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被某些事物困住,对一些经历耿耿于怀。我不清楚能否将之归为“失去”,有些是近两年才产生,有些是从高中开始,有些是在更年幼的时候。
生活的智者们劝诫愚钝之人(包括我),要放下失去的,珍视已有的;或者安慰众人道,失去的总归会以一种新的形式重来。其实不会的,就像年幼时丢了的最爱的玩具那样。我们对此心知肚明。
像过往很多难以解释的巧合,我成了这个慌乱繁忙的城市里“失物招领处”的志愿者。这个工作倒像是一种嘲笑,赋予一个困于“失去”之人无限机会去观看他人重拾失物的欢乐景象。
可好像很多人,最终也没找到那些“失去”,或者说,不找了。
“你有看到过我丢失的那个风筝吗?它上面有很多种颜色,从上到下是蓝色、紫色、绿色、灰色、粉红和淡黄。”一个从个头判断只有六七岁的女孩很匆忙地说。
“我们这里暂时没有收到风筝,但是我可以先帮你登记一下失物的信息。”旁边的女志愿者耐心地回应小女孩,似乎她自己小时候也丢过一个一模一样的风筝。
“可是我想把那个风筝送给我朋友,她很快就要转学了。这是我们曾经一起放过的风筝。”小女孩显然很焦急。
我其实想劝她买个一模一样的新风筝给她朋友,但总归没能说出口。
“说不定明天就有捡到风筝的好心人把它带来这里呢。”女志愿者微笑着,试图安慰面前这个着急寻找“失去”的风筝的小女孩。
小女孩离开了。我不知道她最终送给转学的朋友什么礼物。过了好多天,我也没见到那个有着很多种颜色的风筝,估计它断线后被风吹到了很高的地方,又或许飘到了很远的湖上。
失物招领处来的人不多,因此工作很清闲。我空余时看起了《请回答1988》,记得很深刻的是狗焕在红绿灯前那段自白——错过告白时机的理由不是多少个红绿灯,而是每一次的犹豫最终才促成了“失去”。
一个突然而至的访客打扰了静谧。他来失物招领处寻一块手表,据说很珍贵,是一个女生临毕业时送的。很珍贵的,所以得来失物招领处碰一下运气。遗憾的是,暂时没有,只好先登记了。
说完手表的细节,他已泣不成声。我只是猜测可能与他刚才提及的女生有关,至于是如何失去的,我没有深入了解的念头。
我看过更多离谱而荒谬的关于爱情的解释,在我短暂的大学生涯。我看过迅速燃起又迅速熄灭的称不上爱情的事物,而后双方自我沉浸式地发出关乎爱情的感慨。有的人长久努力,爱恋发出光亮后又莫名地黯淡下去;也有人追逐后,始终没有明确的结论,等到另一方离去方才知道怅然。其实,很多东西是很早前就注定了的。
所以关于这个男孩的“失去”,《请回答1988》里狗焕的“失去”,大多数人的或明亮或哑然的“失去”,实在也就无须他人过多的建议和抚慰。
“失去”的事物多且奇异,证明人类情感的载体实在是数不清的。
我见过一个迷茫的都市白领来这里寻找一棵他能详尽描述每个细节的树,据说是他幼年时所住的那个院子里栽种的。有一个歌手来找过一个画架,原来他小时候最喜欢的事情是在沙滩上任意地画画。一个苗条淑女来找过一条裙子,据说是她还没瘦下来之前穿的……
我在失物招领处的最后一天,来了一个老妇人。她拄着拐杖,步履蹒跚,然后小心翼翼坐下。她开始说她想找的东西,是一本日记,却始终没提及失物的细节。
接着她讲了她这一天的行踪:她去了常常去的那个公园,只是今天没人在那里跳广场舞;她于是去吃了碗竹升面,然后到菜场买菜,买得不多,因为现在只她一个人孤身住在老屋。
我提醒她登记一下失物,也就是那本日记的细节。她说日记本是淡绿色的,很旧的纸张,字迹一定很难看,是丈夫生前写的。她说完后停顿了很久,一直望着桌子上的水杯——水杯里没有水,空荡荡的。
突然,她说,已经找到了,这辈子好像只有“得到”,没有所谓“失去”,于是她不找了,又或许是找到了。
我也不知道那些困住我的事物,到底是被我挣脱了,还是始终留在我身上。
朋友劝我,也许“失去”的另一侧,是不要太在意,所谓放下,也不只是一种逃离或逃避。
从失物招领处走出,我很庆幸自己没有遗忘……
我依旧怅然于我差一点就不会失去的一切事物。我依旧被困住,依旧没有循着每一位生活的智者给予我的建议。可我好像找到了,或者说不找了。