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韧性下突发性公共卫生安全应急治理能力分析

2024-08-21 00:00叶小优顾奕瑄沈鑫达黄珏涵姚倩
管理学家 2024年15期

[摘 要]文章以浙江省(新)一二线城市的120个社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社区韧性理论,通过实证研究法、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和解释结构模型定量分析法,构建社区韧性的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城市社区、集镇社区、农村社区和城乡联合体在内的四类社区在面对突发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时的应急治理能力,总结当前社区应急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韧性社区建设的提升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社区韧性;突发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社区应急治理

中图分类号:C912;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4)15-0079-03

我国高度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重大任务,强调织紧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 1 ]。2019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和扩散,暴露了城市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漏洞[ 2 ]。2023年冬季,甲流在全国大面积流行,掀起了新一轮感染潮。随着全球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频率的不断增高,如何做好城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成为各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突发卫生事件控制成效的研究,除了比较各国防控措施的优劣,更重要的是探索未来能够从容应对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路径[ 3 ]。

一、国外关于社区韧性的研究现状

Holling C.S.认为,社区韧性即为“系统拥有的应对外来冲击,并在危机出现时仍能维持其主要结构和功能运转的能力”。Heijman把社区韧性定义为社区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仍能维持满意生活水平的能力。Hegney强调,社区韧性的提升主要依靠居民个体脆弱性的减弱和团体合作。Schwarz则认为,家庭感知能力、社区凝聚力、良好的领导能力和个人支持集体行动的能力能够影响社区的韧性,社区需要拥有良好的应变能力。

二、研究社区韧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理论意义

国内外学者在各个学科领域展开了大量对于韧性的研究,然而大多以个体为单位进行研究,即多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视角,探究如何提升个人应对危机的承受和治愈能力,鲜少以社区作为研究单位,尤其是国内对于社区抗逆力的研究起步较晚、发展较慢、成果较少。文章梳理有关社区韧性的国内外文献的研究成果,总结社区韧性概念,把握这一领域的研究趋势,弥补社区韧性评估体系中存在的空白,为社区韧性评估体系的构建奠定理论基础[ 4 ]。

(二)现实意义

研究社区风险治理能力是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在突发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盛行的特殊社会情态下,社区处于抵抗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前线,与公共卫生安全接触紧密[ 5 ]。社区韧性作为社区处理危机和风险的重要能力,不仅体现在危机的开始,而且体现在危机发展中以及危机后期的修复和完善,但各地社区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水平、信息化程度等差异,防治效果不尽相同。

基于此,文章以浙江省(新)一二线城市的120个城市社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面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治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有利于建立健全社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增强社区韧性,促进社区治理效能提升[ 6 ]。

三、研究设计

(一)变量校准与必要条件分析

fsQCA需要测量案例契合特定集合的程度(隶属度),通过校准给定案例,赋予集合隶属分数。

借鉴现有研究,文章用直接校准法,将数据转换为模糊集隶属分数。对于锚点设定,采用常用的95%、50%、5%分位数值作为完全隶属、交叉点、完全不隶属的门槛值。同时,为了减少数据丢失,文章将集合隶属分数为0.5的样本调整为0.499。因此,有必要分析各条件变量的组合效应。

(二)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分析法)

解释结构模型法是通过构建影响结果变量的系统关系网络,把包含多要素的条件变为零散的、无序的、静态的条件接入相应的有向图形,在构建邻接矩阵模型之后,运用MATLAB 7.0软件进行识别,通过计算求出影响系统结果集的可达矩阵,进而对影响因子的关系网络进行层级分解得到各个条件要素的影响力权值,最终完成对系统结构模型特点的解释,实现对影响研究结果内部系统的逻辑揭示。

1.确定影响因子

项目组基于大量的文献阅读、理论学习的经验和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把握,并在社区韧性视阈下提取影响社区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治理能力的主要因素,然后经过几轮筛选和研究讨论后设置6个指标层,它们分别是基础设施韧性、群众结构韧性、居民发展韧性、政府支配韧性、社会资本韧性和社区自治韧性以及22个影响因子。

2.描绘影响因子关系网络

通过案例分析法、条件筛选法和文献对比等方法,确定社区韧性视阈下影响社区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治理能力的主要因素,并构建关系网络。

3.构建影响因子矩阵图

为了方便后续运算以及导入MATLAB 7.0软件进行识别,先将社区韧性指标的影响因素符号化,然后进行常规的矩阵计算,具体建构方法描述如表1所示。

4.结果分析

第一,建立邻接矩阵。

根据要素关系表和解释结构模型的理论与方法,对有直接影响的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建立邻接矩阵D,用以描述系统中两两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其中,D矩阵中各元素赋值规则的公式表示为:

第二,建立可达矩阵。

借助MATLAB 7.0软件,生成相应的单位矩阵,运用幂乘法对当前矩阵进行2次幂运算。矩阵相乘为前一个矩阵的行i乘以后一矩阵的列j,作为新的矩阵当前元素(i,j),在矩阵求解的过程中,要遵循布尔代数规则(加法规则有1皆1,乘法规则有0皆0)。此后,对当前结果进行2次幂求解,直至可达矩阵。

求得的结果即为可达矩阵。

第三,导出影响因子层级结构。

四、提升社区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韧性的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政府应急管理对策

构建韧性社区,要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降低外部扰动冲击、健全社区管理体制和提高居民应灾能力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对策。政府部门应强化灾害预警与防控机制,建设“事前预防、事中应急、事后恢复”的全方位应急动态监控体系,创建社区网络应急平台或社区网格群,确保决策的高效落实[ 7 ]。

(二)推进居民自我韧性提升

社区韧性的提升也离不开居民个体韧性的提升。在这高速发展、适者生存的互联网时代,社区居民应通过强化收入来源多样性、加强职业与收入稳定性、强化自身通信能力与信息获取途径等对策,保障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性灾害,增强其灾害应对韧性,从而进一步提升和优化社区韧性[ 8 ]。

(三)优化社区邻里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作为社区应急救灾的载体,要想提升社区韧性,必须强化社区周边基础设施建设。新冠疫情期间可以看出各个社区在基础设施布局与配置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隐患,对于社区防护、隔离以及应急诊疗资源与生活物资供给等方面的设施,如何让其布局更加合理,仍旧需要深入思考和完善。

五、结语

社区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危机的直接主体和基础环节,增强社区韧性是应对公共卫生风险与危机的重要路径。文章基于社区韧性分析框架,运用社区韧性理论,通过实证研究法、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和解释结构模型定量分析法,构建社区韧性的评估指标体系,以我国1 2 0个社区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的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治理能力为分析案例,探讨影响社区风险抗逆力的影响因素、条件变量及其组合路径,拓展了社区韧性的内涵,重新认识社区韧性资源要素,有效发挥制度及组织环境优势,推进社区韧性空间设计与社区空间治理有机结合,提高社会的风险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蓝煜昕,张雪.社区韧性及其实现路径:基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视角[J].行政管理改革,2020(07):73-82.

[2]秦红岭.增强社区韧性 应对公共卫生危机[J].城乡建设,2020(19):12-15.

[3]杨保清,李贵才,刘青.基于DPSRC模型的国际社区社会韧性评价分析——以广州小北16个国际社区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0(05):70-75.

[4]朱华桂.论社区抗逆力的构成要素和指标体系[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3(05):68-74+159.

[5]杨威.应急管理视角下社区柔韧性评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

[6]李欢欢.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韧性评估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9.

[7]徐小晗.防灾理念下济南市社区韧性评价体系及规划策略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20.

[8]李欢欢.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韧性评估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