素养要求,深入钻研教材与学生学情,凝练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系统的大单元教学,从而有效增强道德与法治复习课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一)基于素养要求,立足学情分析
“双减”导向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与学科核心素养息息相关。为使学生更加顺利地参与到初三复习活动中,教师要基于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要求,深入了解学生的学情,并通过学情分析,更加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除此之外,在复习过程中,教师也需要重视学生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育,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良好的思想品质。
例如,在“民主与法治”的单元复习中,教师需要明确核心素养的要求,帮助学生落实“民主”“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深对“追求民主价值,建设法治中国”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聚焦单元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展开深入探究,以便更好地整合单元复习内容,规划单元复习活动,深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的理解。其中,九年级学生对“民主与法治”单元知识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但由于班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知识理解能力不同,对单元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会有一定的差异。如部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已经非常充分,但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部分学生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内化;部分学生已经忘却学习过的内容。教师要针对这些情况确定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单元复习目标,使学生积极参与复习活动,获得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教师通过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复习活动,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复习,深入理解并巩固道德与法治知识,真正将“双减”政策落地。
(二)把握单元内容,提炼复习主题
在初三复习课中开展大单元教学,教师需要对单元内容进行整体把握,提炼出复习主题,这有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教师要基于对单元内容的整体分析,提炼出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复习主题,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复习主题快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世界舞台上的中国”这一单元主要包括“与世界紧密相连”“与世界共发展”两个课时,在复习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探寻单元内的重点知识,提炼复习主题,使学生在主题的引领下有序地参与复习活动。主题活动一:聚焦关键词,整理中国担当、中国形象、中国影响、文明交流互鉴、机遇与挑战等核心内容。主题活动二:探究“中国如何面对世界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主题活动三:总结单元核心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教师要带领学生开展三项主题活动。在开展主题活动一时,教师要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结合自己对单元知识的理解圈画并整理核心词汇,便于学生记忆单元知识。在开展主题活动二时,教师需要结合核心问题设置问题,如“当今社会有哪些大变化?中国国情是怎样的?”,引领学生由浅入深地探究单元知识,有效夯实基础知识。在开展主题活动三时,教师要结合学生对内容的把握,构建整体知识框架,使学生真正将知识内化。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复习效率,推进复习活动顺利开展。
二、聚焦重点,厘清逻辑
在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中,为使学生的学习更具针对性,教师应聚焦教学重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教师还要立足任务驱动,厘清教学逻辑,确保知识点之间的衔接自然、流畅,使学生能够在系统的学习中逐步提升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一)巧设问题情境,引发深层思维
情境活动是大单元教学中的重要模块。随着大单元教学的不断深入,教师要聚焦单元核心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对单元知识的整体认知。
例如,“文明与家园”这一单元主要包括“守望精神家园”“建设美丽中国”两个课时,教师在单元复习中须明确本单元旨在落实“文明”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复习活动中,教师需要基于单元主题探究整体单元内容,设计重点问题:“中国文化的特征、作用是怎样的?培育文化自信,延续文化血脉的意义是什么?日益密切的国际文化交流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哪些机遇?中华传统美德有哪些?如何培育中华传统美德?你能举例说明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回答以上问题。而后,教师引领学生基于问题阅读教材,展开合作探究,并结合问题对教材中的文本材料进行重点圈画,纠正自己答题的不足,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此外,为促进学生理解,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探究进度,出示相应的图片与视频,让学生在直观而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通过这种方式聚焦单元整体,引领学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发散思维,实现自主思考与自主理解,让学生对单元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知。
(二)落实驱动任务,强化复习体验
在大单元教学中,驱动任务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手段。在“双减”导向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课堂中,教师要积极落实具有针对性、衔接性的驱动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强化复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例如,“和谐与梦想”这一单元包括“中华一家亲”“中国人中国梦”两个课时,教师在单元复习中需要从“和谐与梦想”的内在联系出发,明确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实现中国梦的客观要求,理解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与责任,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单元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的知识记忆,实现高效复习。在上述活动中,学生已经对单元核心知识进行了巩固,教师要基于此巧妙设置复习任务,引领学生开展系统性的复习活动。任务一:聚焦案例,体现民族情怀。教师播放阿尼帕·阿力马洪的事迹视频,引领学生概述故事,思考以下问题:为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党和国家作出了怎样的努力?我们应该如何维护民族团结?任务二:解析材料,探寻统一方法。教师补充相关材料,引领学生思考“我国是否能够实现完全统一?”,并从问题根源、解决问题的途径和优势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任务驱动的方式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内化,全面落实“减负增效”,实现复习效率的提升。
三、迁移实践,能力提升
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成长。
(一)设置专题活动,引领深入理解
专题活动是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学习内容的有效途径。通过组织习题检测、案例分析等专题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进一步深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有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例如,在“创新与富强”这一单元的复习中,为有效深化学生记忆,促进学生巩固与迁移,教师要注意设置专题活动,以专题活动为引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专题活动中可设置案例专题与习题专题两个模块。案例专题模块:1.让学生举例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显著优势。2.呈现文本材料“我国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14亿人的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我国服务业规模迅速扩大,保险、计算机服务、咨询等新兴服务业不断发展”,让学生通过上述材料说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怎样的。学生在案例解析与实践探究中收获知识,实现对知识的迁移与内化。习题专题模块:1.近年来,随着无人机驾驶、智能语音交互等技术的发展,中国智能汽车逐渐崭露头角,推动了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让学生分析这说明了什么。2.出示图片,图片内容为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科技、经济、国防等方面),让学生通过这些辉煌成就,探究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意义。教师通过开展专题活动,引领学生深入分析与理解,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总结疑难问题,提升复习效率
在复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要对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找出学生的学习难点和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例如,“我们共同的世界”这一单元包括“同住地球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两个课时。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后,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梳理、总结自己掌握不牢固的内容,并将其记录到笔记本上。而后,小组代表将问题记录起来交给教师,教师需要结合问题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活动。如在分析材料解析题时,有些学生不能够很好地做到举一反三,即使在做过这类题后,遇到相似的题,依然被难倒。教师可出示埃及金字塔、中国长城等图片,让学生思考以下两个问题:“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人类创造了各种文明成果,这些文明成果分别属于哪些国家?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如何去借鉴不同的文明成果?”第一个问题是有固定答案的,学生通过记录与背诵的方式通常能够完成,但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时,学生总是会出现针对性不强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准备一些题型相似而内容却不相同的题目,组织学生开展专项训练活动,使学生在熟悉其解题模式后很好地突破这一难点。
综上所述,在初三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中开展大单元教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双减”导向下,教师要结合“减负增效”的核心理念,不断探索、创新贴近学生实际的道德与法治复习课堂,在有目标、有规划的教学中逐步提升学生的复习效率与复习质量,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裴庆丽,罗琴丽.“双减”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作业设计探究[J].求知导刊,2023(18):104-106.
[2] 郭倩.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变式作业设计的应用:以“文化大单元复习”为例[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6):64-66.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